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古代生存十八法/穿越之养家糊口的方法论 完结+番外 (蝴蝶不愿意)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蝴蝶不愿意
- 入库:04.10
于掌柜百口莫辩,隐约好像看到春丫的身影在门口晃了一下,可才想招手喊春丫来,一眨眼,人就不见了。
苦逼的于掌柜,被想吃瓜,却又不知道瓜田到底在哪儿里的好事群众们,继续围堵在饭馆里头,那叫一个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此时真正的八卦风暴的主角,邵家三父子,都已经快到扬州了。
押送人犯的高童,一路都没停下休息,在这日晚间总算是赶到了扬州军营。
周将军一听又来了人犯,便忍不住抱怨,“宁海TND又怎么?!这是把我这儿当大理寺了不成?!”
可当他拿到关慕青的亲笔信的时候,又来了点儿兴趣,“嘿,还真是,我打了一辈子仗都没遇到过这么巧的事儿!行了,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你等会儿我,我一会儿就给你们审完了。”
说完,丧彪又命人取了他的刀,架了烤架,燃了木炭,裹上牛皮围兜,说干就干。
高童对丧彪的手段早有耳闻,便借口说带人去吃口面,立刻逃离了军部大牢。
可还没等高童一碗面吃完,就听丧彪的护卫来报,“周将军审完了。”
“这么快?!”高童抓紧时间又多扒拉了两口面。
护卫点头道:“嗯,将军速战速决,先每人拉了三刀,再给他们每人喂了一口,除了那邵邦贵,其余三个都招了。”
“哦?!”高童这会儿倒是觉得那邵族长若不作恶,倒也算条汉子,“那族长倒是挺硬气?!”
“哦,不是,他是晕了。”
好吧,高童想,全当他瞎了眼!!
因为在城中跟踪邵家族人的人,和高童,是互不干扰的两路人马,所以当夜拿到了招供文书,高童也不用去管另外的事儿,连夜就往宁海赶,而扬州军又派出一队人马,马不停蹄的就往京城去了。
丧彪又嘀咕了,“要不是看在关慕青是徐达那货的准女婿份上,本大将军也不可能给他干这驿站的差事!”
次日中午,关慕青便在议事厅外头布置的桌案前,收到了高童递来的招供文书。
看完文书,关慕青便让高童休息一日,自己则召集了一队人马,匆匆赶往了邵家大宅。临走前还再三关照看门的十斤,一定要多留意里头的动静。
高童很莫名啊,他问正在门口撸狗的十斤,“啥意思啊?里头谁啊?”
“哦,春丫小姐在里头审问倭寇。”十斤如实回答。
“嗯?!”高童揉了把脸,才继续问:“郡主还会倭寇话了?!”
“不会啊,所以在学嘛!”十斤觉得这高童,好像不怎么聪明。
?????
“十斤,你有没有觉得你有时候说话,有点儿过于简略?”高童问道。
十斤歪头道:“高侍卫,你是第一个这么问我的哦,你有没有想过,这也许,可能,是你的问题呢?”
高童无语凝噎,随便吧,审问也好,学习也罢,郡主爱干啥干啥,他要睡觉去了。
他抱拳说了句告辞,便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走向了后衙。
走到后衙,看到守卫的差役,才想起来自己得回市舶司。
然后他只能重又绕回中堂,十斤看到重新回来的高童,朝他微笑着耸了耸肩,“瞧,我说的没错吧。”
高童只能呵呵笑了两声,拖着越来越沉重的步伐,往市舶司去了。
第1059章 魁星临凡
此后三日,春丫日日来半天衙门搞她的沉浸式学习。
本来关慕青也没指望过春丫这么胡搞能学成些什么,毕竟他也是读过书,有文化的人,这么学习真能学成,那春丫可能真是魁星临凡了。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春丫从第一天,跟倭寇对骂了一句,到第二天,春丫就能说出这两人是何出生,第三天,便能开始跟俩倭寇开始对骂,虽骂人前因还需思考一下,显得有点磕巴之外,对喷却是,你一句我一句,句句都不落空。
三天!!才三天啊!!
“春丫小姐!你好厉害啊!”十斤是最愿意给春丫捧场的。
“嗨,这有啥,小姐我天赋异禀嘛!”春丫笑嘻嘻的从十斤端着的小碗里捏了个桑葚,啊呜一口,不错不错,比李子好吃。
待还要再拿,却见关慕青一脸不解的看着她。春丫便凑到关慕青面前,问他,“关县令今日是有何愁苦之事吗?你放心,我娘这两日便要回来了,我再多练习练习,等我娘回了宁海,咱们就能开始审问了。”
“你......真的学会了?!”关慕青这辈子就没见过学洋文学的那么快的人,不是他想怀疑,而是客观事实他不允许人类能够达到这样的学习速度啊!
