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歌寄月(云淡淡)


“二姑娘说的在理,还请夫人定夺吧!”
姜嬷嬷向叶清歌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第41章 提亲
“即日起就罚楚姨娘每日抄写《女戒》,从此禁足于房中,直至生产不得出”叶夫人冷冷的看着楚心兰,随后又朝着众人道:“今日之事万不可外传,你们可知晓了!”
“是,夫人”
众人应了一声后,她才又嘱咐了身旁的齐嬷嬷: “她院里的丫鬟一个也不能留了,这些个背主忘恩的东西,全部送到郊外的庄子上吧”
楚心兰听罢瞬间瘫坐在地上,顿时只觉寒意彻骨。
这显然是要把她关起来偷偷生下孩子,恐怕他叶清宇也不会明里认这孩子,没想到他竟如此狠心。
一旁的玲珑听了这消息,顿感晴天霹雳,跪在她面前撕扯着她的衣裳哀嚎着:
“姨娘,你要救救我啊,我不能去庄子上,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你不能见死不救,我可是一心都为了你啊......”
话还没说完就被几个老嬷嬷拖走了。
叶清歌看着地上的楚心兰,俩人目光正好相汇时,隐约看到她眼里露出一丝丝的恨意。
自姜嬷嬷来府授课已十日有余了,叶清歌才得了空陪着柳希芸解闷唠嗑,只是没想到她是真的病了,但并不是因为楚心兰,而是去荷塘采莲淋了雨,叶清宇以为她是气病了,还十分的内疚。
叶清歌也是十分佩服她这心境,要说往日瞧着她与哥哥很是恩爱,如今这般却不生气了,甚是好奇,遂问了她:
“嫂嫂,你不难过吗,不怕哥哥变心吗?”
柳希芸看着窗外翱翔于天空的飞鸟沉吟片刻,才淡淡的说道:
“二妹妹,不难过是假的,这世上的女子,谁不希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可真正如愿的又有几人呢,这京都的大宅大院,哪家没个三妻四妾的,且说你哥哥心思不在她身上,哪怕他是有心的,又有谁能拦得住,女子活在这世上本就不易,又何苦一生就为了一个院子一个男子挣得头破血流,我们也可以闲时泛舟湖海、踏花赛马、品茗对弈、投壶击壤,好不快活,又何必安于一隅呢!”
叶清歌心里一颤。
这些话又何尝不是她心里所想所愿呢,重生以后她也曾想放下过去种种,去过那忙时济世救人,闲时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可无奈有那么多恩怨情仇未了,又怎能放得下,看着柳希芸的笑颜,仿佛看到的是另外一个自己。
“嫂嫂,所言极是,我亦有此感”叶清歌微微颔首,眼眸中流露出深深的认同之色,淡淡的微笑着。
两人相视一笑,她又怅然道:“这府里唯有你能懂我了!”
见叶清宇走了进来,她便打趣道:“这不还有哥哥嘛!”
柳希芸尴尬的笑了笑。
夏末秋初之际,微风习习,吹散了连日来炎热的暑气,带来阵阵清凉,草木的叶子开始由翠绿变为金黄,落叶纷纷扬扬飘落在小径上,叶清歌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 ,她此时正往沐云轩走去,方才母亲派人来请,不知所为何事。
刚走进沐云轩,就见叶夫人上前拉着她的手,递给她一本册子,微笑着说道:
“歌儿,侯府今日请了媒人上门提亲了,婚期定在九月初九,是个好日子。这是送来的聘礼单子,你瞧一瞧,除了金银玉器绫罗绸缎、古董字画、房屋田产,还送了好些个未曾见过的奇珍异宝,我瞧着当中许多都是御赐之物,几乎堆满了一整间屋子,可见长公主和侯爷还是很看重咱们家的”。
叶清歌打开册子,看着挺长的一串聘礼单子。
东珠玛瑙、云锦蜀缎、御赐美酒宝物,应有尽有,最难得的是还送了好些珍贵难寻的药材,有可解百毒的极地灵芝,传说中长醉不复醒的玉红草,祛病延年,驻颜益寿的地脉紫芝等等珍奇稀有之药,按理来说聘礼中不该出现药材的,但却是正合她心意。
还有院里的那对呱呱叫着的聘雁,羽毛乌黑光亮,长的那叫一个健硕,像是精心饲养过的。
叶清歌高兴之余内心却也有几分忐忑,心里嘀咕着莫不是这谢小侯爷真的病入膏肓了吧,长公主内心有愧才送了自己那么多珍宝来弥补。
叶夫人看着她神色有异,心里隐约也猜测到了几分她的想法。
遂安慰道: “歌儿啊,虽说至今都未见过谢小侯爷,也不知他身体近况如何了,但听你哥哥说自蝗灾以后,侯府在城中设了粥棚,还在城外搭建了草屋好让难民有落脚之地,不至于挨饿受冻,如此看来他也是心地纯善之人,我看你方才看那些药材的神情,想必是十分合你心意的,看来他也是有心之人,嫁过去后不论是何种境况,想必都会善待于你的”
叶清歌嫣然一笑,抚了抚叶夫人的手,柔声道:“母亲,你多虑了,歌儿心中自是明白的,这世上之人大多被命运裹挟着随波逐流,一出生便分为了三六九等,那怕挣扎向前也不易改变命运,而歌儿却是幸运的,上天眷顾我,让我与父母兄弟相聚,从孤女一跃成了太傅千金,又是未来的武安侯夫人,如今叶家家族鼎盛,父母高堂安好,兄弟姐妹和睦,我已心满意足,再无它想!”
