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胡六月)


秦铁山沉默不语。
400:15。
虽然还不清楚凶手是否就在这十五人里,但至少从目前来看……
二组完胜!
姜凌现在也长了个心眼,至少懂得表面上给足秦铁山面子。
她微微一笑:“秦队,您看,下一步是不是一、二组合作,一起对那四百人的重点名单进行筛查?”
雷骁也在一旁帮腔:“对啊,秦队,我们二组查出来的人虽然只有15个,但缺乏直接证据;一组虽然查出来的人有400个,但却是证据充足。接下来,不如两组合一,我们协助一组对那400人进行筛查?”
范威兴奋地搓手,立刻站了起来:“秦队,您赶紧下命令吧!有了二组协助,我有信心,很快就能从那400个人里查出嫌疑人来。”
此时此刻,秦铁山不得不承认,他是老了。
老到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老到固步自封,拒绝学习新的刑侦理论。
姜凌提出的三定侦查法,的确很有用。至少,它能指导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秦铁山站起身来,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姜凌那张尚显稚嫩的脸庞上。
所有人惊恐地发现,老秦笑了!
千年冰封脸的老秦,竟然笑了!
这一下,把大家都整不会了。
秦队不会是被刺激得太大,脑子出问题了吧?
在众人惊恐的眼神里,秦铁山哈哈一笑:“很好!这次的碰头会开得很不错。范威!”
范威立定,大声响亮地回答:“到!”
秦铁山从会议桌后走了出来,抬手在他肩膀上重重一拍:“你们组出动80警力,走访了案发周边六平方公里的区域,接触三千余人,认真询问案发时间去向,最终筛查出400人的重点名单,你们辛苦了。”
范威原本还有些挫败,觉得他们辛辛苦苦跑断腿,二组舒舒服服守在观察点,结果他们找出400人,二组却精准锁定15个人,对比之下成果实在是太难看。
没想到领导会用如此亲切的态度对他们予以肯定,范威差点热泪盈眶:“职责所在,我们不辛苦!”
秦铁山又走到雷骁面前,拍了拍他胳膊:“利用犯罪心理,通过观察,锁定15名嫌疑人,干得不错。”
雷骁骄傲地挺直腰杆,咧嘴一笑。
秦铁山又看向姜凌、洛云琛:“年轻人,有前途啊。”
姜凌与洛云琛对视一眼,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应。
这是肯定、表扬、鼓励还是期望?
不管是什么意思,反正是领导的正面评价,两人表情严肃,同时立定,敬了一个礼。
秦铁山看这两人外形出色、意气风发的模样,内心不由得涌动起一种既欢喜,又有些微微发酸的情绪。
欢喜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刑侦队伍有继有人啊。
发酸的是,还是年轻好哇。
对照这两张年轻得似乎在发光的脸庞,秦铁山真的感觉自己老了。
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
他原本就打算办完这个案子之后就退居二线,何必纠结自己老了还是没有?
只要不断有新人愿意投身刑侦领域,传承就不会断。
老带新,给新人机会,让他们成长,这不正是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吗?
想到这里,秦铁山抬起手,搭在洛云琛肩头,转头看向众人:“这一次行动,犯罪心理画像与刑侦画像这两项新技术,有效地指引了侦查方向、缩小了侦查范围,姜凌与洛云琛表现不错,值得肯定!”
说罢,他收回手,快速回到自己座位,开始发号施令。
“一组、二组合并,由雷骁带队。”
雷骁:“是!”
“下一步行动目标:对400人名单进行交叉筛查,在深蓝工装、自行车、案发期间行踪不明这三条线索之外,增加背影对照、自行车后座布垫,以及医疗事故这些新线索,后天,我要拿到嫌疑人名单,做不做得到?”
所有人都迅速站起,大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有了这么多新线索,两组合并,近一百人警力投入这一轮筛查中,大家都有信心:两天时间之内,必定能完成任务。
以姜凌为组长的犯罪心理画像小组;
以洛云琛为组长的刑侦画像小组;
以范威为组长的排查小组;
以及以雷骁为首的所有一大队成员。
此刻众志成城,全都心头火热,恨不得立刻投入到对可疑人员的调查之中。
第二轮行动,开始!
