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小学生 完结+番外 (随轻风去)


  卧槽!如果谢巡检真的死在这里,具体情况又传了出去,自己岂不就成了间接凶手了?那以后余姚谢家的人怎么看待自己?
  不多时,就看到亲兵端着一颗首级从外面进来,并展示给屠老爷看了看,这人头正是死不瞑目的谢巡检。
  秦中堂冷冷的说:“本中堂年轻气盛,受不得激啊。”
  屠老爷心底发寒,这秦中堂心思莫测,变化无常,实在有点可怕。杀了人,却又把一大半的锅甩到了自己头上。
  一边想着,一边给自己壮胆一样的叫道:“你这是滥杀!”
  秦德威责问道:“借公务职权,拦路抢劫五百匹丝绸,还完全不知悔改,甚至不觉得是罪行,难道不该杀?
  由此可以见一斑,这谢巡检过往不知作了过少恶,这样的人落在本中堂手里,也没必要活着了。”
  话说回来,若是这位谢巡检跪地不起,痛哭流涕求饶,秦中堂可能还不至于有杀心。
  但一个九品巡检,还敢跟中堂大学士督师“公事公办”,你以为你是谁?
  谢巡检最大的失误,就是把秦中堂当成了普通高官大佬,还想着官场“点到为止”。
  然后没意识到秦中堂是一个手握杀人特权的战时主帅,也没意识到自己巡检身份不是文官,没有政治护身符。
  现在全东南都在看着秦中堂,如果连一个九品巡检都要施展怀柔,那以后全都蹬鼻子上脸了!
  屠仁暂时还想不到那么多,他也不担心自己会被杀,毕竟举人功名在身有政治特权,他忧虑的是另外方面。
  强买了五百匹丝绸的谢巡检都付出了生命代价,那在损失了一两千匹丝绸的三江口,秦中堂又会怎么做?
  秦德威懒得多说,再次送客道:“如果你只是为了劝我杀谢巡检的,那事情已经完毕,你可以走了!”
  对于这些沿海豪族,秦德威真的一点好感都没有。
  历史上倭寇演变成大患,沿海防务废弛,这些既当又立的走私大户可谓是“功不可没”。
  屠老爷只觉得,这位秦中堂实在太难搞了,仿佛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都在挑衅人。
  肯定不能就这样走人,不然就真成大笑话了,屠老爷连忙重新开口说:“宁波城外三江口发生了一件大事,严阁老之子严世蕃贩运数千匹丝绸到三江口……”
  其实当地明眼人都已经反应过来了,秦中堂派人运送几千匹丝绸到宁波,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搞事情来的。
  只有搞出了不可收拾的局面,秦中堂才有借口去宁波,这是当地豪族所不愿意看到的。
  对于这些做灰色买卖的豪族来说,简直浑身都是破绽,很容易被人掀起来说事。
  就算秦中堂没有能力全面掀桌子,但只折腾一两家还是很简单的,谁也不愿意成为杀鸡骇猴里的那只鸡。
  “错!那些丝绸不是严世蕃的,而是幕府的!”秦德威打断了屠仁的介绍,纠正说。
  屠老爷一时无语,秦中堂这是想干什么?
  他说这些货物是严世蕃的,相当于有了个缓冲,可以不用直接牵涉到秦中堂,互相保存体面,解决问题更好解决。
  但屠仁万万没想到,秦中堂完全不按理出牌,直接承认了那些货物是他的!
  这样的话,他们本地豪族就只能直面秦钟堂,事情就完全没有回旋余地了!
  屠老爷想了想后,继续说:“严世蕃等人与当地牙行起了冲突后,便有一二百倭寇突然出现,围攻本地人员,造成大量本地人重伤!”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先把参与围攻本地人的贼子定性为倭寇;然后暗示有人“勾结”倭寇。
  倭寇为什么要帮着秦中堂走私船队去围攻本地人,那不言而喻,肯定早有勾结!
  所以还是息事宁人,不要再扩大化了!
  秦中堂暗笑几声,如果真是徐惟学的手笔,这帮半海商半海贼被骂成倭寇好像也不为过。
  但嘴上却不饶人的说:“听说倭寇生性凶残,动辄杀人,落到倭寇手里的少有活口。
  但你们本地人六十多个人,最后却都是受伤,偶尔有几个重伤的,这就很值得怀疑了。
  我就奇怪,倭寇为什么如此反常,完全留下了这帮牙行的性命?”
  秦中堂的暗示太明显了,简直就差是明示了。真正和这帮倭寇有联系的,只怕是你们宁波府本地人吧?
