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孙权试探性地问过他联姻的打算,考虑过将荆州的部分交到他的手上,试图让他成为自己的外藩。
这些举措,种种都被刘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孙权有他的如意算盘,他又何尝没有自己的想法。以孙权给出的种种作为跳板,他又何尝不可将对方的算计反击回去。
这本来该是两个人之间拉锯式的隐晦的争斗,直到某一天,刘备敏锐地感觉到了平衡的失调。
那是杀意。在战场中趟过血海的他在感知到的第一时间就醒悟得分明。
又或许不需要那么虚无缥缈的感受,当江东那边愿意割舍的利益一下子吝啬起来,刘备便已经知道了对面心意的转变。
所以他果断调转了方向,决意先拿下益州。
那么是什么会让孙权的态度堪称翻天覆地地扭转,又是什么,让周瑜在本该离世的时候,仍旧留在世上?
刘备感觉到自己的手,此刻都因着那份骇人的猜测而有几分濡湿。
“天幕现世,不是第一次了。”
他很缓慢的,竭力让自己的吐词一字一句的清晰。转头、扭身,四目相对望进谋臣的眼底。
“第一次,在东吴。”
养气功夫一流的诸葛亮,此时也没能稳住自己的表情。
可是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当关窍被刘备一语点破,神思勾连起线索,他瞬时想通了这个本来被他忽略的问题。
于是没有怀疑,没有质疑。整个房间里,最终只留下君臣二人轻渺的呼吸。
天幕当然不会管他们的心神。
它在继续。
【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人物存在,才会有赤壁之战,也才会有未来的三国鼎立。】
它没细说那场三国众人方才经历不久的战役,天幕上依旧是那幕眼熟的曾经燎原的火。
而在火尽后,魏蜀吴三面的旗帜飘摇在画面中央,吸引住相关者的视线。
【从黄巾起义乱自下起,再到董卓之乱祸自上出,外戚、宦官、士人和军阀之间的火并此起彼伏,中央对地方从此失去了实际的掌控权。
再从曹操统一中原到赤壁鼎立,三家的雏形初步朦胧勾勒出未来的轮廓。】
天幕的白光闪烁明灭了几下,那旗帜中的两面被它隐去,留在最中央的只有一个笔锋潇洒的隶字。
——魏。
于是曹操抚掌,原本复杂的心绪被他短暂的搁置,嘴角浅浅上扬出一个弧度。
【夷陵之战是三国鼎立的最终,但是三家真正对峙开始,还得从汉魏禅代讲起。】
后世人终于折回去圆它此前挖下的坑。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
他时下的长子兼继承人曹丕继位丞相和魏王的名头,是年,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罕见办得成功且漂亮的禅让,甚至称得上为后世有心者做出了所谓的模范:最起码我们看南北朝中那些南方政权之间的禅代,总能从中看出些曹丕的影来。】
刘秀:……
该来的迟早是要来的。
光武皇帝打自后世人最开始分说之时,就已然知道会有这么一个时刻的来临。
然而当它真的降临之际,刘秀还是忍不住闭上了眼。
若不是捂住耳朵,恐怕会有失什么信息点,他也许更宁愿封住自己的听觉。
知晓自己开创的朝代终有一天灭亡,和真正听见它是如何被旁人肢解,到底还是有所差距的。
垂落眼眸,他盯着地面久久不语。
终于来了。曹操坐正了身。
【当然了,曹丕能把这事办得漂亮,也离不开他爹给他做好的铺垫,甚至离不开前面王莽给出的贡献。
考虑到他本人还是学了点王莽的流程,我们还是就像前面保证过的那样,先来讲王莽篡汉。】
听见这话,好整以暇的孝武皇帝终于抬起了眼。
平静的眼神仿佛透过时光,直直要刺入后世人的眼中。可是他哪怕知道接下来将会是西汉灭亡的过程,却也没有什么爆发或压抑着的怒火。
——也不能算全然没有吧。
刘彻的手是紧攥着的,皇帝陛下养尊处优着的双手,此刻却青筋于手背暴起,悄然揭露着他不算平静无波的心情。
但是他的眼神依旧是清醒的,乃至于冷峻的。
【王莽篡汉的背景,当然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西汉中后期以来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
随着武帝重用儒生以来逐渐步入权力高层的文人,最后出于自己的利益,回避了直接解决社会问题,而选择了符合其学术的解决措施。
他们开始单纯针对皇帝的私事指指点点,要求皇帝修身养性,培养自身的道德。
甚至当世风日下,西汉后期又确实出现了几个私生活不很检点的皇帝之时,这种道德主义的论点更是进一步发展,逐渐走向了极端。】
三国&刘秀:……
后世人真的说话很收敛了。
尤其是刘家的两位,哪怕脸上不显,心底都得是跟着尴尬苦笑几声的。
毕竟竟然只用了不很检点这个说法,后世人真的很给面子了。
别的都不多说,光是成帝的后宫,那可就真叫个争奇斗艳了:
许皇后、班婕妤、卫婕妤、赵家姐妹……甚至还有个作为男宠的张放。
更别提后面还有个哀帝和他的断袖之癖了。
刘彻:?
