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书睿傻了,自己一句玩笑话,换来于茵这么长一段彩虹屁,真的,他都被拍蒙了。长这么大,第一次被这么夸过,以前,顶多被夸学习好,懂事,像这样的夸赞,直接给卢书睿整傻了。
看着目瞪口呆的卢书睿,于茵有点后悔了,难道自己整岔劈了。网上不是说,两口子过日子,要想有个勤快的老公,就要使劲的夸吗?这怎么不灵了,是自己语气不对,要不要换个语气再来一遍。
“咳咳……你这都跟谁学的,哪来的这些词,你先算着,我,我去看看孩子。”
要不是于茵眼尖看见卢书睿耳朵尖红了,还以为自己的方法失灵了。卢书睿害羞的跑了出去,于茵美滋滋的想,网上的信息也不算是杜撰的,也有真实有效的。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赞美的话都爱听,这是人性决定的。
两口子过日子,不能死板教条的,得灵活变通,奔着一个好的方向,一起使劲,才能长久。
休息这天,于茵早早的去了阿香那,蜂蜜,茶叶,腊肠,笋干,菌干,米线,饵块……于茵自己没有的,都从他们这里换了。
年底了,家家都需要钱,所以,寨子里,有存货的都拿来了,阿香陪着于茵,好好挑选了能用得上的。
别看他们这猪不好养活,但是阿香她们寨子就有自己的方法,养了不少本土黑猪,做了很多腊肠,于茵自己家也换了不少,还要给沪市那边寄点。
提起本土黑猪,这在几十年后濒临灭种的笨猪,被国外的白条猪挤兑的没了立足之地。
于茵在空间里种植各种蔬菜,瓜果,就想留下种子,几十年以后,还能吃到食物原本的味道,不是改良后只剩下光鲜外衣,而没有自己独特味道的食物。
双方各取所需,都很满意,于茵让阿香帮着自己把东西推回家。
没办法,东西太多了,自己也不能大庭广众来个大变活人似的用空间转移。也不能找太多人帮忙,人多显眼,这时候低调才是正道。
把东西一式六份,茶叶,腊肠,果干,菌干,笋干,干米线,祛风湿的药包……零零总总,最后每一份都有一大包,绝对物超所值。这里是指在商店买的情况下,这可是原产地,她得挣个差价啊。
卢书棋的是另外一份,种类不少,但是减量了,亲兄弟明算账,一码归一码。
“来,看看怎么样,够不够诚意?”
几个大小伙子看着眼前一堆东西,虽然他们不通俗事,但也知道基本物价,嫂子这一波太直了,不说别的,就那些腊肠就有价无市,蜂蜜,茶叶都是紧俏货,嫂子准备的,不能有孬货,值了,这面子挣着了。
“嫂子,啥也不说了,侄子侄女的奶粉我们当叔叔的包了。”
钱卫国啪啪的拍着胸脯,于茵感觉都起灰了。
“嫂子,谢谢了,还细心的写上了做法和用法,太感谢了。”
于茵想说,后世购物,哪个不带用法明细的,那都得被投诉!
“我也没有白忙活,咱们各自欢喜。”
于茵也没把自己太当回事,事情说的明明白白,她也是有利可图的,不是白忙乎。
这群大院子弟,哪个不是人尖子,眼睛亮着呢。他们喜欢于茵这样,什么事明明白白,都放在台面上说的处事方式。
事情一件是一件,一码归一码,分的清楚明白,什么事不含糊不清,让人反感。
几人心急如焚,连饭都不在这吃了,就想着马上把东西寄走,在家人面前嘚瑟一把。
年轻真好!
