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京都来的洛云琛有点真东西啊!
雷骁再一次确认:“这真是根据目击证人的证词画出来的?”
洛云琛斜了他一眼:“当然!我们刑侦画像必须根据证词来画,最后还得由证人认可才算完成。”
雷骁右手拿着画,左手在桌上重重一拍,眼睛里绽放出光亮:“太好了。我马上向秦队汇报,对着图找人、找车!”
他匆匆离开,走之前不忘对洛云琛说:“给你记一功!”
案件有序推进。
三天后,专案组第二次碰头会。
秦铁山今天穿的是便装,一件蓝色短袖衬衫、一条黑色长裤,看着比穿制服时平易近人了些。
连续奋战了三天,他很疲惫,眼睛看着有些浮肿。
他搓了搓脸,咳嗽了两声:“按照先前的行动计划,我将人员分成了两个组。一个组由我亲自带队,按照传统网格式分工和户籍底册、单位名册、实地走访三结合的策略进行可疑人员排查。”
秦铁山扫视全场,目光在姜凌脸上多停留了半秒:“第二组,由雷骁带队,犯罪心理画像与刑侦画像小组参与,一共25人,重点对案发现场进行观察,并对医疗事故进行刑侦支队抽调30人,辖区派出所支援警力30人,再加街道及厂区保卫科配合人员20人,共计80人排查。”
秦铁山打起精神,哑着声音继续往下说:“今天两组碰个头,将最近三天的收获双方交流一下,再决定后续的作战计划。”
范威和秦铁山一组,由他先来汇报第一组的进展。
“我们组采取人海战术,从刑侦支队抽调30人,从辖区派出所抽调警力30人,再加上街道及厂区保卫科的配合人员20人,共计80人。重点对以下四类人群进行排查:第一,穿深蓝色工装男性;第二,拥有或者经常骑自行车的人;第三,案发时段行踪不明者;第四与医疗系统相关联的人员。”
范威身上穿的衣服皱巴巴的,脚上球鞋沾了不少泥点,胳膊被太阳晒得黢黑,起了层皮,看得出来一直在外面跑。
他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拿起同样沾着泥点的本子,继续汇报。
“居民区一共查了12个,包括东区平房区6片、向阳里周边老旧小区4个、医学院家属区2个,一共登记了25-50岁男性居民2150人;发现穿深蓝工装的480人;记录自行车1,890辆。”
“工厂和单位一共查了8家,包括印染、纺织厂各1家、机械厂3家、化工厂1家、食品厂1家、医学院后勤仓库1处。登记深蓝工装男性职工1120人;提取工装样本送检45份;核查案发时间段夜班缺勤者83人”
“另外,还有5处重点区域,包括康乐诊所、医学院护理系楼、附属医院护工宿舍、两处夜间营业小吃摊,走访医护人员、护工、勤杂工220人;收集案发时段异常线索12条,有待进一步核实。”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都有侦查人员辛苦奋斗的身影。
姜凌目光端严,心中涌上深深的敬意。
秦铁山皱了皱眉,用手指关节敲了敲桌面:“讲重点!讲线索!讲发现!”
“是!”范威下意识地打了个激灵,加快了语速。
“我们覆盖6平方公里、接触3490人、筛查出1600个穿深蓝色工装的人,也采集了部分样本送痕检比对纤维,自行车车型以二八大杠为主……”
秦队咳嗽了一声。
范威偷偷看了他一眼,飞快地翻动着手中笔记本,跳过其中的过程,开始直接说结果。
“那个,我们发现,第一,深蓝工装过于普遍,纤维比对实验室一天只能完成20份,进度太慢;第二,自行车基数过大,特征模糊,没什么特异性。第三,医疗辅助岗位流动性大,部分临时工信息缺失。”
秦铁山沉声道:“结论呢?”
