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看到的是寥寥几个年轻人,少少的几台电脑。
郑院士带着陈璐来到一个脸蛋圆圆的年轻女同志面前:“北……小捷,这位是自然资源部派过来教小华画图纸的陈露同志。”
被称之为小捷的女孩子笑出了两个酒窝,十分友好地跟她握手:“您好您好,我叫张捷,是咱们小良工作组的负责人。”
陈璐:“小良工作组?”
张捷笑道:“是的,我们工作组的简称就是小良工作组,具体的原因之后再说。”
郑院士这才告诉陈璐:“小陈啊,你这几天的任务就是在小良工作组帮助小华画出面积为20平方米的填海造陆区域图纸。”
张捷道:“对对对,具体的情况我之后会跟你说明的。”
陈璐有些茫然地点头,转过头看着屋子里的另外几个年轻人。
一个穿着白色衬衫坐在办公桌后面不断滑动鼠标的年轻男同志,抬起头对她礼貌地笑了笑:“你好,我是贺骄。”
一个穿着一身运动套装的高个女同志坐在旁边悠闲地喝水:“你好,我是钟华。”
站在钟华身后比她还要高半个头的短发女兵(她一看就知道这人是当兵的!)跟陈璐点了点头,并没有做自我介绍。
最后一个则是一个十指翩飞在一台电脑前疯狂敲着代码的格子衫眼镜小哥,他显然也是没有心思来做自我介绍的。
倒是张捷开口道:“那一位也是刚刚才来的,他一会儿就会离开,陈姐姐你先坐,等这位小哥把电脑的绘画脚本敲好,咱们就正式开始。”
陈璐点点头,随后问道:“什么脚本呢?”
张捷笑出小酒窝:“也没什么,就是一个能够适配多种绘画软件,具备高级的图像处理算法或精确的坐标系统,能够处理复杂的图形元素,并确保它们在图纸上的正确呈现的,一款一键复制精密图纸的脚本。”
陈璐:???
贺骄忍不住笑了:“简称小华快乐屋。”
钟黛拥有了一个很高级的脚本,或者说是运行程序。
这个程序可以适配装在钟黛电脑上的所有绘画软件,只要修改一下参数就可以对不同的图纸进行复制,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钟黛复制粘贴的时候就可以设置好需要多少份,然后坐在旁边等着电脑自己工作,根本都不用动手了。
之前钟黛已经用一个极其简单的脚本试过了,并且成功复制出了几颗橘子,这说明脚本和其他绘画软件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属于绘画的工具,只要最终结果是钟黛来进行保存可以了。
当然其中修改的参数什么的钟黛虽然很不熟悉,但问题并不大,贺殊尽管不会写脚本,但却会用,之后可以慢慢教她。
也是因为钟黛最近经常把时间用在手动的复制粘贴上,尽管不用自己画图纸已经轻松很多了,但重复性作用还是能少做就少做吧,有着时间钟黛还不如闭目休息,让眼睛放松放松。
当然,脚本的主要目的当然还是为了应对接下来填海造陆的图纸,而这就是他们工作组新来的小伙伴陈璐要做的事情了。
陈璐一直等到那位格子衫小哥离开,才从张北宁这里看到了接下来她要指导钟黛绘画的图纸。
宋水港在之前的海岸线土层分布是很有规律的,岸边的地质层结构复杂,包含了不同时代和成因的沉积层,之前科学家勘探的结果来看,由浅至深的浅海相沉积层、陆海相沉积层和海相沉积层分别由夹有贝壳皮的土、以粉土及粉质粘土为主的黄褐色土壤、含有贝壳皮、云母,土质较均匀的灰色粉土以及最下面的以细砂及粉土为主的灰色土壤层。
——当然这里所说的最下面是指人类勘探到的最下面,再下面的土层勘察并未穿破。
以上的这些图层各自的厚度不同,其中厚度最宽的就数最上面的浅海相沉积层,厚度在20.5至30.3米之间。
这次填海造陆,为了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整体的填海规划也是按照之前的构成来的,只不过在其中加入了一些厚重的石头以免造成水土的流失。
不过陈璐仔细查看了一下这图纸以后,居然发现中间有一小片金矿。
陈璐:?
