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回俏七零 (微微安心)



25 机会

廖主任实在是觉得杨家幺妹好,才不吝夸奖。想她整个乡里谁家的姑娘不认识,不熟悉?杨小贝刚回来也不怎么出门,也是前阵子来杨家喝喜酒的人说起,她才找上门来。一辈子在乡间打转的大妈哪里见过三十年后的打扮?本来她心里还有点犯嘀咕,这下简直惊为天人,兴奋之下也没想起说明来意,就一顿狂夸。直到杨启民问起,才想起来正事。

话说起来就长了,这不是马上正月十五到了,乡里的妇联照例要组织文艺队耍龙灯,踩高跷、表演节目。这是一年一度的大事,都是节前农闲的时候就开始排练的。这眼瞅着马上就要到正式表演的日子了,一个叫王丽的文艺骨干突然犯了病,演不了了。这个王丽有一把好嗓子,是一个人能撑起一个节目的。这下掉了链子,可把乡上的领导急坏了。马上召集各村的妇女主任,大家一起想办法补救。

问题是本来整个乡里识字的女娃本就不多,有文艺特长的就更少了。之前的表演队都是精挑细选,好不容易凑齐了,又排练了好久才把节目成型,这一时半会的,到哪里找这么个人出来?要换成往年,也就是下乡给各村的乡亲们表演,节目砍掉就砍掉,不齐就凑合。乡亲们就图个热闹,不会在意这些。可今年不一样,县里下来一个什么副书记驻乡考察,据说是有大背景的。乡里领导卯足了劲想要在书记面前露一下脸。咱徐店乡什么最拿得出手啊?当然是能歌善舞的妹子了!

乡里上下一心,精心准备。参加文艺队的不管大姑娘还是小伙子,一律都算大公分。大家伙积极性也空前高涨,结果临了临了,最出趟(出色)的王丽,在排练的时候阑尾炎犯了,这下好了,大家都抓了瞎。她算是台柱子,上哪儿找人顶替去?乡长那叫一个着急上火,这牛皮都吹出去了,在领导面前都夸下了海口。书记对传统的民间闹元宵也非常感兴趣,还邀请了好些个留在县城的领导一起来参加……

领导急了,身为下属当然要急领导之所急。各村的干部们紧急行动起来,挨个扒拉自己村还有什么出色的人物可以顶这个缺。这不,廖主任在打听的时候,就听别人说起杨小贝,大城市刚回来的,人家妹子肯定有文化,有水平,特别是人才好。那什么,就算的表演的差一点,往台上一站也养眼不是!

话说到这,杨家两“兄妹”总算明白过来,廖主任这是上门来邀杨小贝去参加文艺队。杨启民倒是很都兴趣,文化队除了一对舞龙舞狮的糙汉子,全是乡里最出色的大妹子,谁家的姑娘被选进去,可得好好炫耀一番。在乡里算是明星一样的存在了,那平时走出去,想杨启民这样的半大小子都是要偷偷去瞅了一眼又一眼,跟着队伍转转好几个村,很是吸引人。对于自己家小妹入选,他当然觉得与有荣焉。再说了,小妹这么好,被选进去不是理所当然是吗?

杨小贝就尴尬了。话说她从小也是凭着可爱的脸蛋在学校文艺队混过的。可是长大了吧,唱歌不是麦霸,跳舞更是没天赋。连人人都会的“小苹果”都学不会。当然五音不全倒不至于,只是要说有文艺细胞,她自己脸皮再厚也说不出口。如果是业余凑个数她肯定答应,可是人家找的是台柱子,专业人士,她还是不要去丢这个脸了。自己又不是老妈,一副好嗓子,又会唱京剧,又会黄梅戏,还能踩高跷……

等等!老妈!老话怎么说来着,想什么来什么!刚刚脱口而出的拒绝被杨小贝又咽下去了。这个不是天上掉下的机会,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吗?小的时候,老妈最热衷教杨小贝唱戏。动不动就炫耀她当年可是乡上文艺队的!下雨天农村人都在家休息不干活,老妈就一边纳着鞋底子一边唱戏,“红灯记”“女驸马”。老爸在外面上班,家里只有两个人,下雨的时候天地之间仿佛都安静下来。小小的杨小贝就依偎在妈妈身边,听着她金嗓子一般的歌声。屋外风雨飘摇,屋子里母女俩却安祥温馨。

听得多了,自己也能跟着哼上几句,虽然一直被老妈嫌弃唱得不标准……现在的老妈肯定已经在文艺队了,这个机会可不能放过,文艺队必须得进,一定得进!至于没那个技术——不是有老妈在吗?到时候撒撒娇,她肯定会帮忙的!杨小贝美滋滋地想着,浑然忽略了老妈现在年岁跟她差不多,还不知道她是哪根葱的现实。

