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锦年已经说了,没有天大的事情,不要喊他。
想要入内,除非是皇帝,或者太子亦或者秦王亲自过来,甚至就算是太子和秦王过来,也没有用。
没有陛下的圣旨,他们绝不放行。
免得有人去打扰顾锦年悟道。
顾锦年悟道不是一件小事,没人敢承担这样的责任。
故而,秦王谋士想尽一切办法,都进不去。
而皇宫当中。
养心殿内。
已经过了一个时辰。
永盛大帝站在养心殿当中,一个人,静静站着一个时辰。
秦王方才的话,历历在目。
实话实说,身为父亲,看到自己儿子那麻木和绝望的眼神,永盛大帝怎可能不动容?
他已经有些相信,秦王没有做这些事情。
但帝王的尊严,让他不可能低头。
身为父亲的尊严,让他不可能认错。
尤其是,秦王说的最后一句话,与自己断绝父子关系,这让他愤怒,也让他伤心欲绝。
父子之间,闹到这个地步。
这是当父亲的失败。
自己儿子让自己赐死。
这也是当父亲的失败。
泪水落下。
永盛大帝终究是凡人,他不是神,面对这种事情,他也痛苦。
可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这样做。
因为李善说的没错。
秦王必须要就藩。
已经闹到这个地步,他心里清清楚楚的明白。
自己这个儿子,对自己彻底失望了,不抱有任何期望。
不说两人是仇人,但往后也绝不是父子关系。
破裂了终究破裂,是如何都无法弥补的。
他只希望,等到以后,秦王能够明白自己的用意。
当父亲的难处。
当帝王的难处。
未来的皇帝只有一个,那个人只能是太子。
“传朕旨意。”
“让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御史台十二大儒,进宫见朕。”
光影灰暗。
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显得空洞且有低沉。
“奴婢遵旨。”
刘言开口,说完起身。
然而永盛大帝继续开口道。
“不要惊动锦年。”
“这件事情,朕有定夺。”
他的声音平静。
他刚才听到了太子的声音,也知道太子想要做什么。
这个时候,他不想惊动顾锦年。
这是他们的家事,也不需要顾锦年来处理。
“遵旨。”
后者一愣,但还是老老实实回答。
而与此同时。
天牢当中。
秦王坐在草堆上,他目光呆滞,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而且披头散发,宛若一个疯子。
“王爷。”
“您就低头认个错吧。”
此时,他的谋士出现,借助关系,得以见到秦王。
他落着泪,劝说秦王。
只是秦王没有回答,而是咬破手指,但麻木不已的在墙上写下三个字。
【长云天】
随后又将这三个字涂抹掉。
一语不发。
身后的谋士一愣。
但也彻底明白秦王的意思了。
如此。
翌日。
天还未亮。
一道钟声,突兀响起。
自大夏京都。
文宫内响起。
第206章 :知圣,方知圣路难!大夏征税,江中郡纳粮税!
大夏京都。
随着一道钟声响起,惊动一切。
钟声来自文宫。
京都上下都知道,自获天地赐福后,顾锦年便潜入文宫内悟道。
所有人都在期待,期待顾锦年悟道成功。
一但成功的话,顾锦年极有可能踏入半圣境,而后借助大道成圣图,可在短暂时间内,成为近几百年来,第一位儒道圣人。
虽不是天命圣人,但圣人二字,已经是超乎常人所能想之事了。
如今文钟响起声音,自然引起一些注意。
文宫内。
顾锦年盘坐大殿。
白玉碉楼细腻,宫殿内有两个盘龙金桂树,一个个蒲团落在地上,这是讲道之地。
而今。
顾锦年在此悟道。
这几天来,顾锦年都在思考七个字。
知行合一,致良知。
这是王阳明的心学,也是顾锦年最崇敬的一位存在。
王阳明在前世,称为半个圣人,之所以是半个圣人,不是因为不够格,而是时间问题。
只需要再给一定的时间,王阳明必可成为圣人。
心学的影响,其他不说,前世有一个国家,依靠王阳明心学完成改革,从而跨越提升。
所谓一生俯首拜阳明,这就是诸多人的观点。
知行合一,顾锦年自然懂得皮毛。
而今他以心学为主,去印证自己过往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知行合一,最大的问题便是,是先知还是先行?
