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桃梨不言)


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却很失望,他们撒欢了一个夏天,哪里舍得走?
桓哥儿赖在太夫人怀里,晃着她的衣袖,腻着嗓子撒娇,“祖母~不走~继续住~”
太夫人被他磨得忍不住唇边的笑,但再是受用,也没答应桓哥儿的请求。
“垚哥儿过生还办要抓周呢,你不想给小侄子庆生吗?”太夫人循循善诱。
小孩子心里,过生辰可是大事,桓哥儿想了想,也只好扁扁嘴应了下来,“好吧。”
解家一行人刚刚回府安顿好,汤婵就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你说什么?”汤婵惊讶,“锦平侯要成亲了?”
她翻看着送来的婚宴请帖,“这宁家姑娘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宁家是今年刚搬进京城的人家,本来是商户根底,后来家主捐了官,也算改了门庭。”双巧小声道,“宁家姑娘一在京中露面,就引起了不少注意,只因她姿容实在绝色。本来众人都在猜测,究竟是哪家公子能有幸抱得美人归,甚至有的还说,宁家姑娘的前程怕是要落在宫中,谁想到最后竟然花落锦平侯府。”
汤婵沉吟片刻,“这两家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亲事是怎么定下来的?”
双巧闻言,声音压得更低了,“听说是在三皇子府的一场酒席上发生了意外……有传言说,锦平侯对宁姑娘看中已久,蓄谋使出手段,才得以求娶宁家姑娘……”
汤婵听完,注意力却全都放在了前半句话上——三皇子府?意外?
她第一感觉就是微妙。
这事不会跟庞雅有关系吧?
虽然心里狐疑,但汤婵暂时将这件事放下,并没有立刻寻根问底。
这段时间,除了垚哥儿抓周,于氏周年祭、解桢娶亲这些大事都赶在了一起,她连跟锦平侯新夫人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别人家的事情,可以缓缓再说。
天还未亮,于四姑娘睁开了眼。
今日是她成亲的大日子,于四娘忐忑不安,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不知躺了多久,帐外响起丫鬟翠喜的声音。
“姑娘,该起了。”
于四娘深吸一口气,依言起身。
很快,屋里热闹了起来。
于四娘被伺候着沐浴更衣,梳洗打扮,喜娘为她绞面上妆。
“哎呀,要么怎么说是姐妹呢,四姑娘同当年的大姑娘一样好看。”喜娘一边为她梳头,一边说着吉祥话。
当年大姐姐出嫁时,就是这位喜娘照料大姐姐……
思绪飘远,直到外头有人喜气洋洋地传话“新郎到了!”,于四娘才回过神来。
她依礼拜过父母,心中突然一阵酸涩。
从今日起,她往后便不是于四娘,而是“小于氏”了……
于夫人也是百感交集,她不忘殷切叮嘱,“嫁妆里给你的补药记得喝,早日给垚哥儿添个弟弟妹妹才是……”
人声鼎沸,鞭炮声不绝于耳,花轿抬进解府,拜堂礼后,小于氏被送入新房。
随着喜娘唱礼,盖头被掀起,小于氏半是忐忑不安、半是羞涩期待地望向她的未来夫君。
然而很快,小于氏的心头便是一凉。
男人穿着红色的喜服,脸上却没有一点儿娶亲还有的喜悦。
看清她的第一眼,他似乎有些恍神,但很快,他眼底的波澜消失,恢复了像看陌生人一般的眼神。
解家女性亲属的夸赞声传来,小于氏回过神,袖子下藏着的双手紧握,抿起唇低下了头。
喜娘只当她是害羞,热情地张罗着完成了接下来的种种礼节。
解桢出去敬酒,小于氏坐在床边,神情怔然。
这时外边响起了敲门声,小于氏回过神来,连忙让翠喜去开门。
看清来人,小于氏一愣,“小婶婶?”
