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又逢君 (寻找失落的爱情)


  太子当年的那一桩风流事,太子妃一直被瞒在鼓里,生活在父兄的庇护下,生活在自己幸福的世界里……
  其实,这样也好。
  人活得糊涂些,好过清醒的痛苦。
  “姑母,”袁敏忽地轻声呼唤。
  太子妃有些吃惊地笑了:“自你嫁给昀儿,就喊我母妃,再没叫过我姑母了。今儿个是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忽然很想叫一声姑母。”袁敏将头依偎在太子妃的肩上。就像年少时一样。
  太子妃看着袁敏长大,打从心里疼这个侄女。
  袁敏难得有软弱无助的时候,太子妃愈发心怜,伸手揽住袁敏的肩膀:“敏儿,我知道你心里苦。你怀着身孕,不能动气。等孩子平安出生了,再好好整治孩子亲爹。”
  袁敏忍着心酸,轻声应道:“姑母这般疼我,我再心有不满,就是不知好歹了。姑母放心,这点事,我经得住。”
  太子妃松口气,展颜笑道:“好好好,你能想明白就好。”


第三百六十二章 病重
  夜幕低垂,漫天繁星,东宫里的主子都已睡下了。
  一个内侍,悄然进了冯公公的屋子。
  这个内侍,专门负责传递消息。每隔两三日,就要悄悄来一回,将各宫暗子传出的消息送到冯少君面前。
  内侍从怀中掏出三个竹筒,低声道:“请冯公公过目。”
  冯少君嗯了一声,接过竹筒,内侍穷悄然退了出去。
  冯少君利落地拆了竹筒,一一看了过去。一个是甘泉宫传来的消息。曹贵妃每日去太和殿,天黑才回甘泉宫,并无异动。
  第二个竹筒,是翠微宫里的消息。田淑妃在背地里嘲笑太孙妃数次,今日赵王进了翠微宫,和田淑妃独自说了半个时辰的话。
  最后一个竹筒,是慈宁宫里传出来的。今日,曹家人进宫探望曹太后,在慈宁宫里待了小半日才走。
  正如杨公公所料。
  隆安帝龙体一日不如一日,宫中气氛格外沉凝,处处都透着莫名的紧张意味。
  冯少君将三张纸条看完,然后以烛火点燃烧成灰烬。处理干净后,便去了杨公公的屋子里,将消息一一禀报。
  做密探的时候,只要听令行事。如今她做了密探统领,得辨别传回的消息,择要紧的禀报给杨公公。
  杨公公听了之后,眸光一闪:“传令下去,甘泉宫翠微宫那边都要盯紧了。宫外的秦王府赵王府汉王府,也不得松懈,时刻留心。”
  倒是慈宁宫那边,略微松懈一些也无妨。曹太后八十多岁的人了,老眼昏花,走路都不利落。再者,曹太后虽然偏着娘家一些,不过,心思却算清明,连立储一事都没掺和。算得上是贤明太后了。
  冯少君略一点头,压低声音道:“太和殿那边,只买通了一个跑腿送信的内侍。”
  东宫在宫中遍布耳目。唯一的例外,就是太和殿了。
  “暂且不急,小心为上。”杨公公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千万不能惊动了沈公公王公公。”
  冯少君再次点头应下。
  杨公公又低声道:“明日你悄悄去一趟太医院,见一见许院判。让许院判将齐院判的药方抄一份出来。”
  皇子们盼着天子多撑些时日。站在东宫的立场,自然希望太子早日登基。
  伺探天子龙体病症,是宫中大忌。
  其实这事几个皇子都在干。端看谁更隐蔽手段更高明。天子的病症和药方,都是机密。杨公公信不过别人,将此事交给了冯少君。
  冯少君知道此事要紧,敛容应下。
  ……
  隔日正午,冯少君用过午膳后,去了太医院。
  冯公公如今是东宫红人,太医院的太医们见了冯公公,格外客气:“冯公公今日怎么亲自来了?”
  冯少君面不改色地笑道:“杨公公近日上火牙疼,咱家心疼义父,来找些治牙疼的药。”
  太医院里的太医都是给宫中妃嫔娘娘或皇子皇子妃们看诊的,杨公公再厉害也是个奴才,没资格请太医。去药材库里找些成药,倒是便利。
  冯少君进了药材库房,见到了许院判。
  许院判自升官之后,春风得意,见了冯公公,格外殷勤。
  冯少君装模作样地将刚才的理由又说了一遍,不动声色地冲许院判使了个眼色。许院判心领神会,借着拿药,去了库房里。拿钥匙开了存药方的库房,找出齐院判开的最新药方,匆匆抄录了一份。
  前后不过一炷香时间,药方便到了冯少君手中。
  冯少君将叠好的药方塞进袖中暗袋里,神色自若地离去。
  回了东宫,到了书房外。
  初秋时节,天气依旧有些燥热。守在书房外的亲卫们一个个脸孔晒得发红,目光依旧警惕锐利。
  做亲卫,不是易事。看似整日闲站着没事,实则时时紧绷。
  做内侍的,就要好一些。尤其是到了冯公公的位置,时不时地跑个腿传令,还有宽泛松口气的时候。
  立在书房外的沈佑,看了冯公公一眼。
  冯少君在人前和沈佑保持距离,目光飘一个来回,便各自收敛。
  太子殿下召属官议事,一个时辰后才有了闲空。冯少君进了书房,悄悄呈上药方。至于之后太子会暗中让谁看药方推断天子病情到了哪一步,这就和她没什么干系了。
  太子麾下有不少能人异士。有擅长易容的冯少君,有擅长制毒的于二娘,身边还有精于医术的内侍。有药方在手,根本不必去寻太医。
  内侍看完药方后,低声禀报:“殿下,从这张药方来看,咳疾时时见血,已十分严重。或一两个月……最多也就撑到年底。”
  太子默然不语,略一点头。
  ……
  隆安帝病重一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秦王赵王轮流伺疾,汉王整日待在太和殿。隆安帝时时咳血,几个皇子都看在眼底。不管是真的还是装的,皇子们都心急如焚。
  父皇啊,你可不能早早就走了啊!
  你一驾崩,太子可就要登基做新帝了。
  亲爹脾气再不好,也比兄弟坐龙椅强得多。
  这其中,又属汉王最忧心最焦灼。他不肯再出宫回汉王府,每晚就睡在隆安帝龙榻边的脚踏上。半夜,隆安帝一咳,汉王立刻就翻身而起,伺候隆安帝喝水喝药,就连方便如厕也不假手旁人。
  一个月过后,隆安帝还没咽气,汉王已熬得双目赤红,瘦了一大圈。
  汉王这般尽心尽力地伺疾,一片赤诚孝心,隆安帝心里有再多的愤怒不满,也都消散了。
  隆安帝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开始安排后事。
  他令人传口谕,将太子和秦王赵王汉王都召进了寝宫。
  至于一众皇孙,还没掺和后事的资格。就连太孙朱昀,也只能在寝宫外候着。
  咳咳咳!
  隆安帝咳了许久,磕出一口带血的浓痰,脸孔的红潮稍退。剧烈地喘了几口气,勉强张口:“朕撑不了几日了。今日叫你们兄弟几个过来,是有话交代你们。”
  太子眼圈一红,在龙榻边跪了下来。
  秦王赵王汉王俱是一脸悲戚,跪了一地。


