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方案核心在于“分型论治”与“固本防脱”。对于轻症患者,她采用改良的化湿解毒方,佐以由盐、糖简单配置的口服补液汤,防止病情恶化。对于重症脱水、已然休克的患者,她则冒险使用了自己反复推敲确定的“回阳固脱汤”,方中大胆用了附子、干姜等辛热回阳之药,剂量精准,并辅以金针刺穴,激发患者残存元气,同时强行灌服浓煎的补液汤。
这其中,她悄然动用的一丝药灵之力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缕充满生机的力量,虽不足以根治霍乱毒素,却能吊住危重病人最后一口气,护住其心脉本源,为药物起效争取宝贵时间。
效果,在几天后开始显现。
采用保和堂方案的区域,疫情虽得到一定控制,但每日依旧有数名重症患者死亡,尤其是老弱妇孺,死亡率居高不下。恐慌和绝望的气氛弥漫。
而济世堂负责的片区,情况却大不相同。轻症患者大多在三四日内症状显著减轻,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面!尤其是有几个被保和堂郎中断言“准备后事”的垂危病人,竟在苏棠的全力施救下,硬生生被拉了回来!
消息不胫而走。隔离区内的百姓看向苏棠的眼神,充满了感激与希望,仿佛看着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连一些原本被派来协助、内心对苏棠方案存疑的官医和差役,态度也由最初的冷淡转变为敬佩。
“苏郎中……真是神了!”一个看着自己老父亲转危为安的汉子,热泪盈眶,朝着苏棠的方向连连磕头。
对比如此鲜明,负责统筹的官员和吴太医等人心中自有杆秤。吴太医多次亲临隔离区,仔细观察苏棠的诊疗过程,尤其是她对重症患者的处理手法,越看越是心惊,也越是赞赏。他虽不完全明白那“补液”的深意,但结果不会骗人。
刘管事坐不住了。他无法接受保和堂的权威受到如此挑战,更无法接受苏棠的成功。他暗中指使人,开始在疫区内散播流言,说济世堂那边死的病患都被悄悄处理掉了,数字作假;又说苏棠用的是虎狼之药,即便救活也会留下严重后遗症云云。
然而,在铁一般的事实和众多受益患者及其家属的证言面前,这些流言显得苍白无力,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保和堂的狭隘与卑劣。
就在苏棠于疫区一线以仁心仁术搏杀之时,翰林院中的陆明渊,也挥动了他的“笔刀”。
他并未直接上书议论疫情——那会显得过于急切,且容易陷入具体医道之争的泥潭。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在完成日常校勘之余,他精心撰写了一篇《论时疫与吏治疏》。
这篇奏疏,他并未提及当下京城疫情,而是引经据典,借古喻今。他详细列举了前朝数次大疫中,因为官员尽职尽责、措施得力而成功控制疫情的正面案例,也剖析了因官员贪墨渎职、欺上瞒下而导致疫情扩散、民不聊生的反面典型。文中,他着重强调了“吏治清明的疫区,民心安定,防疫得力;吏治腐败之处,则谣言四起,举措失当,伤亡惨重”,将疫情控制的效果与地方吏治直接挂钩。
文章旁征博引,数据详实(得益于他这些日子在故纸堆中的积累),逻辑严密,文笔老辣。他通过瑞王的渠道,将这份奏疏递了上去。
这篇奏疏,看似在总结历史经验,与当下疫情并无直接关联,但其指向性极为明确——疫情是对官员能力和操守的试金石。此刻,谁在尽心竭力,谁在敷衍塞责,甚至趁火打劫?文章虽未明言,却给都察院和其他关注此事的清流官员,提供了一把衡量当下负责疫情官员(其中不乏与保和堂关系密切者)的尺子,也提前堵住了某些人可能用来攻击苏棠和济世堂的“不谙世事”、“妄议朝政”等罪名。
果然,奏疏引起了不少官员的重视和共鸣。几位素以刚直著称的御史,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疫情防治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药材采购、款项使用、以及……保和堂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
陆明渊此举,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下埋下了一根暗针,虽不显山露水,却能在关键时刻,刺痛某些人的神经,为苏棠和济世堂构筑起一道无形的防护墙。
前线,苏棠以医术和仁心,在生死线上挽救生命,积累着最坚实的声望。
后方,陆明渊以笔墨和智慧,在朝堂格局中未雨绸缪,化解着潜在的危机。
夫妻二人,虽身处不同战场,却心意相通,配合无间。疫病的阴霾尚未散去,但济世堂的光芒,已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愈发璀璨。而保和堂与刘管事,在事实与舆论的双重压力下,开始节节败退,恼羞成怒之下,是否会狗急跳墙?