第39章 招桃花
年前没什么要忙的了,现在过年也不允许大操大办的,年底工作的事多了起来,于茵即使不上山也不轻松。
“小于,这摞单子对完就完事了,咱俩就能下班了。咱这是闲的时候闲出屁,忙的时候忙成狗。”
接过王姐递过来的单子,这是出差报销单。别说,现在真是好,出趟差,啥都能报销,只要是用过的,一律报销,整理起来有点麻烦,小东西太多了。
“没办法,咱们和别人正好相反,别人忙的时候咱们闲着,别人闲着的时候咱们忙。”
“你多好,有小卢做后勤,啥也不用你操心。哪像我,下班以后,累成狗了,还得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那爷几个,没一个能搭把手的。”
也是,王姐家老大今年十多岁,是个男孩子,一天除了疯跑,可不是啥忙都帮不上。两闺女都不大,家务是真帮不上忙,好在大的还能照顾一下小的。
看着这么累的王姐,于茵在心里庆幸自己只能有平平安安两个孩子,要不,也得成了老妈子,每天围着孩子转。
“教你家老大老二干点吧,男人指望不上儿子还是可以培养培养的。”
“男孩子做家务,能行吗?”
能不能行的,于茵也不好展开了说,关系没到那份上,交浅言深不好。
吐槽了一会,又开始埋头工作,干完了好回家,有点想她家后勤小卢了。
还没进院子呢,于茵就听见从她家传出来的陌生的声音。
“这是来客人了?”
院子里站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白嫩嫩的小脸,大眼睛双眼皮,瓜子脸,妥妥的小美女一枚,还是那种可甜可咸的。
“回来了,这是学校今年新来的音乐老师,温老师。”
卢书睿接过于茵的包,顺手挂到门边的竹钉子上。
“知青?”
“是的,我也是沪市来的,和卢大哥一个区的,更巧的是我们还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就是我上学的时候卢大哥已经毕业了。”
一脸生不逢时的遗憾,有种我生君已老的无奈。
于茵用眼睛斜了卢书睿一眼,这桃花不少啊,去了一个又来一个。
“温老师,请叫我卢老师,我们不熟,叫卢大哥不方便。”
妈呀,可别害我了,王梦瑶的茬才过去,又来,天要亡我啊!
卢书睿他们学校有个东北的知青,说话很逗,不知不觉的也被传染了,但还挺有意思的。
“卢大哥,不,卢老师,我以为我们一个地方来的,能相互关照一下,没想到,嫂子……”
这还是一朵小白花,这欲语还休的,可惜,卢某人不会怜香惜玉,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你这人真有意思,我们本来就不熟,你今天来说是有事情请教,我们也没说什么,你在这要说不说的,好像我们怎么着你了。”
卢书睿看起来一表人才,高高的个子,板板正正的,有种公子如玉的既视感。
其实他说话比较直,还有点不通俗事,书呆子气比较重。
但是,在这眼界不宽的七十年代,在以国字脸为审美标杆的硬汉堆里,他这样的反而很能吸引一些心里充满爱情神秘色彩的少女。
“对不起,打扰了。”
小白花哭着跑了,这操作,也是神了。
“咱们卢同学行情不错吗,桃花开了一朵又一朵?”
“没有,我们真的不熟,谁知道她脑袋抽什么风,我们学校谁不知道我结婚有孩子了。她要是还有那心思,说明这人人品不行。”
如果小白花知道自己爱慕的人评价自己人品不行,会不会真的哭出声来。
小插曲而已,不能影响于茵的心情。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不是一些不入流的手段能破坏的,哪怕最后男人没了,她还有孩子呢。
爱情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何况他们现在还算不上爱情。
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母爱都不牢靠,何况是两个陌生人之间所谓的爱情呢!
于茵有时候也很无奈,自己明知道现在是现在,之前是之前,但是,那种被抛弃的无助感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
卢书睿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多少也能感觉到于茵很没有安全感,睡觉的时候也喜欢缩成一团,独自在一个小角落。
每次看见那样的于茵,他心里酸酸的,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她的不安,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驱散她的不安,让她可以信赖自己。
于茵清醒的时候说说笑笑,还不时的撩拨自己几下,看着自己脸红她还哈哈大笑。而睡着的于茵蜷缩在一角,那么的无助可怜,这是之前自己不曾见过的。
两个有心事的人没有打开心门,选择无视。
“平平安安和于康呢?”
“下午玩疯了,这会还在睡呢。”
“于康这小子还挺上道,说来看孩子就看孩子,不错,好好培养,以后就是一个好帮手。”
“二姐,你还真打算让我成看娃能手啊?”
