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得好!你们可真是我大周忠心耿耿的好臣子啊!来人,将他们的官袍给朕扒了,压入大牢!”
原本还得意洋洋等着武皇赏赐的几名官员骤然变了脸色。
他们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方才,武皇不是已经被他们说动了吗?怎么倏忽间,武皇的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武皇冷冷俯视着他们:“你们究竟是真忠心还是假忠心,朕难道还不清楚吗?你们不过是盼着朕与太女斗起来,你们好浑水摸鱼,坐享渔翁之利!你们为了得那从龙之功,便巧言令色构陷太女,离间我天家骨肉之情,其罪当诛!”
“将他们压下去,严刑拷打,直到他们供出主谋为止!朕倒要看看,构陷太女,究竟是他们自己的意思,还是旁人的意思!”
那些官员们个个面如死灰,一旁的其他大臣们也是勃然变色。
这些年,死在武皇手中的官员不计其数。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自认此事与自己无关,但他们实在不确定,武皇会不会借题发挥排除异己,再度在朝堂上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圣人,且慢!既然这些人是因着构陷儿臣,才被抓捕的,他们的去向,可否由儿臣说了算?”
众人闻言,纷纷向宣政殿门口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皇储服的女娘缓步走了进来。
阳光洒在她的身上,让她看上去分外耀眼。
数年不见,她比从前深沉了些许。如果说,过去的李令月像一把锋芒毕露的利刃,出鞘就要见血,那么此时的她,便似一池幽潭,让人看不清深浅。
岁月与连年的战争,让她周遭沉淀出了一种独特的气息。
唯有她眉眼间的锐意,是朝臣们所熟悉的。
个别活得久的大臣,甚至忍不住在心中将李令月与她的祖父进行对比。
像,太像了。
看着李令月,他们便仿佛看到了当初得胜归来之时,意气风发的天策上将李世民。
不仅她的面容有那么几分肖似她的阿翁,连这驰骋天下的本事,也像了十成十!
太宗陛下若是知道他后继有人,不知该多么高兴!
唯一可惜的是,李令月不是男子,否则,就更像了。不过,李令月得天眷顾,又有着这样的本事,她究竟是女子还是男子,反倒不那么重要了。李唐的皇族宗亲中,就没有一个比她更有能耐的。
老臣们深信,唯有李令月能将大唐带上新的高峰,就是不知道,他们这把老骨头,还能不能看到了。
“参见太女殿下!”这个礼,他们行得心甘情愿。
朝中新贵兴许不理解,他们为何会这般推崇李令月,唯有他们这些从旧时代中走过来的人明白,萤烛之光,怎可与皓月争辉?
若是没有李令月,李显和李旦兴许也能做个守成之君。可既然有了李令月,他们哪里还能看得上那兄弟二人?
与老臣们见到李令月时的激动相比,一些刚刚通过科举进入朝堂的官员,以及从地方升入京中的官员,则对李令月感到好奇。
他们都听过李令月的事迹,可却是第一次见到李令月本人。他们对这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皇储,自然十分感兴趣。
一些曾经与李令月打过交道的官员们,不管是与她亲近的,中立的,还是对她不满的,此时看向她的目光中都充满了探究之色。
在李令月屡立战功之后,她的地位与数年前相比,又不一样了。
纵使大唐初期能人辈出,可近数十年来,功劳能够与李令月相媲美者,也寥寥无几。
除非她犯下谋反大罪,否则,再无人可以动摇她的皇储之位。
李令月的出现,在朝堂上引起了一场小小的轰动。
李令月似乎也预料到了朝中之人会对她十分感兴趣,她就这么大大方方地站在原地,任由周围人打量着她。
当然,她也没忘了自家亲亲阿娘。
“圣人,这些人,可否交由儿臣处理?”李令月目光熠熠地望向武皇。
武皇:“你可是准备替这些人求情?”