京城的天空,乌云未散,但一缕代表着新生与希望的阳光,已然顽强地穿透了云层,照亮了济世堂那片曾经被视为“试验田”的隔离区。
第237章 仁术得证民心意,暗夜杀机圣教临
半月之后,疫情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当隔离区撤除,幸存的百姓相互搀扶着走出那片曾被视为鬼门关的区域时,无数道感激的目光投向了那个连续多日不眠不休、此刻虽满脸疲惫却依旧挺直脊梁的素衣女子。
数据统计上来,结果触目惊心,却也高下立判。采用保和堂标准方案的区域,整体死亡率接近三成,重症患者死亡率更是高达六成。而由济世堂主导的试验片区,整体死亡率被控制在一成以下,重症患者死亡率也不足三成!
这巨大的差距,如同最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了保和堂和那些曾质疑苏棠方案的官员脸上。
“苏郎中!活菩萨啊!”
“多谢苏郎中救命之恩!”
不知是谁带头,黑压压的人群朝着苏棠的方向跪倒了一片,呜咽声、道谢声汇聚成感人的洪流。民心所向,在这一刻彰显无遗。
吴太医看着这一幕,捻须长叹,对身旁的官员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苏娘子此法,当载入医典,惠泽后世!”他心中已决定,要将苏棠的这套霍乱防治方案详细整理,上奏朝廷,推广天下。
那位主持防疫的侍郎,亦是面露感慨,深深看了苏棠一眼,心中已将济世堂和这位女神医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经此一役,济世堂名声大噪,真正成为了能与保和堂分庭抗礼、甚至在口碑和某些疑难杂症领域实现超越的医界新贵。苏棠“女神医”之名,不再带有任何质疑,而是成为了仁心圣手的象征。连带着,状元郎陆明渊“内眷行医”之事,也再无人敢以此作为攻讦的理由,反而成了其夫妇二人“心系黎庶”的佳话。
保和堂内,刘管事脸色铁青,砸碎了第二个心爱的瓷瓶。他不仅输了里子,更输了面子,保和堂百年声誉遭受重创。赵文轩更是气得吐血,卧病在床,他所有的算计,在绝对的实力和民心面前,都成了笑话。
然而,就在这荣耀与赞誉达到顶峰的夜晚,更深沉的杀机,如同蛰伏的毒蛇,悄然亮出了獠牙。
子时刚过,万籁俱寂。济世堂后院,一道比之前那名探子更加凝练、气息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的黑影,如同鬼魅般翻墙而入,落地无声。
此人目光冰冷,直接锁定了苏棠所在的卧房。他的任务很简单,也很直接——擒获或格杀苏棠!圣教高层已然认定,此女不仅医术通神,可能身怀异宝(药灵之力),更与身负源初之光气息的陆明渊关系密切,乃是必须清除的重大变数!之前的试探与抢夺古籍失败,让他们失去了耐心,决定动用真正的精锐,施行雷霆一击!
就在黑影指尖凝聚起一缕阴寒刺骨、足以冻结血液的指风,即将破窗而入的刹那——
“等你多时了!”
一声冷喝如同惊雷炸响!陆明渊的身影如同凭空出现,挡在了卧房门前!他周身气息勃发,混沌星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旋转,点点星辉与冰魄寒光交织,在体表形成一层朦胧的光晕,竟将那黑影凌厉的指风硬生生震散!
黑影瞳孔猛缩,心中骇然!他得到的情报是陆明渊虽有修为在身,但最多不过金丹中期,如何能如此轻易接下自己这元婴初期修士的蓄力一击?!
他自然不知,陆明渊这些时日凭借星辰淬体之法,修为精进,已至金丹后期巅峰,加之混沌星丹与初源冰魄之力的品质极高,真实战力早已远超同阶!
“圣教的走狗,果然阴魂不散!”陆明渊眼神冰寒,没有丝毫废话,并指如剑,一道融合了星辰真火与初源冰魄的蓝白剑罡,撕裂夜色,直刺黑影心口!这一剑,速度与威力,远超在冰裔秘境之时!