睡醒的于康刚走下楼就听见他二姐的宣言,差点没气哭了。
“怎么,你小时候我还给你洗尿布,洗粑粑戒子,给你洗澡,哄你睡觉呢。这些,你打算当不存在,当个小白眼狼?”
“哪有,我这不是不熟练吗,还得多练练,以后放假就来报道,绝不拖沓。再说,我喜欢平平安安呢!”
二姐越来越能说了,现在,有点怀念那个不爱知声的二姐了。
卢书睿不管她们姐弟两的官司,饭好了,得准备吃饭了,一会两个小的醒了,又吃不消停了。
至于什么桃花杏花的,他哪有那功夫搭理,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要不是有小舅子帮着看孩子,他连脸都顾不上洗。
楼上传来于茵哄孩子的声音,中间还夹杂着他小舅子的惊呼声,这是除了于小哥以外,于茵用心比较多的兄弟了。
于茵常说,兄弟姐妹之间的缘分很奇妙,比起朋友多了一份血缘,比起朋友多了一份自私。有时候仗着这血缘,自私,就想为所欲为,是不能姑息的。
就像对她大姐,大哥,冷了心以后,那是真的不管不顾,连老丈母娘也没办法。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家自私又有血缘关系的大姐,对于茵不待见的妈,他也是无奈。好在,于茵想得明白,不会强求,也不会迁怒,他们在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满院的果蔬,已经下蛋的鸡,楼上妻子儿女的笑声,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使得卢书睿心里安稳,很久没想起沪市的弄堂了!
第40章 轰动大院的年礼
离新年没几天了,于茵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吃的也不能提前做好,只能当天现做。
于爸他们今年有长假,要回阳市看望爷爷奶奶,于茵一家四口自己过年。
而让于茵觉得好笑的是,卢书睿堂姐和王梦瑶请探亲假准备回沪市,走前还来刷了一波存在感,问卢书睿有没有什么东西带回去的,她们可以帮忙。
真不用,于茵懒得搭理他们,一个占便宜没够,一个满肚子心眼子,可离他们远点吧,别来祸害他们的小日子了。
而远在京都的部队大院沸腾了,好几家都发出不可置信的惊呼声!
“我怎么听说文也他们往家寄年货了,是真的吗?”
王文也的爷爷王老将军一进门,就急急的问道,有点难以置信,文也可是带着气走的。
别说,王文也家世真不一般,他爷爷身居高位,住将军楼,父辈也多在部队任职。而到了他们这一辈,小辈不少,资源有限,家家都想孩子进部队,想有个好位置,最终博弈的结果,他们这一批大院子弟不管愿意不愿意的都被送到了西南边境。
王爷爷知道小孙子心有不甘,论实力,论心智,他都是兄弟几个中靠前的,可是没办法,赶到这了,只能让他牺牲一下。想到那孩子冷漠的眼神,决然的背影,没想到……
“都寄什么回来了?”