姜凌已经几天没有回家了,刚一散会回到办公室,便收到母亲肖文娟的电话。
“凌凌?”
“妈。”
“这几天很忙吗?”
“是,有个新案子,上头给了限期侦破的任务,压力很大。”
听到女儿说“压力很大”,肖文娟有些心疼:“妈妈知道,工作重要。但你也要注意身体,今天晚上回来吃饭吧。新家我已经收拾好了,你带同事们过来认认门、暖暖灶。”
姜凌想了想:“好。”
妈妈为了她留在晏市,她却连着三天没回家见面,也的确是有些过意不去。正好今天回去,洗澡换衣服,休息休息再来战斗。
挂上电话之后,姜凌看向组员们:“今天晚上到我家吃饭,我妈请客。”
李振良兴奋挑眉:“啊啊啊,终于能吃口热乎饭了。”这几天他和庄建柏搭档守在康乐诊所附近观察来往行人,每天吃的都是方便面,实在是要吃吐了。
刘浩然与周伟盯的是案发现场,吃饭也只能随便对付几口,一听到今晚能去姜凌的新家吃饭,也挺开心:“好啊,好啊。”
洛云琛推开办公室门,有些委屈地看向姜凌:“吃饭不叫上我?”
姜凌思考了一秒:“你们组三个,也一起来吧。”
这三天,姜凌与苏心婉组队,在晏市医学院女生楼观察,平时吃饭都是学校一食堂,说实话,医学院的食堂伙食真心不怎么样,一点油星子都没有,太清淡了。
就这样,两个组、七个人,在征得雷骁同意之后,一下班便直奔市局马路对面的平安里社区。
平安里社区是晏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政法系统单位的职工家属院,目的是解决机关干部和普通干警的住房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部分老住户调离、退休或子女长大分户,房子开始流转。一些非政法系统的单位,像早期的商业局下属公司、本地小型国企等,通过交换或分配,也获得了一些房源,安排其职工入住。社区不再是纯粹的政法大院。
林卫东与肖文娟为大女儿姜凌购置的新家,就在这个老小区里。
平安里小区整体布局规整,靠近路边的是一排排的四层砖混建筑,红砖墙、红屋顶,人称“红房子”,普遍面积不大,但厨卫配备齐全。后面全是带小院的两层小楼,那是干部楼。
道路横平竖直,道路两旁种着梧桐树,年代久远的小区,行道树都长得很茂盛,梧桐树已经搭成绿荫,遮天蔽日,一走进去就能感觉到夏日的荫凉。
走在笔直的政法路上,李振良他们仨东张西望,不断地发表着感慨。
“组长,你爸妈对你真好,这个小区因为就在公安局对面,房价听说不便宜啊。”
“小区虽然有点老,但这树长得可真好,夏天好凉快。”
“唉呀,我就喜欢老小区的氛围,热闹、和谐。”
的确,这个社区烟火气十足。
对面是晏市公安局,步行几分钟就是法院和检察院,与公安局构成政法三角区。
出大门往北走,是老牌的国营百货商店;往南走,是一个大菜市,沿路邮局、小学、幼儿园,小区内还有一楼小区居民自家开的副食店、裁缝店、早餐店,生活很方便。
林卫东夫妻俩也是动用了一些关系,才打听到这里有一套房子有出售意向。
原房主是一位退休的老公安,因为子女都在沪市工作,他便和老伴前往沪市与子女团聚,房子就空了出来。
林卫东打听到这个情况,立刻就与原房主联系上。
恰好原房主与林卫东共事过一段时间,一听说他要买了给女儿住,立马同意卖房。系统内部职工买卖,很快就把手续办了下来。
肖文娟这段时间留下来,就是在打扫、整理老房子,再添置些新窗帘、新沙发、新的床上用品等等。
终于将老房子归置一新,肖文娟买了一大堆食材,准备为女儿和女儿的同事做一顿好吃的。
这一顿饭,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都在为姜凌感到开心。
姜凌有了新家。
这个家里,有一个独属于她自己的房间。房间里,有新床、新枕头、新被子,崭新的梳妆台、衣柜、书桌,朝南的木窗刷了浅浅的绿漆,浅绿窗帘盒子下面挂着漂亮的两层窗帘,一层白纱、一层浅绿碎花,风拂过,如童话般梦幻。
