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七零,家有神兽(水波1984)


除去原有的骨干,又招聘了不少大学生,他们的办公楼也盖了起来,不是在火腿肠厂,而是在于茵她们家的那个区,自己买地皮,请姜叔团队设计的图纸,建了一栋十多层的办公楼,除了自用,还租给其他公司。
绿芽的有机菜也打出了名堂,很多有钱有闲的所谓上层人士都挺认可的,也开始盈利了,不再赔本。
92年的寒假,于茵要求所有孩子都回来过年,一家人聚一聚。
安安马上要下部队了,再回家就更不容易了,平平留学申请也办的差不多了。他没有申请公费留学,于茵说家里条件允许,自费留学挺好的,自由。
四个孩子从小学就和卢书棋学英语,后来一直没间断过,英语水平都很好。
离过年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安安风尘仆仆的回来了,利落的短发,黝黑的皮肤,一身的腱子肉……这是一个优秀的士兵,未来的军官,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当成司令。
平平晚一天到的,不知道是不是换了水土,平平的个子又长了一些,现在过了一米八五,一米八八了,是兄弟姐妹几个当中最高的。
“大哥,你去国外以后,多带点钱,回来以后,带几个电脑回来,咱家人手一个。”快快给他大哥安排任务。
“你倒是挺会想的,怎么带,会超重的。再说了,你用电脑干什么,玩游戏吗?”
来自安安的血脉压制,让快快消停下来。
“妈妈,我们今年在农场过年吗?”
平平岔的开话题,询问今年过年的安排。
“嗯,你大伯一家,二姑一家一起,人多热闹一下,还有你胡爷爷他们。”于茵觉得自己老了,开始喜欢热闹了。
自从孩子上学以后,突然感觉家里的洋房空落落的,感觉空间变大了。胡叔和胡婶离开以后,于茵又找了一个家政人员,四十多岁的大姐,干活还挺利索。
事业上有专业人士管理,还有钟良他们在,于茵操心的不多。为了让自己不胡思乱想,于茵报了班,学习跳舞,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消磨时间。
现在的生活,是于茵满意的,是她上辈子一直追求,但想都不敢想的。
于茵的心态变得安稳平和,记忆中拿那些不好的事情,慢慢的淡忘了,很少再被想起来。
卢书睿下班以后,会准时回家,两人一起吃饭吧一起去跑步,感情平淡但不寡淡。

除夕当天,卢家人在于茵的农场聚齐。
卢大哥一家五口,卢二姐一家五口,连卢书康一家也来了,也是五口,还有他媳妇带来的女儿。
于茵对卢书康虽然不待见,但也不至于大过年的把人撵走。
胡叔胡婶年纪也不小了,于茵没有让他们做饭,白天这一顿吃火锅,晚上包饺子。人多好干活,都是不费事的,饺子馅都是事先剁好的,再切点菜就行了。
“二舅母,咱们吃火锅,能多放点过点火腿肠吗?”程老三看着于茵,嘴馋的模样还挺可爱的。
“行,有什么不行的。”于茵可以满足小外甥小小的要求。
“二姐,那边有成箱的火腿肠,肉多的肉少的都有,还有鸡肉的。你多扒一些,多放点油,煎一下,再撒一点调味料,可好吃了。”
离吃饭还有一段时间,孩子们饿的快,先让他们吃一点。
“你就是惯着他们,用那么多油煎火腿肠,还能不好吃。”卢二姐虽然嘴上抱怨,实际行动却不弱,已经开始扒火腿肠了。
“二姐,再用刀划几刀,进味了更好吃。”烤火腿肠,即使在几十年后也深受喜爱。
卢大嫂和卢书康媳妇正在洗菜,听着于茵的话,也是感叹她们日子过得好。今天的这些菜,真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齐活了。
羊肉,牛肉,都是切好的,薄薄的肉片,很是有食欲,主要量还大,看着都有个几十斤,堆的跟个小山似的。还有一些没见过的食材,都不知道怎么吃。
“妈妈,做什么了,这么香!”快快寻着味进来,都是大小伙子了,还是那么贪嘴。
“你二姑煎火腿肠呢。”
“二姑,煎好了放上我妈调的烧烤料,不然没有灵魂!”快快赶紧过来,把他妈调的烧烤料找出来,等着火腿肠煎好了,把料往上一撒,无敌了。
“就是这个味!我们学校门口的烤肠味道比这差远了。”快快拿过一个大盘子,他二姑可没少煎,过瘾。
快快给厨房里的劳动者留下一些,剩下的都端走了。
没一会,就听见孩子们大呼小叫的声音,应该是抢起来了。
忙乎了一上午,所有的菜都洗干净了,食材都准备好了,安安他们已经把桌子支上了。
大人一桌,孩子一桌,都是鸳鸯锅,火锅料是杨小妹寄过来的,正宗的四川火锅料。
“平平,你们小心点,别把炭盆弄倒了。”现在也没有后世的插电的锅,用的是老式铜锅,底下烧的碳。
锅开了,卢父简单的说了几句,他本来就不是话多的人。这种场合,说太多也没用,说的多也没办法做到,徒增烦恼。
