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坚持下去,能增强体质,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她也坚持了一段时间,感觉还是不错的。
薛星禾牢牢记住,怕自己记不住,还让两个大丫鬟也参与,三人一人学几个。
快到吃午饭时间了,薛星禾留她午饭,陆辛夷想想还没吃过御膳,也就答应了。
谁知道宋祯闻言也赶了过来。
早就认识,年纪也相仿,不似那般客套,午饭一起吃的还算轻快。
最后陆辛夷还邀请他们,等天气热可以去她庄子上避暑。
“到时候西瓜管够。”她豪迈地道。
两人都答应了。
临走的时候薛星禾还让御膳房送了不少点心给她带走。
晚上陆辛夷去见了敬王。
如今摄政王已经恢复了上朝,但六部已经不是他的一言堂了。
宋祯让敬王掌管户部跟吏部,只把礼部给了摄政王管理。
“四叔,我娘簪子的字有眉目了吗?”她问。
一直记挂这个呢。
“暂时还没有。”敬王眼睛都不眨一下“主要是时间太久,跟你娘同期的花娘早就找不到了。”
陆辛夷一想也是,但也不失望,确实年代久远了。
敬王道“东西放我这里,我继续打听,我再给你一个麦管事,以后有什么事我会让他通知你,我们接触少点,我那二哥最近有点动作,你既然离开了京城,就别再卷进来了。”
陆辛夷点头,将之前桂姨给的三万两给了他。
“这是樊楼年后的收益,都给您。”
敬王也没客气,他现在确实需要钱。
“行,那四叔就拿着了。缺什么跟麦管事说,秦砚那边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好好在庄子上种田就行。”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要是有人传你入宫,记住,对方会跟你说个暗号,嗯,就以我写给你的那个日进斗金为暗号吧,要是没有这个暗号,哪怕是圣旨盖着皇帝的大印,你也不要跟对方走。”
陆辛夷心里一紧,赶紧问“摄政王要动手了?”
敬王笑道“没有,我这是以防万一,虽然我跟陛下现在掌控了朝堂,但二哥也不是吃素的。多一个心眼多防备一分就多一分安全。”
陆辛夷严肃脸点头,也没多说什么,离开了火锅店。
第二日,两辆马车,拉着桂姨,贵叔,二狗子,小豆子,红英,绿柳离开了京城,往庄子上去了。
至于芸娘,大力他们,以后会有他们自己的生活。
人生本就是一场宴席,有人下桌,自然也有人上桌。
回到庄子安顿好众人,陆辛夷就忙了起来。
二狗子跟小豆子她都随身带着,打算培养成管事,以后帮自己跑跑腿什么的,有用。
小豆子这边他还交了钱,让他去县城的书院读书。
也不要求他考功名什么的,把字认识全了就行,算数这块她亲自教。
二狗子一说认字就头疼,倒是跟着曾衔他们每天锻炼,说以后也要学功夫。
陆辛夷也不拘着他们,办完自己交代的事,就随便他们了。
五月底终于下了一场雨,一场雨将多日的暑气冲散了一些,夜里睡觉都舒服不少。
雨下了一夜,将干渴的池塘填满。
早上起来空气都湿漉漉的,鸟儿欢快的叫着,被雨水洗刷过的植物油油绿绿的,看着就生命力旺盛。
地面泥泞,哪里都去不了。
半晌午,管事从来了不少菌子,说是山上采摘的,还有几条鱼,应该是上游冲下来的。
地面泥泞一行人也没地方去,陆辛夷就提议吃锅子,让管事去杀几只鸡,在买点骨头,吃个菌子锅。
