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君 (寻找失落的爱情)
- 类型:古代言情
-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 入库:04.11
“让你们早日就藩,是朕的主意,和太子无关。”
“朕待会儿就召福亲王袁将军和几位阁老进宫,立下遗旨。等朕归天安葬了,你们立刻离开京城。”
秦王赵王汉王既气闷又憋屈。
隆安帝这是怕皇权交替动荡不安,所以要将他们早早撵出京城,让太子彻底掌控朝堂。
什么偏心偏爱,都是假的。这一颗心,分明都偏到了太子身上。
奈何隆安帝主意已定,任几个儿子如何哭泣恳求,也不会改。
隆安帝看着床榻边儿子们一双双忿忿不平的眼,疲惫地暗暗叹息。自己的儿子什么脾气德性,隆安帝很清楚。
秦王争储失败,满腹怨气。这几年里忍气吞声,暗地里定有些谋划。汉王有曹家和福亲王相助,是太子顺利继位的一大障碍。
还有赵王,看着不吭不哈,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有他在,兄弟几个还勉强维持兄友弟恭。他一闭眼,只怕就有动乱。
他让秦王赵王汉王早些就藩,不仅是为了太子顺利继位,也是为了保全几个儿子。论城府论手段,他们几个其实比太子差远了。老老实实地就藩,低头做人,还有一世的平安富贵。否则,就是血流成河啊!
奈何这一片慈父心肠,儿子们都没懂。心里都在怨他啊!
隆安帝无声长叹,闭上龙目。
不管秦王赵王汉王如何不甘不愿,隆安帝下定决心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住。
隔日,三位阁老六部尚书和福亲王被召进太和殿。隆安帝当着心腹重臣的面,立下遗旨。这一道遗旨,被封存起来。等到隆安帝归天的那一刻,会由福亲王当众宣读。
福亲王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跪在龙榻边哭得不成样子,眼泪鼻涕沾满了胡须。
隆安帝对嫡亲的胞弟着实不错。这几十年来,福亲王执掌宗人府,手握实权,在朝中内外都很风光。
“朕走后,你代朕尽孝,时常进宫陪一陪母后。”隆安帝又咳了一回血,面如白纸,说话断断续续。
福亲王满面泪痕。
隆安帝平复紊乱的呼吸,半晌又低声道:“汉王空长了一张精明脸孔,实则才干平庸,做不了太子。朕最喜欢幼子,不过,从没想过将江山交给他。”
“朕知道,曹贵妃和汉王一直竭力拉拢你。朕也知道,汉王争储失利后,你和汉王母子疏远了不少。”
“你这么做,就对了。没什么比江山社稷要紧。朕选燕王做太子,就是因为燕王是最优秀最合适的那一个。朕走后,你好好辅佐新帝。太子不会薄待你。”
福亲王痛哭流涕着应了。
将这些安排妥当后,隆安帝又命人宣召曹贵妃和田淑妃。
曹贵妃和田淑妃在龙榻边哭得直不起身体。
隆安帝缓缓问了一句:“朕驾崩之日,你们谁愿殉葬?”
什么?
殉葬?
曹贵妃和田淑妃哭声骤停,目中各自闪过惊恐。
别说田淑妃,就是曹贵妃,也绝不愿殉葬。好好活着多好,说不定,她们也能像曹太后那样,八十多还活的好好的。
她们当然不愿意殉葬!
可对着面色惨白呼吸急促似乎下一刻就会闭眼的隆安帝,她们压根不敢张这个口。
田淑妃慌乱低头。
曹贵妃也下意识地避开了隆安帝的目光。
隆安帝心里失不失望,不得而知,面色还算镇定:“也罢。你们不愿殉葬,就好好活着,不用留在宫里,各自随赵王汉王去藩地养老。”
田淑妃见逃过死劫,心花怒放,连连磕头谢恩。
曹贵妃比田淑妃有见识多了,心里倏忽沉了下去。
隆安帝这是以退为进,顺理成章地将她们一同撵出京城,为东宫肃清后宫!田家势弱,可曹家势大根深,还有曹太后撑着。将来未必没有翻盘的一日……
她随汉王去就藩,苦心经营多年的宫中势力,很快就会被连根拔除。
隆安帝真是“用心良苦”!
曹贵妃恨得心里滴血,和田淑妃一并磕头:“臣妾遵旨。”
第三百六十四章 后事(二)
从太和殿出来后,曹贵妃全身冰凉一片。
田淑妃还没从殉葬这两个可怕的字眼中回过神来,全身不停地打着哆嗦。全仗着宫人左右搀扶,才没腿软昏倒。
曹贵妃也没心情嘲笑田淑妃,在宫人的搀扶下回了甘泉宫。
田淑妃没有回翠微宫,竟也跟进了甘泉宫来。田淑妃抱着曹贵妃的胳膊哭鼻子抹眼泪:“我是真没想到,皇上竟这般心狠。”
“我十八岁就承宠,生了赵王。这些年,我老实安分,从没胡乱闹腾过。”
“一夜夫妻百日夜。皇上怎么就这么狠的心肠。竟想让我殉葬!”
