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农家,科举为上(唐轻寒)


结果才退了一步就被发现了。
“什么人!”那个难民打扮的大人,看向李耀光的方向,差役赶忙出来,将李耀光抓住了。
“我只是想要过来应个急,我不是坏人!”李耀光连忙解释,但是被差役扭住的手,却一直没被放开。
“哪有人说自己不是坏人就不是坏人的,若你不是坏人,刚刚干什么想跑。”差役狠狠说着,看他家大人出来,还给李耀光一脚,让他跪下。
借着火光,李耀光看向那位大人。
他穿着破旧,一脸严肃,眉心皱成了川字。
等李耀安想去找李耀光的时候,他被押着回来了。
他看向李耀安,刚想说话,就被押着他的差役捂了嘴巴。
虎头拿着斧头,将李耀安护在身后。
李耀安看向后面跟着的人,拍了拍虎头,自己走向前,行礼道:“不知我这兄弟做了什么,惹到了二位?”
后面难民打扮的大人,挥手让差役放了李耀光道:“他听了些不该听的,本是应该将他关至赈灾结束。”
“但我看了他的举人文书,发现他是清江府李家村的。”
“我记得清江府李家村,有一个神童,和他的名字只相差一字。”
李耀安听此便再行了一礼道:“李耀安,见过钦差大人!”
“钦差?”李耀光揉着自己的手膀子,看向难民打扮的人。
只见那人抚着胡须,笑道:“没想到啊,这次居然能看到你李耀安的本人。”
“你如何判定我是此次钦差的?”钦差大人,走近了一些。
丹青有眼色的,去马车里端了茶水点心出来。
在丹青想要点灯笼的时候,李耀安制止了他。
这才转头回钦差的话:“您的身边有差役跟随,气势也很是不凡。”
“您还说耀光听到了关于赈灾的谈话,那您大抵就是钦差了。”
钦差大人接过丹青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道:“那你知道,现在我们在烦忧什么吗?”
李耀安收敛了笑容,轻轻道:“自是赈灾米粮的事吧。”
钦差大人放下了茶杯,问李耀安:“现在我手上的米粮,还能撑上十天。”
“我这里只有朝廷拨的银子,因为赶来地急切,米粮便准备不足。”
这是变相的问李耀安,有没有办法。
李耀安回想了一下道:“我们来的方向,往回走五天左右的地方,有个村子。”
“那个村子喜欢屯粮,每年的粮食都没有卖过。”
“大人可带人,前去收购。”
“但还请大人只收购他们存粮的一半,毕竟他们村子一向都是有粮心不慌的。”
“他们存粮的一半,大抵能撑个两月,大人再派一拨人去往江南买粮,相信不会耽误赈灾。”
钦差大人连说三声好,并挽留李耀安在赈灾期间跟在他身边。
这对李耀安来说,可是一个好机会,立马就答应了。
当天晚上,他们一行人就住在了当地县衙的后宅。
丹青被李耀安派去跟着差役去村子买粮,李耀安和李耀光则被钦差派了任务。
原本钦差大人装扮成难民的样子,就是为了看粥棚这边有没有阳奉阴违。
施粥的粥,要能立得住筷子,要保证来的难民都有粥喝。
前不久还真让他给逮住了偷奸耍滑的,所以粥棚这里很是重要。
但他一个钦差要忙的事情太多了,李耀安和李耀光的到来,简直就是解脱了他。
他把监控粥棚的事情,交给了李耀安两人,带着差役就去了下面的村子,查看房屋田地的情况。
这下换成了李耀安两人穿成了难民的衣服,李耀光还把李耀安的脸给抹脏了。
白天,他们两个当难民。
晚上,他们两个当文书。
钦差大人让他们两个帮着自己看那些衙门里的陈年旧案,账册就自己看。
李耀安两人的黑眼圈都冒出来了,只得白天的时候换班补觉。
十天后,丹青跟着买粮的队伍回来了。
那个村里的人听说是买来赈灾的,就低价卖了大半的粮食给他们。
差役们去收粮的时候,也尽量保持了礼貌,所以这次收粮任务,十分顺利。
丹青回来看到自家少爷短短十天就瘦了一圈,心疼地拿出此次一路采摘的野菜,还有在村子里买的米粮、鸡蛋等。
