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开局败光八个亿(幻如空)


这些物业管理服务,已经不再是设计工程方面的专长了,反而是吕干带着营销部的人各种记录。也不止是调查豪宅,他们发现发达国家大城市里一些普通公寓楼的物业服务也比国内细致体贴。哪怕可能整栋楼就一两个人在打理,也会有那种管家式的服务概念。
这些认知在国内看图片是感受不到的,在国外走一圈,亲自进入到那些建筑中,再对比自己住过的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才能切身体会到。
他们终于明白了,有钱人的一些想法逻辑基础。这并不是别人说教,他们就能懂的。
其中感悟最深收获最大的当然就是营销总监吕干了。他以前卖过各种档次的东西,自认为接触过不少有钱人,了解那些人的思路想法。但是真正的豪宅刷新了他对销售的认知。他要对客户讲的不再是这个东西值多少钱,而是要将豪宅生活场景给客户描述清楚。
他终于明白了,豪宅项目客户们会对什么更感兴趣。除了那些华丽的外表软硬装修,一定还有居住体验,这些场景该是什么样的,才能让客户觉得舒适,他心中终于有数了,未来销售的文案话术也有了词。
人家肯花几千万买一件东西,是为了买开心。豪宅是为了住,为了呼朋唤友来聚会,这些功能如果是豪宅和物业就能提供能够满足的,不用业主再为此操心,不需要再带一套自家的佣人来操持,就是方便是体贴。国内的别墅区基本依赖各家自带的帮佣,整体小区的服务远不如境外这些,的确有待提升。
在回国内的飞机上,十几个小时,大家已经丢开了来时的那些手头工作,非常认真地写着这些天的考察成果感悟。
更具体的照片整理,项目上那些能看到的资料分析都是普通员工去做,几位总监思考的问题已经跳出了之前的禁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林若妍看到自己的员工们一个个都悟了,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她开始琢磨起回到京市之后找大x区的人,聊生物产业基地的政策了。
既然她和李一琪达成共识,开办医疗器械的公司,研发试验和生产的环节都少不了,主攻的近视治疗仪器,李一琪都有了一些概念想法了。林若妍要抓紧有生之年,前面给铺垫好,打好前站,落实了政策。
一想到回去要做那么重要费脑子的事情,林若妍在飞机上吃喝玩乐起来更加心安理得。另外这一趟去欧洲的考察,她也给员工们都买了昂贵的伴手礼,化妆品名表名包必不可少,男员工也可以要化妆品啊,有老婆的给老婆,没老婆的留着交女友送礼。
不过郝河山和林梦溪的礼物特别一些。郝河山没要那些需的礼物,他看中了一台欧洲最先进的服务器,和名表价格差不多。他觉得表没用,换成了这个。而林梦溪年纪还小,名表无感,要求妈妈给他买了各种原版外文书籍。
这些东西并不便宜,欧洲的出版物很贵,精装硬皮那种折合人民币一本书轻松上千元,光是买书就要花几万,再将这些沉重的行李打包运回国内就还要多花好几千。
自家新装修好的四合院正好空了许多柜子,主院专门给林梦溪用的私密书房,这次买的书是摆不满的,回头估计又要去西d图书大厦采购了。
说起这些书,林若妍又来了一个灵感,喊来赵星星和吕干,提出了自家豪宅会所的主题。国内现阶段有钱人基本都是做生意起家的,国内的传统风气就是尊重读书人尊重知识。有钱就要读书,会所内怎么也要有个图书馆,书香门第的气质必须体现出来。
将来客户来到了售楼处,就要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包括伴手礼也不能太庸俗,贵要贵的有格调。文房四宝加上手机,项目的宣传册也要请大师撰文,强调文字和插图都赏心悦目,具备高雅格调。
吕干随身带着的本子是这趟出国前刚买的,现在都记到最后几页了。光是林总随时给的灵感创意,就足够吕干回去写营销文案的素材了。
地产公司所有人回到国内,都是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连夜去公司加班,把境外考察的收获转化为本部门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内容。
总裁办这里的员工并不是专业人士,不过他们以前只是前台或者司机,以及打杂的,哪里有过这样的公款豪华旅游经历呢?