令月什么都好,就是这心肠太软了些。这些人可是想给她安上“大不敬”甚至“谋逆”罪名的,她竟也打算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让武皇说,就该让这些人供出他们的“同党”,然后受尽折磨死去。
武皇不愿当众驳斥李令月,使得李令月作为储君的威望受到损害。可她又想找个机会,让李令月狠下心来,否则,日后岂不是人人都要以为李令月软弱可欺?
“并非如此。他们离间圣人与儿臣的母女之情,儿臣自然巴不得他们倒大霉。只是,直接杀了他们,也未免太便宜他们了,倒不如‘废物利用’一下。”
“废物利用?”武皇等着李令月为自己解释。
“我大周开疆扩土,得了不少土地。如今,吐蕃、北天竺和云南都很缺人。圣人不如将他们送去边疆为我大周发光发热,也算是让他们戴罪立功了。”
“这些人一个个都只会摆弄他们那些权谋之术,让他们去边关能做什么?”武皇不屑地道。
李令月看了那几人一眼,直将那几人盯得浑身发毛:“儿臣瞧着,这几个都是人才啊!他们既然这么擅长挑拨离间,怎么能只让他们留在长安城中,离间我们母女呢?该让他们打入敌人内部才对!”
没有没用的人才,只有不会用人的君主!
对她们来说,这几个人留在长安城是个祸害,那就让他们去分化地方豪强或者敌国的人呗。
要是失败了,大周也没什么损失。万一有哪个人成功了,她们可就赚大了!
武皇嫌恶地看了那几个人一眼:“若是他们出卖我大周的消息可如何是好?”
这些人官职不高,知道的不算多。可他们毕竟身处长安城,知道的也不算少。
“那就让他们自行选择,是要死在囚牢之中,还是戴罪立功吧!”李令月道:“他们这么汲汲营营的,不就是为了捞一些功劳么?若他们出卖我大周消息,圣人自然不会放过他们的家族亲眷,他们就是为了亲族,也得思量思量。”
“倘若他们在边关或者国外立下大功,圣人可善待他们的亲族。待他们归来之时,圣人可对他们论功行赏!”
李令月的话音刚落,那几名本以为难逃一死的官员立刻争先恐后地道:“臣愿前往边关,戴罪立功!”
这年头,边关那些偏僻地儿可不是什么好去处。身子骨弱的官员,去的路上指不定就一命呜呼了。去了之后,官员们也未必能适应当地的气候。
可对于这几名官员来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在京城,他们必定会死,前往边关,他们还有一线生机。
他们自然要抓住这一线生机。
一旁的官员们称颂李令月既不失仁义,又足智多谋,竟然转眼间就想出了这么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来。
他们这赞美是出自真心的,李令月能够让这件事就此打住,不让这件事又演变成一场牵连许多人的风波,他们实在是太感激李令月了!
武皇的某些手段,实在是叫他们心中发寒。
现在,他们只盼着李令月这个皇太女的话,在武皇心中的分量重一些,再重一些。
武皇端坐于高处,将他们的神色尽收眼底。
好半晌,她才道:“既然朕的皇储为你们求情,朕就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
不少官员闻言,长长舒了口气。
无论怎么说,这次的危机,他们总算是度过了。
圣人这般肯听太女殿下的话,也不知未来,他们的日子是不是不会再如从前那般提心吊胆。
很多人尚未察觉到,在不知不觉间,他们对待李令月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179章
武皇趁热打铁,道:“皇太女将我大周的疆域绵延至千里之外,且吐蕃、北天竺和云南都护府官员实际都由朝廷来任命,实在功不可没!若是武家和李家先祖泉下有知,定然会为有此后辈而自豪。依朕之意,择吉日加封皇太女为‘天策上将’,告祭李武两家的先祖,诸卿以为如何啊?”
皇太女的功绩,的确担得起“天策上将”一职。且朝臣们又刚刚蒙受了她的恩惠,他们哪里说得出半个“不”字?
