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寰宇感激道:“林总,要不是您提点,我肯定想不到这么全面。我真不知道怎么报答您,您又不缺钱。”
林若妍笑道:“要不这样,你以后寒暑假都来我这里打工吧。不是民宿,是我的公司。”
第118章 打样有成效
张寰宇却有点犹豫:“您这样安排,是希望我一毕业就来您这里上班么?但是我,我想去一些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或者投资公司看看。在校期间和刚毕业的时候,学生身份都有很多便利,这样的机会比以后工作了再去看能看到更多……”
林若妍点头:“也对,你若是有机会进入更大的企业见识一番,肯定比在我这里能学到更多东西。”
张寰宇凝声道:“林总,谢谢您的理解。若是将来,我觉得能力够了,来投奔您,您还会收留我么?”
“将来啊,将来的事情谁也难预料。”林若妍感慨的是自己大约活不到张寰宇毕业了,到时候他见识过了更专业的公司,学有所成,或许会选择自己开一个投资公司,不需要给别人打工了。
看着林总惆怅的神情,张寰宇也后悔并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心高气傲了,放着林总抛来的橄榄枝不要,说什么要去别的企业实习。他明明现在就在林总的民宿打工,第一个想做的项目就是林总指点,借了这边的势才能真正推动起来。他应该想的是好好报答才对。
若是母亲知道了,那多半会摁着他终身给林氏集团打工了。他也想报答,但是要用最好的自己。
他刚才说的都是实话,要利用在校阶段努力学习,这次的项目若是可以搞成,他往后几年有这个项目背书,能申请到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实习机会。到那种大公司肯定可以学到更多,积攒更多人脉,将来林总若是还肯要他,他才有底气和自信入职林总的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
就怕林总不等他,林氏地产卧虎藏龙,社招的那些人一个个都很有本事,林总本人也相当优秀,也许等他毕业学有所成了,林总身边已经不缺他这样的人了。
张寰宇越想越有危机感,不行,他要加快做事的进度,问学长和老师打听一下,本科和硕士提前毕业都什么流程。
林若妍并不知道张寰宇是铁了心要进入她的公司,此前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多学本事,去大公司实习也是这个用意。
若不是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大公司很可能就要担负重要责任,别的同事也未必能尽心尽力教导。反而是实习生,通常不会分走在职员工的利益,是便宜好用的劳动力,只要他愿意帮更多人做事,他能学到的也会更多。
张寰宇按照林若妍提的一些意见,又去制作一套给林氏地产内部“招股”的文件。林若妍想看看公司里的员工们对这种项目参与模式有否兴趣。若是张寰宇无法募集到足够资金,到时候她再用“赞助”补窟窿。
张寰宇几天后出现在了林氏地产公司的大会议室,宣讲这个项目。
众人没想到一个在校大学生能将这样的项目策划出来,还说的这么好,在场所有员工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参与。
没有技术的人可以投小微股东,未来七年等着收益享受免费度假。有技术的人,比如设计部的,就想着要不自己也画图,或者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设计,项目中总能找得到位置。
林氏地产给员工提供的不止是高工资高福利,还给他们介绍业余时间可以参加的更多赚钱项目。老板实在太好了,给的太多,这让所有人都对企业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格外珍惜在这里工作的机会。为了不被其他同事嫌弃懒散没用,唯恐被人力考评淘汰,卷的更厉害了。
不知不觉都到了八月中旬,天气特别热。
林若妍也不免心烦气躁起来,这个月工程合同支付了一笔三千多万的,其他设计合同、扩建家具厂几百万,样板间装修尾款,再加上人力成本一起也不过是消耗四千多万。蹭矿山项目的便利,投一千万,这还剩下四千多万,难道要再去买一栋楼么?
其实熬过了这个月,到了九月,工程款大头就上来了,就这一项支出基本能把一个亿消耗的差不多。
所以八月啊,怎么办呢?
