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2川)


“造不起来了。”秦砚道“具体我不能跟你说,但摄政王现在已经是少了两条腿的病虎了,虽然势力犹存,但已经不是无法撼动的存在了。”

第456章 秦砚的“政绩”(1)
这一年他在江南西路也不是白待的,作为江南西路转运使,他不但管当地的政务,还监察之责。情况紧急之下,还可以调动当地的军队的权力。
这一年的时间里,秦砚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也一直派人收集荆州的相关情报。
荆州山多水少,开年后荆州就没怎么下雨,不少荆州老百姓都担心今年会是个干旱年。
这些情报都被一一汇总后交给了秦砚,所以在感觉到今年荆州可能会大旱的时候,秦砚做的第一步就是严格控制粮食跟盐的买卖,阻断宋瑾那两万私兵吃的问题。
江南西路山虽然也不少,但水资源丰富,而且开春后就下了几场雨,当地百姓都说今年风调雨顺。
秦砚要求江南西路所有州府、县必须严厉打击私盐的同时严格要求所有的粮铺,一旦有大额度的粮食交易必须汇报给县府衙门,还要把买卖双方的具体信息记录下来,衙门确认没问题后就可以交易了。
还控制了田地的交易,超过十亩以上的田地交易,也必须上报,防止宋瑾察觉到荆州大旱在外地买地填补粮食缺口的问题。
作为江南西路转运使,秦砚把这几项作为官员考核的要求之一。
如果瞒报谎报或者官员欺上瞒下,查出问题普通人就是家产充公,全家都得搭进去。
官员就就地免职,家产没收,再根据罪名判刑。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秦砚更是设定了举报有奖的环节,不管是谁,只要发现粮铺大批量出粮食又没有跟官府报备的,一旦核实奖励粮食。
会根据对方出售粮食多少来定奖励多少粮食。
因为很多人都担任起了主动监督的任务,这就让那些别有用心的粮铺想要做点小动作也难上加难。
当然,肯定会有人成功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漏的这点他也无所谓了,秦砚这么做就是为了打草惊蛇,将城里这些有问题的粮商惊走。
不然的话让他们埋伏在其中,后期肯定会有小动作,那不如先打草惊蛇,让蛇主动离开。
至于那些掌握了确凿证据是宋瑾的人又不离开的,随便查一查都能查的出来这些人作奸犯科的证据,那就直接家财没收,全家入狱。
一开始还有个别州府不太配合,但秦砚承诺,抄家所得三成归当地府衙,三成归隆兴府,四成给朝廷。
这些人顿时就有劲儿了,配合度大大提高。
这样一来,任何别有用心的人,都不敢大批量买粮食,也买不到大量的粮食。
虽然仍可以化整为零小批量的买,但杯水车薪,还非常的麻烦。
那么多的私兵,一天耗费的粮食可不是是个小数目,随便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些人就会饿肚子,久而久之,肯定有怨言。
饭都吃不饱还当什么掉脑袋甚至诛三族的私兵啊。
控制了粮铺粮食走向,那么那些人自然就会启用隐藏更深的地主们。
秦砚先让人筛选一遍,再针对那些有问题的地主进行定点跟踪再逐一排除,而后重点关照那些很可疑的地主们。
一般就在当地村口以及其他出村的路口设置埋伏哨,一旦有陌生人进村,就会放鸽子通报做好在跟踪准备。
如果有大批粮食出村,会有专业的人沿途跟踪,看能不能找到这些粮食运送的目的地。
根据这个,秦砚查出了四五个有问题的地主,这些地主都坐拥千亩良田。
除了收拾这些粮商外跟地主,秦砚顺带手的还收拾了一些贪官以及欺良霸产的地主以及乡绅。
人都是有靠山的,不然也不敢这么猖狂。
