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原始人日记 (牧尘客)


  他眼下就是要将手中已经积累起来的资源和技术先普及推广,努力提升联盟部落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只有各部落进入正常的农耕畜牧时代,完全解决了粮食危机之后,他才可以真正组建起来一支完全脱离生产的职业军队,再次展开一轮更大规模的扩张。
  因为下一次扩张探索的距离会更远,或许来往以年计算。
  实际上,经过上一次的探索扩张之后,徐晨对于更远距离的探索已经没有太迫切的需求了。
  下一次出行,已经不是征服之旅,而是化传播和周游之旅。
  对他来说,征服数千里之外数百上千人的族群和部落意义已经不大,因为就算征服了,他们也都是穷的吃土,除开俘虏一些人口之外,并不会又太大收获,因此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广先进的技术化和字等,以为未来更远的部落融合打好基础。
  整个四月五月都陷入在连绵暴雨和烈日暴晒之下。
  农田也进入了一年一度最疯狂的生长时节。
  天气炎热加洪水泛滥,部落的所有外事联络全部中断,和其他部落的来往完全陷入了停滞状态。
  春困秋乏冬天冷,夏日炎炎正好眠。
  进入最热的夏季之后,徐晨也把自己的藤椅搬到凉棚种金属工具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上面养神挺尸。
  当然,也不可能纯粹养膘,每天吃饱睡足之后,天气略微凉爽的时候,他也会例常进行教学任务,教一群孩子学习识字、书写、计算、唱歌娱乐,甚至还开设了几何、美术和手工课程,不光小孩子们要听,陶工、冶炼工和木工也都要跟着学习。
  虽然这些学习内容都非常简单,但慢慢积累下来,也都还是有些收获,至少一个多月下来,一群木工都能够完成基本的尺规作图,可以在陶板上画出一些看起来形状不错的几何图形,甚至还有两个可以独立完成独轮车和马车的简单结构图。
  至于化层次已经比较高的小女巫和叶两人,徐晨已经开始教她们一些比较复杂的学习内容,比如乘法除法、书写记录部落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整理誊抄他平日留下的大量随笔记录等等。
  在他不断的教育和引导下,两个年龄相彷的小母野人进步非常大,帮他完成了大量平日懒得整理的笔记和资料。
  而这些整理誊抄过的资料,也都用铜锥打孔之后用麻绳装订成册,变成了部落最神秘和贵重的知识财富。
  这些东西,将来都会是各部落的巫都需要学习的内容。
  当然,巫王大字典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增加,隔三差五都会有新的字词其上,如今的字典中记录的独立字已经超过五百个,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方方面面,基本能够满足日常的学习和记录要求。
  虽然整个部落陷入了炎炎夏日的农闲之中。
  但该做的工作依旧各司其职。
  农耕生产依旧还是重中之重。
  母巴和阿母两位族长首领,每天依旧带着大量男女忙忙碌碌在田间来回巡逻,驱赶鸟兽和除草,同时还要时刻观察河水上涨的速度,提前做好农田的防涝和排水工作。
  靠近大院这边的情况比较好,因为地势比较高,而且来往也比较方便,但河对岸管理起来就要麻烦多了,来回都需要划木排竹排。
  进入五月之后,雷雨更多,河水暴涨,已经淹没了两岸大量的河滩,甚至对岸有不少农田都反复受涝,部分低洼处的农田减产已成定局,母巴阿母等一群女人忧心忡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徐晨也束手无策,只能宽慰她们不要着急。
  毕竟这种减产实际上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在沟渠河堤等农业基础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旱灾水灾都不可避免。
  河对岸的四百亩农田开发的很匆忙,而且当时他也并不在部落,都是母巴等人冬天匆忙烧荒开垦出来的,有些地方明显不合理。
  但徐晨回来的时候已经十二月底,所有农田几乎都已经开垦完毕,他也就没怎么去关心。
  因为这种播种收获完全是望天收的状态,而且如此大面积的播种,只要不是大面积受灾,终归还是有收获。
  更何况河对岸情况复杂,来去困难,本来管理的相对来说也比较粗放,而眼下受灾的面积也不过二三十亩的样子,并不算严重。
