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古代生存十八法/穿越之养家糊口的方法论 完结+番外 (蝴蝶不愿意)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蝴蝶不愿意
- 入库:04.10
无法,杜二和匡大人只能从巡抚衙门出来了,杜二还说:“这找都找了,要不然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咱们都去瞧瞧吧?”
“这俩地方,应该不会关押平民的吧?!”匡大人其实内心很不想去布政使司。
“可......我大哥前几日还来信问我呢,说新朋旧友的,是不是都还好,他还特意问了句,匡大人如今......”
“走吧,”匡大人认命了,“咱们就剩这俩地方了,实在找不到,我也没办法了。”
杜二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跟着匡大人先去找了布政使,果不其然,布政使如今听不得宁海二字。
一听是找宁海的失踪人口,便怒道让他们自己找宁海县令去,怎么啥事儿都能来问?!他这儿是布政使司,又不是菩萨庙!!
匡大人虽然是三品官,可布政使不但比他高一品,况且手里捏了整个浙江路的钱,那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听这大栗的口气,匡大人就知道今日这栗子是炸了,二话不说,提溜着杜二就跑了。
可杜二还不死心,软磨硬泡的让匡大人带着他最后去了趟都指挥使司,好在这都指挥使司,没啥征税的压力,脾气倒是还行,就是可惜人也不在这儿。
指挥使也带着两人领略了下他们军部大狱的风采,证明人的确不在他这儿,便请两人出了衙门。
今日碰了几鼻子灰的匡大人实在忍无可忍了,他好歹是个三品官,虽说放在京城是小意思,可放在地方上却也是个高官了。
陪着杜二唐突了半日,面子里子全丢了个干净,他也是一肚子气,跟杜二说了句,实在不行,您就再去宁海县衙问问清楚吧!便撇了杜二,自己气哼哼的走了。
杜二带着家仆站在街头,忍不住踢了一脚上街沿的石墩子,“嗷嗷嗷嗷,人到底去哪儿了?!!!!”
第1061章 京城的风,刮了起来
杜二在满世界找了邵家三日而不得之后,终是忍不可忍,花了重金,疏通了关系,往京城去了封八百里加急的信件。
三日之后,也一直等着宁海的消息的成国公,就等来了这么一封充满了焦虑,费解,与不安的信件。
“邵家出事了,却不知被关押在何处?”成国公捏着信,眉头皱成了川字型,自己反复的读着这句话。
前阵子,他刚得知,宁海县的那新县令,居然是关慕青,当时他就隐隐有些担心,便往明州去了信,让他们尽快解决问题。
可这邵家是动手被发现了,还是没动手就被抓了,他们这会儿却是一点儿都不知道。
人,不在宁海,更不在杭州,那能去哪儿了?
关慕青作为宁海的县太爷,居然敢把人犯给窝藏起来!这事儿,还真不是一般的县令敢干的出来的!恨只恨,这关慕青。。。。。。一般人还真弄不死他。
不过这事儿虽然有点儿让人措手不及,但是成国公心中也有成算。邵家向来只与他亲弟来往,他从未与邵家有过任何的关联,且他亲弟是早被过继出去的,平日他们与明州的往来也非常的谨慎。
所以哪怕邵家到时候说了不该说的话,那这事儿,他最多也就挨上个对族人的失察之责,说有多大的罪责,那也是没有的。
只可惜了他这次投进去的五十万两白银,恐是要打了水漂了!
想到了银钱的事儿,成国公便再按耐不住了,邵家人还是得尽量找一找,不管人怎么样,总得把货在哪儿给问出来不是?!
不过,成国公一时间也是狗咬王八,不知从哪儿着手才好。
去找刑部?还是吏部?抑或大理寺?!这人犯都没踪影,总感觉找哪里都不对劲!
这事儿,说来说去,是出在浙江地界,最终还是得从白巡抚处下手。
可前头明州来信也说的清楚,白巡抚非但不知此事,并且根本连管都不想管。说明什么?!说明那白巡抚应该是知道这事儿的!!
不然凭关慕青把邵家整一家都给端了,作为巡抚大人,怎么会完全像个没事儿人一般,连问都不问?
没想到......这白巡抚,也是关慕青他们一伙儿的!
想到这里,成国公只觉浙江的路是被堵死了,他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让人直接弹劾关慕青。
可关慕青此人,深得太子信任,皇上又非常看重这人的姐夫和未来丈人,想要在朝堂上搞掉他,基本不可能。
但若是把重点放在询问这邵家现在被弄哪儿去了,而不是针对关慕青的所为,成国公觉得倒还是有些希望的。
心中主意已定,他先让人用邵家那大女儿的名义,写了状纸,送到了御史台。
再与高阁老等人吃了一顿饭,席间成国公只说这是他家乡宗亲问的一事,若是御史台弹劾关慕青,还请诸位附和附和。
他说自己倒也不是想为难关县令,主要是怕年轻人第一次做官,没了分寸,反倒让这事儿成了以后晋升的污点。他只是出于保护一个年轻人的目的,顺便,帮宗亲打听下消息。
几人虽知关慕青此人背景深厚,但是想着不过是附和御史台几句,倒也没什么,关键他们本来就与徐达王宗源这帮人不怎么对付,如今关慕青这做法明显问题很大,落井下石踩上两脚,虽不至于让他伤筋动骨,可自己也落得个爽字,不也挺好?!