他们只是心中感叹,武皇当真信任皇太女,竟令“皇储”和“天策上将”之职同时集中于一人之手。
“天策上将”虽代表着无上的荣光,可背后终究还有一段“玄武门之变”,叫人心中忌惮,没成想,武皇竟是毫不在意。
罢了,作为国君的武皇愿意将大权交到女儿手中,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况且,武皇年岁已高,性子愈发阴晴不定,太女风华正茂又英明神武,由太女来掌权,他们也可稍稍放松一下紧绷的那根神经。
拥李派对武皇的提议尤其满意,哪怕武皇现在说要立马退位,让皇储继位,他们也没什么意见。相反,他们还会乐见其成——武皇在这皇位上,已经坐了十几年了,这大权,也该交还到李姓子孙手中了。
少数会感到不高兴的人,也就是李显和李旦的支持者。
可这些人经过刚才之事,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这会儿自然是不敢冒头的。
武皇的这则提议,就在多数人的同意与少数人的默许中,通过了。
接下来,就是商议“天策上将”的册封仪式之事。
由于此前已经有过一次册封先例,李令月出列道:“儿臣不敢越过阿翁。此次册封的仪式,不如就比照着阿翁那一次的仪式来吧!”
她如此尊敬李世民,自然引得一旁的老臣与李家宗亲露出了微笑。
武皇却唯恐委屈了爱女,摇了摇头:“不妥。太宗皇帝当日受封天策上将之时,并非皇储,你如今却是皇储之身。若是一应仪式比照着当日的来,岂不是辱没了你?”
宋璟头脑灵光,反应极快:“既如此,不如将太宗陛下受封太子与受封天策上将的仪式合并,太女殿下的一应仪式规格,比照着太宗陛下的来。如此,太女殿下既没有越过先祖,也不会受了委屈。”
“此举甚好。待大食俘虏入京,举行完献虏仪式之后,便就近择一个良辰吉日,正式册封朕的皇储为天策上将。待会儿就让太史局选出一个好日子来,到时候需要用到的一应物事,也可以提前准备起来了!”
这些年,随着航海贸易的发达,大周越来越富庶,国库中自然不缺钱银。
而这一切,都是李令月的功劳。
武皇表示,她有的是钱,要好好为爱女办一场庆功宴!爱女既然处处为她着想,她自然也要把最好的一切捧到爱女的面前!
她与令月,正是相互成就。
谁家天子与继承人,能如她和令月一般彼此信任,不相猜疑?就连功劳盖世的太宗皇帝,也没能做到!
武皇就是高兴,就是骄傲!此生,她最得意的事,一是以女子之身坐上皇位,二是培养出令月这么个优秀的女儿!
册封礼仪十分繁琐,一些大臣开始就细节进行反复扯皮。扯皮的过程中,他们还顺便讨论了献虏仪式的礼仪。
大周难得有这样举天同庆的喜事,他们巴不得敲锣打鼓,弄得天下皆知。
李令月不耐烦听他们扯这些琐碎的事宜,便在一旁走起了神。册封礼仪什么的跟她没关系了,礼部在拟定了流程之后,她照做就好。
不对,她得先观察观察,要是礼部拟定的流程太折腾人,她得酌情删减一部分。
她这边都已经快进到“天策上将”的册封仪式了,也不知阿政那边进展如何了。要是他还没能拿下剩下的地方,她可就要赢咯!
李令月刚要神游天外,就被朝堂上突然爆发的争执给拉回了神。
“去李家宗庙!皇太女既然是跟随太宗皇帝步伐,走到了今天这步,她的所作所为,自然要告知太宗皇帝以及李家列祖列宗!”
说话的是李氏宗亲。
此时他们已经与对面争论了一阵子,双方都争得脸红脖子粗。
而站在他们对面的,以武承嗣为首的武家势力则气愤地道:“当今天子姓武!你们这样无视武氏先祖,究竟置圣人于何地?!况且,太女殿下也曾说过,她是承认她身上另一半武氏血脉的!”
就算武承嗣这个姓武之人当不上太子和皇帝,他也要尽可能为自家争取更多的利益。
要是有武皇这尊大佛在头上罩着的时候,他们武家人都畏手畏脚的,等到以后武皇退位新皇登基,他们就更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去李家宗庙!”
