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很完善,管理很严格,灵活性就差了一些。如果是袁总所在的大国企找国企合作,那么他们两家之间因为合同的谈判和签署估计就要耽误很长时间。林若妍的私企作为中间的桥梁,反而能把这件事情做成更灵活的方式。
她的公司自己拍板,合同可以直接签,不过要做约定,一旦袁总大合同中止,或者当地出现了战乱、自然灾害等等不可控力,相应设计工作也都要中止,合同条款约束双方能及时止损。
有了林若妍这边的运作和让步,设计合同按一个亿提前签好了。
国企大院多少年没有签过这么大的单了,一年的合同额也才十个亿,这一个项目就占了十分之一,重视程度自然是排在首位。
林若妍不管袁总那边何时能拿到钱,给不给房建这边拨款,她反正是确定了设计院的人到现场,落实了留守的人之后就给30%的首款。往后进度款是要与施工进度挂钩的,设计院的人画完图,还要留在当地与施工队配合,算是“房企”放在这里的设计部。
林若妍将来只用把陈俊和他搭好的后勤班子留在这里配合设计院就好。这样就无需林氏地产设计部那边长期留人在当地。毕竟林氏地产在国内的项目还需要人力管控,不能都放到玻瓦国。综合比较看,境外项目风险高,林氏地产设计部的人还是要用在国内低风险高利润的项目上才划算。
设计院那边很少见过这么痛快的甲方,人到了留下在项目现场了,他们就能拿到30%设计费,这可是三千多万呢。国内的项目大多数整个项目做个两三年,最后结账也才三千万。设计院自然是欢天喜地,老专家带着一帮二三十岁的青年就冲上来了。
几位老专家当年都是去过非洲援建专案的人,一个个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毕竟拉美那边虽说可能比非洲气候好一些,穷却是通病。
年轻一代设计师或许有人去过北美,不过还没人来过南美洲,满怀好奇,立志要将自己的设计作品留在这片大陆。他们同时也有忐忑,害怕条件恶劣,自己受不住,坚持不了半年回国了,辜负了组织上的信任。
结果到了玻瓦国,机场接机就好几辆新买的越野,空调开的很足。大家从机场一路往城里开,看到的都是八九十年代风格的现代化都市,比非洲那些很少见到高层房子的地方显得繁华许多。
尤其汽油便宜,路面上跑着的汽车就非常多。各式各样北美那种大油耗的车子都有,听说都是那边报废的,拉到这里当二手车卖。反正当地只要车能开,就有人买。
玻瓦国虽然是热带国家,不过气候温润,首都绿化条件好,大多数民宅都不用空调。一来是空调设备纯进口比较贵,二来是每天定时下雨,小风一吹,其实并不热。光是这样的气候条件已经比非洲好太多了。
几位老专家不免感慨,这一趟做海外项目恐怕比他们想象中舒服的多。
陈俊给这些人订的自然也是首都最好的那家洲际酒店。据说是北美一个知名建筑师设计的,丝毫不比北美原装的那种大都会风格的时尚酒店差。
设计院这些专家们援建当地的心态原地消散,不得不认真审视现有的建筑设计水平。当地的施工技术水准和建造速度或许是不太行,不过设计水平常年被欧美流派洗涤,审美其实很高很时尚,尤其城市里的酒店写字楼的设计品味比发达国家差不多了。哪怕已经是三四十年前的建筑作品,仍然有其独特的时尚魅力。
好在这次请国内的设计团队来,做的是高层集合住宅。不是高层豪宅,而是面对普通民众的社会住房。国内的设计专家们在这方面的自信还是有的。
林若妍到达玻瓦国第一站还是在首都这边而非已经确定的项目所在地,那个b省。因为袁总也在首都,他除了要见国内的合作单位,据说还等待着与总统查w斯的会面安排。
同一座酒店中,无论正常客房还是酒店公寓楼内都住满了国人,除了因为袁总的项目而带动的上下游企业过来踩点,还有各种已经与袁总谈妥的合作单位,大家都是专程来汇聚一堂,签署彼此间的协议。
袁总找了专门的时间,单独会见了林若妍。会面地点就选在袁总居住的酒店套房的客厅内。门外守了保镖,门内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安全排查。