黑影不敢怠慢,身形暴退,同时双手结印,一股浓郁的黑气化作狰狞鬼首,咆哮着迎向剑罡!
“轰!”
两股力量悍然对撞,剧烈的能量波动将院中的石锁都震得粉碎!苏棠也被惊醒,持药杵冲出,见状毫不犹豫,立刻催动药灵之力,化作一道道翠绿藤蔓,从地面、墙角缠绕向黑影双腿,干扰其行动,同时将一股充满生机的力量渡入陆明渊体内,助他恢复消耗。
夫妻二人,一主攻,一辅助,配合默契无比!
那黑影越打越是心惊。陆明渊的力量不仅强大,更带着一股净化与湮灭的特性,对他的圣教功法克制极大!而苏棠那诡异的生机之力,更是让他感觉自身的死寂魔气运转都滞涩了几分!此消彼长之下,他竟渐渐落了下风!
“情报有误!此二人必须上报圣女!”黑影萌生退意,虚晃一招,身形化作数道黑烟,向着不同方向遁逃。
“想走?”陆明渊眼神一厉,他深知放虎归山的危害。体内初源冰芯微微震动,一股极寒领域以他为中心骤然扩散!那几道逃窜的黑烟速度骤然减缓,表面甚至凝结出了冰霜!
“星火,燎原!”陆明渊低喝,指尖迸发出无数细密的星辰真火,如同附骨之疽,瞬间点燃了那些被寒气迟滞的黑烟!
“啊——!”凄厉的惨叫声在夜空中响起,其中一道黑烟在火焰中剧烈挣扎,最终化为虚无,只留下一枚漆黑的令牌和些许灰烬。另外几道则趁机遁远,消失不见。
陆明渊没有追击,他脸色也有些苍白,刚才强行催动初源冰芯和星辰真火,对他消耗极大。他收起那枚令牌,走到苏棠身边,将她揽入怀中。
“他们……是冲我来的?”苏棠心有余悸。
陆明渊看着令牌上那扭曲的圣教徽记,沉声道:“是冲我们来的。经此一事,圣教不会再有任何顾忌。京城,恐怕要掀起更大的风浪了。”
他望向皇宫方向,眼神深邃。看来,必须尽快借助瑞王和翰林院的力量,更深入地调查圣教,并且,要加快提升实力了。被动挨打,从来不是他的风格。
荣耀的背后,是更加残酷的厮杀。济世堂的灯光,在杀机散去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也格外脆弱。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238章 风波暂息暗查始,太后懿旨召入宫
圣教刺客的夜袭,如同投入古井的巨石,在陆明渊与苏棠看似风光无限的生活下,激起了深层的波澜。虽成功击退,甚至斩杀一人,但夫妻二人都清楚,这绝非结束,而是更猛烈风暴的前奏。
那枚缴获的漆黑令牌,材质非金非木,触手阴寒,上面扭曲的徽记仿佛活物,散发着令人不适的气息。陆明渊尝试用神识探查,竟感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精神侵蚀,立刻以初源冰魄之力将其隔绝。
“此物邪门,需小心处置。”陆明渊将其封入一个玉盒,又以星辰真火在外布下简易禁制。他并未将其交给瑞王或官府,圣教势力渗透多深犹未可知,贸然交出恐打草惊蛇。
翌日,陆明渊如常前往翰林院,只是暗中更加警惕。他并未向周翰林提及昨夜之事,依旧埋首故纸堆,但校勘之余,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切可能与圣教、永夜之劫、或是前朝秘闻相关的只言片语。徐老的存在,让他意识到这翰林院深处,或许藏着能解开谜团的钥匙。
同时,他通过瑞王留下的渠道,递了一封密信,只含糊提及昨夜有“不明贼人”意图行刺,已被击退,贼人功法诡异,似是邪道,请瑞王暗中留意京城是否有类似势力活动。既发出了警示,又未完全暴露底牌。
瑞王接到密信后,神色凝重。他虽不知圣教具体,但“邪道功法”、“刺杀状元”这些字眼,已足够引起他的高度重视。他立刻动用了自己掌控的部分暗卫力量,开始秘密调查。
苏棠这边,济世堂经过疫情考验,声望如日中天。前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真正的权贵高门。苏棠依旧保持着她的原则,但行事更加谨慎,对每一位病患都仔细甄别。她也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药灵之力感知他人气息,虽不能直接分辨敌我,但对那些身怀阴冷、邪异气息者,会本能地产生警惕。
这日,济世堂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是宫中的一位老嬷嬷,持着慈宁宫的令牌,言说太后娘娘凤体欠安,听闻苏女神医妙手,特宣召入宫请脉。
太后懿旨!这可是天大的殊荣,也是巨大的考验!宫中太医无数,太后却点名要一个民间女医入宫诊治,其中意味,耐人寻味。是单纯的慕名?还是有人借太后之名试探?或是……宫中也有势力注意到了她?