不过话还是要先讲明白的,免得到时候被人诟病。“廖大妈,能参加文艺队我当然愿意了,不过你们排练的节目,我肯定是不会,到时候来不及学,怕耽误你们的演出呢!”预防针先要打好,然后混入队伍中去,伺机跟老妈搭上线。

“没事!现在咱们也不是口头上就能定下来的,你跟大妈先去乡上,咱们试试看再说!”廖主任虽然一眼就相中了杨小贝,可是她也没把话说死,要是给妹子压力大了,把人吓跑了咋办?至于不能胜任的问题,她可一点都没想到。哎呦杨家幺妹一开口说话,她就知道是付好嗓子,又娇又甜,说话还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调调,好听的很。其实大妈你又错了,说话好听并不意味着唱歌能在调子上,杨小贝一直被人夸嗓音好听,可一唱歌就让人大失所望,气息不足,音调不稳……总之说起来都是泪啊!

这事就算是说定了。杨小贝同意去乡里,但是又提出自己一个人害怕,要“哥哥”陪着去。别人都是乡里乡亲的,说起来都认识,她一个女娃初来乍到,一个熟人都没有,这个要求也很正常,廖主任没怎么想就同意了。嘿嘿,这下不是能让老爸提前认识未来的媳妇了吗?中间还有她这个神助攻,事成矣!

26 镇上

虽然事情已经敲定,但是家里的孩子们要出去还是要经过家长的同意的。时间紧张,廖主任得今天把杨小贝带过去,杨启泰赶紧收拾了一下,又去地里寻了爹回来,由廖主任解释了一下缘由。杨老汉当然不会反对。不让女孩子抛头露面那是老黄历了。再说,鄂北山区的人们天生就是能歌善舞的,还记得某年春晚的“山路十八弯”吗?那个妹子就是邻县的,他们那边是土家族,而白云县城则是汉族而已。

因为是公家的事,还比较着急,等廖主任带着杨家兄妹俩回到村部,村主任大手一挥,安排了一辆专车去乡里。你还别说,韩家冲到县城三十几里,到乡上也要三十几里,山里只有更难走一些。要是不派车子,凭他们几个两条腿走到天黑才能到。千万不要想多了,所谓“专车”,不过是一辆手扶拖拉机而已,是村里唯一的一辆机动车。一路冒着烟突突地颠倒镇上,也到了中午。杨小贝感觉自己的屁股都麻木了,五脏六腑差点没颠出来。还好吃过早饭有一会儿才坐上车,要不然早都吐出来了。

没办法,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县领导才坐老北京吉普呢,乡下除了拖拉机,就只有自行车了。而到镇上的山路骑自行车还不如走路——全部是五连发夹U型弯,还一个上坡连这一个下坡,就山顶上那么一点点平路可以走。除了拖拉机能征服这些大陡坡,再强壮的户外越野运动员也休想靠人力把自行车踩上去。所以大家平时宁可走路,也不想遭那罪——不知道是人骑车,还是车骑人。大部分路程都要靠推着爬坡,想想就算了。

杨启泰见小妹脸色难看,知道她不习惯如此颠簸的山路,忙过来问她有没有事,要不要休息一下。廖主任坐惯了的,此时自觉完成了领导交代的任务,正精神着呢,“哈哈!小妹真是从大城市回来的娇小姐啊,这么点路就吃不消了?要是咱们走路过来,你可不是要让你哥背过来啊?”杨小贝偷偷翻了个白眼,老娘我可是十一岁上初中就开始走这条山路,每个月往返一次,整整走了三年!只不过多年没有再走过了,而且现在的路况惨不忍睹,拖拉机一路都是蹦过来的,不难受才怪!

要死不活地冲老爸摆摆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杨小贝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先缓一口气再说。这一路可真够呛,不过廖大妈说的对,要是让她靠两条腿走过来,只怕更加不堪,走到的话估计爬都爬不动了。唉!好汉不提当年勇,年纪大了,不服老不行啊!她一边休息,一般打量这个时代的乡政府所在地——徐店镇。

到杨小贝读书的时候,一条国道正好穿过徐店镇,因此还算是比较繁华的大镇了。镇上有商场、菜场、小学、中学、乡镇政府机关等等,配套设施都很完备。而眼前的徐店镇,就只有一条窄窄的街道,那头是政府,这头是中学,其余都是民房,饭店只有一家,兼卖早点。还有一个乡供销社,村民们一般日常用品都是在这儿买,就小小的一个门面,今天还没有开门。不过韩家冲的人们不怎么到这边买东西,除非正好到乡上办事情,或者给学校的学生买。因为韩家冲的地理位置比较尴尬,虽属徐店镇管辖,却反而离县城还更近一些。那边的路比较好走,所以大家平时赶个集什么的都是去县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