卢父动筷子了,大伙开始涮肉,涮菜,海鲜,菌类,笋子……几十样呢,每样吃点,就饱了。
于茵在厨房吃了不少东西,现在都不怎么饿了,拿着筷子,偶尔夹上一点。
卢书康吃的比较多,他家平时可吃不上这么多好吃的,这次厚着脸皮过来,值了。
人到中年,面子没那么重要了,尤其卢母去世以后,没有人帮衬他了,卢书康过得并不轻松。三个孩子,吃喝拉撒的也不少,每个月工资基本都花的差不多了。
卢父年龄大了,也吃不了多少,和胡叔喝点酒,说点话,看着一屋子的儿孙,心情也是很不错的。
搬来农场以后,一应吃喝都是于茵提供的,卢父生活水平上了好几个档次。他和胡叔胡婶一起搭伙,三个人,种菜,养花,钓鱼,生活过得精彩着呢。
卢大哥五十岁了,可能是当医生的比较辛苦,头发掉了不少,比卢书睿大五岁,看上去大了很多。
卢向沂大学毕业,分配进了政府部门,这是咨询卢书睿和于茵以后,他们给的建议。政府部门啊,那就是公务员,旱涝保收,工作还不累,慢慢熬资历,以后还有进步的空间,比进工厂好多了。
卢大哥家的老二是女孩,学的是师范,也参加工作了,只剩一个老三在读书。
卢大嫂这几年受于茵影响,也买了两套房子,不大,但是位置不错。
卢二姐家的壮壮修车手艺不错,自己还挺爱研究的,还同卢书睿学了一些好深的知识,准备年后自己开店呢。
朵朵大学刚毕业,在银行上班,程老三前路漫漫,还是个高中生。
卢书康家的两个儿子,大的上的技校,学的是美发,他自己喜欢,现在也在一家理发店工作,下一步打算自己开店。
老二学习还行,在念高中,准备考大学了。
而二姐夫在百货大楼干了这么多年,止步于经理一职,有点失落。正计划停薪留职,开个超市,也算老本行,于茵还给了一些建议,二姐夫信心十足的。
二姐一直没有什么大志愿,在厂子干的不好不坏,计划混到退休,就和二姐夫一起开超市。
而卢书康后娶的媳妇性格比较内向,前一段婚姻失望透顶,这一次,都是为了孩子。她对两个继子没有自己女儿好,但这些年也没有亏待他们,衣食住行也准备妥当。
卢书康的两个儿子对继母没有怨言,一家人处的不错,这是他俩的运气,遇到一个不错的继母。他们已经的亲生母亲已经很久没联系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一顿饭吃了很久,吃完以后,由孩子们负责收拾,于茵她们喝茶休息。
晚上的饺子是卢书睿带着男人们和孩子们包的,胡叔调的馅。
虽然饺子包的不怎么好看,形状各异,但是气氛到了,每个人都挺高兴的。
接完神,吃完饺子,于茵让快快他们拿出烟花,到院子里放烟花。
“砰砰……”
绚烂夺目的烟花在农场的上空绽放,还吸引了附近村里的人来围观,热闹的很。
于茵买了很多烟花,放了半个小时。
明年的时候,孩子们各有各的事情,聚不全了,趁着今年都在,好好的放松一下。
92年的除夕过去了,留在每个人心里的烟花并没有消散。
多年以后,还能想起那晚的天空,朵朵烟花在头顶爆炸,美丽的,热烈的,炫目的……

那就是她一直想要做的慈善事业,之前都是零星的做的。
资助云省的孤儿院,后来又给云省建希望小学。是真的建设小学,不是掏一笔钱出去,经过一层层的扒皮,最后建成一所不如人意的希望小学。
于茵和当地政府达成共识,选出建校的地址,委托信誉和口碑比较好的建筑团队施工。设计图纸由姜叔的团队完成,后期的验收也是非常严格的。
学校建完,不仅有上课的教室,还有孩子们学音乐的地方,锻炼身体的地方,不说尽善尽美,比大多的希望小学都完善,并且保质保量,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事故。
建一个这样的希望小学,耗时耗力,但是于茵坚持这样做。她给孩子的是希望,就要不留余地,不能掺杂太多的利益。
于茵在云省做的慈善最多,那里的孩子让人心疼,她在那生活过十来年,所闻所见感同身受,不是几张照片,几篇文章能比较的。亲眼目睹和道听途说是两种不同的感受。
现在,她不仅有实体公司,利润也很可观,在股市里走一会,也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不少。
说起股票,于茵一开始也没有什么想法,她从来没接触过。
后来,大街小巷,买菜,卖菜的婶子阿姨都在讨论股票。有自己买的,有在一旁看热闹的。说句夸张的话,弄堂里狗汪汪叫几声,都有可能在说股票的事情。
股票,一时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存在。
有人炒股成了千万富翁,有人炒股赔的倾家荡产,有人炒股实现阶级提升,有人炒股从高楼一跃而下。
于茵想起看过的网络小说,每个穿越女必须打卡的网红之地:黑市,废品回收站,国债券,股票……回想一下,自己一个都没涉及到,是不是罔顾命运之神送自己穿越一回!
