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2川)


两张画,用了两天的时间,花完后陆辛夷很是满意,给了李岁安二十两。
李岁安也高兴坏了,第一次挣这么多钱。
结果又被商陆她们留下继续给她们作画。
她们答应一张画给五两,李岁安高兴的答应了。
于是又花了两天才画完。
这期间,陆辛夷写好了给秦砚的信。
她想起来他在江南西路,其实就是后来的江西,那地方的橙子可是有名的。
橙子是橘子跟柚子的杂交,陆辛夷把这怎么给杂交给他写了,让他要是有时间,可以种植果树。
橙子耐放,运输也没问题,要是种出来了,过年时候运送到京城来卖,绝对是能挣钱的。
写好这些,又把自己的画卷起来放在一起,让麦掌柜送去给敬王,由他那边转送给秦砚。
九月初六天是秋月的婚礼。
陆辛夷没去,但派半夏为代表去了,给秋月包了五十两银子的喜钱,当着秋月婆家人说“县主说了,这个是给你的体己钱,你家是卖菜的,等九月,会有人来你家收购蔬菜,但菜的品类得好,不然县主也不会要的。”
“日子好好过,县主是记挂你的。”
这番话就是给秋月撑腰。
给了钱半夏也没留下吃席就走了。
初八是小红的喜日子,陆辛夷也没去,主要是她不方便去。但让桂姨去了,同样给了五十两的体己钱。
“县主让我问你,要是愿意,你也可以支一个小摊卖炸串,不说多,一个月一两银子肯定有的。”
夫妻俩跪下磕头,小红道“多谢县主,多谢桂姨记挂,我愿意的。”
九月开始庄子上的辣椒就大批量的红了。
趁着这次回来,她又去找了幺爷商量了一下细节化整为零加盟的事。
城南之前赈灾建了几个大屋子如今有一间是空置的。
年后随着气温上升,大家伙的房子都修补或者建好后也都陆陆续续搬了回去。
开封府那边拿出两间做了慈幼院,收留因为灾害成为孤寡的老人跟孩子,再就是之前慈幼院的人也都搬了过来,目前慈幼院里有五十多人。
之前这些人的吃穿花销都要朝廷出钱,这些钱每个月由开封府的差人送给院长。
院长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除了院长,还有三个妇女,两个男人,这些人也都是孤家寡人,主要承担照顾慈幼院里的老人和孩子。
幺爷采纳了陆辛夷的建议,去找院长商量,愿意雇佣他们帮自己做事,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等院长这边答应后,幺爷又去开封府那边,表示自己可以雇佣慈幼院的老幼帮忙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帮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
朝廷每个月的拨款,也只是保证他们不饿死而已,距离想要吃饱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开封府那边听说后满口答应,还大大的表扬了幺爷。
崔胜还亲自见了幺爷一面,然后想起当初赈灾的时候,这个豆腐坊的东家也出了不少力。
当下就表示开封府要给他们颁发一个三有商户的称号。
这是他们开封府跟东西两市的市令一起想的办法。
一来鼓励商家做有良心,有质量,有保证的商户,二来也是让老百姓放心,挂了这个牌子的,那都是绝对信任的商户。
这个政策一提出,东西两市的商户们做生意就更加规范了,那些不老实的,也被迫老实起来,一时间老百姓们对东西两市的诸京暑好感蹭蹭上升。

幺爷打通了官府这块的关系后,就开始着手找愿意加盟的人。
其实只要他一说,就这个坊就能凑够一百人。
但那天东家说了,这次招加盟的人,得要好好挑挑,不但要挑那些需要帮助的,还要找关键时候能帮他们的人。
毕竟如今京城看似平和,但他这个叫花子都知道摄政王不会就这么甘愿退下来的。
至于具体的人选,陆辛夷只提供了一个大概的思路。
比如一些家境窘迫但很有读书天赋的人。读书人清高,直接给钱肯定会怕他们挟恩图报,但换个方式,就能合作愉快。
根据东家提的这个,幺爷也琢磨出了一点东西来。
他知道东家樊楼对东家来说的意义,那可是她娘留下来给她的。
前东家也是个好人。
如今樊楼说给敬王就给敬王了。
她为何把樊楼跟花戏楼、火锅店让给王爷?那是因为逼不得已。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东家一个弱女子,守不住。但她还是想护着他们这些没什么用的人。
就这一点,幺爷这辈子都要为东家效忠。