田淑妃顾不得仪容姿态,哭得眼泪鼻涕满面。
曹贵妃难得和田淑妃同病相怜,咬着牙根,红着眼:“皇上这是怕我们母子不安分,影响太子日后顺利继位。你我算什么,在皇上眼里,谁也不及他的江山重要。”
田淑妃哭了一会儿,用帕子擦了眼泪,怔忡了许久,低声道:“曹妹妹,你打算怎么办?我倒也罢了,你在后宫风光这么多年,难不成也要随汉王离开京城?”
曹贵妃眼底闪过浓烈的憎怨,从鼻子里哼一声:“不走还能怎么办!皇上连殉葬都说出口了,不应下,就要殉葬!”
田淑妃压低声音道:“难道你就甘心吗?”
她当然不甘心。
一百个一千个不甘心。
不过,这些话就不必对田淑妃说了。
曹贵妃眼底寒光一闪而过,做出一个疲累的模样:“我累的很,实在没力气闲话。田姐姐也回去歇着吧!改日我去翠微宫找你说话。”
田淑妃这才怏怏离去。
曹贵妃独自坐在寝室里,不知想着什么,目光狠厉。
……
最后几日,隆安帝昏昏沉沉,米粒不进,全仗着参汤续命。
皇子皇孙们都在太和殿里伺疾,一个个面容悲戚双目通红。这悲伤,倒不是装出来的。隆安帝坐龙椅四十年,龙威赫赫,对朝中百官来说,隆安帝是一个英明天子。对皇子皇孙们来说,隆安帝是头顶的一片天。
现在,这片天就要榻了!
照着隆安帝的遗旨,等隆安帝闭眼,他们就要被打发出京城去就藩。有生之年,怕是再难回京城了。
秦王赵王汉王想到这些,都忍不住要哭一回。更不用说年少的皇孙们了。
朱昀这几日也寸步不离地守在龙榻边。
一众皇孙中,皇祖父最疼的就是他。
如今隆安帝剩最后的光景,朱昀悲从中来,一双眼哭得赤红一片。
隆安帝即将离世的噩耗,众人一直瞒着曹太后。
曹太后年事已高,根本禁不起如此重击。
终于,隆安帝熬到了最后一刻。他的意识竟陡然清醒,脸上浮起明显的潮红,一双浑浊的眼也恢复了清明。
“扶朕坐起来。”隆安帝吩咐一声,沈公公红着眼应一声,将天子扶着坐了起来。
这已是回光返照。
太子跪在龙榻边,心里悲恸难当。
该交代的后事,其实都已交代过了。隆安帝在这弥留的最后光景,目光一一掠过恸哭不已的儿孙,最后,落在太子的脸上。
“你们都退出去,”隆安帝剧烈地喘息几声,挤出一句:“朕有话和太子说。”
秦王等人心有不甘,却违抗不得,只能默默退了出去。厚重的门,将他们隔断在外。
寝室里,只有隆安帝和太子。就连沈公公王公公,也都退了出去。
“太子,朕就要走了。”隆安帝看着自己选定的江山继承人,缓缓说道:“朕还有最后几句话,要嘱咐你。”
“以你的精明才干,能担起江山重任。朕不会看错你。”
“朕只希望,朕归天后,秦王赵王汉王能老老实实就藩,不要落到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地步。”
太子全身一震,抬起眼和隆安帝对视。
隆安帝定定地看着太子,声音低沉嘶哑:“如果他们三个真有了反心,你不能心软,要及时镇压。一切,以江山为重。”
儿子再重要,也不及江山社稷。
太子又是一颤,红着眼,用力磕了三个头:“父皇的话,儿臣都记下了。”
龙榻上的隆安帝,呼吸忽然急促,胸膛剧烈起伏。
太子大骇,起身扑到榻边:“父皇!父皇!”
隆安帝如蜡油熬尽的残烛,眼底的光芒渐渐熄灭:“太子,记住,留他们一条命……他们是你的兄弟,你留他们性命……”
太子泪流满面地立下毒誓:“儿臣对天立誓。不管到了何时,不管兄弟们犯了什么错,儿臣都会保住他们的性命!如违此誓,就让儿臣遭天谴!”
隆安帝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慢慢合了眼。
大齐天子,就此归天。
太子强忍悲痛,起身开了寝室的门,对着众人说道:“父皇……归天了!”
顿时,悲鸣声一片。
秦王第一个冲进寝室,汉王赵王也一并冲了进去,哭声震天。
太子沉浸在悲伤中,反应远比平日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