老刘家祖传生性风流的天子对着天幕的论述看了几遍,最后成功无语地给出了一个鄙夷的眼神。
后世的大臣可真的是闲着没事干了是吧?
国家大事你不好好干,忙着操心皇帝后宫做什么!
就算听上去那几个后世儿孙在这方面确实过火了——但这不是你光盯着皇帝,那啥私生活看的理由啊!
孝武皇帝震怒。
【怎么个极端法了呢?
他们要求“再受命”。
甚至从刘彻手下就产生了这种微妙的苗头。】
后世人的语气很平静,只任由被这一番话罕见镇住的刘彻心神一愣。
【孝武皇帝的功绩彪炳千古,可是放在中国传统政治叙事中,自然少有人夸耀其武风打出了盛世风骨。
而他个人确实存在的用财无度,乃至于穷兵黩武般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说上一句“功在千秋”,却也不能忽视当时百姓的痛苦,忘却了前面那句“罪在当代”。
哪怕在他晚年时候,原先计划好的谋算因为巫蛊之祸被全盘打乱,不得已之下他最终亲手操作了大汉的转向,但这份涌动的人心,却难以一时抚平。
当他活着的时候,他的荣光与威严自然无人胆敢触犯。
可是自昭帝始,就有春秋博士根据了董仲舒的受命说,劝昭帝禅位贤人;到了宣帝的时候,司隶校尉都恳请他“公天下”行禅让。
当然,彼时汉帝的威严还没沦落到可以被臣下欺辱,大汉的气数尚且没能走到尽头,于是二者的下场都是被判大逆不道。
可是“元成多僻,哀平短祚”,人民,或者说汉朝的统治阶层、知识分子们,对于汉室的信仰日益衰微下去。
经学家们乘风而起,他们跟着讲灾异,天天将汉帝攻击批判地体无完肤。再受命的风潮盛行到哀帝也为之妥协,改元改制,甚至动起了禅位给自己男宠真的改朝换代一趟的心思。
现在听起来多荒谬,多可笑啊。然而这是西汉晚期阶级矛盾无法调和下的产物,它就是社会危机日益深刻情况下,一部分西汉统治阶级及知识分子的共识。
所以王莽出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3-07-0622:36:01~2023-07-0814:55: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治愈系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藜小柒4瓶;叶神理智粉、那是阳光明媚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室内的气氛凝滞的可怕。
在旁观了后世无数的笑话之后,一直冷眼看着天幕的孝武皇帝,终于完全被后世人拉入了局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体会到了三国众人被复杂的信息量糊上一脸的感受。
该如何形容这样的局面呢?
刘彻伸出了手。
皇帝拉过弓射过箭,握过书执过卷的手指抵在了自己的额角。一跳一跳着的神经,隐藏在皮肤之下汩汩地鼓动着,随之而来的阵阵抽痛揉紧了他的眉心。
像本以为自己在岸上,结果被人猝不及防伸手拉住了脚踝,跟着一把被带下了水。
可是这样的忿怨在他的心中到底是飘浮着轻渺着的,随着他真正定下心来去剖析,便如清风吹拂而过带走了尘埃,消融不见。
穷兵黩武?
