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四合院的事情稳步进行中,乔教授那边全包揽了设计方面的工作,包括办公室装修,林若妍完全不用操心。
儿子林梦溪被鱼伯伯特训围棋,有点空就躲在卧室看书,总之是不肯跟她出门。她又要躲着周薇,这位阿姨不是去逛街就是看望老友,喊她陪着的目的肯定是介绍对象。她只能谎称为了公司的事各种操劳,每天早出晚归。
于是鱼伯伯关注了一下林若妍的困难。原来是她的地产公司刚成立,急需买一块地。不过目前京市虽然已经有招拍挂了,却并不是完全信息透明,随便一个什么公司就能去拍地的。
鱼有余在京市还算有牌面,立刻给找了关系,解决了林若妍的燃眉之急。
其实人家cy区开发委员会也是希望能有一些非国企的地产商参与进来,搞活土拍市场,毕竟他们有不少困难地块要处理。
比如眼下就有一块地是老大难。大国企看不上这种四环外的偏远小地块,民营企业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好赖不清楚底细,不敢轻易交托,万一没有筹划好流拍肯定不行。这是首都啊,高价拍地赶紧开发变成房子,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困难才行。万一有人投机囤地不开发,委员会里的人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一听说鱼老的晚辈做地产公司,还是林氏集团那种很有实力的企业分支,就觉得靠谱,立刻给发了拍地的邀请函。
林若妍看了看,入场要准备三千万现金的保证金,打入官方指定账户,然后还有一些后续交易手续问题,这对她来说都不算事。
地块位置信息等等图纸也都有现成的,拍地在一周后于某酒店会议厅举行。她拿到资料一看,越看越眼熟,忽然想起了书中似乎提到了这块地的事。
书中有段剧情,方玥代表的南方某地产公司为了有资格能进入这场拍卖,想走林家的路子。林氏除了鱼老这边,在市里也有其他的门路,虽然不做地产,不过能引荐相关人员。若是林家肯帮忙介绍两句,在开发委员会那边挂上号,方玥再去报名申请参加拍卖,资审就容易被通过。
不过原书中,方玥对酒会上真千金的所作所为极为不耻,只能绕过了林若妍,去走李一琪的门路。李一琪在名校读书,自然了解京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地产开发肯定大有所为,想着既然林氏不做地产,那不如引荐方玥给林如许。
方玥在南方有成功的项目,对林如许和林氏集团非常看好,强强联合,到时候林氏下属那么多实业给方玥供应建材和设备,方玥专门做开发,岂不是也能赚到红利。或者林氏干脆投资方玥的地产公司,坐等分红。
京市当时做地产公司,无论哪里来的,都需要本地注册专项目的公司,这样方便一系列管理。这种公司,一般包含多方股份以平衡利益,比如土地方、比如京市大企业等等。李一琪这样的引荐原本没错,也是为了林氏未来的发展帮忙。
没想到真千金一听说哥哥要与方玥合作,竟然耍小脾气将这事搞黄了。后来方玥找了其他合作方,成功拍下这块地,开发了一个小户型的小区,解决了新落户京市的刚需人口住房的问题,获得了一系列表彰,名利双收。
林氏也因为错失了专业做地产的伙伴,往后没能在地产这块有什么发展。
林若妍盯着这个项目所在的位置仔细又看了看,忽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鱼老牵线给她找了这个机会,那她就将这块地拍下来,当作未来八个月花钱的主要出口吧。
第25章 项目的定位
林若妍计划拍这块地,倒不是为了弥补原书中林家的那些遗憾,或者与方玥对着干。其实方玥这个女强人在业内口碑还是不错的,给新兴的中产阶层盖了不少质量上乘经济实惠的房子。
奈何林若妍求生需求,要抓紧买块地,把这个月的一个亿赶紧花了,且为后面那几个月花钱如流水制造好充分的理由。
据她了解到的信息,其他地块开拍都要等下个月了。别人或许等得起,她不行啊!况且这块地她还算熟悉情况,到时候按照原书情节照猫画虎推进项目,她好歹还能糊弄一下官方以及亲哥。
等等,为啥要照猫画虎呢?那不就少花钱了么!