陈璐诧异得很,抬起头问道:“怎么这回填海造陆居然还要拿金矿来填?”
难不成这是什么新型玄学?
“中间确实是有金矿,”张北宁给了肯定的答复:“咱们照着画就行了。”
陈璐点了点头,反正她被安排在这里,就正常工作呗。
虽然不知道已经画好的图纸为什么还要再画一遍,但她还是非常专业地拿着图纸资料开始细细分析。
“小钟同志会3d建模吧?会用Surfe吗?”
陈璐原本是这样以为的,既然上级专门让她来指导这位小钟同志画图纸,那就说明她肯定对这类图纸也不是很熟悉,但也不可能是完全的生手,不然为什么要画图纸呢?
然而这次她可算是预料错了,在她问出这个问题以后,小钟同志微微睁大了眼睛,显得格外清澈有神,她脸上出现了一种类似于迷茫的表情。
“那个……Surfe是啥啊?”钟黛真诚提问。
一旁的贺殊微笑提醒:“是一款3D制作类绘图软件,三维建模功能还是比较强大的。”
钟黛点了点头:“那这个我还没有学过呢,我之前一直没有建模过。”
陈璐:?
事实上,陈璐被派来教授钟黛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陈璐的专业素养过硬,她能当上副主任完全是因为她的个人能力强,而且也曾经参与过其他地方填海造陆的工程,知道怎么画才能画出更好的建造图纸,建模能力十分优秀。
另一方面则是陈璐非常清醒,日常工作中不该问的事情绝对不会问,嘴比较严,而且理想信念十分坚定。
其实张北宁他们现在还瞒着陈璐也是因为现在还不确定钟黛是否能够完美地完成填海造陆的图纸任务,如果钟黛画出来的图纸不能够很好地完成填海造陆的工作,那么陈璐很可能就跟他们合作很短一段时间,这种事情就没必要告诉她。
陈璐在跟钟黛仔细确认她确实不会建模,也从未画过任何地质图之后,就明白了为什么领导要她过来——她耐心还是比较好的。
尤其是那位长得挺帅的贺骄同志还带她出去,跟她说画图纸这事儿并不着急,让她耐心地教钟华,不要给人太大的压力之后,陈璐就处在一种非常疑惑但还是照做的状态下,开始正式教钟黛绘画一个不算很大的地质图纸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已经马上开工了还非要再画一张图纸,这根本就是在耽误工期吧……
陈璐脑袋上蹦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可是这个小组所有人都胸有成竹的样子,仿佛只要画完图施工也就完成了一样,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她吃了一个钟华好心投喂的耙耙柑后,开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指导她……
此时距离这里不是特别远的京市,任部长难得的去了大领导的办公室,进行例行的工作汇报——当然特管部的工作有很多都是协助各部门,但就最近这一段时间来说钟黛的工作确实是成了重中之重。
“钟黛同志确实是很努力的,是个很踏实的人。”
任部长对钟黛可以说是赞不绝口,作为一个从年轻时起就精力十足可以说是天生的工作狂的人,任部长其实有些无法想象钟黛这样一旦开始工作就随时可能陷入困倦的状态,想来一定是比较痛苦的。
“前几天给她放了7天的长假,她只是去京市的一些景点看了看,没有走远,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调整身体的状态了。”
熠国的大领导古主席今年72岁了,他已经连任了两届,自从陨石雨过后维持国家的难度就越来越高,他也曾经感染了新型呼吸病,虽然后来治疗好了,但人年纪大了,就是会各种受影响,光是今年,他就显得比以前老了四五岁。
古主席清咳了两声:“这个小同志不容易,也很伟大!一定要给予她生活最多的关心,她想不到的我们要帮她想到,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心理状况都得注意呀。”
他看着窗外的骄阳:“今年的夏天咱们算是平平稳稳地过来了,但明年天气会更热,如果没有这个小同志用这么短的时间搞定了咱们农业塔和水稻种植基地的事情,粮食的情况会更糟糕。”
任部长也看向外面:“这次水稻种植基地的动作大了点,已经有境外势力注意到新建的公路了,毕竟基础建设的速度过快本身就会引起怀疑。但如果因为这个就不建了,那也不太现实。”
古主席摆了摆手:“不能因噎废食,小钟同志现在的这个能力可以说是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飞舟同志,咱们时间紧迫呀……一定要加强安保,24小时保护小钟同志的安全。”
任部长点头:“……之前安排的安保队伍在武力上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会给他们强化武装,另外就是……”
她皱着眉头:“我会从国安那边调两个人,咱们组织内部……”
任部长并没有将话说透,但在座的两人都明白她的意思,外贼可躲,家贼难防。
古主席当然对这件事提出反对的意见,他起身在办公室里溜达着,步履缓慢而坚定:“飞舟同志啊,你一会儿从我这儿出去,去一下咱们第五军区找一下华宣同志,以后你汇报这部分工作也可以找她。”
任部长有些诧异地看着他:“华副主席?”