一趟欧洲多国游,收获了阅历以及昂贵的伴手礼,简直是颠覆三观,让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产生了强烈期待和憧憬,对公司的忠诚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的认知中形成了鲜明的概念,林氏地产实力强劲,这才是做豪宅的公司该有的模样。
他们也被告知,将来公司放出豪宅具体的销售资料后,员工都可以领取数据,只要介绍客户成交了,佣金提成和销售人员是一样的。
那可是豪宅啊,哪怕是千分之五的提成,做成一单也差不多大几万甚至十多万的收入了,相当于普通打工者好几年薪水。而他们离这样的高收入,是那么的近。

第82章 员工的心态
刚入职的司机汪小浩以前在南方闯荡过,因为修车技术好,是认识几个开豪车的老板朋友的。他平时就爱在人脉关系上做积累,自己的小本子上除了这些人的联系方式,还有当初认识他们的经历。将来如果有机会,他会打电话,顺便巧妙地推销一下豪宅。
以前他以为自己一辈子就是干修理工了,后来回到京市,才晓得因为有个在牢里服刑的父亲拖累,他连修理工的工作都不好找。展叔叔帮忙给他介绍开车的活计,却发现老板竟然是以前酒吧的同事。以至于他一开始并没有对未来产生太大的期待,甚至私下里琢磨过,想翻身是不是只能靠下辈子投胎个好人家呢?
当他刚入职几天就赶上这个月发当月整月的工资之后,他看着比预期高那么多的薪酬,又有了新的念想。比如在这里勤奋工作几年,攒点钱再贷款自己开个修理店。
这一趟欧洲旅游回来,见识了发达国家的繁华和有钱人的生活,他完全变了念头。对身为公司员工有了极强的自豪感,也通过给营销部的人开豪车,听他们侃侃而谈一些销售的门道,自己就想着试一试。
当他去请教营销总监吕干,该如何联络那些有钱客户的时候,吕干耐心指导,毫无保留告诉了他话术和方法,他就有了更多的信心。谁说会修车的司机不能是个好销售呢?他要趁着年轻,趁着目前这个难得的工作机会,打开自己的眼界和上限。至于修车店,他若是能卖出一套豪宅,就足够开店了。
总裁办这里,林总不在的时候,大家都以秦爽为标杆,向她学习。
秦爽学的虽然是企业管理,不过对于房地产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肯定比不上那些学工程设计成本出身的人,销售经验也比不上营销部的,这趟海外项目考察,她比其他人更用心,恨不得将所有专业关注的问题自己都搞明白,事实上,有一些不是看完就能明白的。
所以她要求各部门的人要将本部门考察的心得尽快做出ppt汇总材料,以便全公司内部进行交流,还将这个安排放在了紧随其后的一周内,每天都有内部交流培训,全公司任何人都能参加。
经过各种专业人士的讲解,公司内便是前台和司机也能把豪宅该是怎样的,说的像模象样。他们与销售不同的只是没有销售经验,面对客户的话术和应变能力不同。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圈啊,这不妨碍他们和朋友们吹嘘自己的公司多么好,公司将来要卖的豪宅肯定比他们现在看到的更好。
林若妍看到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变化也很欣慰。唯一不满的是,还以为玩一圈回来大家能放松,被欧洲的悠闲工作状态感染,不会再那么执着于加班。
毕竟他们在欧洲不止是逛了名胜景点,也充分体验到当地人对于工作的态度。那些人无论是上班的白领,还是开店卖东西、美容美发等从事服务行业的人,都很注重工作和生活的严格区分。