原书方玥拍地高于底价两千万,一共花了六千万拿下。所以她为了省后续成本,方案户型和建筑立面设计都直接套用了以前南方项目的成熟概念,找了京市本地设计院直接改改就做了施工图,设计费总共花了二百来万。
销售团队也不是她自己的,是聘请了京市的销售公司,销售前期成本销售公司自己出,还要承担卖不出去倒赔钱的风险。
建造成本因为是刚需住宅,就只用毛坯交付,外立面是涂料,小区环境铺点便宜砖头,种点细如麻秆的小树,草籽洒了来年是否长得出来另说。整体土建从挖坑开始就是找了施工单位垫资,反正地产公司一分没花。
方玥除了买地真金白银花了三千万,其余地款都是从银行贷款,施工、销售都要相应合作方自己垫资,可谓是空手套白狼的典范。
到最后财务滚起来,建筑没出地面,楼花就卖了不少,回了一部分款。一通操作下来,方玥初始投入只花了三千万,到两年后项目售罄清盘,净赚了三个亿。若不是销售回款有很大一部分都还了银行贷款,陆续给各种合作方的开支结算,她能赚的更多。
方玥这套操作是很经典的以小博大快进快出的刚需盘操作模式。到后来时间成本也会进一步压缩,在南方无需冬季停工的地方,甚至能做到从酝酿拿地到真正售罄只用八个月,利用银行和杠杆,自有资金投入极低快速周转,滚雪球一样扩大。不用等房子盖好,能卖出有回款的时候,钱早就投入到下个项目了。
林若妍若是有钱有资源能在现实中开地产公司,肯定会选择方玥这样的模式。刚需客户在京市一抓一大把,从来不缺人,低廉成本投入之后,也不用追求太高售价,只求快速卖出,提前蓄客或许久一些,但一开盘一两天就都卖光了。
可惜她如今是在书中绑定了这个败家系统。买地就是为了解决往后每个月合理合法稳定投入一个亿这个问题。
按照方玥那种玩法,一年有望赚钱,可是头八个月还怎么花出去那么多钱?花不出去八个亿,她小命都不在,哪里还等得到后面赚钱。
如果是类似的手法,多弄些项目呢,她又没有那么多精力管,思来想去肯定还是要集中精力在这一个项目上,把她的燃眉之急都解决掉才行。
首先,地要拍,多贵都要拍下来。原书方玥六千万拍的地,林若妍计划八千万一个亿也要拍,拍地这种大头花销,一次性就能完成一个月的指标呢。
接下来林若妍也不打算做刚需盘了,地价上涨提升了成本投入,总不能赔钱卖啊。结合这块地的天生资质,搞一个高端神盘,至少可以将前期投资成本无限拉高,八个月之后也能出地面了,再陆续销售,运气好,说不定她还能再多活俩月?
什么小户型毛坯房,容积率顶着最高限盖的那些抠搜省钱手法统统不要。她不求快,只求贵,盖的差不多了再开始卖。
总之她要与快销的刚需盘反其道而行,毕竟京市的房价会越来越贵,现在看来三万一平米的就是豪宅了,以后三万每平米连六环外上车盘都不够了。所以四环外算什么,这个项目她要做就做成大户型精装修,从咨询和设计开始,全找最贵的。
国内的咨询公司和设计院收费低,那就找收费贵的外国知名咨询公司、设计公司做策划和方案。然后再找国内最顶尖的大设计院,签个稳妥长期合作合同做施工图。
怎么省钱她未必比方玥知道的多,但是她见过很多花冤枉钱的反面例子,简直是信手拈来,都不用别人教。
这样一环套一环,精心谋划未来大把花钱的初步构想,败家系统听后立刻就被打动了,赞不绝口道:【不愧是宿主,格局就是大!买地花一大笔钱,之前买四合院开公司,改造装修雇佣员工什么的,这个月差不多就能凑够一个亿了。往后项目运转,公司各种开支,花钱如流水的成就指日可待。】
林若妍说:“那当然,后续那些咨询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也都物色好,签署合同后立刻就付30%的定金,初步算一下至少最近几个月都有合理花钱的由头。”
林若妍得意炫耀完,又出于自己对地产的专业熟悉度,静下心来仔细盘算,往后这些成本大致要多少。这个月差不多能花够一个亿,往后成本投入也陆续就是三五个亿,毕竟她的想象力到亿这个单位就有点枯竭了。
所以咨询公司,还有世界上知名的那种一套就卖一个亿的豪宅,还是要去多看看,人家东西敢卖那么贵,成本投入肯定不低。照猫画虎她按样子买回来,怎么也能凑够成本预期。
项目的定位就这样:高端大户型豪宅!