  何况眼下已经到了最炎热多雨的季节,小河的水位也到达了一年一度最高的状态,想开沟修渠修建堤坝也来不及了,有了今年的经验,秋冬就可开始新一轮的农田基础建设,完善沟渠堤坝,明年情况就好得多。
  因此对于农田管理,徐晨今年基本上没怎么操心,他最多是隔三差五去最近的试验田看看。
  而试验田的涨势也就那样,虽然比别的田块略好一些,但也十分有限,并不不去年强。
  农耕生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飞跃的。
  中国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一直到秦汉时期,牛马犁耙等牲畜农具大量推广之后,农田耕种才真正进入成熟阶段。
  而一直到两千多年之后新中国初期,粮食产量也依旧处于十分低下的状态,一亩百十来斤还是主流,那个时候养活中国人的,特别是贫苦农民的,并不是五谷,而是土豆和红薯这两种产量巨大淀粉含量丰富的辅助粮食。
  因此对于眼下的耕种水平和状态,徐晨只需要稳住,让其处于大面积旱涝保收的状态,让这些人口不过数十数百人的原始部落有满足数月到半年的粮食储备就是伟大的成功。
  毕竟在这样地广人稀动植物繁盛的原始时代,采集和狩依旧能够满足日常所需,而有了一定的储备,就能解放出来一部分生产力发展生产。
  因此眼下,徐晨的主要任务依旧是部落其他方面的发展,对于粮种驯化只能慢慢来。
  因为这种事不是十年八年就能看到明显成绩的,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漫长过程。
  动植物的进化,百年千年也不过是弹指一挥而已。


第399章 石匠
  眼下已经五月,到了六月底,农田就会开始进入成熟收获阶段。
  八百亩农田要收获,劳动量比去年大一倍还不止,因为农田距离更远,来去消耗的时间更多,而到了收获季,鸟雀会成群结队而来偷食,迟一天收获入仓,便多一天损失。
  因此必须要足够多的车辆才行。
  在一群木匠每天汗流浃背叮叮当当的忙碌下,大大小小的车不断打造出来。
  两辆马车,三辆人力板车,还有两辆手推斗车,另外根据徐晨的要求,还有一批十辆的独轮车正在打造。
  这些车辆制作的都很粗糙,但却相当结实。
  马车上随便坐六七个成年人不成问题。
  人力板车和斗车略微小巧一些,坐三四个也能推着跑。
  独轮车平衡性不太好,但坐一个推着走也很轻松。
  徐晨之所以要打造这么多独轮车,是因为山谷中并没有修路,这些独轮车可以在田埂和河滩上随意行走,是最方便的运送工具,远比背篓和挑担来去省力方便。
  有了这些车辆,以后巴族的货运和粮食采收就要方便快当许多,因此看着一辆又一辆的大车小车被打造出来,部落男女老少也都沉浸在无比的激动和喜悦当中。
  徐晨挑选了一批男人不断的训练推车拉车或者驾驶马车。
  另外他还沿着农田河滩规划了一条能够通行两轮车的道路,趁着不下雨或者早晚凉爽时间加快平整修建道路,争取在秋收之前,尽量把路修好,为以后的来往通行做准备。
  当然,这些体力活动他是不会全力参加的,主要是示范和指挥,部落眼下有的是人,男女老少一起动手,每天早出晚归,前后不过十天时间,一条从大院和窑厂大门通往谷口方向的道路慢慢便有了雏形。
  之所以修的这么快,和大量青铜制造的锄头、镐头和钉耙等工具陆续投入使用有关。
  若是全靠以前用的木锄石锄和木棍,甚至是手刨,这项工程两三个月都无法完成。
  而在整个部落都在为秋收做准备的时候,徐晨平日除开趁着凉爽时间骑着马来回视察指导一下之外,空余的时间又开始安排另一件事。
  随着种植的麦豆逐渐成为主粮,这种纯种子类的粮食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都有皮壳,吃起来口感太差,尤其是这种完全没有驯化成功的野生品种,颗粒小不说,种皮很粗硬,无论是做成烤饼还是煮成粥,实际上吃在嘴里就好像在吃锯末豆渣一样难受。
  虽然女人们做饭的时候,都会用带有凹坑的石头将这些粮食砸碎之后再加工,但粗硬的皮壳无法处理细碎,吃起来非常难受。
  当然,野人们都没啥感觉,他们不仅皮厚肉糙,也有一副钢铁肠胃和粗野的喉咙,什么都能吞咽下去消化掉,但对于徐晨来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记忆,还是让他对各种细软的米饭面食念念不忘。
  因此,他决定制作一些加工粮食的器具。
  最简单的,自然是石臼。
  而他不光要制作石臼,还要制作石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