春丫微微四十五度仰头,故作思索了一番,“就,还行。完全掌握还有待时日,不过普通对话,应该没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审讯的时候够不够用。”
说完,春丫便笑嘻嘻的拉着关慕青往后衙去,说是得去瞧瞧,昨日荀州到底拉回来了多少东西。
荀州走的时候,关慕青就交代了,现在宁海县衙穷的都不行了,他让荀州把能用的东西都给搬回来。关慕青已经想好了,虽说关押的这批岛民,老弱妇孺居多,但是所谓老,也不过是不能去干打家劫舍的活而已。
而且这批人里头也不乏二三十的女性,四五十的岁的男子,这些人干点儿体力活基本是没问题的。番薯小郡主也说了,剩下的那些人,种地种番薯,都是可以的。
若是种番薯,那到时候番薯也能作为口粮,吃不完的还能深加工,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些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与其关押着浪费人力,不如做工,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能给宁海县创收。
当然,这事儿他也禀明了皇帝,现在宁海人口少,与其把这些人都流放了,不如就让他们留在宁海,毕竟一个地方要恢复活力,还是需要大量人口的。
到得县衙后院,春丫就见关慕青原先住着的那院子里,堆满了各种被褥衣物,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她还挺惊讶的,“你这是准备让人在这儿过日子呢?”
关慕青笑答,“是,也不是。邵家现在还没判,但是他们田亩良多,估计到时候皇上一定会收回他们的庄子的,或赏人,或拨给县衙。
若皇上把土地拨回给县衙,那我就准备把这些人都安排到邵家庄子上去。
现在每日就有衙役带着他们去那儿除草干活,毕竟种下去的粮食,咱们也不能浪费嘛。等京城有具体消息过来,差不多也正好赶上秋收。
到时候再让这些人犯直接去了庄子上,把邵家种的这批粮食收了,宁海县衙一年的粮税,或许就征满了。
我准备今年免粮税一年,让百姓休养生息一下。到时候过了农忙,我就征次徭役,争取尽早完成你的小梦想。”
宁海这几年闹的不成样子,其实伤害最大的,还是百姓,关慕青一说让百姓休养生息一年,春丫便举了双手赞同,不过,“县太爷,征徭役是不是也得给银子?”
“多少都会有点儿。”关慕青点了点头,“不过别指望多啊。”
“十文八文不嫌多,五文六文不嫌少,有就行了!百姓手里有了钱,你这县城才能活起来嘛!”
春丫一脸笑嘻嘻,看的关慕青忍不住捏了一把春丫的小圆脸。
就这一捏,关慕青就放不下了。女孩子的脸,怎么会这么软?这一捏一放的,延展性也太好了。
直到春丫叽哩哇啦大肆抗议一番,说再捏这脸就弹不回去了,关慕青这才放下了罪恶的爪子。
然后对话才回归了正题,他问春丫,“这县城的事儿简单,只要世道太平,总能慢慢恢复的,只是那市舶司,你有何打算?”
“等审完倭寇,我便去趟扬州,找下裴姐姐。裴家往来吕宋的商船,停了多时了,是时候开起来了。
我大哥也不知道学洋文学的如何了,到时候也可以让我大哥跟着董家商队上广州瞧瞧去,那儿海上贸易做的可比咱们这儿久多了,规模也大,若有董家引荐,看能不能骗些洋商人来。”
宁海现在是要啥啥没有,海上还有倭寇游荡,邵家的事儿也没有彻底解决,所以这市舶司的事儿,春丫觉得还得从长计议,她还有些别的打算,不过这会儿却也只是个设想,等一切都安稳了再说也不迟。
关慕青听春丫这般说,也点了点头,“宁海向来也不比广州,码头小,开海时间短,也只能慢慢来了。”
话说到这儿,两人已经踏入了院子的室内,这室内堆的都是荀州从岛上带回来的一些银两和搜出来的几把机枪。
因为邵家人很少上岛,所以这岛上的金银也不多,也就四五千两,都是平日里支付那些领队和统领的佣金,采买点粮食瓜果要用的。除此之外,别的值钱物件,便也没什么了。
不过这几天县衙的收获,在关慕青看来,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因为除了现银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建安侯昨日还送来了几大车的货品,皆是香料宝石,珍珠玛瑙之类的。
据说这批货里头还有象牙犀牛角之类更名贵的东西,这些他们便不方便拿了,所以建安侯便安排了内陆的货船,把东西直接送往京城去了。
可单单就这些香料珠宝,关慕青估价下来,也不下二三十万白银,更别说另外的名贵货品了,这邵家再怎么富裕,估计大半副身价都砸在了这上三艘船上了,怪不得逃跑,还要去把三船货带上,实在是这货值太高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春丫在一起呆的时间久了,关慕青现在闲来就爱噼里啪啦的打会儿算盘,给县衙算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