刘彻眼皮都不曾动容一下的冷峻:汉朝和匈奴之间的问题,对他来说怎么不该说是血债血偿不死不休?
后世人不还有一句功在千秋,有一句盛世风骨?
当年同样看过后世人对于自己的认可,对于自己更添了三分自信和坚韧的皇帝,心中的信念分毫没有被这句换个人来指不定被满头浇上冷水的发言而动摇。
他甚至还为自己委屈——因为更重要的那句巫蛊之祸,那句纵然后世人并不曾直言细说,他却已经猜到和他继承情况有关的发言。
他晚年应该最为重要的谋算,除了继承人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他的谋算因为这件事被全盘打乱,甚至要自己下场操控大汉的转向——除了他原定的继承人出了波折,他原本想要留给子孙后代去完成的事业不得不自己来干,还能又有什么呢!
曾经在后世人的发言中隐隐窥见了自己继承动荡的担忧,此刻终于揭开了最后的真相,正正合上皇帝陛下心中敏感且脆弱的一条底线。
他本来就对传说中的神仙之言颇感兴趣,在当年得遇天幕之后,那份对未知和长生的渴求,更向着接近狂热的地步生发开去。
就算这份还没来得及彻底上头的情绪,因为后世人那对宗教狂热的剖析,被对权力归属敏感的皇帝紧急平息,可是曾经投入的热情,又怎么是一时能够完全不在乎的。
他对自己看得明白:哪怕是现在,在知道那巫蛊之祸给他晚期的统治乃至于整个大汉的未来都产生了不小的动荡与风波,甚至让人心都跟着浮动之后。
刘彻在听见这个词汇的时候,心底生出的依旧是一种本能的震撼、错愕、厌恶,甚至于带上锋利与杀气的怒火。
端坐起来的孝武皇帝观照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在漫长的停顿与放任之后,那份突然掀起的浪潮终于被他渐渐于心中稳定。
——所以说啊,在没有后世人预言的前提之下,在他也许步入晚年,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于神仙之言更为迫切的时候,他会对巫蛊这样的存在,生出什么样的感触来呢?
刘彻还没有子嗣。
所以他不知道自己选定的继承人的品性,他不好揣测对面是不是真的做出了这样昏了头的举措,也不好猜测自己当时对于儿孙还能有着几分舐犊之情。
他也还没完全开始大展身手,他平生的功业,此刻还没有几件真正开展。
那些等待君王驱使的酷吏干才,此刻也许依旧静默在市井闾里,也许依旧埋没在人潮人海,自己都尚且不知道命运的安排,也不知道那宠爱与残酷并行的未来。
所以他也不好分析,不敢笃定其中是否有着朝堂势力的掺和,没法认定某一方的过错。
他只能看着这寥寥四字,看着这个足够简短的词语。在满心复杂的思绪中,不得不承认它戳中了自己内心最脆弱的几个地方,确实有着足够庞大的力量,将整个朝堂乃至于恐怕他未来的继承人都牵扯其中,淹没进皇帝本人由怒火掀起的漩涡。
所以昭帝、宣帝,他们还真的是刘彻原先想要托付江山的人选吗?他曾经儿子孙子的猜测,此刻还能够算得上属实吗?
昭宣、元成、哀平……
原来还仅剩下六代吗?原来在昭宣这两个听上去还称得上成器的后代之后,就只剩下四个,不管是后世人提过事迹,还是单单从谥号上来看,就显得平庸的后代皇帝了吗?
