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主持节目已经熟练背诵选手资料的柏敬过来插话:“陈厨师迄今为止,还是初级厨师。”
大家的目光一起看向陈苒。
“以陈厨师的年纪来看,确实应该只是初级厨师,执业年份都够不上中级吧?”
“应该不够……陈厨师才25岁,真年轻啊。”
“而且从选材上来看,陈厨师的这几道菜,没有一道是传统意义上的竞技菜。”
在其他选手秀刀工秀得火热朝天的时候,陈苒这边的鱼头和大肠都已经入锅开始煮,而她本人则在撕包菜。
赛场上的对比十分明显:其他人的菜刀上下翻飞,陈苒则在沉静地掰着包菜。
“这个是要做手撕包菜吧?我在家也做过!这道菜如果在厨艺比赛上做出来,是不是就没什么看点了?”
这话说出来,几位评委都沉吟了一下。
手撕包菜这样的家常菜,确实很少会出现在赛场上,但着绝不能说这道菜没什么看点。
“不,恰恰相反,这道菜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做。”
郑许点点头:“赵作家有没有听说过素斋大师常念?曾经做过几次国宴的这位,她的拿手菜就是手撕包菜。”
“这道菜的难度其实很高,因为材料平平无奇、做法平平无奇、甚至调味也平平无奇。难度都不在程序上,难度全在厨师的把控上。”
“确实……就这种全靠厨师把控的菜,才是真难。”
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到底是没经过比赛的选手,才会选出这种菜来。哪怕是常念当初上烹饪技能大赛,也没把这样简单的菜拿出来。
这种菜的评分,全在厨师一念之间。
几位评委的面色都有点复杂,只有赵昱心里没有这种想法,兴致勃勃地看着陈苒做菜。
虽然写过不少关于美食的散文,但她下厨的经验很有限,唯一能说两句做法的,也就是这一道手撕包菜了。
看着柏敬凑过来,两个人甚至还交流上了。
“我在家炒这个菜还挺受欢迎的!不过就是经常出汤,上桌之前我就偷偷把炒菜出的汤倒掉……”
赵昱笑道:“好的,柏敬老师您这个经验我学会了,下次我做菜也试着把汤倒一倒。”
听着两个人交流的“经验”,郑许忍不住失笑,正好看见陈苒开始炒菜,忍不住借着这一幕给两人讲解。
“这个菜是最地道的火候功夫菜,在家里做菜很多人都不敢开大火,这样是炒不好这个菜的。一定要用大火,千万不能怕糊了,大胆地炒,就足够你这道菜更上一层楼。”
借着他的这一席话,陈苒的一盘手撕包菜已经出锅了!
在场六位厨师,这也是第一道做好端上来的菜品。从下锅到出锅,连一分钟都不到。
翠绿奶白的包菜,叶片外侧微微带着一丝金边,整盘几乎看不见多少汤汁。
赵昱夹起一筷子包菜放进嘴里,眼前一亮!
“这个火候,控制得太好了!又脆又嫩,再多一秒这个菜都要软烂,再少一点,恐怕又没断生。”
“刚刚郑评委说这道菜是个火候菜,我觉得,这个火候真不错!”
照例来说,赵昱说了这么一句话,下一秒郑许就应该接话了。可是摄像头已经拍了过去,他却仍然微微皱着眉头。
柏敬看着他有点皱眉但又不说话,赶紧居中插科打诨:“郑老师来指导一下我们的后辈厨师,您说说,这盘菜在哪些地方还有没有什么改善的余地?”
郑许一个晃神,抬头看了一眼柏敬,心道他这坐蜡了啊!
他刚刚皱着眉头不说话,可不是觉得这道菜要改善的空间大,而是不知道能给这道菜打多少分。
作为第一道菜,这道菜的评分是要给整场比赛定调子的。定得太高了,后面不好打分,但是要是定得太低了……
一边的赵昱忍不住又连夹两筷子:“太好吃了,我真没想到就一个简简单单的手撕包菜能做得这么好吃!火候完美不说,这个麻辣鲜香的味道也完美,到第三口我才尝出来里面的那一点酸味……”
郑许也尝出来这个调口了,因此就更不好打分。这个菜要是打得低了,其他的菜怎么给分?