正当林若妍一筹莫展的时候,大x区那边来了好消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那两栋被她租下来的楼,目前还没有开始施工,不过设计已经做出了大家满意的一稿。拿着这套方案图册,大x区招商办迫不及待联络了以前接触过的几家生物医药产业,竟然有人感兴趣了。
那家企业是做试纸和试剂的,规模不算大,以前就想过要租两栋楼。来现场看了,却发现都是毛坯楼,自己要投钱装修。
这次一看有这么好的方案,顿时有点心动,又想吃回头草,入住这边的生物医药园区。
林若妍听说这个消息后,亲自出马,在大x区招商办的人撮合之下,与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见面聊天。
她就提出了自己已经租了两栋楼,是打样的,一栋楼装修起来可以立刻转租给这家企业,另一栋楼是做孵化器的。这家企业如果还想要一栋楼,那需要在即将建成的其他楼里选。她可以照着这家企业喜欢的风格给装修。
林若妍与这家企业老板谈事情的时候,是带了秦爽和吕干的。
秦爽当年就做二手房租赁买卖的,相应手续办理说的头头是道,看着就像是已经租出去好几栋楼的样子。吕干更是见缝插针推销了一下他正在卖的豪宅,收获了一位潜在客户。
那家企业的老板挺信风水的,在基地内亲自走了一圈,按照随身风水师的建议相中了两栋新楼。他们倒是不急着立刻入住园区,希望能够按照他们的需求定制企业所需的楼。
他们为什么不自己租楼自己装修呢,首先贪图林若妍这边的专业设计施工管控能力。他们企业的总部在南方已经有一定规模,这次只是分厂及分部建在京市,并不会安置更多的部门,就是搞研发生产,吸纳京市的人才。
没看上现有的楼,是实地一转发现了更贴合老板生辰八字的另外两栋楼,自成一体,能加入围栏,搞成园中园。
还有一点就是该企业目前拿不出那么多周转资金租楼装修,又想着能在既定时间投产,那就需要有人先租楼装修好,他们资金到位后带设备来用就行。
这正是林若妍能提供的便利。他们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之后,把这两栋楼扩列在自己接下来的装修任务中,林氏地产先把这家企业看上的楼整租下来,装修好,再加价按照精装交钥匙的模式转租出去。
签署协议的时候,若是这家企业未来不入驻,是要倒赔一大笔资金的,这些钱足以覆盖租金和装修成本。
这家企业当然是冲着能入住谈的,除非是不可控力量带来的大问题,否则什么也拦不住他们来京市拓展业务。
第119章 利用已知信息
不可控力量?提到这个词,林若妍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书中在来年会有一场疾病大流行。到时候餐饮、旅游行业都会被影响,药品检测制剂却会订单接到手软。
这种疾病被命名为sars,在书中的2002年也就是今年底由粤省首次发现病例,后来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我国境内才逐渐清零。
这比起现实世界里二十年后的那场全球范围疾病大流行,显得稚嫩了一些,持续时间也没有太久,感染者规模相对小小,sars在入夏气温升高后很快自动消失了。来的诡异,去的也神秘。
除了京市和粤省,全国有病例的城市并不多,完全零感染的城市地区的经济和生活受到的干扰并不大,影响范围比二十年后小多了。
林若妍倒是并不担心明年自己的民宿生意被影响。她家也不指望开民宿和咖啡厅那点钱。
到时候大不了关门歇业,让员工带薪休假,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这样的变故能锻炼出一批有应对能力的人,懂得在困境中蛰伏,能看清国家日渐强大的力量,对祖国的经济有信心,准确把握住黎明前的时机,一旦解封迅速恢复活力。
林若妍怕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就找了一天晚饭后,专门和儿子聊了这个事情。本意是叮嘱儿子到时候不要乱,要相信国家的安排,自己保护好自己,戴口罩勤洗手非必要不出门,居家学习就好。
没想到林梦溪说:“妈妈,既然你忽然做了这个梦,又觉得未来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提醒了我,那为什么不提醒更多人呢?”