“我儿心镜清明,你能如此想,为父的甚是欣慰!”只见叶太傅边说着边走了进来。
叶清歌站起来向他行了一礼。
“父亲”
叶太傅点了点头,坐到太师椅上,恢复了一贯的慈父模样,问了她一些近日同姜嬷嬷所学的功课,同母女俩寒暄几句便离开了,离开时面色凝重,心事重重的。
叶清歌询问道: “母亲,父亲还在为我的婚事气恼吗?”
“歌儿,你不要怪你父亲,他那日的言语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向来把黎明苍生看得很重,近日宁州灾情严峻,他就是苦于一直没找到有效治理蝗灾的办法,而忧虑不安罢了”叶夫人愁眉不展道。
“母亲,咱们府上也设些粥棚吧,虽是萤火之光,但也能解灾民一时之困”叶清歌说道。
“歌儿言之有理!”叶夫人点了点头。
三房那边,叶清璃母女俩看着一箱一箱的聘礼抬了进来,心里瞬间堵得慌。
她一心想要压叶清歌一头,才想入的东宫,可从未想过哪怕是再高贵的太子妃嫔,也都是妾,更没有正室所拥有的三书六礼和丰厚聘礼,再想到太子那一张憨厚质朴无华的脸庞,不禁心生了几分悔意。

回去的路上叶清歌也十分忧心此事。
据史书记载,蝗灾之后,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疫病,蝗虫所至之处,田稼食尽,百姓饿殍遍野,疫病丛生。
回到清澜苑后,她开始翻找了先辈留下的各类医书和药草,想着是否能从中找到可以有效驱虫的药物,但找遍了屋里,几乎都是关于人类和家禽的,并无任何收获。
杏儿看着她家姑娘翻箱倒柜,满屋寻了个遍,却也什么都没找到,问道:“姑娘,你在找什么,奴婢帮你找吧!”
“我在找有没有什么能快速驱除蝗虫的药物”叶清歌蹙眉道。
“姑娘,奴婢以前看到那些田间饲养的鸭禽啄食虫子,你说若每家每户都多养一些,会不会就能把蝗虫都吃干净了”杏儿边翻着手里的书籍边说着。
叶清歌眼里顿时闪着惊喜的光芒,停下手里的动作,嘴角微微扬起,对着杏儿笑道:
“杏儿献策有功,当赏”
杏儿听罢顿时乐开了花,她知道自己刚刚的一凡言语定是对姑娘有用的,十分欢喜。
叶清歌心里有了主意,想起那日夜探父亲书房时,看到书上记载的那些治理蝗虫的法子,篝火诱杀、器具捕杀、掩埋、烟熏等等已有许多的办法,如若把这些方法收集起来,编成书册,广发给百姓,或可缓解灾情,想到这里,她立即取了纸笔把自己知晓的捕蝗之法一一收集了起来,艾草烟熏、牧鸭治虫等等。
次日一早,叶清歌用完早膳就去了沐云轩,等了好一会,才见叶太傅下朝回来,他走进院门,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双眼略显浮肿,仿佛一夜未眠,步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叶清歌知道事态紧急,便也顾不得许多,赶紧上前递上了自己昨晚写下的捕蝗之法,说道:
“父亲,歌儿有事同你商议,你这会可得空了?”
