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建国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为了妻子,忍下这口气。和家里商量决定,远离京都,暂时避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才有了一家四口匆忙上任的一幕,准备的不充分。
而王文也几人也很兴奋,能在这遇到褚小叔是他们没想到的。
褚小叔比他们大了十岁,爱玩,会玩,还带着他们玩。在四九城,谁不知道褚家小爷的名号,直到结婚以后,才慢慢淡出众人的视线,成了江湖上的传说。
王文也印象最深的是,那几年四九城的顽主横行,到处茬架,拍婆子,很是疯狂。他们都被告诫不能随波逐流,离那些是非远点。
有时候不是你想远离就能远离的,是非会不请自来。
大院里一个长得好看的姐姐,被一个小顽主瞧上了,没事就尾随盯梢,要和漂亮姐姐处对象。吓得那个姐姐好长时间不出门,怕出什么意外,那时很疯狂。
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事情过去了,那个姐姐也开始出门了,没想到,刚出门没几次,就被那个所谓的顽主堵住了,强行要处对象,不然就不让她离开。
关键时刻,褚小叔路过碰上了。
那天没有穿公安制服的褚小叔,以一己之力,把一帮小混混都揍趴下了。虽然他没入伍,但是从小没少被训练,加上身高体壮的,又很有打架经验,揍一群小混混还是不太费力气的。
也是因为这件事,很多人又想起了曾经的褚小爷,那不是浪得虚名的。
话题扯远了,王文也不知道褚小叔找他干嘛,但是第二天还是请了假,准时到了。
“小叔,我来了。”
“进来,随便坐,我这还有点乱。”
办公室不小,东西零零散散的弄得到处都是,王文也动手帮忙收拾。
“行了,坐下说话,一时半会的也捋顺不完。今天叫你过来,就想问你,当兵的计划还在不在,有没有打算换一条路走走?”
“换一条路?”王文也陷入了沉思。
自己出生在部队大院,从小接触的也是部队上的事情,也立志投身其中。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部队没进去,反而下乡了。以后的路怎么走,他其实也很蒙。
“你家的资源在部队,要是当了兵,路会顺一些,相反,掣肘也会多一些,就像这次。并且,资源是有限的,你家同辈的兄弟姐妹不少,每个人能分到的有限。那何不换条路走走,说不定会有惊喜。”
王文也今年18岁了,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未来,以为会像哥哥们一样,到了年龄,顺理成章的进入部队,成为一名职业军人。没想到最后却下乡了,每天劳动在田间地头,做着机械的工作。
“你回去好好想想,也问问他们几个,要是依旧想进部队,那就好好表现,总有机会的。如果想换条跑道,来我这试试,我刚来,需要自己的班子。”
“行,小叔我想一想。长到这么大,还没想过自己不当兵能干什么。”
“不急,人生还长,不知道在哪出现岔口,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初心,走正路,总能到达目的地。”
王文也没想到近朱者赤,小叔有一天还能说出这么哲理的话。以前,小叔讨厌看书,浑身散发着文盲的气息。看来,小叔对褚小婶是真爱啊!
褚小叔没再继续之前的话题,那不是买白菜,挑中哪颗付钱就行了的事。
两人聊了一些京都近期的形式,分析了现阶段的各方势力。虽然他两都不是家族的接班人,但是该懂得都懂,这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
王文也也和褚小叔说了一些当地的民俗,各方势力,他知道的有限,还需要慢慢摸索。事情不是一步就可以完成的,而褚小叔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前路如何,需要时间去验证!
