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小六是跟着张晏一起长大的。他们俩把张晏早就当成了亲哥哥。所以虽然还有表弟妹在,但对张晏还是最亲的。两个人拉着张晏的胳膊,问长问短,当然问的最多的,就是祖母和姑祖母还有曾外公和舅外公的身体如何。
看到弟弟妹妹都长高了,张晏心里也软软的。揉着弟弟妹妹的头发,笑眯眯的耐心回答了他们的所有问题。两个人知道张晏现在已经是举人了。兴奋的直拍手。他们的哥哥虽然开蒙晚,但却也是最聪明最有本领不过的。
小六一脸的崇拜:“哥,你说我能像你一样吗?”
张晏笑呵呵的说:“当然啊。我弟弟肯定得比我厉害。而且以你的功课,现在去考童生都十拿九稳。”
小六叹了口气:“娘说不让我那么早就张扬。最少要到我十二岁的时候再去。不然过于扎眼了。虽然我也明白娘说得对。但总觉得有些失望。”
张晏笑道:“姑姑这么说是对的。以前我也想要尽快什么都做到最好。但现在却觉得,任何事还是稳扎稳打的好。根基永远比上面的砖瓦更重要。砖瓦错了可以换掉,但根基若是出了问题,那就会让所有崩塌。你是个最明白的孩子,哥信你都懂。”
小六点头:“恩。我知道的。不过你怎么考那么快呢?按理说要明年才能考举人吧?”
张晏回答:“原本是的。但是立太子之后皇上开了一场恩科。我已经是秀才了,又得了学院先生和董大人的推荐,因此就去考了。没想到就过了。对了,咱们师父比我更厉害,被选上了参加恩科的殿试,是探花郎呢。皇上还给赐了婚,师娘是康平候的嫡长女。我们出发之前,刚刚完成了婚礼。”
听到师父兼二伯成了亲。小五小六都很高兴。当然这个消息商锦蓉和唐光远是最欣慰的。尤其是听李仁说起,贾志楠如今做了刑部左侍郎,唐光远心中也有了数。这是皇上和太子的重视。别看现在只是一个左侍郎。但假以时日,一旦有了机会,那便是刑部尚书。
当然他们最高兴的,仍是张晏小小年纪就成了举人。虽然没让他继续往下考,但是张晏私下告诉他们,董大人亲自告诉他,因为他年纪太小,需要更多的历练。也是因为他是唐家的大公子,所以皇上也好,太子也罢,包括他们这些忠臣,都觉得他过早入仕途不是说很么好事。所以他不是学问不够没有让他参加会试,而是被所有人都排除在外了。
张晏为此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很开心。他知道只是大家对他的重视和好意。因此跟姑姑和姑父说的时候,他也是满心的感激。
唐光远见张晏这个态度,欣慰的点了点头:“那你的计划是什么?”
张晏回:“我想先跟着您二位再这边停留一段时间。周家姑父不是做知县么,我也能偶尔跟着先了解一下地方上的运作。另外,我也是想等候六王爷回来看个究竟。我对这出海一事非常好奇。也想知道知道海外国家的人都是什么样子。我更想多知道知道边境的经商情况。将来我即便是做官,也想做一个不被下属和地方上蒙骗的官员。”
唐光远听后更加欣慰了。“你能这么想,说明你真的长大了。不过你姑祖母那边,还有你府邸那边,你可安排好了?”
