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荣烺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她是公主,她不会将寺观那几块银子放眼里,但寺观对她的怠慢,足以令荣烺打心底升起毛骨悚然的警觉。
夏御史有些焦急的看向颜姑娘几人,他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刚才还好好的公主殿下突然就沉着脸不发一言了!
看公主殿下那秀眉不展的模样,是想什么愁事儿呢?
颜姑娘跟随荣烺时间最长,知道这是荣烺遇到难题的习惯。她对夏御史摆摆手,指指门口,示意夏御史有事可以先去忙。
夏御史并没有动。
差使很要紧,但公主殿下身份尊贵,又帮了他的忙,他得确定殿下无事,才能离开。
室内太静,窗外夏风也清晰的似是能听到树叶撞击的声音,仿佛时间都随着公主的沉思而静止凝固。
荣烺想,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程御史嘴这样臭还能在朝中身居高位了。
能一举揭开赵家这样的大案,主持三司同审的官员,哪怕嘴坏,君王也会包容的啊。
荣烺眨了下眼睛,指尖动了动,那瞬间沉寂的眼眸中似有无数灵光跃动,那是荣烺一惯的神采。
颜姑娘奉一盏温茶给她,很平常的语气,“殿下想什么这样入神,夏御史都担心您哪。”
“在想吏治的重要。”荣烺接过茶水呷一口,问,“夏御史,你为什么做官?”
虽是意外问题,夏御史回答的斩钉截铁,“为了爬到高位,为陛下治理天下。”
荣烺问,“只想升官,不想发财么?”
霎时,脑间一连串的星点依次点亮,夏御史明白荣烺为何会说刚刚在想吏治之事了。看来寺观放贷之事令公主殿下警醒了。
夏御史道,“殿下,臣少时曾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岁月。臣的父母都是被家道败落击溃的人,臣知道贫寒的滋味。当臣中秀才时,便有老家富户愿意许配爱女与臣了。当臣中举人时,州府大族都愿与臣结亲。虽则不可能出嫡系女,但改变家境对臣并非难事。”
“臣追求的不是财物上的快乐。区区商贾难道想拿几两臭钱就想操纵臣么?您可太小看臣了。”夏御史嘴角牵起一抹笑,“臣觉着,若乘朱幡皂盖之车,建补天浴日之功,这种快乐远胜被商贾银钱操纵的人生。”
乘朱幡皂盖之车。
建补天浴日之功。
荣烺想,你们御史台这说话,不是噎死人的,就是吓死人的。
荣烺并不嘲笑夏御史的理想,哪怕夏御史现在只是七品小官,她正色颌首,“那我就等你建功立业。”
夏御史微微欠身。
一时,有令史过来请公主殿下过去用膳。荣烺起身去了机要室旁边的饭厅,诸人都在等着她。
午膳一如昨日,荣烺也并不挑剔,她没多留意膳食,脑子一直想的是:要说吏治,谁都知道选贤任能的道理。
可如何才能选出贤臣能臣呢?J
贤能又不会往脸上写字。
当然,各官员都不会自陈无能。
可那些将银钱放到寺观放贷的,不也是口口声声自陈贤能的官员么?
如今在办的赵家案,赵尚书倘不贤能,能升到一部尚书的位置吗?那么,虽则不想承认,祖母与父皇是受到了蒙骗么?
荣烺整个下午都在机要室看卷宗,她这样安静十分罕见,诸人亦皆沉浸在各自要务中。就听门外一阵快速杂乱的脚步声,那是跑步的速度。
荣烺抬起头,门外禀道,“大人,内阁急件!”
程御史搁下笔,“进来。”
内阁令史边走边俐落的抱拳行礼,嘴里快速禀道,“河南府发生官民冲突,百姓围堵巡抚府三天两夜,颜相请方御史、李尚书、程御史即刻进宫,商议此事!”
李尚书倒吸一口凉气,荣烺几乎是条件反射的看向程蔷!
程蔷只是淡然的搁下笔,合拢做了一半的公文,而后起身,脸上没有一丝惊愕或是焦急的模样,“哦。那就先进宫吧。”
第292章 灯灭之九五
殿下
正文第二九二章
除荣烺坐车,诸人皆是骑马。
御史台就在皇城外,进宫很快。
议事地点在万寿宫。
郑太后居正殿玉榻,荣晟帝在左侧斜下方的位子上,颜相等已从内阁过来。荣绵荣烺一同进入,方李程三人跟随在后,颜姑娘几人不能进入,侯在外面。
荣绵大婚后已正式议政,他习惯性坐在父亲身畔的位子。宫人为荣烺搬来一张圆凳,方在荣绵相对的、郑太后的右下首位置上。
河南巡抚的奏章在几人手里重新传阅了一遍,奏章写的非常清楚。是河南那些将田投到赵家的百姓,要求将田产归还他们,不然他们将失去生计,不知要如何过活。
因为巡抚府外面的百姓多达万人,河南官员一旦动用官兵会直接导致事件失控,酿成激变,巡抚、按察使、知府,不得不与百姓代表进行谈判。
荣烺视线移至奏章最末,这是一封联名奏对。
这个河南巡抚不光是废物,简直连半点担当都没有。
荣烺将奏章递给方御史。
待看过一遍,郑太后问,“都说说吧,要如何处置?”