管事的立刻去办,其他人也纷纷准备去了。
“我去做鱼丸。”桂姨道“好久没做过了。”
“我去帮忙杀鸡。”红英绿柳也不闲着,一会儿人就走光了,就剩下陆辛夷坐在廊下,看着远处的碧空,吹着丝丝凉风,只觉得这才是种田文该有的日子。
第436章 收获
上午的时候淅淅沥沥又下了一场,等中午了,一行人坐在那一边吃着菌子骨头锅,一边听廊下的雨滴声,很是惬意。
她回来的时候地里的麦子跟油菜都收了,并且按照她走的时候的吩咐,种植了不少土豆。
玉米种的不多。剩下的地她赶回来后种植了一批迟辣椒。
正好辣椒生根稳了后下了这场及时雨。
桂姨喝了一碗菌菇汤后道“这场雨解了我们的担忧了。有了这场雨,今年的秋收应该不成问题。”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不然这么多亩的地,浇水就是一个大问题,就算后面种植的作物都是耐干旱的,肯定也会减产很多。
本以为下个一天就差不多了,结果老天爷就跟要把之前欠人间的雨都给下了似的,连续五天,雨都没停。
陆辛夷担心坏了。
在连续下的第二天,她就穿着蓑衣带着全庄子的佃农以及护卫,在地里不停的垒沟排水。
地里不能积水,不然再这么泡下去,这些刚种下去不久的植物就要被泡烂根了。
众人冒着雨忙了三天,大雨才渐渐停下,但天还是阴着的,不知道后续还下不下。
只要有点雷声,大家都要担心的爬起来看天,就怕再下雨,搞得所有人晚上连觉都睡不安稳。
好在阴沉了两天后终于慢慢放晴,这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还是有很多根系不发达的苗被泡烂了根。
已经有拳头大的西瓜掉了不少,还有很多才拇指大的,更是掉了一地。
那些碗口大的西瓜倒是坚挺住了。
大部分开花的辣椒上面的花也全被打掉不少,还有一些已经有模子大的辣椒因为泡水多了,花蒂泛黄掉落,地上一片,看的众人心都要滴血了。
这都是钱啊。
好在天不是一下就热起来的,给了这些植物一些缓冲时间,不然连续大雨后立马就是高温,那这些作物还要烂掉一批。
那两个连续的阴天给了植物缓冲的时间,等天放晴后,那些花苞又陆陆续续开出白色的小花来。
这一波就光西瓜跟辣椒的损失估计就有好上两万两了,说不心疼是不可能的。
但种地就是这样,完全靠老天爷给面子,老天爷心情好大家就都能丰收,不好说话挨饿不说,还要大批大批的死人。
那些佃户家里的损失也不小,才种下去的土豆跟玉米也被泡烂了不少。
陆辛夷带着庄头们在地里巡查,将损毁严重的赶紧补种黄豆,家里还有土豆种的,也可以再补种一波土豆。
但大家看陆辛夷都补种了黄豆,也就补种了黄豆,这样套种对土壤也是有帮助的。
一番巡查下来,估摸着这一次整体来说算好的了,大概损失了五分之一农作物。
组织人手补种后,她又带着人将庄子附近的一些水塘加固,被冲毁的地方从山上搬来石头加固。
做完这些后她打算等入秋水塘干了就组织人来挑淤,把塘挖深,堤坝加固,这样才能囤更多的水。
辣椒这边是要育苗再移植的,好在陆辛夷在连续下雨的第三天就让人做了一些木箱子,挖了一些土拌上草木灰,撒了一些种子育苗,等后期补种。
不够就再补种黄豆,六月份种植黄豆也来得及的。
六月就在巡地跟补种中度过,月底终于将最后一批辣椒补种完。
已经有不少辣椒都能摘下来吃了,这些才补种,能不能顺利谁也不知道,但也已经尽力了。