于茵拿出一万块钱,在交易所开了一个账户,买了一支股票。她不懂怎么操作,买完了就放在那,也没怎么关注。可能自己有点玄学在身,那支被遗忘的股票,突然长了起来,听大妈们聊天的时候,觉得耳熟,最后确定一下,真是自己买的那支。
于茵匆忙的到了交易所,和工作人员交代,自己的这支股票全抛。
“还在涨呢,抛了太可惜了!”一旁看热闹的大爷戴着老花镜,盯着股市行情在研究。
“是啊,留一留,没准还能长一个点!”烫着卷发的时髦阿姨也在一旁支招,犹如股神附身一般。
于茵不贪心,这些都抛了,她也挣了上百倍了,够了。
交易完成,资金到账,于茵注销了自己的账户,这个游戏到此结束。
于茵现在想起来,当时自己的心跳加速,犹如坐了过山车一样,太刺激了,为了自己心脏的健康,她果断放弃。
有钱有闲的于茵,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慈善事业团队。
招聘了很多的专业人士,负责各个环节,尽可能避免漏洞的出现。她是做慈善,不是养蛀虫。
于茵深切体会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招揽了一批人才,慢慢的把这个团队完善,她慢慢退出主场,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士去做。
于茵的慈善是专款专用的,就是救助那些失去父母庇佑的孤儿,困难山区的失学儿童,天生发育异常的孩子。
她把与自己曾经经历相似的一群人作为资助的对象,让他们对生活有所留恋,能看到一点光,哪怕这道光很微弱!
于茵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把这个团队发展壮大,放心由工作人员照章办事。同时还设立了监督部门,对所有案子进行不定时,不定期的监察。
都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但是该管控的还是要管控。
于茵知道,不可能知道灰色地带都没有,那不现实,但是,灰色不能面积太大,颜色太深,都接近黑色了。
实业,投资,慈善,于茵的事业版图已经足够大了,再也不是她追求的小富即安了。
慈善事业不像其他的盈利项目,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也不是于茵一个人,一个企业就可以办好的。
她只是起了个头,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了进来,像是钱建国,阿香,黄强。
这里还得提一下,黄强借着建筑快速发展的东风,于茵又资金支持一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开发了不少的楼盘,再也不是那个到处趴活的回城知青了。
不管是为了企业形象,还是为了其他什么原因,于茵都接受他们做慈善的心。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于茵她们坚持的一点,就是不管资助的对象是谁,一个人,还是一群人,都必须真实有效,尽可能的避免中间环节,导致不能专款专用。
虽然中间也出过一些问题,有的人动了不该动的蛋糕,最终失去了自由。慈善中心的人没有灰心,一点一点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口碑不错的慈善团体。
在于茵忙于慈善事业的那两年,卢书睿工作顺利,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孩子们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从一个角色向另一个角色转变着。
安安和平平离得远,一年也见不上两面,大多数是通过电话沟通,从照片上看他们瘦了还是胖了。快快和慢慢在跟前,能直观的看到他们的变化,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于茵打下的江山,快快准备接手,他要守成的!
慈善事业完善那年,快快大学毕业,开始在公司实习。
安安在部队立了个人二等功,照片上,安安身着军装,英姿飒爽的模样,真是帅气!
平平留学归来,留在京市工作,继续研究他的计算机。
慢慢开始读研,用她不太强壮的身体,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前行。
于茵低调的做事业,做慈善,不把自己的私人生活拿到台面上,她需要保护自己的家,那才是她的归宿。
事业做的再大,她喜欢回去的地方,永远是那个温馨的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