好家伙,一开始以为这个陈苒做个手撕包菜是给她自己出难题,搞了半天,是给评委出的难题。
其他的考级菜,大部分都是有很多得分步骤,做得一个步骤就得一个步骤的分……可是这道手撕包菜,它几乎是浑然天成!
这道菜,考究的就是一个火候一个调味一个翻勺,可是每一个方面都给不出任何毛病……
这可不是什么普通比赛,他就算是挑毛病扣分,也得有理有据拿出说法才行。
郑许咬了咬牙:“这道菜,我觉得不论是火候还是调味,都十分完美。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嗯,这个摆盘还需要加强啊。”
确实,陈苒这道手撕包菜朴素得没有任何摆盘。这道菜她是跟常念学的,常念的摆盘讲求一个禅意,对她来说,这只颜色深沉但又有点粗粝的陶盘就是摆盘本身了。
郑许总算说完了,自觉松快很多:“摆盘上扣个0.5,这道菜考验的火候和调味、翻勺都很完美,我给个9.5吧!”
他挑出毛病说完了,其他几位评委可就难受了。
这样专业的比赛,可不是一句“还有进步空间”就能打发的。人家可是跟常念学的菜!胡乱评论,常念杀上门来请教你进步空间在哪、你怎么说?
场面一度尴尬起来,只有赵昱还在左一筷子右一筷子地夹包菜:“我给个十分吧!我太喜欢吃这个了,以后陈厨师要是开店,这一盘子八十八我也天天去吃!”
其他几位评委磨蹭了一会儿,唯一能挑的摆盘问题被郑许先挑了,只能不带评价地硬给分。
“我给个9.6吧。”
“我也给9.6。”
或许是给最后一位评委争取到了足够的思考时间,他突然灵光一闪:“陈厨师很大胆啊,在这样的比赛中把这样的家常菜大胆引入,各方面又做得很不错,我也给个9.6分吧!”
这样,哪怕事后有人挑剔其他两位评委不敢给压分也不关他事了,完全可以解释成他在鼓励新人嘛!
郑许看着这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王评委,忍不住在肚子里腹诽了一句:不愧是能考上编制的,这话说得就是圆滑!
最后,陈苒这道菜的得分为9.6,得分一亮出来,场上各位选手纷纷顿了顿。
这可是最后的决赛,给分给得特别宽松是不可能的。第一个菜就给了9.6分,那么第二个菜,绝对就要开始压分了!
这次参加比赛的几位厨师,除了陈苒之外,几乎都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哪怕是年纪显得比较年轻的江停,也参加过五六次厨艺大赛。
大家很有默契地放慢了速度。
——只除了陈苒。
她的第二道菜九转大肠,同样不是什么耗时久的功夫菜。其他几位放慢手下动作的同时,眼睁睁地看着陈苒招手示意,这道九转大肠就这么端了上去。
随着陈苒的第二道菜九转大肠端上来, 几位评委肉眼可见地松了口气。
九转大肠能说的那可就太多了!
而且,九转大肠这种菜,观众们几乎大部分人都没吃过, 更别提做过了。这样的情况下,评委可发挥的空间相对就大一些。
郑许松了口气, 但还是决定在分数上斟酌一点。上一道菜给的分数已经很高了,这道菜不能再给个高分了,不然看着岂不跟节目组保送一样?
几个评委心里头各自嘀咕着, 一人夹了一块大肠, 放进面前的碟子里。
九转大肠, 标准来说一盘子就只有九块, 而品鉴标准第一条,就是品这大肠的形状。
只有赵昱美滋滋地一筷子就放进嘴里, 她还想吐槽一下这几位盯着大肠左瞧右看的评委,立刻瞪大了眼睛,一把捂住了嘴巴。
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滋味啊……
九转大肠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收汁,因此, 端上来的大肠上面一点汤汁也没挂,此刻恰好是入口的最佳温度。
刚刚被手撕包菜开了胃的赵昱, 一大口咀嚼下去,立刻就感受到了九转大肠的别开生面。
这是不仅仅能用好吃来形容的味道!