比如你以为的开小卖铺和理发店这种,有客人来还不随时开张从早到晚一周七天无休么?不,人家上午十点悠闲开门,晚上五点准时关店,到了下班的时间点,是真的就会消失不见。小超市、理发店周六日不营业的比比皆是。以至于华人去了开个店,都被同类本地人的店主投诉,说周六日违规营业。
那些欧洲的公务人员就更不用说了,上班用一套联系方式,下班工作手机一关,办公室门一锁,才不可能像国内人民公仆那样,免费加班,随叫随到地处理百姓的疾苦。
赵星星有过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提起这个事的时候深有感触,她还说起留学就读的名校教学楼,开电梯的大爷早上八点半上班晚上五点半下班,中午休息一小时,周六日和所有节假日也必然休息,非工作时段不管楼里有没有师生,人家都是电梯一锁,下班时间一分钟不多呆。
以至于经常有师生因为做实验早出晚归,被困在高层,没有电梯,自行爬楼解决。他们和校方投诉许久,校方都不作响应。毕竟该员工是拒绝领取加班补助,就要求按时上下班的,这是人家的自由和权力,校方也没有多余预算资金额外雇佣一个人在他不上班的时候值班。
反正人家国外打工人就这么霸气,动不动还经常罢工要求加薪。赵星星就赶上过好几次,地铁公交司机罢工、清洁工罢工、教师罢工,民众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过真正的有钱人资本家,都有自己专属的服务团队,反而影响很少。
林若妍问:“那么你们不觉得国内的打工人也要学习一下海外的那种工作模式么?你们一天到晚加班不累么?”
几个总监相视愕然,彼此对了一下眼神,心想这是老板试探他们么?试用期还没过呢,他们不加班加点做出一些成绩,怎么对得起那么高的薪水和月月发的奖金?万一试用期表现出了吊儿郎当的疲态很容易就被淘汰了,到哪里去找比这家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呢?
带薪去国外考察,不用自己花一分钱,除了挣工资还得到了十几万的伴手礼,这是老板?这简直是活菩萨啊!
他们唯有用加班加点多做事,力争把房子卖到预期的高单价,才能报答老板的知遇之恩。可是太难了啊,现在别墅才三万多,城里最贵的多层公寓都不到三万一平米啊,必须想办法增加价值感。
林若妍感觉已经没办法与这些总监们共处一室了,她无论怎么说,结果都是他们加班更严重了。虽然公司对于加班的员工有两倍工资以及晚饭、交通费补助等等,人力成本这边消耗会多一点,但是员工们的身体更重要啊。如此废寝忘食地拼搏,让她这个老板怎么好意思每天迟到早退翘班摸鱼?
她只能在上班时间外出,去假装跑业务了。近期重点还是落实一下生物产业基地那边有没有政策的消息,厂房都可以等着慢慢盖,她先在大x区这里注册好合规的公司,才能开启y国那边的正式收购流程。

第83章 产业园运营
此前林如许被大x区的人请去洽商,看过了那个科技园区,那里据说已经参照京市最好的科技园区标准制定了政策优惠条件,并且区里已经明确提出,要重点扶植生物医药相关企业。
林如许当时看了园区已经建出来的两栋楼和未来的远景规划,并没有承诺什么,现在林若妍突然提,要办医疗器械方面的自研公司,就让他有点意外了。
难道是李一琪私下与林若妍一直保持联系,还是两人在y国见面后碰偶然撞出的火花?不过看李一琪的来信,应该主导方是林若妍,李一琪甚至以为是他从中牵线。
自己这个妹妹真的是胸有沟壑,开了地产公司还不够,投资影视,还打算在医疗器械这种行业内闯出名堂?