“去武家宗庙!!!”
“李家!!!”
“武家!!!!!”
李家宗亲与武氏之人因为这件事,开启了极为幼稚的吵嘴,你一下我一下。
武皇被他们闹得头疼,刚准备出面制止双方继续把朝堂当成菜市场,就见两边的人同时望向了她。
“圣人,您说说,太女殿下这仪式,究竟该去拜谒哪家宗庙?”武承嗣疯狂朝武皇眨着眼,眼中满是暗示的意味。
他眨眼的频率,一度让身旁的人怀疑他眼睛是不是抽了。
一旁的李家宗亲则上前道:“皇太女毕竟姓李,自然还是去李家宗庙更为稳妥。请圣人莫要偏帮武家之人。当日,先帝对您信赖有加,不仅册封您为皇后,还亲自把江山托付给了您。如今,太女殿下有了这样的出息,您也该告祭先帝的在天之灵!您莫要让先帝在九泉之下寒了心啊!”
虽说这江山没有如李治所愿传到他儿子的手中,但好歹还是传到了他闺女的手中。
李治若是泉下有知,应该也会十分欣慰……的吧?
不管怎么说,传到肖似太宗皇帝的李氏女手中,总归比这江山直接改了武姓要强。
“请圣人圣裁!”
武皇让李武两边的人闹得头又开始疼了起来。
从心理上来说,她自然更加偏帮自己的娘家,可她也知道,李武之间的平衡若是被打破,绝非一件好事。
李令月为此努力了那么久,武皇也不想让李令月难做。于是,武皇将祸水引到了女儿这边。
“既然是令月的册封仪式,一切以令月的意愿为准。反正,等朕百年之后,你们之间的关系,还要靠令月来调节。”
武皇当政这些年,李家宗室或者在藩地待着,留在朝堂中枢的李氏宗亲,则相当低调。
他们也知道武皇看他们不顺眼,因此,这么些年来,除非涉及到他们的重大利益,否则,他们一直保持沉默,唯恐碍了武皇的眼。
可这次不一样,这次是皇太女要受封“天策上将”啊!他们怎么能不争上一争?!
武皇在说完这番话后,武承嗣等人与李家宗亲又将目光转向了李令月:“请皇太女做出决定!”
猝不及防就被自家亲娘给卖了的李令月:“……”
“圣人追封了数代武姓皇帝。无论武姓皇帝亦或是李姓皇帝,都是孤的先祖,孤自然都要去拜谒。日后,孤的后人,也当如此,使李武先祖享后人供奉,香火不绝。”
李令月表示,既然都已经采用了史无前例的双国号了,那就将“端水政策”进行到底。
这江山,无论姓李,还是姓武,终归都有李姓皇帝和武姓皇帝的心血在里头。
后辈们应该感激并供奉两边的先祖,直到王朝的覆灭……
武承嗣等人与李家宗室心中也隐隐猜到了最后会是这么个结果,太女殿下与武皇感情极好,与此同时,她又与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她自然无法完全舍弃一边而选择另一边。
不管怎么说,他们的目的好歹是达成了。双方的话事人彼此冷哼一声,将头撇到了一边,算是默认了这个结果。
李令月则表示,端水什么的,对她来说完全不是什么难事儿。如今,有李武两个宗室相互制衡,还可以避免宗室子弟仗着身份尊贵,便肆意妄为,甚好。
等到朝臣们将这些繁琐的礼仪商议完毕,暮色已然降临。
李令月见朝臣们三三两两地散去,忙不迭拉着武皇的手朝着紫宸殿所在的方向走去。
相似小说推荐
-
臣妻为后 (捌月) [古装迷情] 《臣妻为后》 作者:捌月【完结+番外】纵横中文网2025-1-6 完结80.2万字简介: 燕聿贵为帝王,不小...
-
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斗鱼) [BG同人] 《(西游记同人)[西游]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作者:斗鱼【完结】晋江VIP2025.01.16完结总书评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