以及如何合一。
知道了,才去做。
可不做又如何知道?
若做了,万一是错?
这又怎么办?
毕竟最后三个字也很重要,致良知。
阳明先生的意思,是希望心学之人,都能去做善事,而并非是说,我知道了某一件事情,我就要去做,无论对错。
致良知是最关键的地方,前者则是一种检验。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文宫内。
顾锦年喃喃自语,想要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就必须要明白这四句话。
也是四字教真言。
好在的是,顾锦年曾经看过一个人的言论,这是一位国学大师,他说的观点,顾锦年十分认可。
你拥有一把菜刀,此乃【无善无恶心之体】
因为菜刀是死物,不去动他,无善无恶,只是有一个形体罢了。
而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伤人,此乃【有善有恶意之动】
明白菜刀的用途,并且根据一定的定律,譬如律法等等,亦或者大家所不喜之事,自然定律等等,从而结论出。
伤人不对,切菜为善。
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
最后的用菜刀切菜而不砍人,这便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只是一种比喻,真正的意思,更加高明,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想法。
正是因为如此,心学才被誉为圣人之学。
回首这一年来自己做的事情。
以大事为主,第一件事情便是江宁郡之难,洪灾席卷千万百姓。
影响很大,但灾难发生,这是无法阻止的事情,也是无法阻拦的事情,并非是我可以去解决的。
虽然我知道这件事情,但我无能为力,而且随着那些商人胡作非为时,灾情越来越严重之时。
我心中的良知唤醒。
我知道,这件事情并非因我而起,但我有办法去解决这件事情。
所以当文景先生要让我们出谋画策时,我义无反顾的选择站出来,虽然我知道暗中有人想要影响大夏王朝,牵扯到各大势力。
可在我知道,受苦的是百姓,我是读书人,读书人便是要为万世开太平。
书,是为天下苍生而读。
知,百姓苦,亦知读书风骨,更知心中良知。
行,救苍生,亦有阻碍,亦有危险。
致良知,无惧种种困难,不畏任何势力,为江中郡千万百姓,为心中浩然正气,为读书人之风骨,故而携千里饿殍图。
知行合一,致良知。
再看白鹭府之事,匈奴和亲,议和之事,孔家,宁王,佛门,道门,大夏天灾。
这一件件事情,都在顾锦年脑海当中划过,他自己开始印证,也开始思考。
是否有私心过。
是否没有做好过。
当所有事情在脑海当中一一印证过后,顾锦年确实发现了自己有几点不对。
那就是情绪问题。
有时候自己的情绪会主导自己,就好比孔家前来拜访自己,自己晾对方三天,虽然说孔家无礼在前,但身为读书人,不应当如此。
此非君子也。
虽然自己明知道对方带有目的性,可既来之,则安之,自己故意拖延,惹来是非,最终闹的不可开交。
这的确是因为情绪问题。
“若是站在自我角度,可以解释为,我还年轻,有少年之热血,所以做事冲动。”
“但站在良知的角度,我就是做错了,少年热血并非是我的借口。”
“倘若那天,我早点到来,虽然孔家必会咄咄逼人,但我方方面面没有做错,孔家即便是想要借题发挥,也不是他说了算。”
“这便是意动。”
“很多事情,等过去之后,会发现没有必要,但在当时,情绪上来,处于愤怒阶段,意将主导一切,良知会被压制。”
“情绪,并非单只愤怒,善念也好,恶念也罢,都是意。”
“有善有恶意之动。”
顾锦年心中不断的印证,也在不断的思索很多事情。
而这样复杂的思考,并没有让顾锦年感到压力很大,相反他很喜悦。
因为今日的思考,可以让明日的自己变得更好。
相似小说推荐
-
孙悟空的人生模拟器 (岳不懂) 起点VIP2022-10-05完结123.23万字 6.37万总推荐花果山称王,方寸山求仙,从东海,到地府,再到天宫,闹了个天翻地覆。...
-
开局夺舍大长老 (古剑锋) 起点VIP2022-10-01完结300.28万字 23.82万总推荐陈星河,幼年遭遇天雷,劈出一条奇异手臂。谁想天意弄人,这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