“这事不一定发生,万一没发生,我乱说,那不是散播谣言么?”林若妍解释了一句,但是儿子的话的确提醒了她。
现在是八月了,再过几个月粤省很可能就有案例出现。她在粤省有投资家具工厂,无论那地方是否真的有疫情,她也能用这个理由“接收”到第一手信息。然后和京市这里相熟的领导提个醒,让他们能找管道一层层报上去早做准别。鱼家二老那边也有资源,说不定书里的世界就会被影响。
既然剧情都能改,sars的影响为什么不能被压缩被控制,甚至提前结束呢?能早结束几天,就会挽救更多人性命,以及很多人的生意,让国内经济早日恢复。
所以,她还是要想尽办法多活几个月才行。要不然纵使留下书信,又能让谁相信她的“预言”,死人肯定不如活人灵活变通。
好在豪宅那边潜在客户越来越多了,她相信吕干的能力,九月开始卖房号到十一月怎么也能凑一个亿?等十一月的时候,拿下了预售证正式开盘可以签约了,就能名正言顺收全款了。
眼下,林若妍还要先挺过八月的花钱大关。
生物医药基地租楼,增加改造预算,也不过是花了几百万,学校那边也还是设计时间,施工单位虽然找到了,谈合同到支付第一笔钱最快也要下个月。这月她还有三千万的指标要花呢,买楼还是买地?
“败家系统,最近有什么拍卖会么?”林若妍自己想了一圈实在没啥能花钱的大头了,只能问系统咨询。
败家系统憋了好久,终于听到宿主问话,赶紧回答:【宿主,除了卖房卖地的,也有其他的拍卖会,您要不买点古玩?那东西一件也有千八百万。】
“那些东西这月买了,下月卖能赚多少钱,好卖么?我要买楼买地,我要大且结实的,看着就特别有安全感的。”林若妍很清醒,不被败家系统忽悠。
败家系统利用权限看了一圈,回答:【京市的地和楼这月的价格都有点贵了,三千万上下的没有。宿主我帮你查询一下周边地区或者您指定一个地方,最好是书里与您强相关的主要人物发生过剧情的城市,那些地区相应信息应该都能查。】
林若妍现在记得的书中情节,以女主李一琪的经历为主,回忆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一个地方:“系统,你帮我查一下津市有没有什么卖楼买地的。”
林若妍想起的事情是书中描写,女主李一琪去津市见合作厂家,见识到了津市的变化。
李一琪创业是医疗器械这一块,一开始推销自家产品,都是亲历亲为自己出马,比起其他创业伙伴,她还是能言会道的。
到了津市才发现,津市的城市面貌极大改善,津河、和平路、鼓楼、天塔等城市地标依次改造完毕,街上也再也看不到黄大发,经济跨上了新的台阶。
同时房价也略有攀升,两千到四千每平米不等,五十万起步就可以买套位置不错的新建小别墅。
原书借着李一琪的眼睛,看着报纸上那些热销的房子广告,十年二十年后那些地方的房子价格依然坚挺,现在却便宜得要命仿佛白送一样,梅江、新华园、城市花园项目……保值增值杠杠的。
十年后李一琪再去津市,特别后悔当时没有听朋友的劝,没能买一套梅江的别墅。毕竟京市的别墅还是贵,她十年后才能够到档次好的。而同样环境区位,津市当年顶级的大别墅不到一百万就能买一套,比京市门坎低多了。
十年后津市和京市,高铁半小时就到,很多人住在生活成本低的津市,来京市打工赚高工资,比住在京市旮旯地方通勤还方便。
所以,既然八月在京市买不起好地,那不如去津市买一块地?想办法拖延开发节奏,放一段时间,或许能找到接盘侠,将地直接卖了。
败家系统很快查询到了一些信息:【宿主,地有便宜的,房子那更是比京市便宜多了,您要买哪种?】
书中的今年,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在津市举行,六百年历史的估衣街重新整修工程竣工,麦德龙红桥商场开业……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一个爆发,市gdp比上年增百分之十二点五,增速连续第二年位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可谓是朝气蓬勃,津市誓言要赶超沪市。