陆薇检查了现场之后也被请到门外,房间内就剩下袁总和林若妍两个。
林若妍看这个大阵仗,已经预感到,接下来袁总要和她说的事情,恐怕牵扯到什么机密了。
第228章 面见更高层
袁总的态度很随和,不过张口说的话却比较严肃:“林总,这一次单独找你,其实也是关于新城建设的事,受到了玻瓦国总统的重视。”
“哦?袁总,您说总统关注到了具体的房建项目?”在林若妍的认知之中,总统都是日理万机的,从宏观层面上要做很多事,哪有闲情会关注到具体的某一个项目上,尤其还是这种总合同额并不太突出的房建项目。
袁总说:“你的团队提出的项目出发点非常好,总统大兴土木做很多实事就是为了能够造福百姓。别的层面,比如修桥铺路开垦农田,见效不是那么快,但是建造社会住房,直接关乎他的选票,所以他格外重视。
尤其这一次项目选址在他的老家b省。他希望能看到一个完美的样板,高效快速建造出一大片高质量的现代化高层住房,区别于以往那些低矮的房子,让人们肉眼可见能发现这里出现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这件事目前只有我国的基建水平才能做到。”
林若妍当年就这么忽悠过冀省的那些领导,这一次她让设计院准备的文件也是融合了新城那些概念,前面还放入了大量产业规划的内容,总之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一个住宅小区那么简单了。
一百万平米的建筑面积,同时开工,两年内建造一座新城镇,这个想法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对当地的民众而言绝对会很震撼。
毕竟在玻瓦国,纯靠本地人造个几千平米七八层高的房子就要五六年,还未必能盖好。如果是我国设计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当地为表率,一年造出来都有可能,两年内肯定是会出现城镇规模的。这个房建项目对我国过去的房建相关企业而言是样板的集合体,对总统而言快速地满足了他获取更多选票的需求。
现任总统是民选的总统,几年就要经历一次大选,在野党可不是吃闲饭的,他们一直虎视眈眈想要通过各种正规的不正规的手段把这位总统选下去,继续维持当年给发达国家当买办的政体。
而民意早已经觉醒,底层民众认清了现实,才会选择能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总统。这位总统自从当选之后,经常自己开车去平民窟演讲,基本不会带保镖,在那里都是拥护他的人。反而他出入富人区或者去某些反对党聚集的地方,才会考虑自身安全。
这位亲民的,真正民选的总统,也切实地为百姓在谋福利。
用资源换来的钱,他要花在改善民生上。由国家负担成本建设的社会住房,免费发给有需求的民众,这就是他需要的。只是本国的建设能力和设计水平实在无法满足他要的大量快速建设。
一百万平米的新市镇打样,能满足一万个家庭入住,这就对应着数万的选票。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往后他在其他省推这样的模式,积少成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选票也就稳了。
“袁总,那我是不是要准备向更高层汇报新市镇的方案?”林若妍想清楚这些,就开始探问自己的任务。
袁总点头:“前期,我们这边已经疏通了各种门路,都基本达成共识。这一次是对总统直接汇报。到时不止是总统要听,现场还会有当地的一些建筑界专家列席。那些人并不都是总统的嫡系,他们只忠于自己的专业,或许会很挑剔,甚至提出反对意见。
还好,你带来了设计院的那套专家班子。你们这两天最好把汇报的内容再梳理一下,尽量精简到三十分钟内,答疑也要准备充分。两三个方案效果图就够,制作精美裱板印刷,让总统可以当面选了,拿出来展现在镜头前。”
林若妍留个心眼多问一句:“总统选定的方案就能实施么?”