大肠的口感是韧中带脆的,一口下去, 内里的汁水喷薄而出。不管这道九转大肠做成什么口味,这口感都堪称顶级。
而这种口感下的大肠, 通常情况下,调味反而会容易让人忽略。因为这种口感情况下,一是味道很难深入, 二是大肠本身的肥美香浓会压过调味。
可是这道九转大肠的怪味,用若干种味道的层层叠加、反复流转,完全颠覆了赵昱对于大肠的刻板印象!
这味道是好吃的,甚至说是顶级美味也不为过。可是任何人品尝道这道九转大肠的时候,第一反应绝对不是美味,而是会下意识地放慢了口腔中所有的动作,试图去体会味道流转间的每一丝间隙。
赵昱甚至微微张开了嘴,给口腔腾出更大空隙,来更充分地感受这股味道。
这不是她第一次吃怪味菜肴,川菜里的怪味兔丁、怪味蚕豆,都是这个味道。可是她第一次吃到多重味道如此均衡的怪味菜!
她每咀嚼一次,甚至仅仅是舌头微动,都能感受到口腔中的万花筒重新绽放出新的瑰丽世界。
而等到赵昱终于珍而重之地把整口九转大肠咽下去之后,口腔中甚至还有一股仿若饮过清茶后缓缓上升的回甘。
这股奇妙的滋味,让她忍不住说出了每一个品尝过陈苒九转大肠都会说的句子。
“这道菜的味道,好像是人生啊……”
看着作家发出这样的感慨,柏敬下意识地凑过去,等着她接下来的舌灿莲花。可没曾想,他刚刚凑过来,只能看见赵昱飞快又夹了一块塞进嘴里,与此同时又给面前的碟子里放了一块。
柏敬干笑:“看来赵老师对这份九转大肠的评价很高啊,味道像人生,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呢?郑老师来谈谈?”
摄像机切过去,给了郑许一个镜头,看着他从闭目品尝的状态到缓慢睁开眼睛,眼神中似乎透出三分……痛苦?
郑许的痛苦,倒不是因为觉得这道九转大肠难吃,只是他又找不到扣分点了!
刚刚拿到手撕包菜还勉强能从摆盘上扣一点分数,那这道九转大肠呢?
每一块扳指块都是完美无缺的形状,甚至比教程上更加完美。
九块九转大肠拼在一起,恰恰拼了个梅花桩的形状,而此刻剩下的最后一块大肠上,则用胡萝卜雕刻了一只小人。
如果有人看过当年的武林抢菜大会,想必能认出来,这只小人的形象,正是唐阳最后从空中扑击而下!
“嗯,这摆盘不错……九转大肠摆成梅花桩形状,再加上雕刻的栩栩如生的武者,连摆盘上也不忘宣扬国粹,我给陈厨师一个9.5分!”
郑许牙都咬碎了,这还当什么厨艺大赛评委啊,这么会上价值怎么不去教申论啊?
不过,面对着摄像头,他还是摆出一个笑容,徐徐给出一个9.3分。
最终,这道九转大肠去掉一个赵昱的10分最高分,最终得分9.53。几位评委有点无奈地互相看了看,这怎么看都像是黑幕啊?
郑许的嘴角隐约有点抽动,拒绝其他几个人的目光。笑话,他要是真能挑出这九转大肠的毛病,不早就说了吗?
希望第三道菜可别是这陈苒的了,这小厨师八字克他啊!
不过幸好,其他厨师也都不是等闲角色。避了一次风头也就罢了,总不能一直怂下去。
江停的清蒸东星斑端上来了。
几位评委松了一口气,各自伸筷品鉴。
“江师傅的这个火候掌握得很好,配菜的火腿片选得很好,火腿咸鲜干香,额外多加了一丝风味。”
“摆盘看着也不错,火腿切片卷成卷,造型像是玫瑰花,很美观。”
“不过我要提出一点,既然你这道菜的设计重点是用火腿来配合鱼肉的鲜美,很显然是要两种肉一起入口。那为什么不把火腿片插入鱼肉中间,方便食客一起食用呢?”
“确实,几种颜色的肉片插在一起,可以做个孔雀开屏的造型,也可以做更有层次的鲜花。摆盘确实要好看,但是食用方便应该是在摆盘之上的……”
在这一轮评论中,赵昱就开始有点插不进话了。
刚刚几位只会评点摆盘的评委,突然就开始可以长篇大论地指导厨师了!
