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吃瓜群众,不怕事大的议论纷纷,就差端杯茶水,嗑把瓜子了。
“砰……”
贾主任办公室的门被狠狠的关上,这群吃瓜群众被震醒了,他们是晕了头了,在这吃贾主任的瓜,老寿星上吊活的不耐烦了。刷的一下,人群散了,贾副主任的威压还是很强的。
反观后面的褚主任和他的仨个臭皮匠,不紧不慢的走着,脸上有遮挡不住的笑容。
“褚小叔,我们这回是不是彻底把贾副主任压下去了?”
“卫国,你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任何人。贾副主任在当地经营这么多年,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压下去的。我们只是小胜一次,后面更得小心谨慎,直到彻底把他从这个位置上弄走,没有转圜的余地。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你们记住了。”
钱卫国和卢书棋若有所思,而王文也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这场轰轰烈烈的抄寨子行动就这样潦草的结束了,谁是最后的赢家,不言而喻。
“于茵,我进来了。”
“阿香,你怎么来了?”
“你说呢,干了这么大的事,我怎么能不来谢谢你。”
在院子里,阿香也不敢大声的说,怕给于茵召祸。
“哎呀,这不是赶上了吗,换成是你,也不能不管啊,咱俩什么关系。”
“得,我就不说谢谢了。就是想问问你,怎么感谢一下王文也他们?”
人家提前知会是看在于茵的面子上的,但是该表示的还得表示。
“这事还是过一段再说,贾副主任指定盯着他们和你们寨子呢。过了风头,你抓两只鸡,在我家做顿好吃的,请他们吃一顿好的,既不招摇也表达了谢意,又不会让人联想到什么。”
“行,我就听你的,什么时候合适了,你招呼一声,我给你们露一手,尝尝我们傣家菜。”
“那感情好,你的手艺那是没得说的,尤其蘸水,哎呀,不能想了,要流口水了!”
“哪有那么夸张。”
两人说说笑笑,感情不一般,这是没有血缘的亲姐妹。
革委会的权力逐渐被褚建国收拢,贾副主任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副主任在当地这么多年,褚建国也不会掉以轻心,找机会一定要把他弄走。
革委会怎么样于茵不关心,她关心的是马上要去支农学农了,自己除了在空间倒腾过土地,从没干过农活,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晚上,于茵和卢书睿说起学农的事。
“你们学校今年要去哪里支农?”
“下面的布朗山布朗族乡,离得比较远,晚上回不来。你自己在家要注意安全,我们这次大概要去一个星期呢。”
“行,我知道了,我们就在下面不远的镇上,当天去当天回。别的都好说,就是担心不会干农活,拖后腿。”
卢书睿知道于茵没干过农活,也比较担心。可是,现在这环境,没有逃避的可能,只能硬着头皮上。
“没事,你量力而行,那边好像有茶园,要是分去采茶还能好点。”
“哎呀,不想了,顺其自然吧。也不知道书棋他们用不用下去支农,早知道就和王姐多打听一些好了。”
带着不安,于茵上床睡觉了,明天给卢书睿准备行李,后天就要走了。
第二天,于茵她们休息,正好可以准备东西。
卢书睿这次去一个星期,衣服,被子,鞋,雨靴都要带着,幸好现在是干季了,衣服容易干。吃食也要带一些,下面下面伙食不会太好,干活,伙食得跟上。
于茵用白面,玉米面,花生碎,芝麻混一起,做了炒面,这是唯一能方便携带,不会坏掉,用热水一冲就可以食用的吃食。其他的腌菜也要带一些,到时候菜不好吃,还有可以下饭的,不管怎样,白米饭应该不缺。
于茵零零总总的收拾两大包,一包装衣服被褥,另一包装吃食,又放了不少果干什么的进去,累了,嚼上一把,心情能好点。
“够了,就七天,忍忍就过去了。炒面你自己留着,晚上回来不愿意做饭,还能对付一顿。”
“还有呢,你不用担心。”
卢书睿还真不放心,于茵也要下去干活,忙一天,晚上回家,还有两个小家伙,够累的。而且,他们一家四口还没分开过呢,也怕孩子找他。
晚上,卢书睿很正式的和两个小家伙进行了一次谈话。
“平平安安,爸爸要出去七天,你们在家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妈妈也要去干农活,很累的,晚上还要照顾你们两个。爸爸希望这七天,你们能代替爸爸照顾好妈妈,让她不要太辛苦,能做到吗?”
