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山桃绒绒)


石土略显拘谨地说,“但这生水大家都喝了许多年了。”
郭自深吸一口气,开始自己的表演。“康娘子,你说,现在挑水有小型水车,种地有踏犁,冬天里冷了有火炕可以睡,咱们黎县又有这样好的县令和县主,这样好的日子,谁不想过?”
康竹青和石土呆愣愣的点头,“这样好的日子当然想过。”
“那就对了!难道你们要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去喝生水然后早早的去死吗?就不过这样的日子了吗?”
康竹青和石土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最后还是石头好奇地问了句,“那生水里都有些什么呢?”
“都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脏东西,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虫子,只有将水烧开沸腾,才能杀死它们,你们自己想想,将脏东西和虫子吃进肚子里,如何不死的快。”
郭自这么一说,石头和石金下意识的都觉得一阵恶寒。
郭自见宣传的差不多了,起身道,“我这里还有一首顺口溜,生水寒,熟水甜,不煮不沸病来缠,小儿喝了肚子痛,大人饮了死的快。若要一家无病痛,灶上常备热白开,你们要记住了。”
郭自说的快,康竹青和石土只听了个大概,“记住了。”
郭自点点头,“待会半个时辰以后,你们去县衙门口集合,一家人若是有一个人能一字不漏地背出这顺口溜,便能得一个鸡蛋。”
康竹青后悔死了,方才怎么就没听的仔细,“郭小郎君为何不早说有!”
郭自一边走一边说:“我不是说了让你们一定要记住。”
康竹青赶紧晃了晃石金的肩膀:“金娘,你可记住了?”

经过发鸡蛋事件后, 百姓们确实将顺口溜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尤其是自己就差那么一两个字就能背对,却眼睁睁的看着往日讨厌的邻居背的顺畅领走鸡蛋,心里别多气。
宣传是十分到位的, 但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日常要喝烧开的开水, 必然就得加大木柴的耗损,有那么一些人家,定然舍不得。
不过林肆既然选择实施这个政策, 自然是有应对之法, 百姓们将顺口溜背住后,她火速的引出了另一个东西,蜂窝煤。
蜂窝煤在天气寒冷地区实用性非常高, 蜂窝的孔状洞能增加空气的接触面,烧开一壶水的时间能比木炭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
而且蜂窝煤的制作方法也不难, 只要去恩州等地拉回煤炭,将煤炭敲碎,加以黏土混合,适量加水搅拌至黏稠状,最后用个木质的蜂窝煤磨具一压晒干便可。
多余的煤渣还能留下铺路呢。
现在大宸尚且处于和平时期, 煤炭价格稳定且不贵, 恩州产煤,又免去了昂贵运输成本。
林肆和梁年商议后, 打算让赵安和丁蒲先行实验出蜂窝煤,给百姓示范这东西烧水有多快捷, 若是百姓愿意的, 就传授此法,百姓从县衙购买煤炭,自行回去制作。
丁蒲已经有很些日子没有再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明白,自从那日嘴比脑子快说出火坑后,他就彻底告别了咸鱼生活。
虽然别的家丁常常回羡慕他。
丁蒲悄悄问赵安,知不知道这次是做什么实验。
赵安摇头,“希望这次不是过于难的实验。”
两个人相顾无言,都觉得压力很大。
这次和上次的流程一样,他们二人先学,然后带着其余的家丁们做,参与的都有补贴。
也不需要做太多,只要将制作方法,黏土,煤炭,水的具体比例摸透便可。
丁蒲听完林肆的安排,拿着图纸嗯嗯点头,这个什么蜂窝煤倒是比上次的造纸要简单太多,还不需要多么精巧的手艺和细腻的心思。
丁蒲和赵安两个人按图纸上说明的照做,将煤炭碾碎,又加黏土和水。
有点像小时候玩的泥巴过家家,丁蒲觉得。
混合成稠状后,又拿孙匠人制作的蜂窝煤磨具一压。
丁蒲和赵安将数个蜂窝煤放在露天的院子里晒着,等待风干变硬。
蜂窝煤不难制作,成功是必然。
第一批做出来的蜂窝煤首先在县主府里试用,试用下来,单个的蜂窝煤可以燃烧7-8个小时,比木柴更耐烧。
其中最满意的当属王瑛,她发现蜂窝煤温度稳定,非常适合慢炖熬粥煮汤,还不太像木柴需要有人看着添柴火。
又能给县主做更多的好吃的!