所以秦砚得罪的不仅仅是摄政王宋瑾,还有其他的一些皇亲国戚以及官员,有这些人的案子夹杂其中,也大大的降低了宋瑾那边的怀疑。
秦砚是谁都咬,所以大家都以为他这是想政绩想疯了,为此还让御史参过秦砚。
自然也被鲍御史给怼了回去。
鲍玹指着那些人,只要他们找出一个秦大人误杀误抄家的人,他鲍玹亲自充当马前卒去把秦砚给押回来交给大理寺受审。
要是找不到,那就是他们跟那些“罪人”狼狈为奸,刻意养这些蛀虫吸食大胤的“骨血”,应该视为同党,也要被彻查。
给那群大臣们怼的也不敢再捞自己人了,生怕自己被牵连。
鲍玹自从城南赈灾案后被陛下重用,成了皇帝宋祯身边的一条恶犬,逮住谁就咬谁。
关键是这恶犬不但恶,还特么的牙尖嘴利。
也有别的御史效仿他希望能得皇帝重用,但可惜的事比他会说的没他有得皇帝信任,得皇帝信任的没他那么巧言善辩,因此第一恶犬的地位牢不可破。
所以鲍玹现在是皇帝身边的又一大肱股之臣。
但鲍玹依旧不跟其他人官员往来,下朝就在家逗弄孙子找那些不起眼但食物好吃的小店溜达,跟人店老板称兄道弟的,那些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鲍恶犬。
当然了,鲍玹也遇到过刺杀,因此皇帝给了鲍玹几个暗卫,保护鲍玹的安全。
朝堂没了后顾之忧,秦砚疯起来就更可怕了。
他又开始琢磨起宋瑾的养兵之地。
之前查那些地主的同时还查出了三个隐藏私兵的秘密基地。
这些基地一般会养八百到一千人左右的壮丁,这些人是正儿八经的兵,每天的操练一点也不比正规军少。
这次就不能打草惊蛇了,他要稳住这些人,做出外松内紧的样子,麻痹这些人,以待同时间击破的那天。
找到老窝了,记下来就是分解宋瑾养的私兵。
宋瑾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私兵这么多年还没被发现的?
那是因为这些人都有身份,他们可以是一个庄子上的农民,也可以是山上的土匪。
这些人也会种植一些作物来掩饰一二,但更多的还是训练。
训练的越多,物资的消耗自然也越多
为了查出宋瑾的私兵到底藏在哪里,秦砚没少费功夫,常常想到深夜不得眠,这一年里头发都掉了不少。

第457章 秦砚的“政绩”(2)
最后根据他自己的判断,觉得荆州本地肯定有,但不可能全部放在荆州。
宋瑾需要荆州的田地产出粮食来养活这些人,他的封地是不用交纳任何税给朝廷的。
整个摄政王府都由荆州百姓供养,所以他不会浪费自己的田地。
最可能的就是以荆州为中心的周边村庄为主要目标。
一来这些县城不属于荆州,但跟荆州搭界,一般两个州府的交界地,管辖都比较松懈,方便他藏人,要是出了事也方便支援。
二来,浪费别的州府的土地,宋瑾不会心疼,他还巴不得呢,周边县城农民过的越惨,往他荆州跑的黑户就越多,对他越有利。
秦砚就是根据这一点,将荆州周边各县以及州府的每年税收以及服徭役的记录都命心腹一一查看。
还真给他找到了。
一般正常的的村子,没有多少人舍得拿钱来抵税跟徭役,能用粮食的都用粮食交税,服徭役的家里只要有个成年男丁也绝不会用钱来抵。
但秦砚的人从周边县里发现了不少很多很大方的村子。
这些村子一般还都是在大山深处的,每年纳税也好,服徭役也好,大部分都是用钱解决的。
理由就是当地粮食产量不多,村子里的人能打猎,交税的钱都是打猎所得。
这要是一般的县令、主簿对这个说法是不会怀疑的,反正他们只要收齐了朝廷要的税收就行了。
但秦砚是有目的的调查,那这些村子就显得特别可疑了。
一旦怀疑,只要稍微调查一下,就能发现不正常的地方。
比如村子里基本都是青壮年,没有老人跟小孩,妇女倒是有一些,但这些妇女虽然穿6的质朴,但根本没有质朴的气质,走路以及跟那些人说话之间的眉眼往来反倒更像是那些花楼里的花娘。
派去的人盯了几天,就判断出哪些是真的有问题,哪些是真的因为土地贫瘠交不起粮税只能用钱,或者是当地村民致富有方,家里不差那点钱的。