苏棠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面上却恭敬接过懿旨:“民女遵旨,定当竭尽全力。”
她立刻派人去翰林院告知陆明渊。陆明渊得知后,心中亦是凛然。皇宫大内,规矩森严,暗藏机锋,比之外界更加凶险。
“太后久居深宫,心思难测。你入宫后,谨言慎行,多看多听少说,诊脉务必精准,但开方下药需格外斟酌,最好能与太医署的方案相互印证,切勿独断。”陆明渊细细叮嘱,“我这边会设法打听太后凤体究竟是何状况。”
苏棠点头:“我明白。我会小心。”
她精心准备了一番,带上了常用的金针和一些自己配置的、药性温和的丸散,随着那位面容严肃的老嬷嬷,乘坐宫中派来的青帷小轿,第一次踏入了那重重宫阙。
皇宫巍峨,红墙金瓦,气象万千,但穿行其间,只觉规矩森严,寂静得让人压抑。一路行至慈宁宫,宫女太监皆低眉顺目,步履无声。
寝殿内,香气袅袅,一位身着常服、发髻微白、面容依稀可见年轻时风华的老妇人倚在软榻上,正是当今太后。她脸色确实有些苍白,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怠。
“民女苏棠,拜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苏棠依礼参拜,姿态从容,不卑不亢。
“平身吧。近前来,让哀家瞧瞧。”太后的声音带着几分慵懒,目光落在苏棠身上,带着审视。
苏棠起身,走上前,垂眸道:“请娘娘允民女请脉。”
太后伸出手腕,苏棠凝神屏息,三指搭上。脉象沉细无力,似有郁结,心血不足,肝气有些不舒,更像是长期思虑过度、心境不畅所致的心病,而非器质重疾。她心中稍定,这等情况,调理起来并不难。
她又仔细观察了太后的气色、舌苔,询问了些饮食睡眠的情况,心中已有定计。
“回娘娘,凤体乃因长期思虑,耗伤心血,致心脾两虚,肝气郁结。并非重症,只需宽心静养,辅以药物调理,假以时日,便可康复。”苏棠斟酌着词句回道。
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她这病症,太医们说得隐晦,无非是“肝郁脾虚”、“心神失养”,却无人敢直言她“思虑过度”。这女郎中,倒有几分胆色和眼力。
“哦?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调理?”太后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苏棠将自己拟定的方子说出,主要是益气养血、疏肝解郁的常见药物,但君臣佐使别有巧思,尤其加入了一味安神定志的合欢皮,剂量恰到好处。说完后,她又补充道:“此方乃民女浅见,还需请太医署诸位大人共同参详定夺。此外,娘娘若能每日于御花园缓步片刻,观花赏鱼,疏散心情,于凤体康复大有裨益。”
她没有大包大揽,反而主动提出让太医署参详,既显示了尊重,也规避了风险。而那散步的建议,更是说到了太后心坎上,她久居深宫,确实烦闷。
太后沉吟片刻,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你倒是个稳妥的。方子留下吧,哀家会让太医们看看。今日辛苦你了。”
“民女分内之事。”苏棠恭敬行礼,悄然退下。
走出慈宁宫,苏棠才微微松了口气。这第一关,算是过了。太后的召见,是危机,也是机遇。若能治好太后的“心病”,她在京城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后和怨夫破镜重圆了(糖罐本罐) [穿越重生] 《重生后和怨夫破镜重圆了》作者:糖罐本罐【完结】晋江VIP2025-10-31完结总书评数:772 当前被收藏...
-
穿成大清第一废后(清酒满壶) [BG同人] 《(历史同人)穿成大清第一废后》作者:清酒满壶【完结】晋江VIP2025-10-29完结总书评数:679 当前被收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