范威叹了一口气:“案发时段无可靠证人一共有400人,包括独居、夜班外出、行踪陈述模糊者,已经将他们列为需二次核查的重点名单。但是大部分的理由都是在家睡觉,无法核实啊。”
说到这里,范威停顿了一下,抬头看向秦铁山,情绪有些低落:“秦队,三天时间太短,需要排查的人员太多,即使列出重点名单,基数仍然庞大,需进一步交叉筛查。”
说实话,排查小组真的尽力了。
锁定了这么多人,走访了那么多地方,可是二八大杠和深蓝工装这两条线索在工人阶层中覆盖率太高,大量独自在家的不在场证明无法核实,线索太少啊!
秦铁山眉头紧皱,又点了一根烟。
侦查排查阶段最耗心神,时间紧、任务重,侦查人员连续几天不眠不休都是常有的事。秦铁山这几天没回家,一直睡在办公室里,今天要开会才洗澡换了身衣服,想让自己看起来精神点。
可是,年纪来了不由人啊,深深的疲倦感让他头有点昏,只能靠香烟提神。
烟雾缭绕中,秦铁山将目光投向雷骁:“雷骁,你来说说吧。”
终于被点到名了,雷骁响亮地站起身:“是!”
看他一幅神采飞扬的模样,范威在心里嘀咕:雷队这是有了重要线索?
不仅范威这么想,就连秦铁山也来了点兴趣。
第一次碰头会上,秦铁山虽然冲姜凌发了脾气,但他回去之后认真想了想,觉得自己的态度也有问题。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不应该轻易否定。
连钟局都说了,这个案子难,想破案就必须创新,必须引进新人、新技术。
为什么自己还要端着老同志的架子,搞一言堂?
难道你老秦就永远是对的?
难道你的队伍里连一点质疑的声音都不能有?
难道你年轻的时候没有过鲁莽、冲动的时候?
回思反想之后,秦铁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他到底还是拉不下面子,不愿意承认姜凌的思路是对的。
经过深思熟虑,秦铁山做了一个决定。
——搞两个对照组。
一组按照传统的人海战术,根据现有证物,以案发现场为圆心,半径3公里圈定调查范围,进行全面排查。秦铁山深信,犯罪分子再狡猾,也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只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一定能找出嫌疑人。
二组则引进全新刑侦理论与技术,从犯罪心理学理论出发,利用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刑侦画像技术缩小侦查范围,再采用观察法,蹲守案发现场、诊所门口、医学院宿舍楼,进行医疗事故排查。
两个组分别由范威、雷骁负责,互不干涉,三天后再来对比看效果。
如果二组的进度优于一组,那秦铁山就承认刑侦理论的重要性、认可新技术的作用,否则……呵呵。
现在,见分晓的时候到了。
这三天他和姜凌、洛云琛联手, 做了很多事。
每次他想找秦铁山汇报,秦队总是挥挥手:“放手去做吧,你全权负责, 我不干涉。”
秦铁山的反应让雷骁心里有些没底。
秦队这是怎么了?以前他最喜欢听手下汇报, 秦队经验丰富、眼光犀利, 总能及时地指出问题、调整节奏。他现在突然完全放手,说实话,雷骁有点战战兢兢,不由得不多想。
秦队不会是被姜凌气狠了,心灰意冷了吧?
以前的秦队, 那可是雷厉风行、言出必行、干脆利落、一遇到大案就连轴转、不破案不休息的工作狂。
这次突然放手,变得冷静、淡然, 雷骁不习惯,很不习惯。
雷骁终于等到开会。
在会上做汇报,秦队总会认真听了吧?
雷骁清了清嗓子,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资料, 环顾四周,神采奕奕。
他先亮出洛云琛画的雨夜独行图:“这是我们刑侦画像小组根据目击证人王桂香的描述, 画出来的嫌疑人背影图, 大家请看大屏幕。”
“啪!”地一声,庄建柏打开幻灯机, 一束光线投影到白墙上。
画像被放大。
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众人集体发出一声低呼。
“哇哦——”
晏市公安局自成立到现在,第一次如此清晰见识到刑侦画像的手段。
太震撼了!