第三百六十三章 后事(一)
  “太子,”隆安帝第一个叫了太子的名讳:“朕归天后,丧事不必过于铺张。”
  太子目中水光闪动,哽咽不已:“父皇寿元绵长,定能逢凶化吉,长命百岁。”
  隆安帝扯了扯嘴角:“大齐建朝这么多年,寿元最长的也就五十多岁。朕活过了六十,已是知足了。”
  “什么百岁万岁,天子也是人,总有闭眼的那一刻。朕坐四十年龙椅,自问对得住先祖,对得起黎明百姓。朕为大齐挑了最好的储君,就是立刻合眼,朕也能挺直了腰杆去地下见列祖列宗了。”
  咳了几声,又道:“太子,朕下葬后,你就登基。好好治理江山,让百姓们安居乐业。朕在地下也能安心了。”
  太子长跪不起,泣不成声。
  隆安帝又看向秦王:“秦王,你过来。”
  秦王红着眼,跪在龙榻边:“父皇,儿臣在。”
  四十多岁的秦王,早已没了昔日的英姿勃发,头上有了些白发,腰背佝偻,仿佛被抽了筋骨,看着苍老了许多。
  隆安帝长叹了一声:“你做过的那些事,朕心中有数,也不再说你了。这几年,朕一直冷淡你,你心里是不是怨恨朕?”
  秦王重重磕了三个头,哭着说道:“是儿臣不孝,总惹父皇生气。父皇责罚儿臣,是应该的。”
  隆安帝目光复杂,声音还算平静:“朕走了之后,你们几个不必在京城守孝,各自去就藩。”
  秦王一惊,连带着赵王和汉王也被惊住了。纷纷跪了下来:“父皇!大齐最重孝道,为父守孝三年理所应该。我们兄弟怎么能一走了之!”
  “是啊,我们要留在京城。”
  汉王最是诛心,直接就对太子说道:“二哥若信不过我,日后我住进皇陵,为父皇守孝三年。”
  这是直指太子忌惮一众皇子,想早早将他们撵出京城。
  太子还没张口,隆安帝已沉了脸,怒斥道:“混账!朕还没死,朕说的话,你们就敢不听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