期间贵叔还去了刘家庄那边一趟,那边有河流,疏通及时,地里倒是没有损毁太严重。
到了七月,地里不少西瓜都成熟了。辣椒也开始大批量的上市了。
一般西瓜成熟的季节在六月中旬,现代四、五月份就能吃到,一来是因为大棚,二来是种子是培育过的,还有就是从热带运送过来的。
但古代没这条件,自然条件下的西瓜六月底七月初才批量成熟。
陆辛夷每天都穿着男装,戴着老大的草帽,在西瓜地里一个个的敲。
熟了就摘下来。
其他人也带着草帽,腰间围着一个布兜,将成熟的辣椒摘下来。
一般是半下午开始,等天黑后,辣椒跟西瓜让人连夜运送到城门口,等城门一开就入城卖西瓜。
至于皇宫那边,陆辛夷还是让贵叔负责,每天送个几斤辣椒,十来个西瓜过去。
敬王派给陆辛夷的麦管事很是能干,拿着去年跟陆辛夷买过西瓜的一些客户名单,拉着大车的西瓜就上门挨个问。
要,就留下,当场付钱,不要就拉走,要是有的剩,就放到樊楼跟火锅店那边寄卖,当天基本也都售光。
从七月初开始,每天都有就好几车的西瓜跟辣椒往京城运送。
今年辣椒价格有所下降,那些酒楼想要多少都有,有的多还能卖一些给那些有钱的人家。
但就算降价了,这个价格还是普通人家买不起的。
还有一些辣椒被摘下来晒干,被磨成辣椒粉,运到刘巧儿那边,被制作成辣椒酱。
整个七月,陆辛夷的庄子收获颇丰。
她嫁接种植出来的西瓜,皮薄,囊多,水分足,还甜,又大,比那些没嫁接的西瓜好吃太多了。
到后来那些大户人家根本等不及,直接每天让家里人来这边采摘。
还有一些商户也来求购。
他们不在京城销售,会以京城为点,往四周散开。
今年种了不少西瓜,虽然损失了不少,但也还有很多,光靠他们销售也来不及。
西瓜这东西怎么说呢,一成熟就大批量成熟,要是不及时采摘下来,囊就会变成那种砂囊。
反正陆辛夷是喜欢吃脆西瓜的,不喜欢吃砂囊的。
所以当一些商户来求购的时候,陆辛夷答应了。
价格就是比她卖给那些大户们少一点。
至于这些商户们玩外卖多少钱,她不管。
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得起西瓜,陆辛夷还效仿后世,让音娘那边将西瓜线对半切开,再切成长条形一块块的,用竹签插着卖。
一块卖十文,一个西瓜能切二十块,利润基本对半。
这个商机被不少人看到,一些心思灵活的就组团雇佣一辆马车,不顾路远来求购西瓜。
这些人一般都是家境一般的普通人心思灵活,看到商机就想抓住。
她也愿意帮,但来庄子一次买那个几个成本太高,于是好心的让他们去刘家庄跟宝塔村,那边的西瓜也不错。
她没说是自己家的,只说那边的瓜苗也是从她这边买去的。
这样那边的西瓜也省的她操心了。
闻言那些人高兴不已,一个劲儿的夸县主人美心善。
于是这些人每天在城门关闭之前出门,赶路来到刘家庄或者宝塔村,根据个人能力采摘一些西瓜。
有时候会连夜赶回城门口等着,有时候就在瓜棚里歇脚,饿了就跟村民买点吃的。
等寅时过半,天微微亮了,这些人就结伴往回赶,正好能在辰时左右入城。
而后马不停蹄的将这些西瓜切成一片一片的,有的还在里面放一块冰,用棉被包着,走街串巷的叫卖。
一个西瓜成本大概在一百二十文到一百五十文之间,手艺好的,能多切两三片出来,这就是二三十文了。
一天卖六七个西瓜,也能挣钱个百来文,最多的能挣两三百文。
虽然很辛苦,但西瓜也就一个多月的售卖期,过了就没了。
这一个多月辛苦点算什么?