平平听明白了一些,知道爸爸要出门七天,他和妹妹,妈妈在家。要照顾妈妈和妹妹,看着妹妹别惹货。
对于还不到两周岁的小崽子,很多事情他们也听不懂,只是配合着点点头。
安安只知道爸爸不在家了,她有点不开心,扑在爸爸的怀里不吱声,不想爸爸离开。
卢书睿把平平也揽进怀里,用手轻轻的拍着两人的后背,无声的安抚着。
于茵看着爷三,月光照在他们的身上,仿佛镀了一层光。她的心也柔和了,家不就是这样吗?
于茵她们没有分去采茶,而是收甘蔗了。
勐海的茶山不少,但是现在是十一月下旬了,茶叶处在休眠期,没有茶叶可采。而冬茶很少,也不在他们这片,具体在哪,于茵还真不清楚。
红糖很好吃,但是收甘蔗是真难啊!
于茵现在有点理解那些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回城的知青们了,这活真不是一般的累。
割甘蔗,要注意留一截,不如帖根割好干。于茵开始就弄的手忙脚乱的,不是留长了就是留短了,总是掌握不好尺寸。而且力度也掌握不好,轻了,割不断,重了,容易割到腿。
还没到中午呢,于茵留累的抬不起胳膊,手软脚软的。
王姐还好点,她以前干过,速度比于茵快多了。
“小于,之前没干活吧?”
“王姐,真没干过,第一次。”
于茵边干活边和王姐说话,还能转移一点注意力,忘掉一丝疲累。
“习惯就好了,咱们这一次时间不能短了,怎么也得四五天。着急收甘蔗,出糖,支援国家建设呢。”
“嗯,我尽量不拖后腿。”
说会话,感觉力气回来一些,又闷头干起来。
等到中午的时候,于茵她们到了统一地点吃午饭。
支农是不供午饭的,需要自己带饭。于茵做了玉米面和白面两掺的菜团子,有菜又有饭,方便又不惹眼。
周围都是准备吃饭的人,有她们一起过来的同事,更多的是当地的村民。
于茵第一次直观的看这个时代的农民。
他们有汉族,有其他少数民族,服饰不一样,语言不一样,吃食不一样,唯一相同的,就是干瘦干瘦的身躯。
这个时代没有胖人于茵知道,但是县城的人虽说不胖,但是也没瘦到要脱相的程度。不说衣服补丁摞补丁的,鞋子还有漏脚趾头的,就是面貌也太显老。黑瘦黑瘦的,有的感觉就是一层皮包着骨头,有点像双胞胎刚出生时的样子。
男人比女人能好点,也没好多少。
于茵来到这个时代快两年了,第一次离开县城,近距离的接触真正在地里刨食的农民,真的被震撼了。
以前看老照片,黑白的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多数是满脸笑容的,哪怕是老人,脸上也笑成了一朵花,白白的牙齿很显眼。
于茵怀疑他们之所以笑的开心,不是生活轻松,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照相,想把最好的一面留下。
看着他们的饭食,干巴巴的玉米面饼子,很粗糙,感觉很硬,因为于茵看见一个半大小子噎的直翻白眼。菜到是有,这最不缺的就是各种野菜,可是野菜也费油。他们盆里的野菜,一看就是清水煮的,好点的有一点油星,但也不多。
于茵吃着菜团子,准备的炒面没有拿出来,落差太大了。本以为自己过得很苦了,没想到真正过得苦的她还没看到。
想到后世一直被提倡的光盘行动,被无情的倒入垃圾桶里的各式菜肴,突然有种负罪感。
于茵默默的吃完饭,又开始干活,脑海里有什么闪过,但是一时又没抓到。
这片大山孕育了丰富的物种,但是,很多人依然吃不饱穿不暖,挣扎在温饱线上。
有什么办法,可以稍稍的改变一下呢?