明年的3月份,领导人就会换届了,届时古主席和同样年纪大了的元红总理会卸下担子,因此其实有很多事务已经慢慢分配到其他领导手里。
但任部长没有想到的是,钟黛这件事居然会被古主席交给华副主席——华副主席是一位从军区一步步升上来的副主席,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也在军事上。
古主席走到书架前:“在国家的危难时刻,军队是最后的防线,小钟同志这个能力未来是不可避免的要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的。”
“长远来看,最值得信任的就是华宣同志了。”
任部长这下没有再提出任何疑问了:“好,我待会儿会去的。”
现在的情况差吗?差。
但并不是最差的时候,可大家都知道,接下来会出现更差乃至最差的情况,可没人有能力阻止。
人类与大自然的抗衡从来只有预防,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没法预防。
任部长只能祈祷多一点准备的时间。
进入了10月份,整个熠国的农业塔建设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甚至有几百个农业塔已经开始产出蔬菜了。
可传统农业也确实是受了影响。
江梦琳家的红薯不可避免地减产了。
他们家选用的已经是比较好的红薯秧苗,精心地侍弄着,正常产量应该达到5000公斤左右,然而今年的气温数据比起去年上涨的幅度更大,有一阵子大家根本都不敢出门,只能在晚上去灌溉红薯。
9月份的时候红薯收了,亩产量堪堪达到了2900公斤。
说失望绝对是失望的,但又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江梦琳站在田边看着趁着天还暖和被种到地里的大葱,认命地走进机井房开闸放水。
说起来最近天气不算特别干旱,经常会下一点温和(指物理温度)的小雨,小葱长得倒还不错,但他们爱吃的都是那种大葱,还得有一阵子才能够再收获。
而江梦琳的爸爸江海则是正开着自己的农用四轮车往县里送红薯。
原本之前县里农业局说的是他们这些种了红薯的留够自己吃的,剩下的他们照单全收,而且还上门来拉货。
但江老伯仍然是不敢放心,毕竟最近农业塔已经开始产出了,听说农业塔里也是种了红薯的,万一这农业局稀罕农业塔里的红薯,不收他们这些传统种植的红薯了怎么办?
于是他就主动的用车子去给农业局送去,倒是顺利的提前买了好几车,总算是拿到了钱。
其实这样跑跑也挺费油的,但现在红薯价格挺高的,而且据江老伯观察,之前很贵的那些蔬菜在农业塔产出后降价了,估计等农业塔的红薯产出之后,红薯也会降价,所以他一定要抓紧现在这段时间把红薯卖出去!
机会是留给有脑子的人的!
等他把这一车红薯都卖出去以后,就顺便去了县里的一个大型超市,女儿说今天想吃辣椒炒牛柳了,他直接去超市里买那种半成品,回去炒一炒就能吃了。
结果江老伯一走进超市,一眼就看见超市门口摆了个大架子,架子上贴着今天的特价蔬菜列表:芸豆、黄瓜、药芹、嘎达白、蒜苗。
“哎哟喂,还有蒜苗呢。”他感觉很惊喜,今年因为太热,就连蒜苗也受到了影响,前阵子蒜苗的价格居然到了20多一斤,他和女儿两个人已经有几个月没吃肉焖蒜苗了。
江老伯美滋滋地走进去买了一把3.5元一斤的蒜苗,又去买了牛柳和五花肉,还给女儿买了一包她喜欢吃的无骨凤爪以及一些特价的零食和调料,这才回家。
要说农业塔虽然会跟他们农民抢生意,但也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最起码买个蔬菜不用抠抠搜搜的,爽快一点拎起就走。
等江海回到家以后就看见村上的许多人都聚在了村中间的小广场上,他很纳闷,这半下午的时间大伙不嫌热,站在这儿干嘛呢?