她赶紧站起身来要行礼,汤婵笑着把她按了回去,“不必多礼。”
“桢哥儿还在宴宾客,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我来看看你,正好躲个懒。”汤婵对着身后的秋月摆了摆手,让她把手中食盒摆上了桌,“感觉怎么样?你一天没吃东西了,应该也饿了,看看有没有喜欢吃的。”
摆在桌上的有鸡汤面、小馄饨、还有几个清淡的小菜,都是方便好克化的东西。
小于氏心中暖洋洋的,感激不已,“多谢小婶婶。”
她说着又要行礼,汤婵再次把她按回去,笑道:“以后就是一家人,不必这么客气。”
汤婵没有坐太久,给小于氏介绍了自己身边的人,告诉她有事直接去找之后便离开了。
小于氏用了些汤婵送过来的吃食,等用过膳,她换好衣裳,便坐在床边等着解桢回来。
不知过了多久,门口终于再次传来了动静。
解桢满身酒气,不知道喝了多少,连眼神都时不时地微微失焦。
小于氏赶紧上前服侍,却突然觉得手腕一紧,随即被人拉进了怀里。
“慎娘?”
解桢低声喃喃,伸手轻轻抚上了她的面颊。
小于氏身体一僵。
慎娘,是大姐姐的闺名……
解桢醉酒后反应迟钝,还没意识到自己认错了人,他猛地抱住小于氏,“慎娘,我好想你……”
小于氏攥紧了手中绣着鸳鸯的绣帕,新房初见时凉了一半的心此时已经冷得彻彻底底。
但她没有出声,更没有拒绝。
夫君与长姐感情深厚,自然不会多么喜欢她,但无论如何,她要与他圆了房,才能在解家站稳脚跟……
心里猛然划过一阵尖锐的酸涩,小于氏眼眶发热。
与此相比,第一次打开身体的疼痛好像都不算什么了……
第二天,解桢头痛欲裂地醒了过来。
回忆了一会儿,解桢才想起昨日发生了什么,不由蓦然坐起了身。
一杯温水恰到好处地递了上来,解桢抬眼看去,沉默下来。
小于氏温和笑道:“夫君,喝点水吗?”
好一会儿,解桢才哑声道:“抱歉,昨夜是我认错了人……”
小于氏心头一酸,但她神色如常,依旧是恭顺地道:“没关系的。”
见她这样,解桢欲言又止,但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最后他只道:“去敬茶罢。”
小于氏顺从应下,“是。”
解瑨和汤婵早早就来到太夫人房里,正跟太夫人说着话,解桢夫妻到了。
新婚小夫妻跪在蒲团上,恭敬地给长辈敬茶。
小于氏举止得体,性格稳重,太夫人十分满意,给了厚厚的见面礼。
汤婵也对小于氏印象不错,等小于氏收了礼物,汤婵笑着对她道:“以后没事可以多来我这儿玩。”
小于氏羞涩应是。
接下来要见礼的是徽音姐弟三个,小于氏特别喜欢孩子,看到几个堂弟堂妹,还有后面自己的继子兼外甥垚哥儿,便克制不住地露出喜爱之色。
她不自觉摸摸小腹,希望她能早日有自己的骨肉……
等再去祠堂拜过,敬茶认亲就算完成,太夫人笑道:“好了,昨日辛苦一天,我便不留你们了,都早些回去吧。”
等众人散去,太夫人回到内室。
佛香袅袅,太夫人本想读读经书,却不自觉靠在榻上打了个盹。
何妈妈轻手轻脚地为太夫人盖上毯子,神情闪过一丝忧虑。
每年入秋以后,太夫人的精神头就会变得不太好,但今年的情况似乎尤其严重些……
快到用午膳的时辰,太夫人醒了过来。
“我刚刚又睡着了?”
她看了看身上的毯子,问何妈妈道。
何妈妈应了是,踌躇问道:“太夫人,要不还是请太医过来瞧瞧?”
“没什么可看的,年纪大了而已。”太夫人淡笑着摇了摇头。
何妈妈还想说什么,外头通传,桓哥儿跟垚哥儿来了,何妈妈就把话咽了回去。
两个小的是来跟太夫人用午膳的,太夫人带着两个孩子吃饭,童言童语逗得太夫人脸上的笑就没断过。
等用完膳,两个孩子回去午睡,太夫人出了会儿神,突然问起何妈妈一件事,“你觉得,桓哥儿跟垚哥儿,是不是早点送到他们母亲那里比较好?”