叶太傅看了看手里的宣纸,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抬眸看向她有气无力的低声说道:“去里屋说”
说着走到屋里的太师椅上坐了下来,接过丫鬟手里的茶盏浅饮几口。
叶清歌眼里满是担忧之色,跟了上去: “父亲,听说如今宁州灾情愈发严重了,虽然朝廷已经拨下去了不少钱粮,想要熬到明年开春却是极其不易的,再这样下去灾区难免会尸骸遍野,加之天气如此炎热,极易引发疫病”
叶清歌越往下说,叶太傅的脸色便愈发难看了,他停住了手里的动作,紧锁着眉头沉沉说道:
“为父也正有此忧虑,不知歌儿有何良策?”
叶清歌说道:“父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捕灭蝗虫全靠官府衙门和一小部分百姓,力量何其微弱,何不把那些治理蝗虫的法子收集起来,编成书册,广发予百姓自行捕灭蝗虫,再以以蝗易粟,以蝗易银钱之法,用百姓所捕的蝗虫来换取粮食银钱和鸡鸭,调动百姓积极参与到治理蝗灾中来,官民一心众志成城,灾情很快必得以缓解”
叶太傅听完她这一番话,眼眸瞬间亮起,眼角微微颤动,神情中流露出深深的欣慰和赞许。
“我儿聪慧,此计甚妙,得女如此,实乃叶家之幸,为父这就去草拟奏章,进宫面圣”,抿了口茶后又蹙着眉说道:“此计虽好,只是如今国库空虚,边疆战事又起,军中粮草是万不能减的,不知还能支撑到何时!”
叶清歌急忙说道:“父亲,眼下已是初秋,再过一月有余便进入秋收百谷成熟之时,一则现在及时捕蝗,百姓田地里的庄稼或还可补救一二,二则目前蝗灾除了宁州一带和一些干旱的地区外还未波及到其它地区,据我所知江南吴越之地乃我安国米粮丰产之地,那里常年雨水充沛,不受蝗灾影响,想必今年也能丰收,或可缓解当前危局”
叶太傅听完面露喜色大步朝着书房走去,仿佛刚才的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边走边说道:“歌儿,你来帮我研磨吧!”
本来想看看父亲是否会存有私心,会不会把这个良策交给太子去邀功。
见他如此,叶清歌也松了一口气。
快步跟了上去,拿出砚台研磨起来,只见他坐于案前,笔尖在宣纸上轻轻舞动,每一笔都稳健而有力,迅速在纸上写出了刚才自己所讲的以蝗易粟之法,和收集的所有捕蝗之策,怎么实施、怎么交换一一详细写明,神情严肃而凝重,写完后拿起奏章就匆匆离去了。
临走时看了他一眼:“父亲替百姓们谢谢你”。
叶清歌一愣,刚才从他眼神里看到了感激,赞赏。
叶夫人准备了午膳端了进来,见他未言语半分就匆匆离去了,遂露出一丝无奈的表情,对着叶清歌轻叹道:
“你父亲午膳也没吃,这是要着急忙慌的去哪里!”
“母亲,父亲找到了赈灾之法,进宫去了,你只管准备好吃食和沐浴更衣之物,他或许申时就能回来了”叶清歌解释道。
看了看母亲端来的鲜虾蹄子脍,看着鲜虾的模样,想起了昨日在书籍上看到的一句话 “虾子一物,在水为虾,在陆为蝗,即终岁食蝗,与食虾无异”。
先人大多认为蝗虫会化为鱼虾,鱼虾可以做成各式的美食。
那.....蝗虫岂不是也可以。
想到这里,她立刻唤来杏儿。“杏儿,你去找人捉些蝗虫来,多捉些,要活的”
叶清歌回到清澜苑,就见一众丫鬟围着一篮子的蝗虫好奇的瞧着,见她走过来遂散了出去。
“姑娘,这虫子是做什么的”丹琴也十分不解的问道。
叶清歌这才想起,这些个小丫鬟自幼在深宅后院里长大,几乎不认得这蝗虫,遂抿唇微笑道:“这些小东西可是吃尽了百姓田里的庄稼,杏儿,你可否用它作为食材,多做出些美味来,今日的晚膳就是它了!”
