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Loeva)
- 类型:古代言情
- 作者:Loeva
- 入库:04.10
赵琇如今待他颇为亲近,不但是因为多年相熟,更因为最近这几个月。他们几乎是朝夕相处。自然就混得更熟了。赵琇对高桢有了更多的了解,高桢也摸透了赵琇的脾气,对症下药。总是能讨得她喜欢,又怎能不让人产生好感呢?赵琇对高桢越来越没有戒心,还愿意跟他分享一下自己的快乐与烦恼。
快乐自不必说,赵琇眼下最大的烦恼。就是哥哥赵玮与米颖芝的婚事了。她明知道症结在哪里,却无从下手。更担心两人婚事真个泡了汤。米颖芝的想法,她不清楚,可是赵玮却明显对米颖芝另眼相看。若两人最终落得个有缘无份的结果,赵玮定会很难过的。赵琇舍不得他难过。只能替他想办法了。
高桢听完赵琇的话后,想了想:“若只是要想办法令米知府的兄弟同意过继亲子与他为嗣,倒也不是无法可想。但若是想要米知府夫妻诞下亲子。那只怕不是你想就能做成的。横竖你想的只是让玮哥娶得米家女为妻,那无论米家是否有男丁传宗接代。都无关紧要,不是么?”
赵琇有些不解:“可是……我堂舅和堂舅母若不能确定是否能过继一个嗣子,就不肯轻易答应婚事呀,这对我们家而言,又怎么会是无关紧要呢?”
高桢笑笑:“若有贵人做媒,促成你哥哥与米家姑娘的婚事,米知府夫妇难道还能回绝不成?他们本来就喜欢你哥哥,不会用这种法子落他的脸面。至于他们把女儿嫁出去后,要如何寻个继承香火的人,那就是他们的事了。你不是说过,米家子嗣繁茂么?哪怕他们过继不了看中的那一个嗣子,总有别的侄儿可以过继。那时候他们也没了退路,自然就下得了决心了。”
赵琇想了想,觉得他这话也有些道理。不过两家本是亲戚,相处得一向很好,她似乎没必要借权势压人?算了,还是先问过赵玮的意思吧。她先写封家书,走六房的路子急送上京,让哥哥知道现在形势的最新发展。虽然赵玮面对米颖芝时,总是免不了犯蠢,但他并不是真蠢,定会想出个法子来解决的。实在没办法,他们也不妨利用一把权势,只是做法需得委婉些,别让米省之一家生气了才好。否则日后亲家相处起来,岂不是很尴尬?
高桢观察着赵琇的神态变化,隐隐察觉到她不是很赞同自己的提议,也不再多说了。回舱房的时候,他还在盘算着:王府纪善似乎就是广德州人士,是米省之的同乡,是不是该找纪善商议一下,看能否想办法接触到广德州的米氏本家族人,促成米省之的侄儿过继?如今只不过是这名嗣子候选人的本生父母舍不得儿子罢了,但米省之夫妇都是温和宽厚之人,又与兄弟一家关系良好,就算过继了孩子,想来也不会禁止他们亲人相见。除了名分上有所改变以外,两家人的关系其实跟原来没多大区别,其中大有可通融的地方,也许嗣子的本生父母会改变想法呢?
赵琇并不知道高桢的想法,她仍旧每日画着画,安心坐船北上。只是船队经过拓林,在金山卫辖下的港口停靠过夜时,张氏忽然有了个想法,要先回奉贤去一趟。离开老家都三个多月了,她怎么也得回去瞧一瞧的。另外,她去杭州时还是冬天,那时并没打算久留,因此行李中带的多是冬衣。虽然后来在杭州做了新的,又命人回奉贤取了些春装过来,但总是有限的。张氏想要回老家去,问一问族中是否有大事发生,看家中留守的下人是否淘气,再做几身新的夏装,打几件新首饰。
到了嘉定,可比不得在杭州,满城里除了广平王父子,就数他们祖孙身份最高,不必烦心人际交往。嘉定的贵人不少,汾阳王府处也该去多拜见几回,又有正月里曾经上过门的几家女眷,兴许需要回访。张氏出门见客的机会一定不会少的,不做几件时新衣裳怎么能行?江南与京中相比,衣饰翻新,更加讲究。张氏可不打算叫人笑话她是个乡下婆子。
对于张氏的想法,赵琇眉间打了几个结。她很想劝祖母省事些。但远远看到海岸上正在整修中的大坝,她又犹豫了。离家数月,虽然家中大事都会报到杭州红香坞,账簿也没出什么差错,但她似乎确实应该回去看一看。远在京城就算了,眼下与老宅不过咫尺之遥,怎么就此错过呢?
