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闺门秀 (Loeva)


太后越听越糊涂了:“怎么会呢?我知道他与建南侯自幼交好,可也没到形影不离的份上吧?况且他一向最孝顺他父亲的,又怎会为了一己私心,便不顾他父亲的身体呢?”
皇帝忙道:“那倒不至于,儿子想,皇兄对此事大概就是无可无不可的,若能去自然最好,正好散散心,不能去也无妨。桢儿想去,皇兄也就答应了。正如母后所说,若是一路坐船,皇兄其实吃不了多少苦。只是儿子觉得,桢儿也算是用心良苦了,若不是建南侯一家子都要回南边,怕是他还不乐意走这一趟呢,也不知道他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可别唐突了人家。”
太后看着皇帝:“我怎么觉得皇上话里有话呢?即使桢儿想跟好友多相处,顺便让他父亲上外头散散心,又有什么不对么?”
皇帝笑着摆摆手:“没什么不对,只是儿子想起,桢儿年纪也不小了,是不是该说亲了?外头的人成天盯着大郎,一心要把自家女儿嫁给大郎做正妃,却几乎忘了桢儿才是兄弟里头年纪最长的一个。若他不先娶妻,底下的弟弟妹妹们又怎么好谈婚论嫁?”
太后缓缓坐直了身体,盯着皇帝瞧:“你的意思是……桢儿这是想娶媳妇了?他看中了哪家的姑娘?”
皇帝微笑:“母后这还看不出来么?他就差没直接把话说出口了。除了建南侯府,他平日还跟哪家姑娘有往来?”
太后慢慢地瞪大了双眼:“皇上说的是……”
皇帝笑而不语,却微微点头。
太后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桢儿这孩子真是的……”既有这样的想法,为何不跟她这个祖母实话实说?还要如此拐弯抹角的……难道就因为人家姑娘要跟着祖母哥哥回老家祭祖,需得离京数月,他就连这数月时间都待不住,非要追着人家跑不成?
太后她老人家心里还有些犯酸,睨了皇帝一眼:“这是桢儿告诉你的?怎的他不肯跟我这个老祖母说呢?”祖母怎么也比叔叔亲一些吧?况且先前她还曾为了高桢父子的事,跟皇帝闹过别扭呢。孙子怎么就不懂得老祖母的心呢?
皇帝见状连忙赔笑道:“他哪里肯跟儿子说这些?不过是行事不密,叫儿子看出来罢了。他还害臊呢,说怕吓着了人家姑娘,求儿子别告诉人去。”
太后听得好笑:“这孩子真是的……原来他还懂得害臊?”
不过想起建南侯府的千金,太后又有点担心:“赵家的姐儿,我虽没见过,但她祖母我是极熟的,记得她年纪还很小吧?有十三岁没有?”
皇帝想了想:“似乎虚岁十三了,转年就要十四。”
太后叹了口气:“那也是虚岁,要嫁人怕是还得等上三年呢。这点年纪,不过是个还未长成的小丫头,桢儿怎么就看上了呢?”想起赵家一双儿女都曾立过救驾的功劳,她觉得自己大概明白了:“莫非是当年赵家兄妹一路护送你们叔侄北上的时候生出的情谊?如此说来,倒也是难得。”
皇帝笑道:“儿子也觉得甚是难得。当初跟赵家丫头在一艘船上相处近月,儿子也算是知道些她的性情,许是年纪还小,因此脾气直率些,遇事倒是难得的稳当。母后兴许不知道,当年儿子与桢儿遇险,偶然遇上他们祖孙的船,就是这丫头当机立断,建议我们直接坐相熟洋商的海船北上,方才避开了逆党的搜捕。儿子听闻她小小年纪就帮着祖母管家,连族中事务也时时过问,读书练武,样样都不逊于其兄。与京中闺秀相比,她兴许少一份娴静温婉,却是个坚毅的性子,能撑得起家业。”
太后听得有些惊喜:“哦?如此说来,桢儿若能娶到这样一个媳妇,将来就不愁没人打理王府了?”
皇帝笑着点头:“更难得的是桢儿自己看中了,赵家那边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赵老夫人与建南侯都与桢儿相熟,深知他性情为人,平素也相处得极好,想必是愿意结这门亲事的。”
见皇帝说得笃定,太后反而又迟疑起来了:“你很赞成这门亲事?只是桢儿自己愿意还是不够的,他才多大?能知道什么?想着彼此是青梅竹马,他就中意人家姑娘了。终身大事不可草率,万一娶错了人,可就是一辈子的大事,没得误了自己,也是害了人家姑娘。”
太后如今也是怕了,她大儿子广平王娶个媳妇,夫妻感情挺好的,可岳家不靠谱,差点儿害了她小儿子和大孙子;她小儿子娶个媳妇,未做皇帝前,夫妻感情也挺好的,可一旦做了皇帝,儿媳妇就一天比一天荒唐,竟搅得前朝后宫都不得安宁了!太后如今对孙子们的婚事十分谨慎,就怕会娶错了媳妇,又生出祸事来。
再者……她瞥了皇帝一眼,也有些不放心。她本来更希望给高桢娶个家世好些的媳妇,最好是娘家有权有势、人丁兴旺的,遇事也能帮高桢一把。赵琇再好,建南侯府人丁单薄,赵玮一根独苗,还未入朝呢,未必能帮上高桢什么忙。若是高桢结了这么一门亲,皇帝当然会放心,可就怕高桢将来遇到难处时,没人帮得上忙。
这话太后不好跟皇帝说,但心里却放不下。经过皇后闹了一场,她如今对小儿子也多留了个心眼。思来想去,她下了决定:“我要见一见赵家丫头!”r1152

