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却是驻京办事处的主任进来给领导们泡茶,插了一句话,“各位领导,我最近倒听说了一个消息,不知道跟这个有没有关系?”主要那个消息说是就是农产品,还是鄂省的农产品!
负责农林口的盛副省长焦头烂额地说,“有什么消息你就快点说,明天一早也要派人出去打听,咱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要说失职,他的责任最大,恨不得冲出去问领导的心都有。
“就是前一阵子吧,听说R国现在流行一种叫做“无公害蔬菜”,什么蔬菜水果都有,连大米都有,在他们国家深受欢迎,却是咱们国家出口的!”这个主人也就是那么听说了一句,据说中央的一些单位也在打听这个事情——既然达到出口标准,并且得到了一向严格的R国人的认可,说明是好东西啊,怎么就不能特供中央呢?
这只是他们这些服务人员想到的问题,在更上面层次的人眼里,这却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咱们国家的农业还很落后,无论产量、质量上都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有人将在国际上完全没有名气的农产品出口到了国外,注意,这里指的不是某一项,也不是少量,而是长期、稳定、大量的出口供应。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农业经济也大有可为啊!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代表的意义不一样,各方都很关注,还等着这次会议的时候,下面的人汇报一下具体的工作思路呢!
结果……好么,鄂省的领导倒是很沉得住气,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准备。这让老领导都坐不住了,平时绝对不插手家乡事物的他也特地叫了人过去提点了一下。结果怎么着?果然他们自己都没有放在心上!
这么一说的话……盛副省长一拍脑袋,“这是咱们省的!就是那个……白云县,他们从前年开始就出口农产品了!”还好这件事情他亲自过问过,十分熟悉内幕,就一五一十地给领导做了汇报。
省长同志一听就明白了,皱着眉头吸了一口烟,说道,“的确是我们的失误,政治敏感度不够啊!”一个县的农业问题,出了一点成绩,到副省长这里已经是顶天了。毕竟白云县面积不大,山地居多,合作社也是稳步发展,到现在也只不过吸纳了徐店镇周边的几个乡镇,要说起效益,在全省一盘棋看来完全不起眼。
但凡是最怕就是一个“典型”,这种模式连省长同志都没有听说过。是合作社,非以前的公社,把农民们以散户的方式集中管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并且有着自己的一套技术,符合国外的国情要求,完美地做到了农产品利益的最大化。
作为一个大集体,他们的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参与其中的农户也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从下面的报告来看,农民的平均收入翻番地上涨,从前年的年均收入300-500元,增长到现在的2000-3000元,大多数农户都已经脱贫致富。
更重要的是,当别人还在脱贫致富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在了科技种田、出口创汇的道路上,这种先进的农业理念不推广不宣传,简直就是省里的最大失误啊!
第285章 套路
所以这趟行程就这么定下来了。那为啥就安排了个年轻资历浅的朱记者呢?咳咳,领导不要面子的啊?底下的人也太不讲究了,有好东西不知道报上来,弄得大家很尴尬嘛,这当口先弄一个常规报道,等到时候看看,要是真的够竖典型,再大肆宣传也不迟。
结果记者们到了县里,把情况反映上去以后,大家都觉得自己也很冤枉啊!要说出成绩这件事情,谁不想大书特书,上达天听?可是一来每年都是规规矩矩地把成绩报上去了,咱们也没隐瞒啥啊!二来嘛……出口创汇这件事情是好的,但是合作社、农业新模式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这个政策变幻莫测的时代,大家伙的确是有点闷声大发财的意思。
周县长吸了一口不带过滤嘴的香烟,对班子成员说,“你们怎么看?既然省里要报道,那肯定是要有干货的,该报道什么,怎么报道咱们好是要那个章程出来。”
下面的一个副书记抢先发言,“要我说这是好事啊!如今咱们算是在省里和中央都挂了号的,台子都搭好了,还不得好好唱出戏?”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前是主要领导沾了关,现在也到了大家一起摘桃子的时候了吧?
理是这个理,但是……这事情还不是很明朗。要是真的把县里的农业工作当典型,就不会只派一个小丫头下来了,最起码也要加上宣传口的干部,给大家吹吹风,定下来章程才对。刚才那个副书记有点太激动了,还好有人没有被这个消息冲昏了头脑。“我感觉……这是还没有定调子吧?应该是让记者做一个调查报告,领导们一来了解具体一点,二来可以看看风向。”
这是老成持重之言,周县长很是欣慰。他对书记说,“领导你看呢?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对的。咱们得引导一下记者同志,全方位地把咱们县好好宣传一下!”