所以他在找人加盟的时候,是真的认真挑选。
首先筛选的就是那些读书人家,以本地的穷秀才为主,一些外地来京生活紧迫的举子为辅。
京城秀才家境贫寒但求学心智坚定秀才也不少,这样的人只要稍微一说,全家都会愿意加盟的。
这些秀才虽然穷,但因为祖辈都在京城,认识的人多,亲戚关系庞杂,说不定有时候就能起到关键作用。
那些来京赶考没考上的举人,很多人都没路费回去。
有的会乞讨回去,有的就会找一些工作补贴一二,有的甚至还带着妻儿。
带着妻儿或者老仆的,也可以让他们加盟。
有了稳定的收入,秀才、举子们可以继续读书,将来不管当账房还是继续科举,只要需要,幺爷相信到时候让他们帮一个轻微的小忙,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筛选了十几个读书人的家属加盟,一切谈妥后幺爷又把目光定在了一些末流小吏的家属身上。
在六部以及各大衙门当末流小吏的高达五六千人,这些人当中,只有少部分因为部门的关系还能有些油水,每月过的还算不错。
更多的是那些冷门部门、衙门的小吏,日子过的并没有比普通人好多少,不但没有油水,有时候还要倒贴。
别看末流小吏没钱途,但到底是官身,比起一般普通老百姓还是不错的,这身份在普通老百姓眼里还是很能唬人的,所以为了保住位置,很多人也是要打点上官,日子紧吧的很。
幺爷在六部以及各个衙门都找了一个,一共十八个加盟。
谈妥后他又继续将目光定在了京郊大营里的那些什夫长的家属的身上。
这些什夫长的名单就是从兵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吏手里得到的。
作为交换,幺爷答应第一次的辣椒酱白送他们,后面就得自己付钱了。
这也是因为兵部比较重要,先投资一点没什么的。
拿到名单,幺爷就开始挑选了起来。
主要挑选的就是那些家境不好,拖家带口的什夫长。
什夫长作为军营里最低级的军官,只管十二人,同等于现代的班长。
但可不能小看这些人,这些人的凝聚力那是相当不错的,关系也错综复杂。
一入京郊大营,很多家就在周边的什夫长会把父母妻儿接到京城。
他们的俸禄也没比大头兵多多少,父母妻儿来了不但要租房子,还要一个人要养活一大家子,压力多大显而易见。
幺爷挑选了二十个这样的什夫长家属。
累计一共招募了五十一人。
剩下的四十九人都是在曾衔的介绍下来找幺爷的,都是禁军家属。
对此幺爷是很满意的,有了这些人的加入,他们这个盘子看似微不足道,但真要凝聚起来,也是一张大网。
这张大网平时不会有什么的,但要是出了什么事,关键时候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呢,有备无患,他也希望一直都用不上才好。
幺爷将这些情况写成信件交给前来收账的麦掌柜,等陆辛夷回复。
陆辛夷这边看完幺爷的信后,很是大大赞赏了一番。
她对桂姨道“别看我们认识幺爷的时候他是个乞丐,但从他这段时间干的事以及这个规划,可见幺爷年轻时候也是见多识广的。”
桂姨也拿过信看了看,而后道“确实。”
桂姨又赞赏道“这老东西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当时小娘子没白帮他。”
“我帮他的时候也没想到他能回馈给我的是这般的惊喜,所以这人啊,做好事不求回报,但真等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以前帮助的那些人,都会成为你的助力。”
桂姨深以为意。
陆辛夷这边回复幺爷的就是让他尽管去干,她这边全力支持。
得到回复后幺爷让大家早早来报名,把相应流程走完后就等着辣椒上市就行了。
拉拢归拉拢,但很多事也是要说清楚的。
比如从他们这里出去的辣酱,会当面尝给他们看,表明辣酱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那些串的各种菜,虽然不能当面尝,但幺爷在开封府备案了,如果真有人在串儿上动手脚,幺爷相信开封府不会坐视不管的。
所以要是有客人吃了东西出现一些身体问题,跟他们无关,请各加盟人自行负责,该报案报案,该赔偿赔偿。
大家虽然对这一点有些微词,但也知道加盟的人数多达上百,不可能管每一个人的。
毕竟人家只要串儿跟酱料的钱,也算是把利润都让了出来。串卖完了酱料还有的剩就可以卖他们自己串的串。
这么一算,利润就又要多一些。要是什么都管那就不是加盟了,直接买下人来干利润全归他们不好吗?
