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点头:“您放心。我永远都不会让姐姐伤心难过的。我保证!”
眨眼之间,时间又到了年底。十二月的商郡白日里仍旧有二十三四度,但风却带着凉意。而太阳落山之后,立刻就变的阴冷潮湿,是个不舒服的时候。好在唐家的宅子每个院子都有两间暖阁,里面又火炕。白日里烧火烘干加热屋子。到了晚上不用燃火,就能让屋子里干爽温暖。
商锦蓉此时已经有八个月的身孕,最近正是小腿浮肿的厉害,所以她已经有有一个月没去过“办公室”了。那四个人倒是很能干。除非是有实在是拿不定主意的才来唐家问询意见。其他时间能自己解决的就都自行解决了。
但今天他们四个都过来了。拿了一份创业书。脸上都带着笑容,不像是不能解决的样子。这让商锦蓉有些纳闷。不过看完这个创业书之后,她一个笑了。“你们觉得可行性如何?”
赵志远回答:“老板,这个创业书非常完善。连里面的一些弊端都写得一清二楚。但是如果能够扩大制作面积,只以干品运输,再到其他地方的场地进行再加工。的确可以解决掉成品保质期的问题。”
这个创业书是小五写的。因为糖果厂开了到如今,生意还只局限在商郡之内,所以她既不敢大量加工,也不敢大范围收购野果。这就局限了工厂的发展。所以她希望可以在怀昌府先修建第二座加工厂。怀昌是在商郡和临郡的交界处,而且有运河直通北上。在那边建厂,两地一起可以扩大面积的将糖果分销到全国以至于周边诸国。
弊端就是糖制品容易融化,制作不当也会腐坏。所以需要专业快速的运输队。这也在创业计划的花销明细里有注明。
“既然如此,你们就按照规矩办就成。她可以自己做主签合同,到时候盈亏也都是相互的。我总不会让朝廷吃亏就是。”
若是旁人说这话,这群人是不信的。可是商锦蓉说这话,他们一万个心腹。这么长时间以来,并不是所有投资计划都成功了。有的没成功,往往就要配上朝廷不少银两。这时候商锦蓉都会从自己赚钱的买卖里往朝廷的库银里添。
一开始人们还以为这是商锦蓉拿朝廷的银子赚钱,然后归还本金。久了他们才发现,并不是那样。以商锦蓉自己的产业,每年从璞郡和京城过来的银子都不亚于朝廷每年拨给商郡发展商贸的数量。后来四个助手之一的洪天文实在是有些忍不住,就问商锦蓉为什么要自己搭银子来补这些别人亏损的银子。这些合同里都写清楚了,自负盈亏。商锦蓉只是告诉他们,她可以少赚一些,但要留着更多的银子给可以赚钱的地方。一来不至于让朝廷因为商郡的发展消耗太大。二来本地经商银钱的流动如果没有大范围的外来资金和外出消耗,基本上就是这些,她将钱添回去,就足够运作许久。比起在费劲的上报朝廷,等待批文拨款,一等少说四五个月,她觉得有那个时间,再投资也赚回来了。
虽然大家都不是很明白商锦蓉这么做到底自己得到了什么好处。但商锦蓉也不会跟他们说。她要的只是一家子的平安康乐。比起也就几千两,上万两银子的循环投入及收益,她做的这些事皇上必然也会清楚。这天底下做官有多少能给他赚钱又给他添银子?所以这每一两,也都不是白花的。否则这每年年根儿的封赏,也就不会显得这般隆重了。
小五的糖果厂扩建计划得到了认可。但唐光远看了女儿的创业书之后,跟商锦蓉提了一点。“锦蓉,这制冰的法子,你能否豁的出去?”
商锦蓉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交给朝廷?”
唐光远点头:“嗯。一来,如果由朝廷专门派人,每个地方都设置一个冰厂。那么无论南北,一年四季就都可以用得上冰。像是小五他们这样需要保鲜的东西,就都有了更长的保质期。而且冰也可以给朝廷收进大量的银子。而且当今并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他不会让咱们吃亏。”
商锦蓉却摇了头:“不是不能给。而是不能给皇上。你有没有想过。咱们给了当今这么多。那么将来给太子什么?”
唐光远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他一拍脑门:“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果然远离京城,很多事情也就懈怠了。那你说,把法子给太子?”