“按照目前的安排,这次会议,到最后部分会现场转播总统的演讲,他会展示出他选出来的效果图。不过最终按照哪个建设,还是要当地相关审批部门的专家说了算。总统的演讲只是告知大家他要推广社会住房这件事情,房子什么样子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建房子之初,就有各种产业能让民众也参与进来。他不仅要房子换选票,还要用造房子这件事情,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袁总言简意赅,直接说重点。
林若妍心中感激,袁总能摸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费了不少功夫与资源,他什么条件都不提,直接把这些都告诉了她,就是对她的信任和肯定。
接下来,她要做的是把方案准备好。这套方案的重点必须还要包括可引入的一系列产业链的介绍,不能是虚的,都是未来可以真正给当地带来就业的企业才行。
或许建筑设计师的成果只能浓缩为一张效果图和一张总平面图,而产业布局大规划那些内容,需要描述的更清晰,也需要借助设计院这些高手现场制作相关的彩色图册,以应对面见总统时陈述方案所需。
袁总一开始没有太大的信心,毕竟林若妍太年轻了,还只是私企的一个老板。袁总在国内接触到的国企地产的老总们都是饱经风霜的男性,更适合应对大场面。然而林若妍最先提出了一揽子引入房建项目上下游产业链这件事,恰好打动了总统,到时候换个别人去陈述方案,或许会有疏漏。所以还是选她现场做汇报。
而且重要的一点,整件事情存在变量,建造房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在地块的最终边界都没有确定,专家的意见也不明朗,总统就想要推动社会住房这件事情,拉拢他的选民。万一事情没弄成,谁承担这个责任?
林若妍这样的私企,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项。她一早就表态带资过来参与,他让她露脸发言,那么她要承担起这部分风险和责任。
这世上没有白来的好处,林若妍自然也懂这个道理。她委婉地表达愿意承担风险,毕竟她能接受的最坏情况,就是在这里花掉二十个亿见不到回报。她好歹国内那边还有进账,这边就当是稳定每月消费一个亿的缺口,她都是能承担的。
这就是她比其他私企更有底气的地方。
另一方面,她在现实世界做过类似的海外项目,已经见识过大阵仗了,见总统汇报方案算什么?国内一个高官或者可能只是个地级市市长,管辖的区域和人口可能就比国外一个总统更多。
这么一想,林若妍也就不会太紧张了。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她露脸之后自己的人身安全。在野党和北美那边,从来都不希望玻瓦国能安生。他们或许无法对掌握了军队的总统做什么,但是他们想要祸害做生意的普通人,那手段就多了。
第229章 临时改变行程
去总统府的汇报是安排在了四天之后。进入总统官邸的人都要制作身份证明,以及相应的档案备查。
不过当地见总统的流程比林若妍想象中简朴许多,她只是在指定时间去指定地点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就好。这张照片将来会印在出入总统府的证件上。至于她的身份,以及其他既定要进入总统府的袁总邀请来的人,统一都算是袁总所在大国企的人,标识不会体现具体的私人公司。
这样避免了管理上的麻烦,同样的,如果这些人里有谁出了问题,大国企也必须承担相关的责任。
内部分工如何,并不会对外解释的太清晰,林若妍只用记住自己要起到的作用。这也是她选择搭船大国企的主要目的。这类模式更像是她和王民合作,她只用在幕后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工作,而前面有别的人提前就来运营关系开拓市场。
宣讲新城镇计划的时候,她用了袁总推荐的翻译。虽然陆薇的x语水平足够,不过袁总那边的翻译是早两年跟着那位前期项目经理一起闯荡的,与现场这些高管都很熟络,也锻炼出了当地的口音,听起来会很亲切。
高级翻译未必是年纪很大,翻译从业的经验特别丰富的人。在玻瓦国,人们性格奔放直爽,翻译也需要更灵活敢说才行,她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听众的心态把握更加到位。