所以既然自己给自己做生意,想一点风险不承担,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些人在商量一番后,也都签署了协议。
幺爷又让他们各自商量选好地盘,别因为抢地盘打起来。
真要闹出了不好的事情耽误他们的生意,一律取消加盟资格。
一应工作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辣椒大批量上市了。
九月头,京城众人就发现大街小巷里忽然就多了很多卖炸串的小摊贩。
这些人分布在京城各个坊间,流动性很强,他们不用置办铺子,选个不错的位置将摊子支棱开就可以做生意了。

第439章 杂交水稻丰收
这些摊位只要跟东西两市的诸京暑备案,诸京暑会发个牌子给他们,拿上诸京暑给的牌子就可以营业,到时候会有诸京暑的差役来收税。
一时间这些小摊贩生意火的不行,每个小摊子跟前都有人排队吃烤串。
油香混着着辣椒酱独有的霸道香气,硬控每个路过的路人。
素菜一文一串,荤菜两文到五文不等。
一般花个四五文尝尝味道也不是不可以,一尝就上了瘾,手里有点闲钱的,隔三差五就来消费个几文钱。
可别小瞧了这些小吃摊位,尤其是秋老虎后天热的人食欲不振,这些又麻又辣的小吃,很是开胃下饭。
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三四两的银子。
这可比他们给人做工挣的要多,而且还是自己家的生意,自然更加用心。
因为摊子的事,全家齐心协力,往日里多少有点摩擦的人家,因为这份生意,家庭关系倒是和睦了不少。
毕竟很多家庭关系不和谐,都是因为穷闹的,能吃饱喝足,谁没事干惹事啊?
至于更高层面的追求,对这些普通人来说,暂时考虑不到。
炸串摊子的生意好,自然就侵犯了其他人的一些利益,一开始还有人想搞破坏。
但得知这些都是文人、小吏或者禁军家属后,也没人敢使坏了,这些人虽然很不起眼,但对他们这些街溜子小混子来说,那也是他们惹不起的。
于是渐渐地,京城那边对辣椒酱的需求每日都在大增。
为了减轻刘巧儿的压力,陆辛夷在庄子上也建了一个作坊。
反正现在她也没什么事干了,就带着几个人开始熬制辣椒酱。
她购置了不少石磨,雇佣佃户们干活,将一些晒干的辣椒磨成粉末,然后她来熬制。
顺便还给火锅店那边熬制火锅底料。
之前没时间,如今有时间了,除了猪油跟牛油的,她还熬制了一些菌菇的。
为了路途顺利,她还招揽了二十名有点功夫的镖师,负责押送,往后就散在庄子上保护大家的安全。
渐渐地,整个庄子的上空每天都飘着呛人的辣椒味,一些鸟雀都不爱来了,味道太呛鸟了。
这倒是省了大家驱赶鸟雀的活儿了,不然每年玉米快要成熟的时候,都要驱赶这些鸟雀,一年被鸟雀糟蹋的庄稼也不老少的。
庄子上的土豆丰收了。
土豆在开花的时候,被陆辛夷下令将花全部打掉。
所以这一波收获的土豆,又大又圆的。
土豆一共种植了一百多亩,都是中等地,每一亩收获土豆平均下来有一千一二百斤。
这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毕竟土豆的种子一般,没有经过培育,也没有各种科技肥料,能有这收获,陆辛夷很满意了。
不像现代,土豆种子经过培育,再加上各种科技管理,一亩地能收五千甚至一万斤的土豆。
这一百多亩中等土地收获将近十几万斤的土豆,这对陆辛夷来说是个不错的好消息。
要是种麦子的话,一亩地也就两三百来斤,加一起也就两万多斤的麦子。
她叫来麦掌柜“将这些土豆送一部分给敬王府,再挑选大个的给幺爷送去,大力那边也送一些,我会写上如何做狼牙土豆跟炸土豆片。”
麦掌柜闻言就道“那不如再开个小铺子?”