于茵第一次有了这个时代的使命感,除了自家的小日子,也看到了更广的天地。
第63章 卢二姐又孕,于茵准备物资
于茵在甘蔗地劳动了五天,除了手上留下一层薄茧,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参观并参与了红糖的制作,在没有机械帮助下,全靠手工的时代,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出糖率也不高。
结束支农,于茵的生活又恢复正常,卢书睿还没有回来,她还得自己忙乎几天。平平安安想爸爸了,总问爸爸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听见院外脚步声,就会跑过去看看,是不是爸爸回来了。
于茵也有点想卢书睿同志了,尤其是晚上。习惯是很可怕的事情,每天晚上枕着他的胳膊入睡,冷不丁自己独自睡一张床了,感觉床怎么这么大,这么旷。
娘三个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计算卢书睿回来的时间。
又一天的开始,于茵送完孩子,进了了办公室。
“小于,你家小卢回来了吗?”
“没呢,后天应该能回来了,说是一个星期,今天都第六天了。”
“呦,想了吧,记得这么清楚?”
王姐就这点不好,总喜欢开车,也不知道和谁学的,有时候弄得于茵满脸通红的。要不说,中年女人太可怕,她这个看过小电影的都接不住啊!
“你家姐夫他们厂子今年没去支农,要不你不也得天天惦记啊?咱们去的还是近郊呢,那吃食你又不是没看见,我家卢书睿去的可是山里了,也不知道吃的怎么样?”
“现在都这条件,咱们这是有固定工作,工资,票据都不少,过得还紧紧巴巴呢,何况在地里找食的,一年也见不到几个现钱,票据更不用说了。你姐夫老家那更是,工分不值钱,一年到头,别说分到钱了,不倒欠生产队的就不错了。要不,我们家两个正式工,能过得这么紧吧吗,每个月都得给老家寄钱寄物,唉……”
于茵还是第一次听王姐抱怨,之前只知道她过日子仔细,以为喜欢攒钱呢。也是,这时候农村一家能出一个工人那都是祖坟冒清气了,一家都指望着呢。
话题太沉重,两人都没有聊下去的欲望了。
“小于,邮局好像有你的包裹,我刚才取信的时候恍惚看见你的名字了。”
“是吗,谢谢李哥,我这就去看看。”
也不知道是谁寄的,应该是卢二姐或是小哥,其他人于茵还真想不到。
“你好,请问有我的包裹吗?”于茵递过自己的证明。
柜台后面的人抬起头接过证明,看了一眼,“是小于啊,有你的包裹,沪市寄过来的,在那边呢,签字就可以拿走了。”
于茵经常来取包裹或是寄包裹,和邮局的人都混个脸熟。
“梁姐当班啊,你不抬头我都没认出来。”
“可不是,这一天净低头对单子了,大脖子都抬不起来了。”
两人寒暄几句,于茵拿着包裹走了。
还真是卢二姐寄来的,不知道寄的什么,还挺沉的。
“谁给你寄的包裹,不小啊!”
“我二姑姐寄来的,也不知道又寄了什么,挺沉的。”
“你这姑姐人不错,没少给你寄东西。”
于茵虽没见过卢二姐,但是常有信件来往,两人还挺能谈得来。
“嗯呐,总挂念我们。”
“唉,我怎么没遇上这样的姑姐。”
看来王姐家最近有什么事啊,太反常了,以前她很少说这些的。
下班,于茵费劲的拎着包裹,接了两个孩子回家。这时候尤其想念卢同志,要不也不需要自己拎着这么重的包裹走路啊!
“妈妈,好吃的。”
“有书吗?”
平平安安关心的问道,他们知道,这里装着好东西。每次,爸爸拿回来,都有好吃的,还有带图的书。
“妈妈也不知道都有什么,我们回家一起拆开看看。”
“好呀。”
“好。”
到了家,于茵没顾得上做饭,两个小家伙等不及了,一致要求妈妈先拆包裹。
“哇,有奶粉,麦乳精,还有安安最喜欢的大白兔奶糖。”
“书呢,有书吗?”
平平对吃的兴趣不大,还是喜欢书。
“连环画,有连环画呀!”