就仿佛集体穿越到了那一个雨夜, 亲眼目睹凶手推着辆自行车,迈着快速的步伐,顶着风雨往前走。
这个男子个子中等,身形清瘦, 但推自行车的胳膊肌肉紧绷着,看着很有力量。黑色雨衣的帽檐遮住了他的脸,只露出一点微方的下巴。
细节处理得也很好,雨衣袖口露出的一抹蓝边,雨鞋前端的反光部分,还有自行车后座上裹着海绵的布垫子,无一不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人,一个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雷骁走到光束前方,抬手指着画像,手的影子被幻灯机打出来的光拉得很长。
“这画,完全是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绘制而成,得到了王桂香的高度认可,可以作为重要证据。大家看,根据这张图,我们的排查范围又可以缩小一些。”
雷骁话音刚落,范威便激动地站了起来:“自行车!这个自行车是二八大杠,后座有海绵布垫子,那我们可以对那400名重点名单做进一步筛查,就查具有这个特征的自行车。”
范威同组的一名刑警也兴奋了起来:“大家看!根据这个比例,嫌疑人的身高应该在170左右,体型偏瘦,那这400个人又能再筛一遍。”
好不容易有了新线索,一组成员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画真是及时雨啊。”
“交叉筛查缩小了名单之后,咱们再来观察背影,这样一来嫌疑人的范围就能控制在50个人以内了。”
“对对对!有方向就好,至少不会像个瞎子一样乱转。”
雷骁看向秦铁山。
秦铁山的脸隐没在烟雾之后,看不清楚喜怒。但他没有说话,这代表他在默许自己继续发言。
雷骁再拿起姜凌提供的清单:“这是心理画像小组出具的可疑人员行为特征名单,我们观察组共12人,案发现场、康乐诊所、晏市医学院女生楼各设三个观察点,两人一组,轮流观察,一共发现了15名可疑人员,都已经拍照保存。”
雷骁将一迭子可疑人员的照片放在秦铁山面前。
秦铁山微微颔首,从鼻子里发出“嗯”的一声。
雷骁受到鼓励,整个人越发地兴奋,动作幅度变得有点大。他拿起一张画像展示给大家看,同时幻灯机上也摆上了图片。
一张人像就这样呈现在众人眼前。
雷骁的声音陡然增大,声音里透着无比的喜悦与欢乐:“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件不思议的事情!三天前,根据姜凌小组的详细罪犯心理特性描述,洛云琛尝试着画了一幅肖像,让我按图找人。我原本以为就是画着玩呢,结果还真有这么个人!户籍民警认出来了这个人,他叫耿立华,就在我们观察出来的15个可疑人员名单里!”
说罢,雷骁示意刘浩然放出耿立华出现在现场的照片。
从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耿立华曾多次出现在案发现场,装作若无其事地推着自行车路过。他也曾出现在晏市医学院女生楼门口,虽然只是匆匆而过,但看得出来他的视线在女生身上一扫而过。
耿立华的图像与照片同时亮出,会场顿时热闹起来。
一开始是嗡嗡的议论声,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全是惊呼。
“不会吧,这么神奇?”
“姜凌和洛云琛联手,竟然在三天前就把犯罪嫌疑人找出来了?”
“不可能,吹牛的吧。”
一名刑警站了起来,扯着个大嗓门问:“老雷,你这头像三天前就画出来了,嫌疑人不就有了,那我们这三天忙乎算什么?!”
一组成员的不满刹那间被点燃,都鼓噪了起来。
“对啊,我们顶着这火辣辣的太阳、三十几度的高温,跑得腿都快断了,结果你告诉我,三天前犯罪嫌疑人的画像就出来了?”
“搞什么名堂!这不是纯折腾人吗?”
“老雷你这个坏东西,藏得挺紧啊。”
“砰!”
秦铁山一巴掌拍在会议桌上,发出沉闷的一声响。
所有的声音瞬间停止。
会场鸦雀无声。
先前激动站起来声讨雷骁的刑警也都老老实实坐了下来。
秦铁山虎着一张脸,厉声喝道:“吵什么吵?搞两个组分头行动是我的意思,干什么,要造反啊?”