明年也就是2003年,是津市房价的分水岭。在那场疫情之前,商品房均价保持在2000元左右,谁家住着4000元一平的房,那就是土豪了。而之后,津市的房价如离弦之箭,一路飙升。每平方米均价至少上涨1000元。
林若妍盘算了一下就有点动心,要不然还是不买地了,买地还要弄个项目公司,一堆人忙活。她这不就是赶着花三千万么?当是个人投资,买些成品的房子,看房价涨了就脱手卖了。
她不会去津市定居,就不会舍不得卖,纯粹是当作投资工具了。股市在这本书里没人提,她不敢随便买股票,那就把房子当股票买,低买高卖。
120先来几十套(标题改不了,内容已经更新)
林若妍笃定津市短期内有接盘侠,是因为津市已经搞了大规模的拆迁,比京市激进多了。那段时期拆除近500万平方米的旧房,超过30万人离开了老房子,城市面貌肉眼可见提升,人民心态向好。到了书中明年九月,也就是李一琪去津市的时候,当地单月商品房成交面积突破了100万平米。
书中描写过的事情,尤其是经济发展趋势,还算相对靠谱准确,并不会因为男女主没有来电,他们的个人剧情改变,就改变了大环境的发展节奏。
虽然现实世界里,再过几年京市房价比津市涨的离谱多了,不过今年在津市围绕着核心保值区域买点两三千一平米的房子,明年单方涨价到四千五千就卖了,扣除交易税费也能赚百分之四十,一笔快钱。这么高的收益,看着比许立丰那个旁氏骗局的网站还离谱,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买房子吧,你帮我筛选一下买津市哪里的别墅,准现房又贵又好那种,小区地段环境不错,能让我消耗三千万的项目。】林若妍一张嘴给败家系统提了一堆要求。
偏偏这些要求听起来就很符合败家逻辑,宿主要买房,还要买很多,挑品质好的无可厚非,还要贵的,这怎么能拒绝?败家系统美滋滋去忙活了。
林若妍也充分理解了败家系统的用法,以后买贵的东西不用找咨询公司,多问问败家系统就行。
她小算盘打得响亮,实际操作还是有点难。败家系统很快回馈给她一些项目信息,都是津市现在好地段的别墅新楼盘,不过那样一套好别墅才百八十万,她想花掉三千万,需要买几十套别墅。这一套套买,似乎实在麻烦。
可是要现在就买京市x城区的老破学区房,便宜是便宜了,十来万买一套,要等七、八年后学区概念起来才会涨更多,那种真正的老破小也并不好卖,租金又低得离谱,就不划算。新一批能让林若妍看上眼的品质高的房子,要等过两年才会陆续盖出来。她若是能支撑活到明年,明年再开始买京市、沪市那些最新的最贵的房子就行。
忽然,她又一拍脑门,她实在太傻了!这三千万拿出来炒自己家豪宅的楼花不就行了?
自家豪宅的质量肯定没话说,她自己、儿子和亲哥,鱼家二老都给留一套。那是正经盖成了之后她成本价买就行,这个月她把三千万拿出来,买十套房号,下个月卖给别人,说不定就见到钱了。
于是林若妍喊来吕干,问她若是出资参与买房号,买几套可以……老板下场亲自玩,这肯定要秘密来聊,弄不好自导自演露陷被人戳脊梁。一问才知道,吕干手头已经有靠谱意向的客户都超过二十组了。
换言之,他们想每个月推出十套房号,八月开始推,都不够客户分的。林若妍要是自己下场挤占名额,那必须放出更多的房号,的确需要测算一下如何控制,不能太大量就显得没诚意。
相似小说推荐
-
是的,我失忆了(岁既晏兮) [穿越重生] 《是的,我失忆了》作者:岁既晏兮【完结】晋江VIP2025-10-29 完结总书评数:838 当前被收藏数:2974 营...
-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陈年明月) [现代情感]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作者:陈年明月【完结】晋江VIP2025-10-29完结总书评数:595 当前被收藏数: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