决心好好给李耀安补一补,等吃饭的时候,钦差大人自觉地捧着碗过来了。
还对着打饭的丹青,笑了一下。

李耀安和李耀光被钦差大人安排得明明白白,陈年旧案看了,整理了。
又让他们两个去受灾较轻的村里统计人口,整理户口。
为了安全,虎头跟在了李耀安身边,他们带了几个差役。
李耀光那里也是上次抓住他的那个差役带头。
丹青就负责后勤的事,偶尔去施粥棚子看看,确认没人中饱私囊。
“请问,你们村长在吗?”李耀安上前询问村口大树下的老大爷。
老大爷见李耀安身后跟着差役,不敢得罪。
立马站起身来说:“在……在的。”
“麻烦老丈带我们去寻一下村长。”李耀安朝老大爷行了一礼。
那老大爷做了个请的姿势,并诚惶诚恐地回道:“好……好的。”
李耀安见老大爷有些惧怕他们,便笑着说了,他们来只是统计户口,查看受灾情况的。
听到这话,老大爷才稍微安心了一点。
走到一座小院子外,老大爷上前敲门。
开门的是个小童,小童很有礼貌,跟老大爷打了招呼。
听了老大爷的话,就快步去里屋喊了他爷爷。
老大爷功成身退,溜回了家,李耀安等人也被请进了小院子。
小院子里,村长请李耀安坐下,喊小童拿了几个木头做的凳子出来,让差役们坐。
李耀安简单说明了来意,村长立马苦着一张脸说:“上个月,突发大水,淹好些人家。”
“我们这里地势高些,也就因为暴雨几天出不了门。”
“幸好,秋收过了,家家都还有些粮食。”
“可,前不久,雨刚停。距离我们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个马地主,他带了人强行将我们大半的粮食都收走了。”
这村长是变相的说他们没粮,还有告状呢。
“我代您写个状纸,今儿回去的时候,我给您递给钦差大人吧。”李耀安也不喜欢废话,有这么个事,就办。
“好!好!好!”村长高兴不已,连忙起身去了屋里,不一会儿就拿了笔墨纸砚出来。
在他看来,只要钦差大人愿意管,那么强行收走他们粮食,还不给钱的马地主,一定吃不了兜着走。
写好了状纸,村长就带着李耀安一行人,挨家挨户统计人口。
李耀安还顺便四处观察,询问村长他们的种植习惯等,方便回去继续写游记。
统计完成,已经是傍晚了。
饥肠辘辘地回到县衙后宅,丹青立马端上饭菜。
吃了饭,还享受了一把丹青贴心准备的热水浴。
洗完了澡,躺在床上,李耀安才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这种被指使得团团转的日子,除了在杨知府那里,还真没再这么累过。
隔天去汇报的时候,李耀安就在钦差大人杂乱的书桌上看到了一封有着熟悉字体的书信。
乘李耀光还在汇报,李耀安扯出来一看,果然是杨知府的。
他就说,怎么这钦差大人知道他李耀安,原来是因为老熟人。
钦差大人,看到李耀安手中的书信,有一瞬间的心虚。
毕竟老友杨奎给他说过李耀安后,他也惦记李耀安这种好用的人。
这不,这次来赈灾还刚好碰到了。
简直就和老友说的一样,做事细心,熟悉律法。
放哪里都很能干,平时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整理完的公文,几天就搞定了。
更何况,这次李耀安这里还买一赠一,附带了一个李耀光。
他没忍住和老友书信嘚瑟了一把,老友也回信了。
还没来得及看,他们就进来了,没来得及藏。只能放桌上拿其他公文挡一下,哪知道还是被发现了。
李耀安将信还给钦差大人,汇报了自己这里统计的人口,还有受灾情况。
最后再将昨天写的状纸递给钦差大人,转身就出去了。
因为心虚,钦差大人就没喊李耀安回来,李耀安也带了人去另一个村子统计去了。
等钦差大人看完状纸,想喊李耀安去查清楚再说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人了。