众人的眉眼都耷拉了下来。
范威嘟囔了一声:“这不是急着破案嘛。”
他底下人也跟着嘀咕:“对啊,2人一组,一天走访50几户,没得头绪,我们也着急嘛。”
秦铁山目光锐利,扫过全场。
细小的嘀咕声也消失了。
成功让会场肃静之后,秦铁山看向雷骁:“你继续。”
雷骁抬手示意姜凌站起来:“接下来,我想让姜凌给大家讲讲我们的侦查思路以及最终的成果。”
秦铁山没有说话,低下头开始点烟。
但是打火机半天没点着,咔嗒咔嗒声响了三下之后,秦铁山有些烦了,将打火机往桌面一放,烟也懒得再抽。
秦铁山将身体往椅背上一靠,看着缓缓站起的姜凌:“行,姜凌,你来说。”
得到秦队首肯,姜凌站得笔直,环顾四周,语速平稳。
“首先,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没有在画像出来后第一时间锁定嫌疑人。洛云琛画的这幅人物肖像,是根据罪犯心理特征画出来的,一切基于他的个人经验,只能为我们侦查提供参考,并不算直接的证据。真正破案,还是需要像一组同事那样,扎扎实实深入群众,开展大量的调查工作,以事实为依据。”
此话一出,一组成员心里便舒服多了。
大家视线相视交流,一切都在不言中。
——嗯,小姜老师这话我爱听。
——没错,画得再好,也不能当证据直接抓人。
——对,要是凭一张凭空想象的画就确定嫌疑人,那到处都是冤假错案了。
雷骁挑了挑眉。
这个姜凌很有悟性嘛,上次劝了她一句,她马上举一反三,知道在大会上肯定一组同事的付出了——是个当领导的料子。
秦铁山则是有些诧异地看着姜凌。
三日不见,这丫头身上的刺好像收敛了不少。
进步很快啊。
姜凌其实并没有想这么多。
她讲的全是真心话。
她不是刻意表扬一组同事,她是真的觉得他们很辛苦,而且卓有成效。才三天便接触了三千多人,筛查出四百个人,很了不起。
她也不是有意收敛身上的刺,因为今天是汇报成果,是相互交流,大家坦诚以对就好。像上次,在制定侦查方向的关键时候,秦铁山搞一言堂她当然要坚决反对。
姜凌道:“因此,我们三天前画出肖像之后并没有将他锁定为犯罪嫌疑人,而是转而收集更多有利的证据。根据三定侦查法的思路,我们认为凶手为有预谋的报复性杀人,可能因为医疗纠纷等缘故,他很仇视护士,又因为曾经接触过柯小雨,生出杀人恶念,他很记仇、性格偏激、外表普通、内心扭曲,会回到案发现场观察警方反应。”
其实这些话姜凌上一次已经在会上说过,但当时吵吵闹闹氛围不好,很多人都没有听进去。
今天再听她侃侃而谈,所有人都开始思考。难怪先前做排查的时候,感觉困难重重,原来是因为缺乏一个范围。
男性,蓝色工装服、自行车、案发时间段去向不明——只凭这三点做筛查,范围太大,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漏掉某些重要嫌疑人。
三定侦查法,先定性质,再定范围,最后定脸谱。
以这三个方法为指引,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啊。
此刻就连秦铁山,也没有说话。
他匆忙定性,将雨夜杀人案定为激情犯罪,将目标瞄准流窜犯、本地心理变态的疯子、流浪汉,差点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姜凌观察着秦铁山的表情,发现他虽然绷着一张脸,但眼神悠远,并不像是生气的模样,便继续往下说。
“根据凶手的犯罪心理,我们拟定了行为清单,并根据清单来观察,挑选出反复出现在现场、行迹可疑的23名可疑人员。因为担心打草惊蛇,我们并没有对人员姓名及身份进行核定,但根据目击证人提到的深蓝工装、自行车、体型清瘦这三点,最终筛选出15人。”
说到这里,姜凌看向秦铁山:“报告秦队,我们二组通过犯罪心理画像、刑侦画像技术,明确了侦查方向,缩小了侦查范围,最终查出十五名可疑人员。因为医疗事故涉及面太广,因此我们打算等缩小嫌疑人范围之后,再来对嫌疑人的过去进行调查,重点查遭遇过医疗事故或纠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