颜相看向三司主官,“上一封河南府是奏章,是三司应对的。今日之事,也因赵家案而起,三司可有应对之法。”
方御史道,“既然是河南巡抚、按察使、知府的共同判断,也是百姓的强烈要求,赵家案要处置,也不能让百姓没了活路,流离失所。只要百姓提供投田证据,官府会以百姓的意愿为先。”
程御史道,“如果没有投田的证据,提供租赁契约,买卖不破租赁。田产依旧如契约所言,继续租给百姓。”
李尚书道,“当时河南有挤兑之事,派一队帝都兵马过去相助就好了。亡羊补牢吧,臣看河南不大安稳,娘娘、陛下,不若着兵马过去帮助河南维系治安。”
秦寺卿以三司之一的身份参加御前会议,他从政经验不及前面三位大佬,也有外任官经验,说,“只要百姓得到田地,此围应立刻能解。”
李尚书道,“但依律,这些投田百姓,亦有罪责在身。赵家案尚未处置,先答应他们的条件,以后类似案情,难道都依此例而判么?”
程御史道,“有投田证据,按例也要退回田地,再行处置,或罚金或罚役,盗税千两以上方会判刑。没投田证据,田产即便归属有变动,也要以先时签的租赁契约为先。这并无违背律令之处。”
李尚书问,“谁去主持此事?”
方御史上禀,“河南巡抚有失机变,先是挤兑,后又遭围困,臣请陛下着副都御史韩澄为钦使,全权料理此事。”
李尚书说,“刑部侍郎亦可一同赶赴河南,协理此事。”
不论副都御史还是刑部侍郎,官都比大理寺卿要高。秦寺卿简直无语,干脆不参与御史台刑部之争,直接说,“大理寺人手紧张,只能负责帝都这边的案件。”
颜相几人也赞成派钦使赴河南之事,河南巡抚是真无能,再叫他干下去,还不知会弄出什么事。
只是,是由御史台副都御史为钦使,还是刑部侍郎为钦使,内阁亦有争议。
齐尚书说,“按察使不就隶属都察院么?你们都察院倒是谦虚,说河南巡抚是废物,我看河南按察使也没哪儿比巡抚强,哼,他们不联名上折子么。半斤八两。还不如让刑部去,更叫人放心。”
史太傅就事论事,“赵家案是程御史揭开的,自然是御史台最熟悉情况,按察使虽有疏漏,派个没疏漏的去就行了。”
明显史太傅更倾向御史台。
吏部徐尚书道,“不只是巡抚、按察使,河南将军领兵是做什么吃的?百姓围堵巡抚府前,河南将军难道一丝不闻?最终酿出此事,非一人一官之无能。”
兵部黎尚书道,“帝都派哪支兵马过去。军衔最好高些,起码得压得住河南将军。”
颜相道,“着禁卫吧。禁卫久在帝都,与河南当地关连不大。且禁卫兵强马壮,出行方便。三千禁卫足够。”
禁卫军这个提议,没人反对。
荣晟帝与母亲商议钦使人选,郑太后看向长孙,“阿绵,你以为谁更合适?”
荣绵一直在听大家的讨论,闻言答道,“孙儿认为不论副都御史还是刑部侍郎,都是处理案子经验丰富的人。孙儿更担心的是,帝都官员到地方办案,必然要得到地方官的援助。刚刚听几位大人讨论,孙儿有些不放心巡抚、按察使他们。”
颜相温声解释,“大殿下,这就是要派禁军协助钦使的原因。”
荣绵忧心忡忡,“河南官员应该很担心朝廷对他们的处置吧。他们定然非常不安,我觉着应该派一位擅安抚的钦使过去。”
荣烺一边眉毛微微吊起。
如赵家这样的大案必然会牵连到地方官,赵家案结束时,不知有多少河南官员落马问罪。这是必然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要如何应对?
皇家要如何应对大范围的官员失职?如何选派出合适的官员处理此事?
审案有三司,重要选官必需皇家自己来。
荣烺抿了抿唇角,就听齐尚书道,“我记得刑部左侍郎是位性情温厚的官员。”
相似小说推荐
-
销金帐 (赫连菲菲) 2023-01-11完结2908 9859顾倾作为陪嫁,随三**林娇嫁入诚睿侯府。五爷薛晟禁欲寡言,为人清冷,婚后便即外放,与林...
-
青闺令 完结+番外 (江上渔) 七猫中文网 2022-08-14 完结240.02万字十三年后,科考落榜的少年郎李临拿着一块玉佩上门来求娶晋宁侯府的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