这个家里,有一间客房,父母、妹妹和奶奶随时可能会来住。
这个家里,有一个不算宽敞的客厅、一个小小的厨房,还有一个干净的厕所。
厨房一炒菜,饭菜香味便飘到客厅。
这个家,盛满了姜凌曾经的梦想。
满足了她所有的期待。
吃完晚饭,送走同事之后,姜凌的嘴角一直带着压都压不住的笑容。
关上门,姜凌伸开双臂,主动抱着满身油烟气的肖文娟,轻声道:“妈妈,谢谢你。”
肖文娟泪盈于睫,回抱住女儿:“不谢不谢,这是妈妈应该做的。”
第二天一早,窗外鸟鸣声叫醒了姜凌。
姜凌精神百倍起床,走出卧室便闻到一股浓浓的豆香味。
肖文娟的声音从厨房里传来:“楼下那家早餐店的豆浆、油条味道不错,你尝尝?我再给你煎个蛋,吃了好上班。”
姜凌觉得,人生真的很幸福。

吃过肖文娟做的爱心早餐, 姜凌披着晨光去上班。
平安里小区生活的确方便,但到底是老社区,各种基础设施都老化了。
红色砖墙不少地方开始风化, 一楼住户私搭乱建, 占用公共空间。虽然通了自来水、各家都有独立厕所, 但排水系统、电路老化仍是老大难问题。
有些住户已经开始使用煤气灶,但有些住户还是习惯使用煤炉,蜂窝煤堆在楼道里,把本来就狭窄的楼梯间挤得满满当当。
小区里抬头就能看见电线如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地拉扯着。
路面破损严重, 坑坑洼洼的,一下雨肯定会积水泥泞。
不过这一切, 都没有阻挡居民们的生活热情,有些人自发地修缮墙面、路面,有些人在一楼空地种花种菜,有些人在梧桐树上牵起绳子晾晒衣物。
姜凌住在西区6栋一单元302, 走出单元楼,便看到对面楼栋一楼最东侧的那一户, 在院子里搭了个遮阳棚, 棚子下面支着几张桌子,看样子是做早餐生意的。
空气里飘来姜凌在经过对面早餐店时, 特地多留意了一下。
早上母亲给她买的豆浆的确好喝,豆香味十足, 甜度适中,喝着既浓稠又丝滑,口感很好。
早餐店也没挂什么招牌,在摊子前忙碌的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 她身上系着条红色围裙,笑容灿烂,手脚麻利,一边炸油条一边招呼着客人。
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头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她一见便笑眯眯地说:“刘老师,还是老样子,一碗豆浆、两根油条?您先坐着,我马上送过来。”
站在油锅前等油条的一名三十来岁的女人撇了撇嘴:“你搞快点啊,我还要送小勇上学呢。”
摊主的一张脸被热油蒸腾起来的油烟熏得发红,但她依旧笑意盈盈:“好嘞,美娟妹子莫急,马上就好。”
站在叫“美娟”的女人前面的,是一个戴眼镜的男人,他往一旁让了让:“刘婶,我不急,油条先给她吧。”
摊主一边感谢一边对众人解释:“早上大家都忙,互相体谅一下,谢谢了。豆浆桶就在那里,喝多少自己倒啊。”
早餐摊做的是街坊生意,基本都是熟客,豆浆自己取,零钱自己找,要是实在没带钱欠着下次给都行,主打一个相互信任。
姜凌看了一眼,便匆匆离开。
昨晚她被照顾着没有加班,但雷骁他们可是一直连轴转呢,也不知道筛查结果出来了没有,有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
耿立华虽然可疑,但姜凌不打算多嘴,一切由证据说了算。
她有罪犯档案为辅助手段,但晏市警方不知道。
此时的耿思敏只有12岁,还没有成为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没有被医闹家属张强伤害;此时的耿立华还在晏市医学院设备科当工人,没有执刀砍向张强。
到底是不是耿立华干的?