李耀光看李耀安出去了,也带人出去了。
这下只能钦差大人自己烦心了。
十天后,李耀安感觉自己腿都要跑断了,才和李耀光统计完周边所有的人口。
两人更是挑灯夜战,重新将衙门里的户籍簿重新整理了一番。
钦差大人那里,也将马地主查清楚。
抄了他的家,找出账本,将被抢的粮食折成银子还了回去。
马地主强收农民的粮食卖到城里,强收上去的粮食也没有了。
钦差大人亲自去和被抢的人家,说了这事,农民们见自家的损失弥补了,也就满意了。
特别是看到马地主在菜市口被斩首,他的家被抄没。
江南那批粮食过来的时候,根据统计的户籍,每人能领取十斤粮食。
城外的粥棚在百姓领取完粮食后,也拆了下来。
李耀安这时才有空,写自己的游记,画地图。

后面基本就没他们什么事了,钦差大人还要在这里看着灾后重建。
李耀安他们却可以去看看黄河了。
他们来这里都快一个月了,还没有仔细看过黄河。
李耀安拿了画画的工具,今天想去将奔腾的黄河画下来。
一路走来,那些村庄已经开始了重建。
虽然官府宣传了要喝热水,但李耀安也看见了直接在河边喝水的人。
虽然大家都知道有,大水后有大疫这句话,但目前看来,他们没怎么重视。
李耀安当即叫停马车,写了封信,让丹青回去交给钦差大人。
里面写了自己的担忧,还有一些建议。
完成了这件事,李耀安才安心地去看黄河。
“要我说,这些事情是钦差大人的。”
“我们这将近一个月,已经帮了他不少忙了。”
“好不容易,出来看黄河了,你还惦记着帮他呢。”李耀光心情有些不悦,这些天他跟着帮忙,被折腾地不轻。
“我不是帮他,是在帮这里的百姓。”
“能救人一命便救人一命,细心一些,多做一些,总好过将来后悔。”李耀安好脾气地和李耀光解释。
轰隆隆,黄河的气势太过强大。
还没有靠近,便听到了它的声音。
李耀安他们到的地方,刚好有个瀑布。
黄河水从上泻下来,汹涌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奔流的河水。
宛若一条黄色的巨龙,咆哮而来!
凑近了,看去。
让人心中无端生起一种豪情,李耀安忙将自己画画的工具拿出来。
拿起毛笔就开始画了起来。
可惜这里不像现代,有铁栏杆,看起来不太安全。
李耀光不太敢凑太近,拿了石子狠狠丢进去。
“这要是人掉下去,可真就救不回来了。”李耀光退回来了一些,闲得无聊,又跑到李耀安身边看他画画。
丹青来的时候,带了些吃的。
李耀光爬上马车,拿了一个肉夹饼,看着黄河吃了起来。
“少爷,这黄河真厉害。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鱼,有的话,味道怎么样。”丹青递给李耀安一个肉夹饼,李耀安放下毛笔,接了过去。
“有鱼的,听说还很好吃。”
“等我们告别钦差大人,就顺着黄河而下,找个没我受灾又能捕到黄河鱼的地方,好好吃一顿。”李耀安这么一说,李耀光还有丹青、虎头都很高兴。
李耀光见李耀安吃了饭又去画画,就自己去整理自己的游记去了。
而丹青和虎头,则开始丢起了石头。
告别钦差大人,还领了一人十两银子的工钱。
丹青拾掇好马车里的东西,几人坐着马车顺黄河而下。
一路上,李耀安都在观测黄河,为以后防治洪灾做准备。
他们在黄河平静一些的地方,找渔夫买了刚从黄河捞上来的鱼。
找了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埋锅造饭,由丹青烹煮黄河鱼。
李耀安在下马车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李耀光的东西。
他着的游记掉落出来,李耀安心里有些好奇。
掀开车帘朝捡柴的李耀光问:“耀光,我看一下你的游记,可以吗?”
李耀光沉默了一小小下,大声回道:“你看吧!”