杏儿听闻此言,看着笼里的蝗虫哭笑不得,她可从未食过这东西,也从未做过,只能赶鸭子上架试一试了,遂回道:
“姑娘,奴婢试试”
果然,晚膳的时候,杏儿端上来一盘盘美食,琳琅满目,有单独煎烤出来的,剁碎了和了白面做成饼的,也有磨碎了做成酱泥的,更有做成羹汤的,应有尽有。

第43章 蝗宴
叶清歌还请了刚病愈的柳希芸和叶清兰一同过来品尝这蝗虫宴,经过杏儿精心烹饪过的蝗虫,色泽金黄,外层酥脆肉质细腻,散发出的浓郁香气混合着香料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
柳希芸自幼随父亲在边关长大,见多了百姓疾苦,自是见过这虫子的,她只见过百姓饿极了摘了翅膀和四肢活生生吞食的,还没见过作为食材入菜的,且还能做出这般花样,便兴致勃勃率先尝了起来。
夹起炸过的蝗虫轻轻咬了一口,入口即碎,只觉顿时香气扑鼻,她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来,微微闭上眼睛细细咀嚼起来,还时不时赞叹道:“真乃人间美味啊!”
而自幼在闺阁中长大的叶清兰,平时吃惯了那些精巧的珍馐美味,自是没见过这样用虫子入菜的,她虽然有些害怕,但看着嫂嫂那般陶醉的模样,也禁不住要流口水了,大胆试着夹了一块,轻启朱唇,细细咀嚼起来,脸上的表情由最初的怀疑瞬间转为惊喜,加快了咀嚼的速度,不一会功夫,几人就把盘子里的美味一扫而空了。
看着她们贪食的模样,叶清歌心里开始琢磨起来,得把这些珍馐野味传播开来才行,便又让杏儿做了好些给她们带走,而此后叶家和柳家的后厨里也多了许多以蝗虫入菜的野味。
次日清晨,叶清歌乔装打扮了一番后,装成男子模样,领着杏儿便出了门,许久不曾出去,拨开车幔从马车里探出头去,只见京都街市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各家店铺门面虽然都开着,但街市上沿街叫卖的商贩走卒却少了许多,多了许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百姓,各府的施粥铺外难民们排着长队,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绝望,有的默默不语,有的小声低泣,老人孩童们饿得瘦骨嶙峋,不忍直视。
想起第一次来都城看到的繁荣的景象,至今都还历历在目,才时隔一年,却已经成了如今这般样子,不禁感到心痛与酸涩。
她们的马车直直的去了望月楼,望月楼一侧也搭了几个粥棚,但排队的人还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叶清歌简直不敢想象,京都城已经那么多难民了,更何况是灾区。
走进望月楼,楼内外简直是天壤之别。
楼内,歌舞升平,热闹非凡,宾客们举杯畅饮,欢声笑语充满了酒楼,真是应了那句话“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叶清歌瞧着这些骄奢淫逸的王孙公子们,打心底里都是了鄙夷和厌恶。
刘掌柜见她们进来,只觉这两位公子有些面熟,面如冠玉,十分清秀,一时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但还是一如既往笑意盈盈的迎了上去。
“这位公子,楼上雅间请!”
“刘掌柜,你不认得我了?”叶清歌低眉掩笑道。
刘掌柜见她这副模样,仔细瞧了瞧,看到她耳垂上的耳洞,这才认了出来,拍着脑门说到:“哎呀~叶姑娘,在下眼拙了”。
看她瞧着大厅里的宾客们黑沉着脸皱着眉头的样子,遂又说了句:“客至方能生财,银钱始自人出”。
叶清歌听罢,也明白了当中的几分道理,遂向他说明了来意,让杏儿把手中的食盒递给他: “刘掌柜,还请你把这个食盒交给月白公子,务必要尽快交到他手中,有劳你了!”道别了他便离去了。
刘掌柜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叹了句“造化弄人啊!”
一个时辰后,松云山庄里,谢长云看着眼前桌上摆满的蝗虫宴,皱着眉头阴沉着脸眼神冷冽的看着凌风。
“侯爷,刘方旬派人送来的,说是叶二姑娘特地送去望月楼想让你品尝品尝”凌风不敢看他,连忙边解释边把食盒里的一封信递给他。
谢长云拆开信件,里面掉出来一封信和几张食谱,看完信后他才渐渐舒展了眉头,嘴角微微露出一丝微笑。
凌风掩口忍笑,不露端倪,他只觉得有些好笑,这叶二姑娘可真会送人礼物,专挑他们侯爷最讨厌的虫子来送,这要是换做别人,定是要拉下去打板子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