张晏点头:“是的。姑祖母十分赞同我过来。她老人家一直说。我还是得多跟着您和姑姑,才能文武兼备聪慧过人。我也知道自己能有今日,都是您二位的悉心教导,所以我是真心想留在这里的。姑祖母那边,如今也是忙碌得很。赵家的表弟千吉和李家的几个表弟表妹日日都在她老人家膝边环绕。而且京中的生意姑祖母也时常亲自过问。尤其是贡品那边,郭公公平均每个月都会到家中见姑祖母一次。有时候是说一下增加数量。有时候则是为皇后和太妃给姑祖母送些赏赐。总之她老人家还有李姑祖母陪着,两老并不寂寞。”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商锦蓉还是知道,娘和姑姑一定是想念他们的。不过如今已经时间过半,而且工程进度很快,她觉得最迟再有三年也可以回去了。但若是让他四五年就把一个郡的商业都搞到最好,那也是强人所难。所以她倒是觉得,张晏跟在自己身边,像那四个助手一样能够参与到所有的经济建设之中。那将来即便要回京做官,他也一定会得到重用。“既然如此,你就先留在这里,跟着德昌先同金大人学一下如何做一个好的地方官。至于商贸建设这件事,你可以帮衬一下你妹妹。小五现在可不得了,自己跟朋友开了个糖果厂。又写了一份创业书,打算把那些糖果和南地的干货制品卖到北地。契书还没有签,她这一波买卖,你可以从头跟到尾。”
张晏听后很是惊讶,但随后也就释然了。“小五小时候就聪明。她跟宝儿姐学算账的时候,就显露出了经商的天赋。这方面,我可自叹不如。真得跟妹妹好好学学才行。”
大家都是赶路奔波而来,因此晚上虽然也是团团围坐大吃了一顿,但却也没有过多的详谈。商锦蓉命人安排好了大家的院落房间。众人也都早早了入了眠。
但商锦蓉却兴奋的睡不着觉了。她现在只能侧卧着睡觉,今日也是抱着唐光远的胳膊,却是眼睛发亮。“阿远,你说将来咱们也在这边安家吧。”
唐光远笑着问:“以前不是还想跟我回家乡吗?还说那边的气候跟你前生差不多,你也更喜欢四季分明的气候。”
商锦蓉叹了口气:“是啊。可是如今商郡都已经有了我们这么多心血。等到将来回去的时候,一定更多。我现在就觉得有些舍不得了。尤其是小五,你看她如此认真的在做她的生意。当初我说是回去之后买卖交给万家人,每年拿分红就足够了。但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产业,有一日脱离了自己的掌控,自己也很难接触到了,这感觉一定是不好的。”
“其实也无所谓。你喜欢在哪里,我就陪着你到哪里。儿女将来自然有儿女的日子。他们喜欢跟着我们,我们就带着他们一起。如果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咱们就放手让他们去自己做主。就算将来咱们要挑选一个养老的地方,他们不在身边,以咱们的财力物力也不会受苦。所以你现在也不用开始舍不得。只要你说一句话,刀山火海我都跟着。何况是一起养老呢。”
其实这就是并没有赞同自己的提议。可是唐光远这么说,却让商锦蓉特别舒服。“其实我也知道,自己最近想的都有点儿多。以前怀着小五小六的时候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这孩子将来是不是一个多思多虑的。不过阿远,我这一胎是个男娃,咱们要不要让他承继赵家大房的香火?”
唐光远一点儿都没含糊:“当年咱们承诺过祖母。这就不能改。小五是女孩子,又是嫡长女。小五又是在京城出生,当时咱们的情况跟现在也不同。所以他们都没有姓赵。如今三儿姓赵是理所当然的。到时候只要排一个字就可以了。还不都是咱俩说的算的事儿。唐家也管不着咱们这个。”
商锦蓉点头:“嗯。那这样的话,我相信娘也会开心的。只有和顺堂可以让晏儿、咱家三儿还有千吉三个人分三份儿。我也算没亏了赵家。”
“只怕到时候晏儿不会愿意的。”对这一点,唐光远还是心中有谱的。张晏在他们身边长大,必然不会变成张家那样人性的。而且这孩子如今有本领,又是在皇上和太子那边都标名挂号的,将来肯定是要入朝为官。根本也不会在意这些。
但商锦蓉有她的坚持:“他可以不要。但我一定要给。这是给娘的尊重。我也不会让孩子亏了。而且买卖也不会分成三份,就是把钱分三份送罢了。到时候他在朝为官,也不知道是什么官职。但无论是什么,家中自己有钱,就会少很多麻烦。不然我也不会持续的往这个创业计划里添钱,还不就是为了避免很多啰嗦。也让人永远说不出你贪赃。”
“可是大多人,又在觉得咱们是为了高官厚禄而使银子。这人活着就是麻烦。不管怎么做,总有一群人说三道四。”
“所以根本不用理啊。这点我还是看得开的。被那些眼馋之人诋毁,总好过被有心人造谣咱们贪墨。前者只是闲言碎语,候着就是要人性命了。”
这一宿,唐光远和商锦蓉聊了小半宿。从家里的事聊到朝廷的事,再从朝廷的事到海上贸易的事。又聊到了跟商郡和临郡接壤的宋国和吴国做贸易。总之说着说着,商锦蓉没了声音,唐光远才打了个哈欠,亲了亲商锦蓉的额头,然后也跟着睡着了。
次日就是除夕,今年除夕在异地他乡有这么多亲人,商锦蓉虽然醒的也很早,但照旧很兴奋。一早她就亲自吩咐下人准备年夜饭。还写了一份必须要做的菜式。等到张锦华过来的时候,姐妹四个人就凑到一起聊天去了。余下的孩子们都围着张晏,但却是由小六带着他们一起去花鼓楼看热闹。
除夕这天的花鼓楼白天是人最多的。尤其是小孩子最多。在等待年夜饭的时候,小孩子们都会跑出去玩耍。这边有灯谜有杂耍有各种小吃,还有很多来自国外的稀罕玩意儿,都是吸引小孩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