袁总推荐的这位翻译会把复杂的概念翻译的很口语化,让非专业人士能听懂,有的时候会直接简略一点表述总统皱眉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然而这并不影响最终效果的表达,这位翻译提前已经知道袁总要达成的目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的详略选择上更加得心应手。
陆薇是正经听过翻译课程的,她私下里会对林若妍讲,如果是她,可能不敢这样“灵活”,她并不知道当地官员喜欢听什么,也不晓得怎么说能对上人家的胃口,甚至口音上不接近,也会让人排斥。
当地人虽然曾经被欧洲殖民,讲x语,可是独立后就有着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南美热情奔放的性格让他们更外向,传统东方人的含蓄其实很难融入。
袁总那位翻译却不同,她很年轻一毕业,二十二岁就来到了玻瓦国,自身的性格和交往的圈子就在这里,她更像是在这里留学,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与她的成长完美交融在一起了。
顺利结束了汇报,进入了总统直播选择方案的环节。
其他外人都是不入镜头的,坐在台下观看。林若妍和陆薇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人物,坐在了袁总他们身后几排。对外,陆薇是林若妍的私人翻译,两个女生在一众黑发的国人堆里并不显眼。
总统拿着几块印刷精美的图板,向电视机前的国民宣讲免费发放社会住房的计划,他选择的果然是出房率最高的方案。一百万平米的建筑面积,高层占地更小,留下更多的绿化空间。不过各种专家也说了一些反对意见。
最奇葩的就是当地人对于空地的认知与国内大为不同。
当地有占地的习俗,如果空地太多,被无家可归者占领坚持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后,这块地就很可能被判为这个占领者的私人用地,很难清理。当年殖民者留下的奇葩法律观念,强盗逻辑之类的,在被殖民的国家祸害不浅。
到了这个层面的辩论,林若妍已经不会参与了。她和陆薇原计划是等晚宴后就回到酒店,没想到下午便接到通知,要搭飞机去b省,半小时后出发。
啊?她可没有买飞机票,护照也一直在身上呢。从首都到b省,半小时后,这是赶哪一趟航班?
陆薇赶紧查询相关信息,结果发现并没有合适的航班,她眉头微蹙,难道为了总统出行会临时加航班么?
没想到半小时后,从总统府出来的几辆大巴车满载客人直接去了军用机场。赵星星和设计院的一众人并没有接到通知,留在了首都。
袁总和林若妍等本来要在总统府出席晚宴的宾客们全都上了车,在军用机场登上了一辆小型航班。总统并不在他们这架飞机上,但是玻瓦国好几位政要都在。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这只是他们第一程交通工具。航班飞了不到一小时,落地后在b省的军用机场。
林若妍带着陆薇,被安排上了一架直升飞机。那架直升飞机并不是大家以为的能把门都关闭好的,而是类似敞篷汽车那样,大门都开着,飞机上也有武器。
陆薇悄悄说:“这是武装直升机,这些门开着,随时能够开火。我们这架应该是护卫机,顺便捎上我们几个。总统可能在另外的直升机上,也可能在下面的车子上。”
飞机起飞的时候,袁总等人则与几位政要一起上了另外一辆小车。谁也不知道总统在哪个交通工具上。
飞机上有位军官解释了一句:“原本安排的接机车子有问题,临时调来的车子座位不够,委屈几位女士上武装直升机。”
林若妍和陆薇私下里嘀咕:“为什么不让男人上武装直升机呢?”
陆薇笑道:“我们飞在空中,理论上是护卫地面上行驶的车辆,如果是男性在飞机上,危险概率大幅提升。在大多数人眼中,女性比较柔弱,会驾驶飞机使用武器的概率很低,对飞机上其他人更安全一些。”
林若妍笑道:“你别告诉我,你会开飞机,还能轻松搞定这飞机上的所有人,取得控制权?”
相似小说推荐
-
是的,我失忆了(岁既晏兮) [穿越重生] 《是的,我失忆了》作者:岁既晏兮【完结】晋江VIP2025-10-29 完结总书评数:838 当前被收藏数:2974 营...
-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陈年明月) [现代情感]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作者:陈年明月【完结】晋江VIP2025-10-29完结总书评数:595 当前被收藏数: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