如果没有巫蛊之祸的震撼在前,刘彻肯定是要为了那谥号哀帝的子孙,竟然会被麾下鼓吹再受命的声音蛊惑到想要禅位男宠,这样的荒谬事迹而发火的。
可是太多了:他想要为之生气,想要冷哼,想要嘲讽,甚至想要以身替之告诉他们正确解法该怎么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所以他确实感觉到了一种麻木,一种心灵上的疲惫。
他能有什么办法?后世人早就讲过了,宣帝对于继承之事,都没什么办法,最后只能挑个元帝上位。后边那些皇帝到底不是他本人,没他那么能耐,也不可能让他前去替代操作。
刘彻放过了自己的额角,在烛火的映照下,他细细端详着自己的右手,自己此刻以及将来,将要执掌天下大权几十年的右手。
他最后只能把握住当下。
因为他自己知道,从此他没办法全然信任,自己可以将休养生息安定民生的任务,坦然地交给儿孙了。
巫蛊之祸的未来就将会像根刺一般深扎进他的肉里,时时出现的隐痛,每次出现都会迫使他在疼痛中清醒,让他再一次恼火。
可悲吗……?也许对于他未来的继承人是会有点吧。
但是刘彻更讨厌,那样的未来在后世人提点过后依旧发生。
他攥紧了手掌。
不就是他本来想把休养生息安定人心这种事情顺势交给后代处理,正好给自己省事,还能给儿子积攒名声。结果被全盘打乱,属意的儿子恐怕没了,自己不仅得下场处理,恐怕名声都跟着再差了几分吗?
刘彻当然想得到会发生什么。
面无表情着,他攥成拳头的手狠一下拽,带动了周边的空气,耳中甚至能够听见一声突然爆开的呼啸。
像有无形的利刃被他握在手中,跟着这一下劈的动作,划开了虚空。
既然好好给儿孙铺路都会有意外发生,那他就自己来干好了。
刘彻这么冷淡地想着。
他当然还要盛世风骨,还要功在千秋。
而这次他更要把那罪在当代的牌子,一把摔个粉碎。
【我们之前念过白居易的诗,说曹操和“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这句相当的契合。
而实际上,不论别的,光看这一句本身之用典的选择,就可见乐天之精妙。
因为王莽在最初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形象,都是全然在模仿周公的。】
刘秀:……
“呸。”
小声地啐了一口,光武皇帝的脸色很明显带着点难看。
“他也配?”
周公辅成王,这可没有辅佐着辅佐着,把自己辅佐着成王的位置上去啊!
就算确实曾经也听闻过对方装得似模似样时候美好的名声,刘秀也坚决不愿意承认自己也被蒙骗过。
【比如元始元年的时候,他就曾示意益州塞外的夷族,让他们自称越裳氏,重译到汉廷献上白稚一、黑稚二。
为什么要这么干?
因为《尚书大传》里头就说过:交趾南边有个越裳国,当周公摄政六年的时候,他们特意到中原献上白稚,原因是当时他们国内几年不曾有烈风和淫雨,于是觉得中原有圣人出。
这个圣人就是周公。王莽仿着这件事再干上一出,就是为了标榜自己就是那个周公式的圣人。
于是王政君给了他“安汉公”的称号。从此以后各地竟然连续不断地发生祥瑞,短短五年之间,最后竟然出了七百余件。
这可把朝廷上下乃至于汉朝百姓们给“感动”坏了:妈呀,武帝之后的大汉天下,经学家们的灾异说从来就没停止过鼓吹,国运因此都被打击得奄奄一息了。
此刻竟然真的有祥瑞,甚至是数目如此巨大的祥瑞出现——这是国家出了圣人啊,这是未来见了光明啊!
后世人的冷笑很短促。
而终于回神的刘彻也跟着。
如果是他之前听见这些祥瑞的发生,那确实免不了几分喜悦与轻松,觉得是上天对他的肯定,他确实就是受命于天的天子。
可是在经历了宗教狂热对他威严的打击,经历了后世人对所谓迷信谶纬的嘲讽之后,再听见在他之后做得还不错的昭宣时候,灾异说依旧喋喋不休,却偏偏给了那个篡汉的贼子祥瑞漫天?
刘彻:。
假的,一定是假的。
真的祥瑞就该像他现在这样,明晃晃这么大一个告诉他后世消息的光幕放在面前。
那王莽凭什么得到七百多件祥瑞?!
后世人嘲讽得好啊!
那些祥瑞全都是自导自演的闹剧而已啊!
相似小说推荐
-
风雪不归人/暴雪将至(我见青云) [现代情感] 《风雪不归人/暴雪将至》全集 作者:我见青云【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1-3完结总书评数:790 当前...
-
哥谭翻车图鉴大赏 (Aak ) [BG同人] 《(综美英同人)[综英美]哥谭翻车图鉴大赏》全集 作者:Aak 【完结】晋江VIP2023-11-30完结总书评数:2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