褚建国他们的筹划于茵不清楚,也不关心,她现在忙着呢。
云省这边虽说四季都有产出,但是菌子的采摘还是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份,种类最多的季节。于茵对于大山的馈赠向来是来者不拒,但是受阿香她们的影响,对大山的畏惧也是与日俱增。
学会了采完菌子,抓一把腐土,盖住采走菌子留下的菌坑。也学会了采大留小,不一次性采绝了,也尽可能的不破坏环境,给菌子留下赖以生存的野生环境。
尤其少数民族,他们生长于大山,对大山的敬畏尤其显着。在当下反对一些封建迷信活动的时候,还有人悄悄的去祭拜大山,给予它们该有的仪式。
于茵入乡随俗,慢慢的,也潜移默化的学会了这一切,并严格执行。
而王文也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也想明白了自己要走的路。
钱卫国是王文也的死忠,那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两人同进退。而贾梦晨,于海洋,李贺,周援朝他们同王文也又不一样,和褚小叔的关系也远着一层,就没有参与,等着家里活动,还是要进入部队的。
“小叔,我这有个朋友,就是卢嫂子的小叔子,我们一批下来的,又住一个屋。也是通过他的关系和嫂子熟悉的,对我们照顾颇多。他学习好,脑瓜也挺灵活的,要不把他吸收进来?”
“卢书睿的弟弟?”
“堂弟,关系还可以。他还有一个堂姐在这边,关系不怎好,尤其是嫂子,对她不待见,具体原因不清楚。但是,我相信嫂子的人品,如果不是有什么原因,不会那样做的。其实,她更像姐姐,我们是随着卢书棋叫的。”
王文也他们与其说和卢书睿他们交好,其实主要是和于茵交好。从于茵那学到很多,也被照顾良多,尤其吃喝方面。他们也不是没看到,那些吃不好的知青,身体很多都垮掉了。
“行,你问他吧,要是有这意向,我就把你们三个调过来,咱们也别辜负自己的大好年华,为自己的青春留点什么。”
“小叔,我们的青春,你的青春被你挥霍掉了,哈哈……”
“兔崽子,胆肥了,敢打趣你叔我了。”
“我错了,叔,我错了,我这就为咱们得青春招兵买马去。”
王文也嘻嘻哈哈的走了,褚建国心情也轻松多了。离开你争我夺的京都,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心态和平了。
而王文也回到知青点,找到卢书棋,和他说了褚小叔的计划,问他有没有兴趣加入。
卢书棋长到十八岁,还没有做过什么大的决定,这次的事情,他也拿不定主意。按自己本意,那是非常乐意的,能脱离重体力劳动,谁能不愿意。但是,革委会又是特殊的存在,一时拿不定主意。
“太突然了,我也没了主意,能不能容我一下,我去问问我哥和嫂子?”
“当然可以,你去咨询一下,心里有底,工作起来会更轻松。”
卢书棋谢过王文也,往卢书睿家里赶去。他心里明白,之所以和自己说,也不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多是嫂子的缘故,连他哥都没这么大的面子。
没几分钟就到了,推开门,喊了一声,院子里,于茵和孩子们在玩游戏。
“怎么这个时间过来了,有什么事吗?”
不怪于茵这么问,他们几个基本都是同进同出,再说,昨天刚来过,今天又过来,指定有事。
“我点事想和你和我哥商量,我哥呢?”
“做饭呢,吃完饭再说吧。”
“行,嫂子我看孩子,你去忙吧。”
于茵把两个小的留给卢书棋,自己用手捶捶腰,孩子的经历太旺盛了,自己有点吃不消了。
“吃饭了,洗洗手去,快点。”
安安第一个冲到饭桌,被自己老爹无情的驱赶,怏怏的往洗脸盆那走。
平平已经洗完手,牵着小叔叔的手过来了,看着安安,无声的笑了,这也是个芝麻馅的,一肚子心眼子。
“哥,嫂子,今天王文也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县革委会,跟着褚小叔一起干?我有点拿不定主意,就跑来问问你们。”
“褚小叔,革委会?”
卢书睿疑惑的说出声,这有什么联系吗?
“忘了和你说了,县里新来的革委会主任就是褚建国同志,咱们的新邻居。”
“啊,这你也能忘,真有你的。”
卢书睿也无语了,他媳妇心里除了孩子,上山,他也就排第三。
“你怎么想的,想去吗?”