好在江梦琳也在这里,她一看到老爸拎着菜站在后面就赶紧跟他说:“爸,赶紧把菜放冰箱里,村长有话要说呢!”
“哎,哎!”
江海健步如飞,赶紧把手里的菜肉送回家,小跑着回来,这会儿村上的大学生村官杨明美已经拿着个大喇叭站在桌子上开始喊话了。
“咱们村还有谁没到吗?”
她一边喊一边四处张望拿着名单对上人头,发现全村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个人在这儿了。
“大家都到了,那我开始说正事儿了。”
“这会儿大家也都要准备秋收了,或者有些村民都已经秋收了,现在咱们政府有一个项目要征得大家的同意,征用大家的土地。”
某村民嚷嚷道:“啥征用土地呀?干什么用啊?”现在他们的土地金贵着呢!
小杨村长扯着嗓子喊:“咱们村也要建农业塔了!”
啥?俺们村要建农业塔?这咋可能呢?
一时之间大家都被小杨村长的这句话给镇住了,过了好几秒才有人高声询问:“县里面不都建了吗?还有两座呢!”
大伙也都是出门的,自从农业塔开始正常产出蔬菜之后,村里谁没专门去县城买过菜?
甚至他们镇上的一些超市也有农业塔产出的廉价蔬菜呢!
小杨村长摇了摇头:“大伙儿,我就问你们一件事儿,大伙觉得面粉限购这事难不难受?”
此话一出,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任谁不知道杉省是面食大户?如果说熠国的其他省份对于吃面粉还是大米还有一点争论的空间,杉省那就完全是毫无争议。
大馒头好吃不?煎饼好吃不?手擀面好吃不?
可是面粉限购啊!
虽然说哪怕限购,也够大家伙吃的,但限购本身就够让人没有安全感的了。
他们这儿本来就是农村,怎么样也不会缺粮食吃的,但问题也就来了,小麦种植对于气温的耐受度也是有限制的,今年这么热,小麦也减产。
收的那点小麦只留下了一部分给自家吃或者给亲戚,剩下的都卖给政府。
总而言之,憋屈是真憋屈。
爱囤粮食的熠国人对于粮食限购这事儿怨念别提多深了,但又毫无办法。
小杨村长继续喊道:“咱们县里确实是有农业塔了,那是专门给大家供应蔬菜的,国家要控制粮价,可不是要多种粮食吗?但咱们现在还在地里种,产量实在是比以前低太多了。解决不了咱们自己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国家的问题。”
小杨村长说到这里,大伙其实已经有些明白她是什么意思了。
这不,江梦琳带着点欣喜地问道:“那咱们这儿要建的农业塔是要种粮食的吗?”
小杨村长举着大喇叭:“是的,咱们这里规划的农业塔就是用来种粮食的!”
接下来小杨村长给大家说了一下农业塔征用土地的具体条件。
首先土地肯定是只能征用一部分,毕竟一个农业塔占地也就100多亩,他们全村的农业用地可不止这么点,那么如果只占用其中几家人的土地就会出现少数人可以靠着农业塔吃饭的极端情况,显然并不符合大家的期望。
因此政府最后给出的方案就是,同意占用土地的人家要签合同,重新分除了农业塔以外的土地,刨去农业塔要交的税费之外,剩下的部分以平分的方式给大家算农业塔的收成收入。
相似小说推荐
-
蓬门伊始(东曦宸) 那一年,卢玖儿八岁,神韵显现。卫子谦十三岁。戚家盛十四岁。戚博文九岁。
这是个家长里短、还闹心耗费脑细胞...
-
贝多芬先生(Sherlor) [BG同人] 《(西音史同人)贝多芬先生》作者:Sherlor【完结】晋江VIP2022-01-01完结总书评数:2385 当前被收藏数: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