李耀安坐下,翻开一看。
这写的,基本都是一路上的吃食嘛!
还别说,写地还真下饭!
李耀安将李耀光写的游记放下,果然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
吃到鱼的时候,简直让人好吃到眯起了眼睛。
鱼肉细嫩,味道鲜美。
如果这是现代,李耀安绝对会买些寄回李家村,让家人还有族人都尝尝。
“接下来,我们去哪里啊?”李耀光夹了一个鱼头,放进碗里。
这让想将鱼眼睛给李耀安的丹青,有些气闷。
只怪自己下手慢!
“我们去杭州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去看看江南水乡。”李耀安想起江南的米粮,就想去那里看看。
但这也不急,天气渐渐冷了起来,他们可以慢慢走。

李耀安一行人在黄河附近待了一个月,现在要往杭州方向去。
“你这画,要是拿去卖,能卖上千两银子。”李耀光看着李耀安画的黄河奔腾图,心里感慨。
“我家少爷的其他画,早就能卖上千两银子了。”丹青在一旁撇撇嘴,手上加快速度清理昨天摘的野菜。
李耀光闻言睁大了一些眼睛,看向李耀安的神情,显得很是震惊。
“怪不得,出来这么久都不见你说缺钱。”
“丹青成日里精打细算的,还是会去买好吃的。”李耀光回想一下,自己出来后,好像没花什么银子,但伙食一直不错。
现在得知李耀安这么能赚钱,瞬间感觉自己被带飞。
“好了,快出发吧,不然今天只能找破庙了。”李耀安从马车里探出头来,催促他们快出发。
虎头坐到马车檐上,丹青将东西搬到马车里,然后拉着还想感叹黄河的李耀光上了马车。
虎头拉住缰绳,往马身上一打,马车缓缓出发,黄河的水流声渐渐远了。
“耀安,还有几天到杭州啊?”马车里,李耀光把头探出马车车窗,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他们在马车里晃荡了很久,天气也开始冷了起来。
前几天路过了一个村子,打听到县城距离这里不远,就想着能去县城找个客栈好好休息一下。
可惜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城门刚好就关了。
真是望山跑死马,明明他们从山村下来的时候,看着感觉很近的,结果就差那么一点点。
“应该还有五天左右的车程。”李耀安揉了揉眉心,也很想找个客栈。
这些天都是在马车上休息,天又冷了起来,过冬的衣物也还没准备。
就在这时,驾着马车的虎头,紧急拉了缰绳。
“耀安,外面有个小姑娘倒在路上。”虎头停了马车,朝马车里吼了一句。
李耀安掀了车帘,出了马车。
李耀光跟上,一出来就打了个冷战。
李耀安朝前面快步走去,将小姑娘翻了个身。
小姑娘大约八九岁,头发凌乱,衣着破烂。
双眼紧闭,嘴唇微微发紫。
“虎头,将马车停到一边。丹青,去捡柴煮些热水。”
“耀光,去拿一床被子下来。”李耀安吩咐着众人,自己给小姑娘切了个脉。
李耀安跟李耀明那么久,简单的号脉还是学了一些,大抵能判断出一些东西。
小姑娘脉象虽然有些弱,但并没有什么大碍。
看样子应该是累到了、冷到了、饿到了。
让丹青生了一堆火,将小姑娘用被子裹好,搬到火堆边。
水开后,丹青将帕子打湿,给小姑娘擦拭手脸,小姑娘擦干净了看,白白净净的十分好看。
丹青再喂了一些可以入口的热水给她,热水入口,小姑娘缓缓睁开了眼睛。
甫一睁开眼睛,就看见了一张好看的脸。
“你醒了,我们看你倒在路边,给了喂了些热水。”李耀安坐在一旁,添了根柴火。
小姑娘觉得自己现在暖和极了,想从被子的包裹中挣脱出来,却舍不得这份温暖。
这时传来了一些米饭香,火堆上架着的锅里,正煮着野菜稀饭。
天色阴沉,让人分不清是上午还是下午。
小姑娘挣扎着从被子里出来,一出来就打了寒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