本来她雄心勃勃想着自己脑子里算算看,这样的定位是否可以覆盖她八个月的生命周期,每月一个亿的花销。不过转念一想,她为啥要自己算呢,她赶紧招人,让成本部和设计部的人给她做这个事就行。什么都不用自己干,那才是老板呢。
她只需要将下属提供上来的数据选择一下,找出符合自己每月花钱需求的,拍板就行。
如果一个地产公司还不够满足每月一个亿的开支,那就再搞点别的灵活机动一些。比如收购影视公司投资拍片子,那个花钱应该也挺快的。但是影视行业她真的不懂,三五个月能拍好电影么?电影上映后多久能回款,如果要做,可能需要咨询业内人士了解详情。
再不然投资手机?吴成豪的身影将她脑子里冒出来的帅哥魏煦推开,两个工具人打架中。
其实手机和影视一样,她都是只见皮毛,什么都不懂就下场,估计一做就亏,还真没胆量胡乱尝试。综合思量,为了撑满八个月纸醉金迷的豪门生活,她决定还是先按照自己熟悉的套路来。
第26章 如何选员工
下周要拍的这块地,位于京市北四环外,五环之内。书中设定,未来那附近会有著名的奥运场馆,以及多条地铁线路开口。虽然说都与地块有个一两公里的距离吧,有总比没有强。
拆迁的是老旧城中村的土地,这些拆迁户早已经安置到了回l观和更北边的经济适用房区域。拆迁已经完成,地块算是净地,七通一平都做好了。
一直没什么人关注,是因为项目建筑体量只有十万平方米,规模有点小,又比较偏远。
这会儿二环三环边还有很多成熟地块呢。尤其是靠近cbd那边,腾退了很多工厂,cbd往东扩建,写字楼一茬接一茬越盖越高,在这里办公的精英们对住宅需求旺盛,一般选择住在附近,形成了新贵豪宅公寓群。
另外京市有东富西贵难贫北贱的说法。除了东边,往西各种大公园名胜景点很多,尤其西二环西三环,靠近京市知名景点,另外高校和科技企业云集的中关村,再往西还有山有水的,凸显富贵气,自古就是高端宜居片区。
而这块cy区委员会一直发愁的地与上面那种优质地块比就有点先天不足。别的不提,光是地段就差了一环,四环外快到五环了。
那么远,地铁没通,公交不到,医院学校没有拿得出手的配套。虽然说有个奥运场馆概念,可是那要八年后才能开奥运会了。现在一片荒凉,周围除了空地,就剩下农田,五环路还在修呢,整个就一大工地。
大多数专业人士看到这个位置这个容积率,都首选做成小户型刚需房,走低成本低总价,快速变现的路数。像是方玥那样的京外公司,初次进入京市试水不敢投入太多,会倾向选这种小体量项目,控制成本之后快速回款。
林若妍打定主意要在这块地上实现未来八个月的花钱大计,那肯定要抛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想法。之前已经想明白,定位是大户型的真豪宅,所以买地的成本才不会拘泥于普通刚需盘那样,不设上限才配得上豪宅的格调啊。
到时候不管别家怎么拍地,她一直举牌子就行。
接下来她需要花些精力的就是选择地产公司的员工。这个月办公室能不能用她不管,全公司几十号人必须都招满开始发工资。
她可不能像大多数私企那样,这月干活,次月底才发钱,她计划的是这月不管哪天入职的员工都是按整月给工资,本月工资本月发,在财务做账交社保能完成的基础上越早发越好。很多国企都这么干,叫预支工资,她也要向国企看齐。
林如许一开始听说妹妹把卖四合院的中介硬给忽悠成了自己的助理,就有点不放心。
后来他问王魁一打听,这个秦爽和王魁是同学,京市211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读书的时候名列前茅,还担任学生干部,能力没得说。就是因为性别不是男的,没考入国企受到挫折,才去干中介的。
这么有能力的女生当然好啊,正好给他的妹妹当助理。于是不用林若妍开口,林如许已经让王魁与秦爽对接了一下林氏集团这边的资源。