将这些都查清楚后,秦砚并没有动这些人,还让自己人都撤了回来。
除了这些用农民身份做伪装的私兵外,还有一些人则是入山当了土匪。
这些土匪一边训练,一边当山贼,只要有过路的商队路过就下山打劫。
但不会害命,只求财,不然商队就不会来荆州,那宋瑾自然也就收不到税收了。
所以那些商人也不想多事,给钱就让过的土匪比那些杀人不眨眼的要好多了。
拦路抢劫就是宋瑾养私兵的另一笔主要收入。
秦砚用了将近八个月的时间将宋瑾分布在周边所有州府县城的私兵都弄清楚了。
毕竟是两万人的队伍,想要不留下痕迹是不可能的。
秦砚将所有查到的内容都以密信的方式呈给了宋祯。
宋祯看完后让他按兵不动。
虽然已经查清楚了宋瑾一半的私兵所在地,清缴起来容易,但一旦行动,还没有反的宋瑾肯定会起兵造反。
宋瑾除了他手上的两万私兵外,管理六部的时候还任命了一些心腹武将管理一些军队,初步估计他能调动的军队也有十来万。
这还是宋瑾被关禁闭后吏部重新更换了部分将领的缘故。
有一些将领位置敏感且关系复杂,轻易动不得,因为搞不好就容易造成兵变。
不仅像薛岳那般想得开的武将可没几个。
一旦这些人全部造反,整个国家肯定都会跟着动荡起来。
大胤百姓能有如今的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宋祯不想就这么轻易的把这些老百姓带入到战火四起的困境中。
所以选择隐而不发,静等一个更合适的时机。
但秦砚跟敬王不这么认为。
宋瑾当摄政王的这么些年,可是有不少党羽的,目前他们的这些都还没暴露出来,一旦哪里没有收拾干净,被宋瑾发现,那结果显而易见。
所以一番协商做出了的最后决定就是村庄上的那些人不动,只要监视就行。
但那些土匪,必须打掉。
既然你是匪,作为新上任的江南西路转运使,用剿匪来给自己换取一些政绩,也是名正言顺的。
于是秦砚没有动用江南西路的兵,而是直接找了边境驻军。
这些驻军常年跟那些游牧民族战斗,实力不容置疑,也不会跟宋瑾通风报信。
因为掌军的大将是皇帝岳丈薛岳的接班人,绝对的皇帝党。
这些人化整为零来到江南西各土匪寨子周边,有的选择半夜突袭灭寨,有的扮演成镖局押镖的或者商队,吸引土匪主动来打劫他们。
这些剿匪行动是同步进行的,这些人将这些土匪寨子给灭了后,为了不引起宋瑾的怀疑,留下一部分“老实的”,其他的都是官兵,继续扮演土匪。
因为江南西路剿匪成功,皇帝不但嘉奖了秦砚,还嘉奖了江南西路的官员。
为了不引起宋瑾怀疑,秦砚还鼓动江南东路转运使紧跟自己的步伐也给东路那边剿剿匪。
江南东路转运使也心动的很,他在这个位置坐的有点久了,想调任京城担任六部主官。
因为也来了个剿匪。
宋瑾不管兵部了,所以很多事情他都是事后才知道的,因为虽然恨死了秦砚,但也还没怀疑。
毕竟他觉得自己的那些私兵藏的还是很隐秘的。
秦砚的连番下套后,众人就静等宋瑾“造反”了。
这就是秦砚说的瓦解了宋瑾两条腿其中的两条了。
现在他们就是要做的就是等。
等被他抢回来的明喆将宋瑾剩下的那一万多的私兵给搅和的人心涣散。
是的,明喆是被他抢回来的。
明喆在流放的路上他就让人盯着了。
也知道宋瑾那边派人打算将明喆调换出来,他就等,等宋瑾那边出手救明喆,他就趁机将明喆杀了,肯定不能让这么个祸害换个地方继续逍遥快活。
结果出人意料,明喆并没有走,一直跟着被流放的队伍往目的走。
秦砚的吩咐就是在明喆逃离的时候将他给嘎了。
但好几次明喆有机会能离开,但他都没走,无形之中也救了他自己好几次。
这是秦砚始料未及的。

第458章 挖墙角
后来宋瑾的人就没人出现了,就在秦砚以为明喆被彻底放弃准备重新下达命令的时候,半路忽然就杀出来了一群蒙面人,对着这群被流放的人开始砍杀起来。
不论是流放的犯人还是押送的官差,无差别砍杀,明喆是被重点关照的。