书记是个老同志,在快退休的时候还能更上一层楼本来就是侥幸,平时也老好人一个,轻易不发表意见。见下面的同事自个发表了意见,咳嗽了一声总结道,“这个,周县长说的很对嘛,咱们白云县的成绩,不止是合作社这一点,而合作社的成功也离不开县里的引导和整个大环境嘛。”
调子就这么定下来了。合作社的要重点宣传,但是不只是宣传这一点。如今县里的农业搞得红红火火,农民们搞副业、增收创新的点子很多,各方面都要讲一讲嘛!这样的话合作社的成绩就不那么突兀,也显示了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说白了,就是一定要让领导们知道,合作社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广大农民智慧的结晶,是县里解放思想、敢打敢做的结果。于是这个决定被传达到宣传办,并指示一定要配合省里的记者把工作做好。
早上去县委就被晾了半天,虽说有人陪着喝茶聊天,朱记者还是有些烦躁。这叫什么事儿!官方指定文章,还要特地开会讨论,然后让自己按照章程来走——这严重违反了新闻自由,扭曲了新闻的真实性嘛!但是没有办法,虽然年轻但是一直受到家庭熏陶的她还是知道,国情如此,容不得自己任性。
想想自己在大学新闻系学习时的雄心壮志,到现在每天写着这些“新闻通稿”,连发掘到小龙虾发源地的惊喜都没有了。等到被招待着去到昨天的饭点去吃了午饭,再次吃到嘴里的小龙虾似乎也不那么美味了——还不如就写小龙虾走红记,多好的素材啊!绝对比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吸引读者。
想什么来什么,在洋洋洒洒介绍完“本地特产”小龙虾后,被安排下来全程陪同的工作人员小于提议道,“朱记者,其实小龙虾现在也成为了本县的一项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当初合作社也是从收购小龙虾起家,得到了第一桶金。”
当然了,后来发展大了,这一块单独列出来变成了白云龙虾水产公司,由易二舅全面负责,早就从合作社脱离出去了。但是外人不清楚,还是“合作社”地叫着,反正也没跑,还是那么些人,还是以前的流程。现在的合作社早就悄然变更为专业的农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出口高端农业产品。
小龙虾这一块是起家的根本,市场上也大有可为,当然不会放弃掉让别人捡便宜。杨小贝早就说了,这是一个未来几百亿的大市场,最早入局,最早抢占市场就是他们的最大优势。尽管如今小龙虾已经火遍大江南北,似乎已经成了很平常的一件农产品,但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却成为利润的最大头。
相反出口农产品这一块,象征意思大于实际意义。前期投入的多,要求又高,导致总量并没有很大的发展。这也与国外的市场有关,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不可能求多求烂,到时候把东西都砸在手里了,对农民们没法交代。周品正这次的R国之行其实也是这方面的原因——随着出口量的逐步增加,黄智义那边一个小小的贸易公司已经有一些力不从心。
周品正一直谨慎地控制着这方面的发展,当然作为叔叔周县长也非常了解内幕。说句心里话,他是有些私心不想让一些细节的东西公之于众的。出口的市场目前还很狭窄,他们现在自己也在摸索阶段,没有一个很好很稳定的渠道,甚至到了负责人还在亲自出去打拼的地步,实在不值得大书特书。
再说合作社的负责人是县长的侄子,这一点要是被有人心看到,多半会有一些不好的联想。当然本地人都清楚,不是周品正借了叔叔的势,反而是周县长讨了侄子的好处才有如今的成绩。可是外人不可能这么想,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规定领导人直系亲属不可以从商,但一般大家还是比较注意避嫌的。
所幸的是如今周品正不在,正好可以完美的隐匿起来。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宣传,宣传谁?
在官场上,有些东西不该伸手的就不能伸。合作社是周县长的一亩三分地,虽然不能宣传他侄子,但是也不能推出旁的什么人来作为主角。当然后面的文章肯定要把周县长这位“运筹帷幄”的领导给点出来,可具体到个人,还是很费了底下人的一番心思。
相似小说推荐
-
缘来是个局 完结+番外 (夜灯初上) 墨墨言情网VIP2016-11-01完结在余漾最狼狈最怨愤的时候,金城以雷霆之势闯入她的生活,甚至让她来不及为刚结束...
-
嘿,我的小结巴 (琰阙) 2017-11-8完结多年前,有人问庞婉,你喜欢顾流深吗?庞婉说,我才不会喜欢一个小结巴。多年后,有人再问庞婉,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