林如许没有反对,那个行业对他一直经营的林氏集团公司而言是陌生,但至少属于实业的一类,总比房地产更容易理解。与其他生产类型的公司一样,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建厂,然后生产销售而已。
林氏集团下属的各种生产制造业都是这个套路,集团里有很成熟的团队能全方位辅助林若妍将这个公司开起来,收购境外的企业也不成问题。林氏早几年已经与境外的一些企业有合作,不过人家很少会这样打包彻底的连地皮工厂技术和工人都转让的。
有了亲哥那边的专业团队支持介入,林若妍需要亲自动脑子做的事情就不多了,她只用代表集团,去目前科技园区现有的两栋楼里选出合适的地方作为公司地址,其他手续都由科技园区内的人员以及林氏集团这边的团队对接完成。
如何选楼,这倒是林若妍喜欢的问题,成年人才不做选择,她打算都租下来。
林若妍找到大x区具体管理这个事的负责人了解情况,知道产业园第一期两栋楼是刚建成,尚未对外租赁,房子都是按照大框架的厂房模式来的,建安成本有限,毛胚交付,是希望入住的企业自己按照需求装修隔断。
最初盖楼的时候想法没有那么明确,这种厂房本身做什么生产都行,但是现在主攻方向是生物医药,在专业领域内对科研和生产需求的电力负荷、管线排布、通风环保等等具体要求,他们也不知道,也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员,根本管不过来。
林若妍一琢磨,这事她或许能当个二房东。
产业地产的兴盛是十年后了,现在弄个科技园区,基本就是盖统一的办公楼和厂房,毛坯状态交付,入驻企业也没指望这里能有什么精装修的概念,楼好用不好用都是凭运气,这个园子的厂房不够大不宽敞,那就去看看别的园子呗。
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除了个别几家大型老牌的药企,新生的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特别明确成熟的场地概念。
这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初创企业需要孵化,就像原书李一琪开办的公司一样,公司没几个人,办公和实验的场地规模都不大,租不起更大的厂房,甚至做实验也是跟人拼场地。产品研发出来,再租生产线试产,连买自己的生产线都没钱。所以这类企业特别依赖专业的产业基地,除了政策外,还能提供实验室和设备的孵化说明。
另外一类就是以前在别处有工厂,想进军京市,将总部搬到京市,这种并不想与其他小企业挤在一栋楼里。他们有实力的直接要一块地自己弄园中园,还有就是弄一栋楼,办公、研发、实验到生产,自己就能装满。
林若妍想做的是,将现有这两栋楼都租下来,按照上面那两大类的需求,一样一个参照现实世界里二十年后那种成熟标准装修好了,自己的地产公司顺便就做招商运营。
“你这个很像二房东啊。”园区的负责人皱眉道,“我们目前的确是没有专业招商的人员,基本是等区里给安排接待任务,然后人家企业来考察后,会有想法意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商。你说的运营具体是要做什么呢?”
林若妍假托自己在南方经济发达的城市以及刚刚从海外考察回来的这套,用未来产业园的运营思路忽悠道:“咱们这个园区未来规划的非常大,政策力度也很好,同样的政策是不是京市其他区县也陆续都会有?科技园产业园全国各地那么多,企业也会选择对自己更方便的安家。”
园区负责人点头:“的确有企业来看过后提出了要求,问能不能直接买楼。目前这个项目第一期都不能卖只能租,毕竟是国有资产。企业入住租赁后需要自己装修。”
“我听说,目前这两栋楼的样子就是交房标准了对吧?要在这里安家的企业,自己需要花钱和时间来装修,就不是很方便,会让人犹豫。”林若妍顿了一下,“大企业自然有经费和人员操办装修的事,那么初创的企业和小微企业怎么办?”
“那些小微企业想来,已经享受了不少优惠政策了,我们有装修补贴,还有税费减免。”园区负责人当然明白从幼苗培育初创企业,企业成长之后回馈区里的就会更多,黏性也会更大,并不会看不起小微企业。
“这种企业往往并没有更多人手盯着装修。”
“那我们可以申请经费,将用作孵化器的楼统一装修成合适的样子。”
“那么区里审批这些经费大概要多久,有专人盯着做么?知道做成什么样子么?”
园区负责人顿时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找个企业打包将目前的楼装修好,区里只用出政策,介绍客户过来,你们就像是那种写字楼里的物业公司一样服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