何妈妈一怔,不知道太夫人为什么说起这个。
不过没等她答话,太夫人就自己答道:“罢了,还是再等等罢。”
她眼中闪过不舍,“怕是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何妈妈不明所以,太夫人露出一点浅淡笑意,对何妈妈这个堪称世上与她最亲密的人说起秘密。
“我最近总是能梦到老头子,”太夫人心有预感,“想来他等我这么多年,也要不耐烦啦。”
何妈妈愣住,等反应过来太夫人话里的意思,她不由立刻神色大变,“太夫人……!”
“诶,你慌什么,”太夫人倒是很平静,甚至嗔了她一眼,“人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
何妈妈手足无措,太夫人则是想了想,吩咐道:“唔,去把我嫁妆册子拿来罢。”
何妈妈张了张口,知道自己不好在主子面前露出丧气,最后强行挤出一个笑,“是。”

敬茶认亲后,解桢有事出门,小于氏独自回到了院里。
四下无人的时候,她才微微放松了脊背靠在大迎枕上,按了按略微酸痛的腰,神态间露出几分疲色。
一位四十多岁嬷嬷打扮的仆妇打了帘子进来,小于氏见到来人,赶紧坐直了身子。
“李妈妈。”
小于氏并不在嫡母身前长大,得了与解家的亲事后,于夫人才亲自带着小于氏,教她一府主母需要懂得的种种。
但于夫人担忧小于氏受教导的时日尚短,嫁进解家后做事不周,特意指了李妈妈到小于氏身边帮扶指点,故而小于氏对待这位妈妈很是敬重。
“少奶奶,该喝药了。”李妈妈将手上端着一只药碗递了过去。
小于氏连忙接过,“有劳妈妈。”
出嫁前,于夫人请大夫为她请了大夫看诊,大夫说她有些寒症,想要早些有孕,须得仔细调养,给她开了现在这个补药方子。
药汁又酸又苦,但想到白白胖胖的宝宝,小于氏丝毫没有犹豫地把药喝了下去。
“妈妈,”小于氏用帕子擦了擦嘴,将药碗递回给李妈妈,“这药我还要喝多久?”
李妈妈亲眼看着她喝完药,接过药碗,又递上漱口的温水,温和道:“大夫开方时不是说过,先喝个半年看看?不过,许是在那之前,您就能怀上身孕呢。”
小于氏听了这句吉祥话,不禁露出一点期待的笑意。
二人正说着,丫鬟翠喜进了屋。
“姑……大少奶奶,李妈妈。”
她给二人行了个礼,随后对小于氏道:“金姨娘来敬茶了。”
小于氏一怔。
后院里只有一位姨娘,便是长姐身边的陪嫁丫鬟画眉。
她打起精神,“快请她进来。”
画眉娘家姓金,抬了姨娘后,府里便改称她为金姨娘了。
不一会儿,一位二十上下,身形苗条,样貌清秀的女子进了门。
她头发绾起一个规规矩矩的圆髻,穿着秋香色缎面袄裙,打扮简单素雅却不简陋。
小于氏曾经见过画眉,脑中还有些印象,眼前身影和昔日那位在长姐身边服侍的丫鬟渐渐重合起来。
翠喜在身前摆上蒲团,金姨娘恭敬磕头敬茶。
“见过大少奶奶。”
小于氏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大姐姐是最后才决定要将画眉抬成姨娘的,留下一个人在大姐夫身边,是为了防着自己吧。
她与大姐姐差着五六岁,并不算亲近,垚哥儿年级尚小,大姐姐心里忧虑,也是人之常情……
茶有些浓了,咽下一口,就在舌尖留下一抹苦涩的余韵,久久不散。
小于氏送给金姨娘一只金玉镯子作为见面礼,温和地让她起身坐下,“你是大姐姐留下的人,同我不必这样客气。”
“少奶奶为人和善,奴婢却不能不懂规矩。”金姨娘恭敬接过礼物,搭在小锦杌边上坐了,笑着道,“礼不可废。”
两人聊了一会儿,金姨娘便准备告退,“想来大奶奶还有许多事情要忙,奴婢就不多留了。”
小于氏没有多作挽留,只是邀请道:“以后没事可以多来正房,咱们一块做针线。”
金姨娘笑着应下。
等金姨娘走了,小于氏吐出一口气。
翠喜跟她最久,能看出小于氏怕是因着昨日洞房身子不适,只是一直在忍耐,不由心疼道:“少奶奶歇一会儿吧。”
小于氏犹豫了下,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大少爷什么时候回来,还是算了。”她故作轻松地笑笑,伸手让翠喜扶她起来,“陪我看看新房吧,昨日嫁进来一直忙到现在,还没来得及仔细看过呢。”
解府府邸风格方正典雅,建筑宽敞大气,只是大房人丁稀少,垚哥儿在太夫人院里没有搬过来,除了几个常用的房间之外,其他闲置的房间不免带了点萧索之感。
翠喜陪着小于氏逛了一圈,看过会客的明间,二人又走进西次间。
房间北边摆着一张大书案,上头堆着笔墨纸砚和书本,瞧着颇有些杂乱。
看来除了书房,这里也应该是解桢常用的读书的地方。小于氏看到书案跟一旁的博古架都凌乱不堪,不由皱了皱眉,忍不住走上前,打算整理一番。
翠喜连忙帮着小于氏一起。
她收拾书案,小于氏则是将博古架上的随手放着的书籍拿下来,打算等会儿摆到书架上。
不过她看着博古架上的陈设,越看越觉得不对。
架上的各种摆件颜色都很明亮饱满,这样活泼的东西,不太像是秋冬该用的陈设,反倒是春夏用的才对。
是因为院里没有主母,所以下人不懂胡乱布置吗?