平平高兴的接过妈妈递过来的书,到一旁看去了。安安嘴里含着一块奶糖,又往妈妈和哥哥嘴里塞一块,也美美的玩去了。
于茵拿出其他的东西,有海米,干海带,咸鱼干,蛤蜊干……大多是海货。于茵很喜欢,这边很少能买到这么多海货,很抢手的。
于茵又打开信件,知道卢二姐又怀孕了,就是孕吐有点严重,想让于茵给寄点果干,最好是酸口的,还想吃酸笋了。卢二姐和于茵接触多了,彼此就不再客客气气,而是像很熟的朋友,有事直接开口的那种。
于茵把东西整理好,分类放到一层的仓房里。真别说,于茵家的小仓房东西不少。
各种粮食,菌干,蔬菜干,调料……于茵专门打的架子,一层层的都塞满了。粮食怕受潮,都是放在小缸里的,再加上各种咸菜坛子,泡菜罐子,在仓房里摆了一溜,看着就喜欢。
这时代,吃食是最重要的。钱还是其次的,没看见,一发工资,大伙先去副食品店和粮店抢物资,恨不能把一个月吃的都买回来。
物资紧张,很多时候有钱没货,只能干着急。饿了,也不能把钱,票嚼了,也不顶饱啊!
每次开工资,于茵也会象征性的去买点东西,多是副食品,粮食也买一点,挑着空间没有的买。为了不暴露,于茵可谓小心又小心,就怕被切片了。
得回卢书睿不太关注这些,看见于茵来来回回的跑副食品店和粮店,每回买的东西不多,但是架不住总去。家里的粮食也没断过,其他吃食也不少。
于茵庆幸空间里的粮食需要自己动手推磨磨出来,外貌和粮站的没啥区别,有时候还不如粮站的磨得干净呢。
于茵都想在空间养头驴了,可以代替自己拉磨。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故事。
还好明天休息,可以给卢二姐准备东西。自己从空间偷渡出来的水果,晒了不少果干,菌子也存了不少,酸笋更多,于茵喜欢吃酸笋米线。
就是不好邮寄,还得用竹筒,虽然装的不多,但是胜在密封性好,省的半路漏了。
听说阿香寨子里有人弄回来一些冬茶,于茵打算换一些,自己留一些,给卢二姐夫,卢爷爷和卢爸爸寄点尝尝。
物以稀为贵,冬茶在这还是很珍贵的。
于茵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明天需要弄的,就去把安安抓回来,她都听见鸡棚里小鸡的叫声了,指定又去抓鸡了。
“安安,妈妈过来了。”
于茵说着就走了过去,安安听见妈妈的声音,小跑着过来了,意图掩盖事实。
夜晚,就在鸡飞狗跳中结束,很快进入梦乡了,梦里会有什么呢?
干季的早晨,阳光充足,照在身上暖暖的。
于茵睡了一个好觉,起床把娘三个的早饭做好,吃完饭好给卢二姐准备东西。
“妈妈,尿尿。”
“妈妈,快要尿出来了。”
噔噔噔,于茵赶紧跑上楼,把两个小崽子薅下来,可别尿床上。
“妈妈,好了。”
“妈妈,尿完了。”
“还睡不睡了,不睡就上楼换衣服,洗脸刷牙吃饭。”
于茵把痰盂倒了,两个小崽子睡了一宿,没少尿,这味道,真冲。用清水刷了两遍才没有味道,扣在屋檐下,晾着。
“妈妈,不睡了,看书。”
平平是真喜欢看书,如果不是安安闹他,要一起玩,他能一天到晚的翻书。
“妈妈,吃糖。”
安安喜欢吃甜的,不仅是甜的,只要好吃的,安安都喜欢。每天的任务就是吃喝玩乐,除了睡觉,没有一会是消停的,永远在动。
给两个小崽子换好衣服,洗漱完了,娘三个准备吃饭。
“妈妈,没给爸爸拿碗。”
“对不起,妈妈忘记了,这就拿。”
自从卢书睿支农走了以后,安安每次吃饭的时候,必须得给她爸爸放一个碗,这闺女,没白疼。
快两周岁的孩子,饭是重点了,奶粉也喝着,一天至少喝得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