“当然想去,兵团农场的活真是不容易的,我这也是强撑着呢。现在有机会脱离苦海,当然不想错过。但是,革委会啊,又不知道该不该涉入。”
“革委会也不全是不好的,褚建国同志来自部队大院,人品还是有保证的。”
“你哥说的不错,他们从京都来到这,指定做好计划了。之所以找你们,就是想有自己的班底,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也能抵制一下地头蛇。”
对于褚建国,于茵了解的不多,但是苏亦娴和她交好,言语中有一些了解,他们的人品还是过硬的。人只要做事有底线,就不会太过偏激,做些过分的事。
有了哥嫂的分析,卢书棋心里有数了,自己可以加入其中,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吃过晚饭,卢书棋告别哥嫂,回到了知青宿舍,也和王文也说了自己的决定。
褚建国态度强硬,没用多长时间,就把王文也,钱卫国,卢书棋三人的档案调到了革委会,成了革委会的一员,都是正式职工。工资没涨多少,但是福利多了,工作轻松了是最主要的。以后再也不用插秧,割稻,割橡胶,扛甘蔗……
离开兵团农场,三人一起分到一个宿舍,比之前的二十人宿舍好多了,三人都很高兴。
自此,来自京都的褚主任,有了自己的三个小兵,做起事来方便多了。而三人性格不同,但能力还不错,尤其卢书棋,是他们的文化担当,一切和文字有关的工作,都由他负责,而钱卫国负责对外沟通,用他三寸不烂之舌,把麻烦的事简单化了。王文也出主意,几人合作默契,帮着褚小叔快速打开局面,站稳了脚跟。
第53章 卢书欣的选择
褚小叔的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带着三个臭皮匠,干的风风火火,最起码治安好了不少,偷鸡摸狗的消停了不少。
县里也有公安局,但是之前被革委会打压,能做的事情不多。褚小叔上位以后,凭借他在京都公安局的经验,把公安和革委会联合起来,做些职责所在的事,效果很是显着。
而王文也三人的机遇令很多知青羡慕不已,那可是脱离了繁重的劳动,又有点小权力的岗位,能不惹人注意吗?勾出不少怨气,差点聚众闹事,还是民兵,县委,革委会,公安局一起镇压的,才让他们消停。
之所以闹事,都秉着法不责众的思想,万一成了,自己就有机会脱离土地,不用辛苦干活了。可是,从古至今,哪有完全的公平公正。他们不知道吗,知道啊,就是想搏一搏,赌那个万一。
这些八卦消息,于茵陆陆续续的从王姐那听了一些,也没当回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是于茵冷漠,只是这个时代有它的弊端,于茵有家有口的,可经不起一丝风浪。
虽然革委会换了头目,还是自己熟悉的邻居和朋友,于茵也没有涉足黑市的打算。自己没有女主光环,万一被抓住就惨了。那次看批斗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想起来还浑身不舒服。
于茵现在做的最多的就是囤积物资,菌子,水果,红糖,蜂蜜,油……这些紧俏货,空间可以无限存储,还能保鲜。等到有机会,去沪市,京市那些大城市再出手,能卖出高价不说,风险还小点。在这一亩三分地,大伙彼此都熟悉,很容易被认出来,得不偿失,不划算。
今天休息,于茵难得的没有上山,在家和卢书睿一起把院子里成熟的水果制成果干,不然就要遭尽了。
八月末,香蕉,葡萄,龙眼,菠萝,芒果,菠萝蜜……陆续成熟或已经成熟。
云省的水果种类太多,于茵认识的有限,会制成果干的也有限,很多方法还是和阿香她们学的,也有后世短视频刷到的。而于茵常做的就是香蕉干,芒果干,苹果干,龙眼干等几种常见的,其他一些,于茵也会做些水果罐头。
为了制作水果罐头,于茵从老阿叔那换了很多竹筒,还特意学了封口的方法,罐头瓶子太难弄了。竹筒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占地方,装的还不多,要是邮寄,费一些运费。
于茵一家四口忙着做果干,很久不上门的卢书欣来了。
“书睿,我找你有点事,能出来一下吗?”