  屠老爷先是感慨了一下,秦中堂的狡辩功力果然名不虚传。
  但挨打了还要定性为勾结倭寇,又让屠老爷非常不满:“若秦中堂是这种态度,那就很难继续谈了。”
  秦德威翻了翻白眼:“我本来也没有想着与你谈什么,是你站在这里,赖着不走。”
  屠仁:“……”
  突然感到,与秦德威谈话,至少折寿十年!
  想到自己肩负的任务,屠老爷深吸一口气,仍然赖着不走,又开口道:“其实我本想劝说中堂不必前往宁波。”
  秦德威明知故问的说:“这是为何?”
  他当然很明白,宁波这些做走私的豪族,没有人希望自己这样级别的人物去宁波。
  本来天高皇帝远,关起门来闷声发财的日子是最好的。
  如果有个秦中堂这样宰辅兼督师坐镇宁波,无论秦中堂是什么态度,都会让本地豪族非常棘手。
  假如秦中堂态度严厉,那么对地方走私就是一个巨大的阻碍,影响豪族们继续发财;
  假如秦中堂想同流合污,那么地方豪族就必须要给秦中堂“上贡”,平白被分走一大笔利润。
  所以秦中堂其实就是想看看,当地是想找个什么接口劝阻自己。
  此后又听到屠仁说:“中堂有所不知,宁波已经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秦德威又好奇的问:“都有什么流言?”
  屠仁答道:“比如近日传说朝廷打算调用京营官军,前来闽浙布置,舆情为此哗然。中堂去了宁波,就是火上浇油,民心不稳。”
  秦德威点点头道:“不妨,这个流言就是我放出来的,以此测的是一下沿海军民的接受能力。”
  屠仁:“……”
  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考虑,再和秦德威说下去,会不会被当场气死?
  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任务,不但有劝阻秦中堂别去宁波坐镇,还要摸清秦中堂对海上事务的态度。
  于是屠仁又继续说:“不知秦中堂到底如何考虑的,万万不可调京军到浙闽沿海!”
  秦德威反问道:“我看如今倭寇兴起,沿海卫所多有不堪使用者,而京营兵数众多,调一小部分来浙闽沿海填补空白,有何不可?”
  屠仁连忙说:“防卫海上,还是要靠百姓,大力招募乡兵联防!”
  秦德威点头道:“屠先生老成谋国,所言精当!这样好了,我送你去杭州幕府,仔细写个方案,等我回去商议!”
  随后有几个亲兵,将屠仁围了起来。
  到了次日,秦中堂继续启程之前,将谢巡检首级悬在驿站大门示众,不知道能起到多少震慑作用。
  余姚谢家那边另外有人来传话说:“一时间筹集不到足够丝绸,无法给幕府赔付实物,可否折合成银两。”
  秦中堂则很坚决的回应说:“本官只为惩戒,不为图财!故而只要实物,不要银两!”
  不是不给谢家脸面,主要是谢家的小心思让秦中堂感到不爽。
  只要手里有走私渠道,丝绸一经换手,那比银子要贵重,谢家当然不愿意赔付丝绸出来。
  难怪在原本历史上,余姚谢家会因为走私生意纠纷,被海盗大头领上岸洗劫,然后掀起了沿海豪族的遮羞布。
  此后秦德威座船继续东行,进入了宁波府境内后,便有慈溪县的官员来迎接。
  在慈溪县简单的应付了一下后,继续前行。抵达府城之前,却见严世蕃在半路上的驿站等待。
  秦德威诧异的问道:“听说你和徐惟学两人在三江口被扣押了,随时会有性命之忧,怎么又会在这里出现?”
  严世蕃答道:“我都没有死,那可真让中堂失望了!府城那边听说你要来了,就先把我放了!
  大概是秦中堂威名远震,地方总要示好!就是他们不明白,到底应该怎么示好!”
  秦中堂又问道:“剩下的丝绸在哪里?”
  严世蕃依然很硬邦邦的答道:“还都被扣留着,中堂自行去索要就行了!以中堂的脸面,肯定没有问题!”
  秦中堂便训斥说:“本中堂命你们二人贩运丝绸,为幕府筹集经费,你们就是这样办事的?真该受罚!”
  严世蕃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丝绸就剩三千匹了,也还没卖出去,随你怎么罚!”
  于是秦德威有点纳闷,为什么严世蕃看起来一点都不怕自己了?
  原来严世蕃面对自己的时候,多少会有点畏惧心理,但今天表现真是有点无所谓的了。
  难道自己对严世蕃已经失去了威慑能力?秦中堂忍不住疑神疑鬼起来,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在秦中堂的坑害下,严世蕃一次又一次的面临生死大劫,神经越发强韧了。
  而且与那些要命的场合比,秦中堂又不可能公开把自己推出去斩了,当然秦中堂这里相对最安全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