赵昱突然开始明白了,不是这几位厨师太水,而是刚刚陈苒的那两道菜的水平,似乎已经到了不能让人轻易点评的程度了。
她下意识地往陈苒方向看过去,正看见她额头微汗,全神贯注地给鱼头挑刺。
——正是淮南三头宴里的拆烩鲢鱼头!
鱼头刚刚已经隔水蒸到火候正好,不过,火候正好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尤其地难。
这道菜,需要在鱼头被蒸熟的时候,把整个一只鲢鱼头里的每一块骨头都拆出,而最终让整只鱼头完全不变形。
如果鱼头没蒸到足够熟,骨肉就不会那么容易分离;但如果鱼头的火候稍稍蒸过了那么一点,那在拆鱼骨的时候,就很容易把鱼头破坏掉,无法保持完整。
传统的拆烩鲢鱼头做法中,整只鱼头要从一侧破开,拆成两半趴在盘中。可是陈苒做的这道鱼头,竟然是整只不拆开的。
对这次《两京厨艺大赛》,她是势在必得!
不论是为了争一口气,还是为了把那把铲子从德不配位的陈家人手里拿回来,她都必须拿到这场大赛的冠军,从而登上那个擂台。
在小组赛结束之后,陈苒就已经决定也这道改良后的整烩鲢鱼头作为本次比赛的重头戏,她买光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鲢鱼头,每天在家埋头练习。
但就算是这样,保持鱼头完整的情况下想要拆出所有的鱼骨,也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如果不是练习三套鸭的时候拆掉了不知多少只鸽子,陈苒也没有信心做到最后一步。
就算保持了多日的高强度练习,当真正在赛场上重现这一道菜的时候,她仍然控制不住,觉得自己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她深吸一口气,缓慢控制着双手离开鱼头,准备休息一下再继续。
就在此时,系统突然弹出了一条任务。
【随机任务:开店启动资金。】
【食为天的招牌,应当有配得上它的场地。】
【请宿主完成菜谱拆烩鲢鱼头】
【任务奖励:启动资金】
陈苒的目光凝聚在系统的任务说明上,那一行字写的是拆烩鲢鱼头,而非整烩鲢鱼头。
她在心里问系统:“你在给我减压吗?”
这一路上,她清楚,看似高冷不近人情的系统,从来没给过她不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多次在任务还没开始之前,就先把任务菜谱发放出来。
看起来高冷的系统,其实是个护短又温柔的师父呢。
但是,她一定会把那把铲子拿回来的!她不需要系统给她减压!
陈苒深吸一口气,正巧看见摄像机拍过来。
比起评委席的点评,选手操作台这边的操作,才是厨艺比赛真正的重头戏。
尤其是像陈苒正在操作的这道菜,哪怕是没听说过拆烩鲢鱼头的菜谱,看着她给这只鱼头拆骨,也能想象到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
连一边的文思豆腐,都黯然失色。
“陈厨师,您做的这道菜,听郑老师说,应该叫拆烩鲢鱼头?”
看着柏敬把话筒递过来,陈苒深吸一口气,仿佛又找回了当日雨滴檐下的状态。
那个许爷爷教她鸡粥的下午。
“不是拆烩鲢鱼头,是整烩鲢鱼头。”
这句话一出,整个评委席上都安静了几秒。
除了赵昱之外,每一位评委都明白,把这个“拆”字改为“整”,意味着多大的功夫!
把鱼头摊成一个平面去拆骨头的时候,难点在于蒸鱼的火候,只要足够细心,哪怕是普通人一点点摸索也能把每一根骨刺都拆出来。
可是陈苒要挑战的赫然是要整只鱼头去骨!
连系统的任务界面,也悄悄地闪了闪,迅速变透明退出陈苒的视线,避免遮挡。
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她那一双手上!
陈苒的手指修长,但并不算太直,大大小小的老茧和细碎的伤痕,让这双手无论如何也称不上美丽。
可是,看着她稳定而又巧妙地一根根挑出鱼头的骨刺,没有任何人能说,这双手不美。
这是一双,能创造出奇迹的手!
最后一根骨刺被她巧妙地从另一侧敲出去,却丝毫没有损毁鱼皮,全场都同时松了一口气。
整烩鲢鱼头最难的一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