姜凌相信他一定会在嫌疑人名单内,到时候再认真调查。
如果真的不是他,那他当年在监狱所说的梦话,那就真的是梦话。有时候人在心理脆弱时会把自己幻想成穷凶极恶的杀人犯,以此来满足内心那卑劣的、不可为人道的阴暗需求。
如果真的是他。
那证明将犯罪心理画像技术与刑侦画像技术相结合,是一条可行、可信的全新刑侦道路。
未来可以加强与洛云琛的合作。
平安里社区就在市公安局对面,从小区大门走出来,过一条马路,就到了工作单位,走路五分钟,这种感觉还挺美的。
通勤时间短、单位工资虽然不高但胜在稳定,关键很有成就感——这一刻,姜凌很满意自己的现状。
一走进办公室,电话铃便响了起来。
姜凌接起。
电话那头传来雷骁兴奋的声音:“快来!犯罪嫌疑人名单已经出来了。”
姜凌很冷静:“几个?”
雷骁嘿嘿一笑:“11个!交叉筛查的结果,只剩下11个了。”
姜凌再问:“耿立华在不在其中?”
雷骁故作神秘:“你猜?”
姜凌从他的语调里已经猜到结果:“在。”
姜凌叫上李振良一起去专案组指挥部,第三会议室。
办公室里挤满了人,屋子里弥散着一股浓烈的烟味,即使开着窗户、吊扇都没办法驱散。
姜凌皱了皱眉。
工作单位什么都好,就是办公室不禁烟这一条不太好。
姜凌暗自想,等什么时候我有了话语权,一定要大力推广公共场合禁烟令。二手烟吸入,有害身体健康啊。
雷骁一见到姜凌便兴奋地挥手:“来来来!昨天我们熬了个大夜,提前把嫌疑人名单搞出来了!”
时间回到昨晚,凌晨三点。
姜凌是唯一一个被雷骁特批,可以回家睡觉的人。
其余人等,全都汇聚在专案组指挥部。
窗外夜色浓稠如墨,会议室内却灯火通明,烟雾弥漫。
空气里充斥着浓烈的烟味、汗味、纸张油墨味和一种近乎燃烧的紧迫感。几十名刑警汇聚在这里,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在极限运转。
会议室被无形的界限划分。
一侧是范威带领的“人海摸排组”,桌面上堆积如山的户籍底册、单位名册、走访笔录像一座座小山,组员们个个眼带血丝,嗓音嘶哑,仍在电话、名单、地图间疯狂交叉比对。
他们面前的白板上,贴满了写满人名的纸条,最顶端标着“重点名单:400人”。
另一侧是雷骁主导的“观察画像组”,这里的气氛更显凝练、锋利。
墙上钉着洛云琛画的那幅“雨夜深蓝工装背影图”,旁边是苏心婉整理的清晰图表,还有偷拍的15名嫌疑人的照片,下方标注着各自的异常观察行为记录,包括出现地点、时间、频次、可疑动作等。
雷骁双臂抱胸,眉头紧锁,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全场。
“全体注意!”雷骁的声音穿透嘈杂,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名单合并,交叉筛查。一组提供基础信息和行踪核查,观察组提供画像特征和行为线索。我们的目标是:把400人的名单,用最细的筛子,给我滤到个位数!”
筛查条件升级。
在原有深蓝工装、自行车、案发时间行踪不明这三条的基础上,增加观察组锁定的关键细节:
身高:170cm左右。
体型:偏瘦。
身体特征:胳膊有力
自行车特征:二八大杠,后座有载人专用的深色海绵座垫。
命令下达,会议室瞬间化作信息洪流的漩涡。
一组在范威指令之下不断推进。
“身高167-173cm范围,筛出名单1-200号!”
“体型描述偏瘦或中等偏瘦,结合走访印象,筛掉胖子、壮汉!”
“自行车记录,后座有海绵座垫的,快找!重点看那些写着‘有座垫’、‘带孩子用’的备注!”
电话声此起彼伏:“喂,东区派出所吗?请再核实一下赵勇案发当晚具体行踪,他说在家睡觉,隔壁王大爷那晚听见他出门动静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