  ☆、第四百一十九章 晋见

太后忽然下旨召见,赵琇还真是有些意外。
赵家祖孙三人刚刚领了恩旨,赵焯夫妻得了追封,全家人正喜气洋洋的。张氏琢磨着要再进宫一趟向太后谢恩,可她照着旧例,并没打算带上孙女儿。对于太后娘娘这份旨意,赵家祖孙三人都有些惊讶。但瞧那宫中前来宣口谕的使者脸色,想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兴许是太后娘娘听说了赵玮中举之事,就召赵玮的祖母与妹妹去晋见了呢?
张氏便细细嘱咐了孙女一番:“你是头一回晋见太后,礼数上可千万不能出差错。我早前也是教过你的,只是长年不用,也不知道你忘了宫里的规矩没有。一会儿你到我房里来,重新演示一遍给我看看。宫里的忌讳,我也要事先查问一次的。”
赵琇被她说得有些紧张了,一边应着声,一边开始不安。倒是赵玮含笑安抚妹妹:“不必紧张,太后娘娘与皇上都是极和气的人。妹妹素来礼数不错,即使年纪小些,规矩不熟,或是说话时不慎犯了忌讳,太后娘娘顶多也就是一笑置之,不会跟妹妹计较的。”
他们兄妹曾立下救架之功,与皇家有着不一样的情份,皇帝平时看着他们,都多一份亲近。若他们恃宠而骄,闯下了大祸,太后与皇帝也许就不愿容情了。可些许不痛不痒的小毛病,他们还是能容忍的。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太后不喜妹妹,少召见几回、少关心一二罢了,于性命前程却是无碍的。
赵琇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心里镇定多了。笑道:“古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太后娘娘的度量可比宰相大多了。只要我礼数上不出差错,晋见时恭谨些,太后娘娘问什么都照实回答,想来是无碍的。”
赵玮笑着点头,张氏也道:“这是当然,太后娘娘是极宽厚和善的人。”
赵琇便抓紧时间复习了一遍宫礼宫规。又向张氏请教了太后的喜好与忌讳。次日穿上新做的秋香色银绣通肩袄,水红色织金马面裙,头上束了金丝镶珠冠儿。随祖母张氏进宫去了。
太后对这次召见似乎相当重视,早早就派了宫人到宫门处等候,一路引领张氏与赵琇进来。那宫人穿戴不俗,显然是在太后面前极得脸面的。一路走着,还一路不紧不慢地跟张氏、赵琇搭着话。说的虽然是家常,但又似乎在有意无意地打探赵琇在家中的情形。赵琇起初还没发觉有什么不对,但听得久了,就隐隐觉得有些异样。太后想知道她的事。为何不能当面说,却叫身边的人私下打听呢?
不过那宫人做得并不算十分显眼,语气也很自然。张氏完全没发觉不对,赵琇也就不多事了。
皇宫大得很。张氏因为来得多了,有了经验,因此是从神武门入的宫,从皇宫后方穿过御花园,直接绕到达慈宁宫,比从皇宫正门进入要省事得多。祖孙俩靠着双腿走路,走了不到两刻钟,就到了慈宁宫的大门。
太后在慈宁宫后殿的西暖阁里召见了她们。这地方比起正殿,少了些拘束,多了份随意,正适合用来招待交好的朋友。赵琇向太后见礼时,见张氏对这屋子极熟悉,与太后打招呼也不拘谨,想来从前多次进宫时,都是这么陪太后说话的,心里就更放心了些。
太后果然如张氏所言,十分宽厚和善。虽然人人都称她是位“老人家”,其实正经不过五十岁上下,因保养得好,看上去不过四十许人。她生着一张十分有福气的圆脸,肌肤白晳,眉眼弯弯,嘴角微翘,好象时时都在微笑一般,看着就慈和。她一见赵琇,似乎有些吃惊,随即又笑眯了眼:“若不是早知道你家孩子是多大年纪,我还以为琇姐儿今年都要及笄了呢!”
赵琇生得比同龄的小姑娘们要高,平日运动量不小,她又注重营养,因此身材已经开始发育,胸前微微鼓起,腰肢细细,双腿笔直纤长。她穿着一身短袄长裙,挺直了腰杆,越发显得身量更高挑纤长了。太后见她跟想象中的“豆芽菜”大不一样,倒是隐约明白了自家大孙子为何就认定了人家小姑娘不放——瞧这身量,说是与高桢同龄的姑娘,也有人信呢,高桢会看中人家,还真不是糊涂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