林肆算过成本,如此投算下来,一个蜂窝煤也就四文钱的成本,煤炭不贵,黏土更是和不要钱似的低价,百姓若是存心想做,甚至能自己去挖黏土,更省钱。
林肆还十分贴心的给梁年送了些去。
左莜围着这圆圆的蜂窝煤赞不绝口,“百姓既背熟了顺口溜,又有这蜂窝煤降低烧水的成本,那喝开水的人便会大大增加啊。”
梁年点头,并嘱咐厨房今晚用蜂窝煤熬豚骨汤喝。
龚静秀那日背了顺口溜,成功得到一个鸡蛋,随后又瞧见眼气自家肉铺的邻居背的磕磕绊绊,心中别提多爽快。
她甚至刻意走过去炫耀了一下自己手中的鸡蛋,把对方气的怒目圆瞪。
自那以后,龚静秀早起之时,便开始烧一大壶开水。
那日登门宣传的小娘子说了,她是做卖肉生意的,本就比人要多接触一些细菌。
龚静秀不知道细菌是什么东西,小娘子又言简意赅的和她解释,细菌就是肉眼看不见的脏东西,在生肉里尤其的多。
龚静秀越听越心惊,原来自己竟常常都在接触这些脏东西。
故而小娘子又说,正是这样,所以龚静秀更得喝烧开的开水!
龚静秀不敢怠慢,不光连自己,连带着家中年幼的女儿,养猪的丈夫,父母,全家都得听她的号令喝开水。
龚静秀家中在黎县算得上是不愁吃喝的类型,杀猪的生意祖祖辈辈传下来,很有些积蓄,肉铺子也不缺肉吃,一家人全都长的高高壮壮,就连年幼的女儿个头也是猛窜。
龚静秀不心疼木柴钱,她家里人多,这么多口人,烧一小壶水定是不够喝的,她那个大壶得添柴。
龚静秀的女儿步伊如今不过三岁的年纪,一张圆脸,浑身肉嘟嘟,此刻正望着木柴好奇。
龚静秀和步元早起烧水,为的就是将开水倒出来放的凉一些,这样一家人起床时,正好是合适的温度。
龚静秀将凉好的温水喂步伊喝,又教育她,“以后没有烧开过的水千万不能喝知道吗。”
步元和龚静秀今日不着急开摊,他们得去县衙门口瞧瞧昨日来宣传的蜂窝煤是个什么东西。
龚静秀知道煤炭,那是在恩州产的东西,黎县穷,没人愿意运过来卖。
黎县都是自己砍柴捡柴烧。
但这个蜂窝煤是第一次听说,也不知道是不是什么新型的品种炭,既是县主宣传的,定不会是那贵的很的品种。
龚静秀出门正巧遇到几个邻居,大家都是去看蜂窝煤的。
“我听说,这次主要是看大家的意思,若是大家都觉得这蜂窝煤好,那县衙就负责从恩州拉煤回来,县主会派人教我们如何制作,成本很低的。”
龚静秀好奇:“自己都能做啊,真的会比木炭好用吗?”
这时另一个邻居接话,“县主每次宣传的东西,哪个不好用了。”
龚静秀点点头,“这倒也是。”
几人快步走至县衙门口的空地,果然瞧见已围了好些人,都是来看着这蜂窝煤的到底是什么样子。
龚静秀认得的人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你别说,我喝了两日的开水,总感觉自己头不痛,腿不疼了。”
“我也是我也是,感觉睡的都要好些了呢。”
“听县主的准没错,我感觉的都要多活好些年。”
“以后我再也不喝生水了!”
“我家定是要这蜂窝煤的,今日就是过来凑凑热闹。”康竹青笑的一脸灿烂,她全家都是林肆脑残粉,林肆宣传什么全家都无条件相信。
“那你们说这蜂窝煤为何叫蜂窝煤啊,难道是长的和蜂窝一般的吗?”