商锦蓉沉默了片刻,而后叹了口气:“这法子。我也是前生听来的。能好用也帮了咱们和兄弟们不少。给出去并不要紧。但是大哥他们的制冰生意就得受影响。当然把他们聘请成朝廷的冰厂负责人,那又另当别论。我相信太子不会吝啬这一个地方的小吏安排。但是要怎么说这个方子呢?总不能说是从我这边拿走的。也不能是你唐家祖传的。天底下就没有那么多好事儿都赶在一家的。所以这需要一个契机才行。小五的厂子虽然需要保鲜,但也不一定非要用冰。而且制冰需要用的硝需要专门的人去负责,否则容易发生危险。而且全国范围没开厂。需用量极大,我们还不知道又没有那么多的矿藏。其实目前看,还是小五说的风干的法子最有用。脱水之后的果干和海鲜制品可以直从怀昌通过运河直接运到北地,再在北地那边直接销售,甚至都不需要再加工成果脯和糖块之类的。”
说到生意,唐光远是自愧不如。但是有一件事他很好奇:“那这些,你为什么不告诉小五呢?”
商锦蓉笑道:“因为我相信她会想得到。即便现在想不到,将来早晚也会想到。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解决,以后就不会再发生这样的问题。我如果告诉了她,让她避开了这些。那将来我照顾不到的时候,她就不会看到这些。人要吃一堑长一智,才能彻底记得住。不过我相信以咱们家小五的本领,不用多久就能明白果干的本身就比糖更有价值了。毕竟北面也不缺糖。”
商锦蓉和唐光远你担心的那都是后话。在创业书签合同之前,这个新年是非常要紧的。
这边的新年跟京城还有许多不同。人们也有很多在外面集体聚会的活动。商锦蓉去年还跟着知府夫人一起忙活,今年大着肚子,就没办法了。
不过在腊月二十九这天早上,唐家的府门口来了四辆马车十匹马。先从一匹马上跳下来一个器宇轩昂的年轻人。后面是两个年级轻一些的少年郎。这三个少年到了唐府门口叩打门环。里面的下人赶紧出来。听说舅老爷和表少爷们到了。下人们赶紧跑进去报信。当然人也被先让了进去。
来的人是李仁带着儿子和侄子,还有李桃夫妻带着大儿子何醒,商柳儿夫妻和儿子周梦良都来了。当然也少不了他们唐家的大少爷张晏。
工地那边二十六就停工休息了。所以唐光远也在家。他是搀扶着商锦蓉出来迎接的。一众孩子先给舅舅见了礼,然后商锦蓉和唐光远又带着儿女给表哥问了好。众人这才坐下来闲谈。
李桃和商柳儿挨着商锦蓉坐在边儿上。二人看着姐姐的肚子,一脸的惊讶。李桃是个嘴快的,忍不住问:“姐姐。你这一胎算起来该有八个月了吧?怎么看起来也就五六个月的大小?”
商锦蓉小道:“马上就九个月了。哪儿有你么你说的那么小。我这一胎是抓紧锻炼自己的身体,不吃那么多。而且孩子很健康。你们要是多留一阵子,就能看到孩子出生了。”
商柳儿笑眯眯的说:“我和德昌是不能回去的。这次来我们带了委任书,他这次考中进士,直接就被调来商郡了。说是让他去协助湖河知府。”
周德昌从怀里掏出委任书,恭恭敬敬的递给了唐光远。唐光远展开一看。说是协助代理知府实则是让他做拢丘知县。拢丘原来的知县金钊目前就是代理知府,所以自然就是协助代理知府了。看完之后,他笑呵呵的把委任书还给了周德昌。“那后日金大人过来的时候,我引荐你们认识认识。他这个人古板固执,但是却是个刚正清廉也有本领的好官。他将拢丘视为家乡故土,一辈子的心愿就是永远做那里的父母官。这下子你占了他的地方,他怕是不会高兴。所以你一定要好好跟他讨教怎么为拢丘做好事,让拢丘的人更富足幸福。他会愿意跟你交流的。”
☆、第361章
第361章
这次周德昌被派到这边来做官。自然是皇上的意思。新科进士里有一个是赵锦蓉的妹婿,又是一个有学识但沉稳,从文章上可以看得出还有抱负的人。所以皇上大笔一挥,就给商锦蓉送来一家亲戚。这的确让商锦蓉很开心。如此一来,妹妹跟自己就十分近了。隔三差五就能见个面。而且如今金钊在府城办公,拢丘的杂务也都是七日回去一次处理。委任书上也有辅助知府的字样,说不定也可以跟金钊一样,七日一往返。一月总有半月多是在府城的。
至于其他人,也不都单纯是为了探亲,而是为了做生意。李仁是带着人参鹿茸麝香和獐狍野鹿的肉干来的。何醒带了不少做工精湛的首饰,还带了很多北地特产的香料。别看从数量上看,南方的香料要比北地多上许多。但是在夏国这边,北地也有许多可以作为香料和药材使用的植物,是南面所不能生长的。而何醒带的东西来,自然也要带东西走。包括李家人也是一样,来回一趟,把带来的东西高价卖出去,顺便看看市场如何。再从本地进低廉的特产运回去高价卖掉。相当于探亲的过程中跑了一趟商,稳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