“还没拆开呢,想着你可能想亲自拆开,我们就没动。”
王奶奶也想孙子了,那孩子虽然不爱吱声,但是心细如发,很贴心。
王老将军拆开包裹,东西还不少,有茶叶,蜂蜜,腊肠,果干,笋干……很细心,都贴上标签了,不知道是找谁置办的,做事用心。
王老将军拿过茶叶闻了闻,好茶,质量上乘,比他们特供的都要好一些,是懂茶的收藏的。拿过信,字不多,只有一页纸,写了农场的生活,工作。
笔墨最多的是认识了一个好相处的嫂子,理解了一些道理,想明白了一些事情。还写了嫂子家的双胞胎,做的饭菜……
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他对新认识的嫂子很佩服,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尤其人情世故上。王老爷子很欣慰,在困难的环境遇到良师益友很幸运,难得。
王奶奶和王文也的妈妈正在一样样的整理东西,很多是她们不认识的,好在有食用方法,不然都不会吃。
整理着,王妈妈的眼泪都下来了,自己的儿子什么性情自己知道,这是没少吃苦啊,不然能想到往家里寄东西。过完年,得多寄点钱票和营养品过去。
而大院的其他几家,也是感慨颇深,自家的皮猴子,居然能想到往家里特产,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之后,几家长辈碰面,说起边境的小辈,说起味道很不错的茶叶,地道的腊肠,都满心安慰。也从自家小辈旳信里知道了他们口中的嫂子,那个在困境中给予自家孩子温暖的人。
于茵还不知道,自己在大院留名了,也不算留名,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嫂子,却不知道嫂子的姓名。
不管怎么说,这一次的年礼算是成功的。东西虽然好,但他们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只是感叹自己崽子懂事了,知道感恩了,能惦记家里了。
也感叹于茵这个无名嫂子的用心,做事细心,让人印象深刻。而各家妈妈则在心里感谢,感谢那个让孩子们吃到美食,感到温暖,能放松身心的小院子和小院子的主人。
不仅京都大院,连沪市的卢家人收到年礼也很激动。
卢二姐是最高兴的,于茵不仅寄了好吃的,还有好看的布,这是她最喜欢的。作为纺织业技术员,对各种布料都感兴趣。还有一些以前没见过的吃食,这回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了。
卢二姐夫只对茶叶情有独钟,这次的质量比上次的还好,能闻出来。
“妈妈,罐头,吃。”
儿子壮壮掏出一个玻璃瓶,卢二姐一看,哎呦,真是罐头,还是不常见的菠萝罐头。信里说是于茵自己做的,到了就赶紧吃,怕时间长了坏掉。
一家三口,美美的吃着菠萝罐头,可真甜。
卢妈妈那就简单了,茶叶,果干,菌干,腊肠四样礼,没有其他的了。
卢奶奶收到了一袋小米,能有四五斤,腊肠,罐头,蜂蜜,茶叶……种类不照卢二姐少多少,但是数量指定没那么多,老两口,吃的有限。
于茵寄的时候都考虑清楚了,因为卢奶奶没少给自己寄东西,她真心回礼,但也不会便宜那些打秋风的。
卢三婶收到自己儿子和于茵的年礼,心情很激动,儿子更懂事了。而于茵,那时只是感慨女人生孩子不易,寄了一些奶粉喝麦乳精,没想到自己收到的更多,连书棋都受益了,在那没少得哥嫂的照顾。
而卢大伯家和卢书睿大哥,大姐家没有收到于茵的年礼。
过年在卢爷爷那聚餐,一闲聊,远近亲疏一目了然。
卢大嫂无所谓,自己没付出也不会想着回报,而卢大姐就酸坏了。一样的亲姐姐,这也太差别对待了。
“妈,我就说不能找外面的媳妇,看,书睿都被带坏了,现在对我这个大姐一点都不待见了。”
“大姐,你过年给书睿寄点什么过去?”
“我寄什么,自己都顾不过来呢,那些东西在那边也不值钱,寄点怎么了?”
没理会胡搅蛮缠的大姐,卢书霞带着孩子门去玩了。
而卢三婶打断卢大姐和卢奶奶他们说,书棋也懂事了,过年也寄年货回来了,还是于茵帮忙置办的,她还给卢奶奶她们拿来一点。
“你看看,刚去的书棋都知道往家寄东西,你去了那么长时间,除了要钱,怎么没往家寄点什么?”
卢大伯母说着还掐了卢书欣一把,气不打一出来。
“我拿什么寄,每天上工累的要死,毒蛇,蚊子,蚂蟥到处都是,天天有活,没有休息的时候。食堂伙食一点也不好,都吃不饱,我自己挣得钱都不够吃饭的。别人家里都有补贴,你们给我寄过什么?卢书棋没事还能去卢书睿家改善改善伙食,三婶给寄过东西。我呢,我什么都没有!”
卢书欣哭着喊完跑出去了,而卢大伯母不反省自己,却把于茵他们赖上了。
“老二家的,我觉得书敏说的没错,外面的媳妇不能娶,太小气,都是兄弟姐妹,怎么不能照顾一下?”
卢三婶可不惯的卢大伯母,直接顶了回去。
“这年头哪有上门白吃白喝的,谁家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书睿小两口还有两个孩子呢,怎么也不见你们寄什么东西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