“很有可能。”
众人说说笑笑了好一会,县衙里终于有人出来。
赵安和丁蒲抬着一个小炉子放在了空地上,旁边还有衙役抱着一个背篓,被草帘子遮住,看不到里面是什么。
赵安和丁蒲过于眼熟,直接被好些个参加造纸作坊招工的娘子认出来。
“这不是当时造纸作坊招工的两个郎君吗,怎么又是他们。”
“我说怎么看着好生面熟。”
“真的唉,真是他们,这两人可真能耐。”
丁蒲听着围观的群众此起彼伏的怎么又是他,心里默默的接话。
我也不想啊!
赵安看了丁蒲一眼,示意他还是如同他们昨日练习的那般,丁蒲说话讲解,赵安烧蜂窝煤。
丁蒲张嘴就来,他先是先来背篓里的竹帘,拿起一个个黑黑圆圆带有蜂窝孔的蜂窝煤给百姓们展示。
“大家瞧,这就是蜂窝煤。”
百姓们纷纷去看,“真是长的和蜂窝似的。”
“这样一块煤能烧多久?真的比木炭快吗?”
丁蒲也不多做解释,直接将蜂窝煤点燃,用夹子放在炉子,随后将一壶水放在炉子上。
百姓们都盯着那炉子,等着看水什么时候烧开。
水开之时,丁蒲一边揭起水壶盖子给百姓看,一边说,“不光是烧水,熬粥煮汤都是好的,还不用一直有人看着添柴。”
“哎哟还真是,这一会工夫水就开了。”
“那这样,熬粥也不需人瞧着添柴了,确实是方便。”
“昨日来宣传的小娘子和小郎君就说了,花上十来文钱买上些煤炭,再自己挖点黏土加水就能做,能用好久呢。”
“这确实是方便,不光烧水,用处多着呢。”
“我要制蜂窝煤!”
“我也要我也要!”
丁蒲尽量使得自己的表情和善一些,“大家别急,过几日县衙会去恩州拉煤,到时大家按需购买,县主会派人上门来教怎么制作。”
瞧完了蜂窝煤,百姓们三三两两的一起离场。
康竹青回到家中,对着一家人开始慷慨的讲解那蜂窝煤烧水是如何如何的快。
石金得了助手的活计,明日便得去报道了,故而今日赶紧将之前接的缝补活计做了。
康竹青看了看石金,“金娘,这助手的活计你要好好的干,娘发现了,只要跟着县主走,定是吃穿不愁啊,这好端端的你说招什么助手?只要你好好干,说不定咱们家能过上吃肉的好日子呢。”
棉花种子被梁年安排种下,摇娘日日都去看,只在心中期盼棉花快些长大。
在棉花树成长的这段时间,摇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好在梁年和左莜教过她识字,摇娘的文化素养还算不错。
能识字就好办,林肆从系统商城里搞了一整套的轧棉搅车,三锭脚踏纺车图纸,顺便花了几天给摇娘讲三锭脚踏纺车和轧棉搅车的原理。
摇娘现在还是住在县令府中,每日清晨起床,和左莜梁年一同出门。
三个人一个去县衙,一个去庄园,一个去县主府。各有各的忙法,全都是在给林肆打工。
林肆昨日告诉摇娘,给她招的助手一早会在县主府门前等她。
摇娘到达县主府时,瞧见门口有两位女郎,一个年约十三四岁,另一个年纪略大些。
石金整个人都是激动的。
她没想到成为助手以后会来到县主府门前,这可是县主府啊!县主就在里面,而自己和县主仅仅隔着一道墙。
石金幸福的都快晕过去。
三人简单会面寒暄,石金和另一位助手于安春对着摇娘做了自我介绍。
摇娘微微点头,面带微笑,安慰二人不必紧张。
“二位娘子不必紧张,先随我去郊田。”摇娘也不多做赘述,直接开启她一天的工作流程。
石金和于安春乖巧的跟在摇娘身后。
石金是冲着想给林肆做事来的,于安春则是冲着每个月的工钱来的,二人又是普通百姓,自然不知道棉花一事。
摇娘一边领着她们往前郊田走,一边给她们科普棉花。
石金从前做百姓,只知道县主很厉害,不一会便会有新奇的东西出现,水车、蜂窝煤、农具。
这是第一次接触到较为内部的消息。
石金深深的感叹,什么东西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县主和为县主做事的人在背后做了很多工作才会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而她现在也要成为那个在背后做了很多事的人,这样的感觉有些奇妙。