什么人力、财务、后勤,有什么优秀候选人的简历都给转过去,他甚至明里暗里对妹妹讲,林氏这边哪个人,只要妹妹看上的,就可以调到她的地产公司。
亲哥那边全都是人中龙凤,林若妍哪里敢要呢?她就客气说,亲哥那边刷下来的候选人简历她挑一挑,应该就差不多能应付一阵子了。
林氏没有地产业务,设计部工程部这些人选都不太好找,倒是先不急,其他类型的员工肯定可以安排上了。
她这个总裁想未来自己清闲,那肯定要有一个总裁办公室才行。
秦爽此时已经坦言英语口语不行酒量不行,那就专门找个学商务英语口语流利的助理,以及一个会说场面话酒量好的助理,还要有专业的前台两个、司机等等各司其职,千万不能混用。
看看,光一个总裁办就能解决至少六个岗位。学历方面放宽要求,既然她自己都不求上进了,找那么高学历来给自己添堵么?
按照老板的设想,秦爽从林氏集团那边给的简历堆里迅速挑选了一批总裁办岗位适合的候选人,每个人她都先给了推荐排序,等着老板过目之后再看是否安排面试。
人力资源这里,虽然很多公司都是非专业人士兼任,认为不就是算一下工资,分配并统计一下大家干活的成效么?林若妍却坚决要求必须找个专门学人力资源的人领衔人力部。另外财务部也是。
财务管理和出纳都必须配齐,这两个部门关系到她每个月合理花销的支出问题,要人聪明,且绝对服从她这个老板的意思办事的才行。
考虑到公司初期,人力部和财务部都先塞两三个人,等未来员工数量增加,再看要不要加人。这又解决了五六个工作岗位。
当林若妍提起后勤部时,秦爽大着胆子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意见。毕竟那个高端写字楼已经配备了专门的保安和保洁,写字楼地下也有餐厅。司机放在总裁办了,那不妨先不要后勤部?
秦爽第一次表达意见,林若妍肯定要赞同以示鼓励。反正后勤部的人员整体工资也不高,她按照行业最高来,那还不如多开设几个部门招点总监,也容易忽悠亲哥。
另外还有个部门挺关键的,专业一点说是负责报批报建配合手续,实际要的人除了熟悉房地产流程、能看的懂图纸,还要有一定公关的能力。
这样的人并不需要有多高的学历,关键是要有机灵劲,外向型自来熟善于来事与人交往。很多正经地产公司都是聘用以前在相关政府部门做过的人,或者是那些领导的子侄辈,人脉关系天然纽带。
秦爽认真听完了林若妍的描述,简历里翻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建议道:“您继续说,我将岗位需求先记录清楚,简历里暂时找不到的,就都发招聘启事。”
林氏集团有自己的招聘管道,目前校招赶不上毕业季,就只能先社招了。秦爽有点担心,林氏地产公司刚成立,如果直接发招聘,估计投简历的人很少,该怎么办能招到真正的人才呢?
她现在还不知道林若妍满脑子想的可不是要招人才。
直到林若妍将总裁办的候选人简历看完,几乎是颠覆了秦爽的排序,秦爽才意识到老板的选材标准好像有点特别。
第27章 新员工入职
相似小说推荐
-
是的,我失忆了(岁既晏兮) [穿越重生] 《是的,我失忆了》作者:岁既晏兮【完结】晋江VIP2025-10-29 完结总书评数:838 当前被收藏数:2974 营...
-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陈年明月) [现代情感]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作者:陈年明月【完结】晋江VIP2025-10-29完结总书评数:595 当前被收藏数: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