于是乎,成国公筹谋不到三日,就纠集了一波人,准备在朝堂上让皇帝命关慕青,说出邵家众人的去向。
当日早朝,也不知道为何,皇帝就显得心情特别的好,连说众卿平身之时,语气都是轻快上扬的。且连久未露面的八王爷,居然今日也坐在了太子边上,看来的确这几日有好事儿发生了。
焦御史见皇帝心情好,于是毫不犹豫的上前说要参宁海县令关慕青。
作为一个御史,不就是应该在皇帝太过高兴的时候,让皇帝不高兴一下吗?
于是焦御史,情绪激昂的说关慕青新任县令,为树威信,居然胆敢把当地富户,邵氏一族全部藏匿,且无端封了人家的土地房产,简直是拿了鸡毛当令箭,当了个县令就枉顾了大干律法,辜负了皇上与太子的信任。
高尚书附和,“且不说关县令抓人藏匿究竟为何,可人被关押在了哪里,为的是何事,总得说明吧?”
焦御史继续道:“高尚书所言极是,这抓人关人,总得合理合法,一个县令,总不能大过国法去。还请皇上下令,让关县令交出邵氏一族,若邵氏真犯了什么国法,送入大理寺也行啊。”
另有吏部左侍郎,刑部尚书附和,说关县令此举,的确是超出了他的权限,有违国法。
成国公观察着场上的一切,渐渐觉得这事儿,有点儿不对劲起来。
照理说,朝堂上今日参的是关慕青,那不管怎么样,王宗源总会站出来说话的。
可王宗源却是一声不吭,握着芴板低着头,一点儿要站出来给关慕青解释的意思都没有。
另外还有疯狗吴应良,那更是一点儿都没叫唤,只眼神涣散的看着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事儿,好像不对啊。
前头焦御史和诸人继续在申讨关慕青的罪责,诸人越说越激动,可成国公却越来越觉得这事儿不对劲了起来。
等一波告状小高潮过后,皇帝缓缓开口道:“关慕青的事儿,还有谁觉得有待商榷的?”
此时众人都朝成国公看了看,成国公也不可能一句话都不表态,毕竟朝堂上也没人是傻子,大家共进退,当然可以,但是老是被人当枪使,人家也不一定愿意。
于是在三四人说了附议御史台之后,成国公也插了一句,“臣附议御史台。”
此时,皇帝微微一笑,“呵,成国公,也觉得关慕青有问题啊?”
“微臣倒也不是觉得关县令有多大问题,只是年轻人,刚开始做官,总有冲动的时候,若他能吸取了这次教训,把邵氏一族被藏匿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了,倒也不是说有多么大的罪责。”成国公立马解释道。
第1062章 皇帝此生挚爱:合法打劫
皇帝没有搭茬,而是缓缓扫了一眼朝堂上那些站出来的人,然后跟苏九小声说了两句,才继续说道:“这事儿,是朕让关慕青办的。至于现在邵氏一族在哪儿,朕也知道。至于他们干了什么好事儿,八弟,把你断的案子,跟诸爱卿都讲讲吧。”
皇帝此言一出,成国公顿时脸色煞白,六月的天,冷汗瞬间从身上冒了出来。
邵氏一族的突然被捕,关慕青的肆意大胆,白巡抚的装聋作哑,一切的一切,瞬间都串联了起来。
老国公此时已经完全不去想五十万两和邵家的事儿了,他此时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怎么才能从这邵家的泥潭里,脱身出来。
此时八王爷站身来,从宽大的袖口里掏出一本折子,开始宣读他昨日才审理完的案卷。
从邵氏一族,在宁海暗杀逼疯县令,强抢农地,绑人去了龟背岛假扮倭寇,杀人越货,走私牟利,架空市舶司。
到如何屠杀整村,嫁祸给王寻,挑起民乱,搞乱宁海,妄图阻止皇上开海。
再到勾结明州杜家,为他们做保护伞,勾结当地卫所,为其提供军备和人手。
最后到如何筹谋暗杀忠勇伯和关县令,妄图用倭寇侵袭来做掩饰,最后引来真倭寇等等。
桩桩件件,简直令人触目惊心,要是没点儿想象力,一般人还真犯不了这么大的事儿!!
八王爷光读这些罪责,就读了有一炷香的时间,听的底下的朝臣,简直眼珠子都要掉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