祖孙俩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便一起去向广平王辞行。广平王倒也不啰嗦。问明她们只是回老宅看一看,过些时日仍旧要去嘉定的,便微笑说:“这样也好。趁此机会。我让桢儿去为老夫人准备一处好住处,也好叫老夫人在嘉定过得舒心些。”张氏连忙谢过了。
高桢抿着嘴站在一旁不说话,明显是心情不好。赵琇偷偷看了他几眼,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张氏在丫头的搀扶下上楼收拾行李。她便悄悄拉了高桢一把,一同躲到船尾楼梯转角处。小声对他说:“我就是回去几天,很快就到嘉定跟你会合了……”高桢扯了扯嘴角:“我知道,我会帮你找好住处,等着你来的。”笑得十分勉强。
赵琇担心地看着他。很想说些安慰的话,却听得楼上张氏在叫人:“大姑娘呢?她去哪儿了?回房间去了么?”她知道自己一定要上楼了,只能鼓起勇气。拉了拉高桢的手:“别难过了,就是几天而已。”就匆匆上楼了。高桢连忙提醒一句:“就是几天!你可要快点回来!”赵琇回头深深看了他一眼。又再继续前行。
高桢低头看了看手上刚才被赵琇拉住的地方,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赵琇陪着张氏,带着一众随行人员上了岸。赵游先走一步,快马赶回奉贤县城报信,赵沥陪同她们慢慢回去。但赵琇一行刚到拓林镇,宗房宗子赵璟就赶了过来。他近日正带着几名族中青壮,领着佃农与仆从在海边协助县令陶澄加固海傍大坝,在拓林已住了好些时候。听闻张氏与赵琇回来了,自然要率众来迎的。简单的寒暄过后,赵璟把张氏祖孙请到自己在拓林镇上租下的宅子去小坐,喝了杯茶,歇了一歇,就连夜亲自把她们送回奉贤县城去了。
赵家老宅这几个月里一切都好,从京城跟随回来的男女仆妇与留守老宅的人之间,曾经有过几场小口角,但并没有闹出乱子。王双福随张氏与赵琇去了杭州,老宅里由汪福来坐镇,把所有人管得服服帖帖的。王双福赫然发现,自己为了巴结主人离开数月,如今回来,几乎连自己的地盘都丢了,心中不由得懊恼,面上却不敢露出半分。汪福来却非常镇定,一脸若无其事的模样,侍候张氏与赵琇歇下,第二天一早,又带着账本去向她们报告家中近况。
自打张氏祖孙离开了奉贤,上门来巴结讨好的官家女眷与亲友就少了,倒是有些人家的仆从奉了主人之命,前来接触他们这些有体面的管事,想要让他们帮忙在张氏面前说些好话。汪福来把这些人背后的人家归类为“不能得罪”、“必须拒绝”以及“无可无不可”三种人家,为张氏与赵琇做了简单的介绍,又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才请求她们示下。
张氏暂时把事情押下了,打算过后细细考虑了再说。汪福来也不再多提,转而提起了另一件大事:春耕。
今年春耕进行得还算顺利。虽然官府征了傜伇,让百姓去协修海坝,但也是在春耕完成后才征的,不会耽误农时。问题是今年开春以来,雨水极少,奉贤虽有河,浇灌起来却不大方便。往年赵家二房的地头上曾经挖过的通水沟渠,因是泥沟,一年下来也早就塌了,不能再把水运到地头上。可是佃户中的青壮被征去修坝,又没有人手加修自家地面上的水利设施,只能让各家妇孺用肩挑了桶去打水浇地,水量少又辛苦,所以地里的庄稼长得不太好。
再这样下去,今年地里的收成只怕会不大妙。
☆、第四百九十六章 对策
赵琇眉间紧皱,一时间也想不到有什么好法子解决。
天时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象赵家二房这样,土地上还有条河经过,已经是极好的了,也就是佃农们辛苦一些,需得日日挑水去浇地,离得远的可能得走上几里。赵氏族里还有人的田地里连水源都没有呢,只得跟族人打了商量,借些河水。至于县中那些没有水源又或是水源不足的人,因为争水之事与旁人打起来的,这一两月里也没少发生。陶县令全副心神都扑在大坝上,据说已经有半个月没回过家了,县中事务都是县里的主簿与一个师爷在主持,不过是勉强维持罢了,近来没少四处奔波,苦口婆心地劝县中百姓稍安勿躁。
赵家二房短时间内,似乎没有太大的烦恼,可汪福来为人老成稳重,背后还有一位老父汪四平指点,他隐隐察觉到了一丝不安。他担心再这样下去,佃农们迟早会不堪重负,地里的收成也会大受影响。就算一时半会儿,赵家二房的佃农还不需要为灌溉之事操心,也需得防范今年会有旱情了。老天爷再不下雨的话,光凭那条小河,可救不了上万亩的田地。
张氏眉间紧蹙:“这可怎么办呢?得赶紧雇些人手来修沟挖渠才行,再叫人到各处寺庙里多上香油,祈求佛祖降雨。”
赵琇闭了闭眼,心下无奈。汪福来则回答说:“县中主簿已经在议此事了,只是陶县令还未点头,因此尚没个准话。梁典那边的乡民前儿才请过道士祈雨,可惜没祈成。县城里的人都觉得他们那儿请来的道士没本事,寻思着是不是到苏州去请一位得道高僧。”
相似小说推荐
-
闺医锦华 (琳裳) 起点青云榜VIP2015-11-28完结慕锦华自小揣着医官梦。 妙龄赶上好时候了,身份又不被允许。 医德才兼备的闺医...
-
[互换]康熙重生良妃 完结+番外 (情癫) 晋江非V高积分2015-12-06完结+番外非考据文,女强,历史时间线和人物背景会改变。扒榜求免。 男 女互换,虐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