“什么事,就在这说吧,也没有外人。”
卢书睿就弄不明白,卢书欣为什么时刻把自己来自沪市的姿态摆的高高的,尤其在于茵面前。他们除了来自那座繁华的都市,又有什么可以炫耀的。
卢书欣有点为难,她不想于茵听到关于自己的事情,好的坏的都不想。可是。她也知道卢书睿,看着好说话,其实很犟,不会轻易妥协。
于茵对她的事情不关心,但是,挡不住想吃瓜的心啊!
“就是,就是有人给我介绍了对象,我不知道怎么办。”
呦呵,还有人相中卢书欣呢,看中她的貌了,不然也没有能拿出手的优点了。
“男方干什么的,你了解吗?”
卢书睿虽然气她不知道好歹,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王梦瑶搅合在一起,但是,又是实在亲戚,也不能看着她倒霉。不管怎么说,还有爷爷奶奶那方面呢。但是,决定他不会帮着做,他承担不起。
“兵团农场干事,转业军人。老家是外省的,离这不算太远。”
“他找人提的亲?”
“也不算,我两在工作中认识的,他帮了我不少。一来二去的就熟悉了,后来,他问我想不想和他处对象,组成家庭,他一直想找个有文化的媳妇。”
卢书睿其实了解自己的堂姐,是个利己主义者,凡事以自己利益为第一。他能理解,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为自己多考虑一点没什么毛病,但是损人利己就是毛病了。
“你自己怎么想的,他的人品怎么样,对你好不好,这是比较重要的,比物质条件还重要,这一点你得考察清楚。”
“人品不错,唯一不足就是长得一般,个头不高,比我高不了多少。但是,他说结婚以后可以帮我换个轻松的工作,不工作也行。你也知道,我干活不行,自己挣得都不够自己吃,实在要坚持不下去了。”
卢书欣是真的怕了,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插秧,蚂蟥很多,一不留神就被叮了。掰苞米,胳膊累的抬不起来,肩膀背棒子也被磨得血肉模糊,不敢碰。收甘蔗,甘蔗叶把脸刮得一道一道的,一出汗,沙疼得怀疑人生……
卢书睿和于茵都没怎么干过农活,但是也能想象到其中的辛苦和凶险。尤其山上常有毒蛇猛兽出没,一不小心,很可能丧命。
那片山头,有一片墓碑林,是意外去世的知青的埋骨之地。
于茵后世看过影视资料,觉得都是杜撰的,怎么能有那么多的墓碑。但是,她亲眼目睹了,一块块石碑,记录了开垦边疆的一代人,为之付出的一切,乃至生命。
都说开垦边疆,让它处处赛江南,那不是一句口号,是一代人两代人的奉献,是用血肉之躯干出来的。
“这就看你怎么选了,你要是想现在安逸,就可能面临无法回城的风险。你要是想回城,就需要自己咬紧牙坚持下去,直到回城。”
“回城,什么时候能回去,每年一批一批的来,有几个回去了?我怕等不到回城,先去那片林子报到了!”
说了这么些,卢书睿已经听出来了,她自己心里已经有了决断,就是不甘心而已。
“既然你已经有了决定,还在纠结什么呢?”
“我,我听说书棋的工作是你们帮忙整的,能不能帮我也找一个,这样。我就不用嫁人了,就能坚持到回城了。”
“你听谁说的,我有什么能力帮书棋调动工作?”
卢书欣眼睛不断地瞟向于茵,意思在明显不过了,你不能但是你媳妇能啊!
于茵没想到,吃瓜还吃到自己身上来了,关她什么事。咱俩什么关系,有办法也不会帮你的,你可是能给自己堂弟递茶的主。
于茵的态度很明确,卢书欣也不想自取其辱,愤恨的转身走了。
妈呀,看不起我还想让我帮忙,咋不上天呢!
没多久就听卢书棋说,卢书欣定亲了,年底结婚。
于茵一点也不意外,而且敢肯定,以后能回城了,她一定会抛夫弃子的一走了之。
预言家小于同志没怎么关注后续发展,和自己没多大关系。而让她意外的是,她大哥于凯据说要回来了,真是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