对那些没什么钱的人家来说,这就是极好的生意了,挣的好,攒点钱年底就能修房子娶媳妇了。
有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后面效仿的人就越来越多。
刘家庄跟宝塔村那边几亩地的西瓜根本不够卖的。
后来的就只能来庄子上求购。
整个七月,来庄子上的人达到了顶峰。
还有那些聪明的佃户,在必经之路搭个小棚子,卖点绿豆汤跟包子馒头什么的,一天也能挣个二三十文。
忙碌的七月过去,八月天气更热,西瓜渐渐下市了。
当辣椒开始大批量上市,每天运送辣椒的车队也络绎不绝。
之前倒卖西瓜的,现在开始倒卖辣椒。
有钱的往周边一百公里内的城郭倒卖,没钱的,买个十来斤去一些有钱的人家里门口叫卖。
总之,七八两个月,陆辛夷的庄子不但收获颇丰,还养活了不少京城那些倒卖的小摊贩。
再加上之前赈灾的,如今又获得了不少的好名声,在底层老百姓口中,荣和县主是顶顶和善又聪慧的女子,对得起县主这个封号。
七月底的时候,陆辛夷还给正在开花的稻子做了一次杂交。
她带人用粗布链接成绳子,从田的这头拉到那头,而后一人拉一头,轻轻的让粗布从稻花上略过。
如此来回十几次。
稻子是雌雄同体,同株之间就可以授粉。这样交替就能让它们之间相互授粉,形成杂交,提高产量。
不少佃户看着只心疼,那些被扫落的稻花可都是粮食啊。
但没办法,县主要这么做,他们阻拦不了。
陆辛夷也没把所有水田都这般操作,只这般操作了十亩,毕竟她也只是听人说这么做可以,到底可不可以她也没亲眼看到过。
保险起见,先拿十亩做个实验,这些天都被做了标记,到时候秋收就能见分晓了。
八月底的时候,麦掌柜带回来了不少给她的信。
放在最上面的就是秦砚的。
她迫不及待的拆开了,跟上次一样,依旧是两封信。
一封是公事公办的,里面还夹杂了一封铁锤的信,老厚老厚的。
陆辛夷没拆,但就封面那几个丑了吧唧又老大的字,可见里面的内容肯定也没多少。
她打开秦砚的信,信里说了他让人种植的辣椒大丰收,还开了几家酒肆,用辣椒炒各种菜,非常受当地人欢迎,生意异常的火爆。
信看完后再看匣子里的礼物。
结果打开一看,是几张银票,加起来有三千两,给她花的。
在私信里,他坦言不知道送什么,索性直接给钱,让她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够他在挣。
陆辛夷看着那三千两,对她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她整个七八月挣的是这的十几倍。
但对秦砚来说,这笔钱不算少了。
他一个月的俸禄也就两百二十两,加上其他的各种福利,一个月大概有三百两。
一年也就三千六百两,这笔钱就是他一年的收入了。
虽然说他开酒楼挣了钱,但到底是官员,还是要注意一些的。
他挣钱可比自己挣钱难多了。
这次倒是没写什么酸诗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一些事,破的一些案子后引发的一些感想。
最后期盼她的回信。
将信件放好,陆辛夷没着急回信。
她想送他一幅自己的自画像。
但找别人她都觉得不好,最后想起了李岁安小朋友。
他画的小动物那是相当好,就是不知道画人如何。
正好这次来信还有秋月跟小红的信,她们九月要成婚,希望她能去喝杯喜酒。
陆辛夷自然是要去的,吃了喜酒正好再问问李岁安小朋友会不会画人物。
第二天陆辛夷就带着桂姨跟紫裳、半夏以及曾衔跟两个护卫,乔装一番回了京城。
在县主府过了一夜,第二天就换上男装去找李岁安了。
正好蔡徐慧也在,看到陆辛夷也很意外。
寒暄一番,陆辛夷说明来意。
蔡徐慧也知道她现在是县主,她能欣赏儿子的画作,那真的是儿子的机遇。
见她答应,陆辛夷又道“要是方便的话,我明日让人来接他,去我府上画,可以吗?”
“当然可以,能得县主的青睐,是他的福气。”
“别这么说。”陆辛夷道“我相信他假以时日,肯定在这份那个面有很大成就的。”
蔡徐慧很是高兴,当下就送了她不少练字的纸“这些纸有些瑕疵,不好卖,但用来写字是没有问题的,你拿回去吧。”
之前陆辛夷买过不少纸回去就为了练字,她还记得呢。
陆辛夷这几个月忙的都没时间练字,就连话本子都没怎么写了。
“好,多谢蔡掌柜。”
第二天曾衔在字画铺子里将李岁安接到了县主府。
看到陆辛夷,李岁安按照昨晚娘亲交代的行礼,被陆辛夷拉起来了。
先给了他一些好吃的,才让他给自己画像。
一共画了两张,一张是她穿着县主的诰命服,为此还在房间里放了不少冰,也给李岁安裹了毯子,可不能把人冻着了。
她想让秦砚看看自己穿上诰命服的样子。
第二张是她穿着村姑的衣服,扛着锄头在挖地。
李岁安画的惟妙惟肖,搞得商陆她们都想要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