那一百个加盟摊位让麦掌柜也见识到了什么叫日进斗金。
要是再开铺子的话……
“再开倒是没必要。”陆辛夷道“现在这样就不错,暂时低调一些吧,当幺爷把这些土豆卖给他们就行。”
自从炸串摊火了后,很多人打听着去找幺爷想入伙,都被幺爷给拒绝了。
只说今年的辣酱只能供应一百人的,多了没有,要加盟等明年看看。
又跟来提货的人说让他们不要介绍人来了,辣酱不够,要是答应新人加入,就要停了其他人的生意。
这么一说谁还愿意介绍?所以后面的人再打听,一个个都守口如瓶。
“对了,音娘那边也送点,让她做成薯片,我会把制作的办法都写好,你只管交给他们就行。”
阿柴本来要跟着她,但那个铺子生意不错,陆辛夷就让他管着外面的一应事宜,音娘只负责制作。
可惜之前忘记种植一些番茄了,不然可以熬番茄酱。
嗯,明年就种。
明年山上再养殖一批鸡,到时候试着看能不能弄出炸鸡套餐来。
土豆的加入,让本就生意红火的小摊位生意更好了。
从幺爷这边买的土豆不算便宜,要五文一斤,一斤七八个。
但一个土豆就能给他们挣三四文,从土豆变成串儿,利润翻五倍。
这些土豆陆辛夷也没全部卖掉,让佃户每家都留个三百多斤,挖地窖储藏。
地窖只要保持干净,不见光,这些土豆就能保持到明年也不会发芽。
但开春后就不行了,土豆也有它自己的规则。
陆辛夷自己也储藏了上万斤,以防万一。
土豆挖出来,地稍作休养就要开始种植冬小麦跟油菜了。
庄子里又忙了起来。
为了犒劳大家,陆辛夷买了两头猪杀了,她自己散养的猪还不不大。
这天所有人包括佃户,人人都能分几块,可把佃户们高兴坏了。
种完小麦,玉米也要收了。
于是所有人又开始忙着收玉米。
陆辛夷又让麦掌柜送了一批玉米给大力他们,玉米也是可以烤着吃的。
烤玉米也很好吃。
收完玉米的地,一些杆子都烧了成为肥料,而后开始种油菜。
大家都在等,等老天爷下一场雨再种植,这样就会少了浇水这一环节。
等到十月上旬,一场雨终于来了,一起来的还有冷空气。
等油菜全部种下去后,那一百多亩水稻可以收割了。
陆辛夷特意盯着那十亩杂交过的水稻,每割完一亩立刻让人称重,都来不及等晒干了。
湿漉漉的稻谷将稻草去掉后称重,一亩有四百七十多斤。
经验老道的佃户立刻就惊喜的道“县主,这可不得了啊,一般百来斤晒干会少十到十五斤。那这四百七十斤,最多少七十斤,最少少五十来斤。那这一亩晒干最少也有四百斤,是妥妥的高产啊。”

一亩多一百多斤,那要是那一百亩都杂交一下,那不得多一万多斤啊。
光想想众人都高兴的不行。
但为了数据的公平性,陆辛夷也让人割了其他田地的稻子,也是一样,打下来去掉稻草就称重。
连续称了十来亩稻田,每亩差不多三百四左右,晒干后三百左右,跟大家估算的数据差不多。
“明年这些稻田都按照县主说的那样种。”几个庄头迫不及待的表示了自己的意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