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朱标盯着李善长,“李先生,你安排中书省的官吏,加上御史台,度支局,前往各省,从上到下,从常平仓到其他府库,一律严查到底,清点数目,而后汇总给我。此事关乎社稷安危,还望李先生能妥善安排才是。”
朱标的这番话,着实让李善长大惊失色,如果说罢免吕本,严查百官,李善长还都能接受,清查府库这事,着实吓到了李相公!
正如朱标所言,老朱立国十一年了。
他又是个仓鼠的性子,非常喜欢囤积物品,粮食布匹,在老朱的府库当中,数量极多。这也是朱元璋想给后人留下的家底。
但问题谁都知道,这么多仓库,必定会有管理不善,倒卖物资的。
当年胡大海的儿子,就是因为盗卖军粮酿酒,才惹来老朱雷霆之怒。
那时候大明还没立国。以淮西等地来算,有些仓库已经二十年了,这事情禁不起查的。如果只是一两处出事,损失不太大,李善长还可以应付。
但如果处处出事,损失多起来。
那他这位左相公,就怕扛不住了。
所以说没事真的不要乱查,万一调查出点事情,可怎么办!
很显然,朱标不想心疼李善长。
“李先生,打仗讲究知己知彼,治国难道不是吗?我除了打算盘点府库之外,还有各地的黄册,也要重新修订。尤其是近些年来,商贾繁荣,人员往来,客居外省的,比比皆是。各地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田,百姓收入如何,税赋如何,民生利病,到底怎么样,我要做到心里有数。”
朱标道:“尤其是均田这事,田制是大明的根据,还有没有乱占田亩的情况?税赋是不是公平!都需要有个数。所以说,接下来的事情,非常繁杂,也十分关键。李先生,老骥伏枥,责任至重啊!”
李善长一怔,到底无可奈何,只能深深一躬,“老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老头连死字都说出来,可见他有多惶恐。
但是朱标不管这些了。
作为大明的储君,朱标和老朱,是两个不同的风格……朱元璋是强悍果敢,不徇私情。出了事情,就快刀斩乱麻,彻底解决,这个过程,不免有冤枉和疏漏。但胜在速度快,立竿见影。
朱标身为储君,自然没有父皇的一言九鼎,而且身为张希孟的弟子,他还是受了张希孟的影响,凡事要讲数据,要拿出足够有力的证据。
所以朱标认为,清查编户齐民的黄册,还有整理土地分配的鱼鳞册,加上摸清楚民间的状况,是当下最紧要的事情。
不管你李善长怎么想的,反正他是必须要做,没有商量。
朱标的态度,让徐达很是振奋。过去他一直觉得这个太子有点仁弱,但现在看来,他也有强悍的一面,至少面对李善长这位左相公,他还是没有丝毫退让的。
徐达欣然道:“殿下所言,颇有道理,清查府库,清点黄册,御史台义不容辞。必定以最快的速度,彻查到底,不负殿下之托!”
朱标欣然点头,“就从浙闽等地开始,大风毁坏房屋数十万,清点府库,赈济灾民,确保大灾之后,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丢失土地,可是马虎不得的事情。”
徐达用力点头,颇为喜悦,这才是洪武皇帝的继承人,有魄力,也有眼光。
这个突破口选选得好,确实该整顿朝政了。
徐达和李善长,各怀想法,返回中书省和御史台,前去布置。
朱标安排妥当之后,随后又沉吟再三,从自己的藏书之中,翻出了一整套郭守敬的著作。本来朱标是舍不得拿出来的,毕竟身为太子,总要准备点书籍,装点门面。
但是没办法,有些事情是躲不过去的。
他准备妥当,直接前往张府。
朱标刚到,却发现有人已经提前到了,来的正是常遇春。他本来在刘家港督兵造船,准备攻打倭国。
结果听说了京里的事情,不得不请令五军都督府,商议军务,同时过来瞧瞧。
江楠倒是没怎么在意,“尊夫人关心则乱,她也是为了小殿下,理所当然的事情。咱们两家,别的不说,光是蓝玉,他跟着张相多少年!我们还至于有什么不痛快吗?”
常遇春老脸泛红,苦笑道:“江尚书明鉴,其实俺这个婆娘,以前也不是这么不明事理。可自从皇孙出世,她就像是疯了心似的,一心一意,都扑在了孩子身上。偏偏她又是个不明事理的。俺,俺都恨不得休了她!”