小于氏心里疑惑,翠喜见状,跟着主子打量了一会儿,也咦了一声。
“大奶奶,这些陈设要不要换掉?”
小于氏想了想,“嗯,换掉吧。”
说不定等夫君回来,看到焕然一新的房间,心情也会变好一点。
小于氏初来乍到,还使唤不惯院里的人,故而只叫来自己的几个陪嫁丫鬟帮忙。她从自己的嫁妆里挑了挑,又转了一圈库房,亲自选了些物件儿摆上去。
刚将屋里整理收拾好,解桢回来了。
小于氏赶紧迎了
二人一见面,气氛就有些尴尬,解桢生硬地点了点头。
见她从西次间出来,解桢顺着往里一看,突然就变了脸色。
“你把屋中陈设换掉了?”解桢提高了音调。
小于氏没想到他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心里一个咯噔,茫然应道:“是……”
“谁让你动了!?”解桢心里的火气直冲头顶。
小于氏张了张嘴,“妾身只是觉得,原先的摆设不合节气……”
“那你也要先问问我啊!”解桢发火,“以后不要随便乱动我的东西!”
小于氏攥紧帕子,难堪地闭了闭眼睛,强忍泪意,“是妾身不好,以后再不会了……”
解桢发泄完冷静下来之后,便反应过来自己刚刚态度过激了。
他有些懊恼地抿了抿唇,却又拉不下脸来道歉。
“那些东西,是你姐姐还在的时候亲自布置的。”解桢哑声道,“我不想把它们换掉。”
小于氏的手瞬间紧了紧。
“我之前不知道……”
“算了,没事。”
解桢沉默一会儿,神色带了几分疲累,“我去书房。”
小于氏艰难地挤出一个笑,“是。”
书房里,解桢靠在椅背上,仰头望着房梁发呆。
有小丫鬟来禀,“大少爷,金姨娘来了。”
“她来作甚?”解桢回过神来,皱了皱眉,“让她进来吧。”
金姨娘端着一盅乳鸽汤,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她把乳鸽汤放在书案上,盛了一碗递了过去。
“大奶奶刚进门,您怎么自个儿在这儿,没陪着大奶奶?”
解桢沉默地接过汤,不语。
金姨娘叹了口气,“若大奶奶在天有灵,定然不愿意看到您这般。”
和刚刚不同,她这句里的大奶奶,指的便是已经去世的于氏了。
解桢突然恼火地放下碗,碗和书案碰撞,发出一声脆响。
“若她真的在天有灵,看到丈夫这么快就与她的妹妹亲密无间,心里该有多难受?”
金姨娘一怔,柔声道:“怎么会呢?如今的大奶奶,可是大奶奶亲自过了眼的人选,她只希望在她走后,您也能过得好。”
她越这么说,解桢就越是愧疚痛苦,而且这份愧疚不仅是对于氏,更是对后嫁进来的小于氏。
他心底明白,小于氏没有错,不该被他这样对待,可……
解桢闭了闭眼,愈发觉得煎熬。
“大少爷……”
解桢打断了她的话,“你先下去吧。”
他想一个人静一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