于安春既能被选中当助手,对纺织缝补一事自然是熟悉,她的眼睛瞪的大大的,半响没回过神。
除了麻以外的布料之所以贵,那是因为原料都是人工养殖,不似麻,种下去便能长。
而这棉花若真是穿着舒适,而原料又和麻一样是靠种植,那成本就不会高。
于安春心想,县主也不会卖给百姓高价。
那等着棉花树栽种出来,岂不是可以在过年穿上舒适的新衣了。
和麻布一样价格舒适的布,这是于安春以后做梦都不敢想的。
棉花种下不过才一月不到,于安春和石金也忍不住像摇娘一般,蹲下身子去仔细观察。
小小的树苗才刚刚破土不久,但却承载着三个女孩子的希望,石金和于安春想象不到这树苗长大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摇娘浅浅一笑,“我每日都来看,只期望它们快些长大才是。”
于安春和石金能理解摇娘,这样得好东西,换谁都会想要日日来看的。
封凌日等夜等,终于盼来了莫静连的寄来的信。
只不过有两封,一封是给她的,另一封密封的非常好,是给林肆的,还嘱咐她不要偷看。
封凌自认自己绝不是那般小人,因此只看了自己的那封。
莫静连对封凌一向是报喜不报忧,尽管如此,封凌还看出了莫静连信中淡淡得忧愁。
定是那另一家纸业又做了什么幺蛾子!
封凌气的牙痒痒,但是又束手无策,莫静连说过,他们有知州撑腰,为的就是安京前来采购昂贵纸张一事。
莫家的洒金笺向来卖的好,对方正是想抢了这一门生意。
封凌读完信,将另一封原封不动的交给林肆,“县主,我可没有偷看,淼淼说了叫我不许看的!”
林肆不自觉的挑了挑眉,莫静连竟会给自己写信?难道她想通了,还是说病情恶化了?
封凌将信交给林肆,但是眼巴巴的看着林肆,没出去。
林肆言笑晏晏:“封娘子今日庄园还有课,还不走吗?”
封凌小声嘀咕,“还早呢。”随后又依依不舍的看着林肆手里的信好几眼,这才出去。
封凌不开心,淼淼竟然有事瞒着她,到底是什么事她不能看!
封凌走后,林肆拆开封信,将信展开。
莫静连用的是洒金笺写信,足以表示对林肆的重视程度。
信上只有几行字。
不知县主所需何物,方能换我一命?
短短两行字,言简意赅,别说废话,就连问候都没有。
林肆本来下意识从桌子旁边拿黎县造纸作坊产的劣质纸,但一想人家都用的洒金笺寄信,自己这样是不是过于寒酸,太丢安平县主的面子?
林肆让春意拿了一张纹花笺,纹花笺上印有惟妙惟肖的花纹,因其风雅别致,是现在价格最贵的纸。
既然莫静连不和自己废话,林肆也不打算写有的没的。
她拿出自己忍着肉痛用人心兑换的钢笔墨水套装,提笔给莫静连回信。
先来医治,待你痊愈,再议所求,非为恶事,亦非力不能所及之事,勿要忧心。
她林肆也不是什么恶魔。
不过就是放弃朔州的一切举家搬迁到黎县来而已,这又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比起保命来说当然很值啊。
林肆写回信的速度很快,封凌则是洋洋洒洒写了一整张纸,包括但不限于从各种角度偷偷追问莫静连到底给林肆写了什么。
莫静连收到回信时,她正焦头烂额。
洒金笺的生意果然被江氏纸坊给抢了。
莫静连展开封凌的信,她写了很多,比如庄园里的学生多么的勤学苦练,有个小娘子练枪很有天赋,县主府的工作餐她因为睡晚了去,最后一点全被南双吃光,又比如她说黎县很好,问莫静连什么时候去治病。
莫静连接着拆开林肆的回信。
和她一样言简意赅没有废话。
只不过莫静连是第一次瞧见这样的笔迹,不似毛笔写的,倒有些奇怪。
“非为恶事,亦非力不能所及之事。”莫静连将这几个字念了出来。
她又想起自己在梦中病恹恹的样子,想起被人掘了的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