江楠顿时把脸一沉,“按理说我没资格讲,但是她可是你的糟糠之妻,贫贱相逢,一直到了今天。我劝一句,最好还是和夫人好好谈谈,把心结说开了。疼惜孩子是一回事,但是想着依靠孩子,就能带来什么,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常遇春稍微一怔,听出了这话里的意思,慌忙道:“多谢江尚书体谅,我这就回府!”
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狱
江楠没说太多的话,但是常遇春却是字字牢记在心,丝毫不敢马虎大意。这倒不是江楠有多了不起,而是北平的那位,实在是让人心惊肉跳。
包括自己的女儿在内,要是还糊涂,可真的会出大事。
常遇春匆匆告辞,结果正好和朱标碰上了翁婿接连过来,也是有趣。尤其是朱标还带着那么大的一个木匣子,还用得着多说吗?
两人打了招呼,略微寒暄,常遇春就快步返回家中,直接把夫人蓝氏叫来了。
劈头盖脸,常遇春就怒斥道:“生了个皇孙,就以为擒了贼王,立了泼天大功!就算是这孩子能登基称帝,主掌江山社稷,那时候咱们没准早就死了,想那么多没用的干什么!还有,你睁开眼睛好好瞧瞧,你那个女婿刚刚去登门道歉,便是上位,坐在了龙椅上,还敢不敬张相不成?”
“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你们娘俩简直想气死我!”
常遇春厉声斥责,半点脸面没留,蓝氏怔了怔,顿时大诧,同时又憋屈愤怒,泪水忍不住往下流。
常遇春也没有说别的,只是冷冷道:“伱怪我怠慢了你也好,想指着皇孙撑腰也好。反正我提醒你一句话,你要是觉得我说的不对劲儿,你就给你兄弟蓝玉写信。你问问他,看他怎么说?会不会仗着皇孙的势力,就跟张相那边冲突?”
“真是糊涂透了!”
常遇春还要领兵,也没有多少时间,他回来一趟,见了江楠,跟蓝氏说了一番话,连夜就走了。
他这一走,蓝氏嚎啕大哭,气得着实不轻。
两口子走到了今天,给你生儿育女,费了多少心血,熬白了头发,结果你就这么对我?常遇春,你没有良心!
蓝氏大怒,但是不得不说,常遇春讲的一件事,她还是认可的。
别人不可靠,自己兄弟蓝玉还在,他是太子妃的舅舅,皇孙的舅姥爷,他总该向着自己这边吧?
蓝氏想了很久,终于决定给蓝玉写封信。
由于蓝玉在军前领兵,这封信辗转了两个月,才到了蓝玉手里。
当蓝玉接在手里,看完之后,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姐姐话里话外,说什么江楠插手东宫的事情,说什么夏知凤一个民间来的小丫头,把持着皇家图书馆,皇孙病了,连怀疑她都不行了……这是什么道理?
还有,东宫这边,到底是君,君臣之别,还讲不讲了……
没看完这封信,蓝玉脑瓜皮就裂开了。
姐姐啊!
你这是真糊涂了,还是假糊涂了?
这才多长时间,怎么脑袋就坏了?
蓝玉觉得自己姐姐,还有外甥女,一对糊涂蛋儿,连最基本的事实都不知道。
皇孙还没出世,马皇后就费力气把孩子算在夏知凤门下,那不是抬举夏知凤,也不是恩典张相公。
那是给皇孙拉来一个大靠山!
张相公的影响力就摆在那里。
你不主动拉拢过来,就会出事的。
这倒不是说张希孟愿意掺和夺嫡的破事,而是人心如此,一旦察觉到东宫和张相不和,张希孟门下的那些人,还有其他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人,都会聚集在其他皇子周围,形成一股新的势力。
真走到了这一步,别说皇孙了,就连朱标都要头疼!
好家伙,巴结人家张相公还来不及,你们倒好,皇孙病了,不问青红皂白,先怀疑张相唯一认可的嫡传弟子!
而且还是皇孙未来的师父,你们脑子哪去了?
找死也不是这个法子!
朱棣虽然混蛋,连自己亲兄弟都坑,但你问问他,敢对张庶宁动手吗?别说翻脸了,张庶宁要什么,朱棣都要乖乖送上去。
不为别的,张家就这么几个人,人家还基本上处于无欲无求的状态,张庶宁把书坊都交给了胡俨和黄观他们。
夏知凤更是醉心研究,绝对人畜无害。
这下子倒好,招来了无妄之灾了。
蓝玉可是半点没客气,直接在信里好一顿数落蓝氏,警告她别犯糊涂,也别觉着生下了皇孙,就能怎么样!
告诉你,还有太子妃,都老实一点……再有,长点心眼,别给自己惹麻烦。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