秦砚的人还以为这个明喆不想活了,毕竟摄政王府多番要换他走他都不走,没想到这会儿反抗的倒是蛮激烈的。
秦砚的人还以为是别人要杀明喆,心想还省的他们动手了。
结果明喆惊慌之中喊了一声大哥,那语气里夹杂着浓浓的失望。
然后他就站在那不动了,似乎放弃了挣扎等着对方杀自己。
电光火石之间秦砚的人已经想了很多,得出的结论就是明喆现在不能死。
一群人及时跳了出来,一边杀一边跑的,损失了好几个人后最后带着已经负伤的明喆跳河跑了。
等明喆伤势好了后,秦砚本以为自己需要点时间来劝说明喆跟自己一起收拾宋瑾。
结果根本不用劝,明喆对他父亲宋瑾以及大哥宋广元恨之入骨。
他还记得那天大哥拿着刀,目光森寒的看着他,那根本不是看弟弟的眼神,那是看死人的眼神。
他知道他再一次被父亲抛弃了。
他说“既然你不愿意走,父王的意思是让你就留在这里。用你的死,来洗清摄政王府身上的污泥。”
明喆只觉得很搞笑,他的污点不是父王强加给他的吗?如今用他来洗,根本洗不干净啊,毕竟父王才是最脏最污的人。
最最让明喆恨的是,他不能人道了,自此以后都享受不到做男人的快乐了。
秦砚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也是有些无语的。
他之前也想过,先哄的明喆帮他们对付宋瑾,事成之后陛下封他一个王爷,但他不能有子嗣,这也是陛下跟敬王的意思。
结果都不需要他出手,宋瑾自己就将他亲儿子推到了他们这边。
有了明喆的帮助,瓦解那些私兵比想象的要容易多了。
明喆用自己凄惨的下场搅得荆州城里的那些私兵小头目惶恐不安,豁出去的明喆只想让那些忠心他父王的人看到他的凄惨下场,根本不在乎其他。
既然父王抛弃了他,那他就颠倒了这个无情无义的家吧。
所以在吃不饱,摄政王要倒台以及明喆挖墙脚的三把锄头下,藏在荆州的那一万多私兵,被明喆小恩小惠收买了三千多人。
当然了,能收买的都不是精锐。
他们之所以愿意当见不得光的私兵,就是为了每个月能拿一两的饷银,为了吃口饱饭。
可现在饷银都欠了四个月没发了。更是连饭都吃不饱了,那还当什么私兵?
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干的活儿还吃不饱拿不到钱,这谁能忍? 于是这些人就在明喆的“诱惑”下倒戈了。
明喆说了,只要他们关键时候倒戈,上面就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并且事后还会给他们补发一笔饷银,还会给他们田地,让他们去种田。
能保住命,不会连累家人,还能有钱拿,不干的是傻子。
这本就是因为利益聚在一起的关系,当然也能因为利益分崩离析。
并且这些年,宋瑾答应他们的很多福利都没有一一兑现,很多人早就生了要离开的心思,但上了贼船想离开,那是难上加难。
于是大家也就破罐子破摔了。
如今有从良的机会,所有人都异常珍惜。
这些秦砚并没有一一跟陆辛夷解说,只是简单的告诉他,摄政王,哦,不,宋瑾即将不是摄政王了,等过完年开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他为荆州王。
敬王属于一字王,比宋瑾用封地命名的荆州王要高一级,虽然还没公布,但也由此可见陛下的决心。
荆州王现在已经不可怕了。
陆辛夷闻言还挺惊讶的看着秦砚“怎么听你说起来这么简单?我还以为摄政王挺厉害的。”
陆辛夷道“陛下被他拿捏了这么多年,朝堂也被他掌控,就连太后也忌惮他几分,他除了没能坐在那个位置上,其他的权利跟皇帝无异。”
听她这么说,秦砚道“以前的他确实无人能撼动。毕竟掌握着六部,没有他的命令,朝堂的很多政令都无法下达到地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