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老师老了。本来就60多岁了,现在快七十的人,还是舍不得离开三尺讲台。他没有正规编制,也不稀得那些玩意儿,就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做门卫也好啊!”当然没人真的让他当门卫,说起资格,他是最德高望重的。哪怕年纪大了,可国学知识还是学校最好的。
杨启泰也不劝海老师回去,有这么一个“震校之宝”,他巴不得呢!也没有给老师安排教学任务,就让他带着孩子们晨读,“三字经”“弟子规”什么的,后世风靡的国学教育早就在桃花小学开始普及了。
海老师眼不花耳不聋,一直活到九十多。老人一直精神矍铄,按照他的话来说,“和孩子们呆着一起,能够让人的心态变得年轻!”是啊,和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相比,学校就是一片净土,特别是高度自治话,有着杨启泰管理的小学。
他最喜欢杨家的两兄妹,都是好孩子啊!这个学校从无到有,可以说就是他们两兄妹撑起来的。资金方面小贝从不吝啬,什么都是按最高标准来,就算是孩子们的午餐也是免费供应的,这份福利,放在县里还有谁?
启泰就更不用说了。堂堂正牌子大学生,多好的前程?就因为学校没有老师,他就义无反顾地回来了。前阵子过来的一个教育局小头头,还是他的同学——这要是他没有回到乡下,不也是早就功成名就了吗?
他们俩的付出村里人或许不懂,海老师是当初最先到学校的,自然心里有数。所以他看见两人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当然了,小贝他们也总是对自己恭恭敬敬的,做足了晚辈姿态。
杨老哥苦了一辈子,想当年也是乡间出了名有本事的人,可就是被家里拖累了。现在总算是好了,还有什么比孩子们出息更让人高兴的呢?海老师打心眼里替老哥高兴。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好的,既孝顺又本事。这样的人不成功谁能成功?话说小贝都走了一年啦,也怪想她的呢!
“是啊海老师,您不在家忙年,到学校里躲懒了吧?”杨小贝开玩笑说。海老师性格最好,和孩子们才相处得罪融洽,他最喜欢你和他说笑。“我哪里是躲懒?是躲难好不好?你师母在家里嫌弃的横脚横手,耽误她干活把我撵出来了!”海老师委屈地说。
和外公一样,那个时代的男人,特别是读书人信奉的是“君子远庖厨”,家里那是油瓶子倒了不都知道扶一下的。可怜师母也是服侍了他一辈子了,这忙年的当口,你帮不了忙也就算了,看他悠哉悠哉的样子就出气,干脆眼不见为净也是正常。杨小贝一听就明白了,笑得不行。
既然好久不见,海老师也打开了话匣子,拉着小贝在校园里走走,指给她看这一年学校发生的变化。这是今天竞赛咱们学校得了一等奖啊,这是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合影啊,还有,那边今年弄了个植物园,大家把山上好多植物都移植进来,还种了不少花花草草……
这些杨启泰在家里都不会说的,在他看来,把学校建设得好都是分内之事,拿出来炫耀是很羞耻的。海老师则不同,他就像一个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把好的成果拿出来给远道而归的游子欣赏,言语之间是赤裸裸的炫耀和满足。
☆、第337章 旧识
真好!杨小贝喃喃地说道。这才是她心目中的学校啊!小时候那低矮的校舍,毫无教学水平可言空有一身热情的老师,还有每天饿着肚子的经历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是自己,是多么羡慕城里漂亮的小学校园,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啊!
因为学校没有午餐,也不提供热饭的地方,那时候的小学放学都比较早,一般下午2-3点钟就放学了。孩子们就饿着到了回家以后才能吃饭。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是每天放学回家,冲进厨房找留的饭菜那种饿得挠心挠肺的感觉。差生怕的不是留校,而是太饿了!
本来孩子们就不耐饿,那时又没有什么零食干粮可以填填肚子支撑一下。带饭吧,夏天太热要馊掉,冬天太冷冻成冰疙瘩。就算是不冷不热,冷饭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吃多了伤胃——杨小贝的胃病就是那时候落下了,和她一样的小朋友还有很多。
那种苦在父亲那个年代的人看来并没有什么,至少他们不会饿肚子不是吗?只是晚了一点,家里都是留着饭呢!可是杨小贝再也不想体会那种艰苦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黄氏小学从一开始就建设了安全卫生的大食堂,让老师和孩子们都能够吃上有营养的热饭热菜。
桃花村的村民走出去,说起学校都骄傲不已,“咱们学校有免费午餐,县里的学校都没有呢!”周边的人们更是削尖了脑袋把孩子往里面送。桃花村富裕,福利又好,教育又是乡里有名的,带来的好处就是,桃花村的女孩子再也不愁嫁了,男孩子也成了香饽饽。
那时廖主任和杨小贝犯愁的问题,现在早就成了最不需要操心的。如今计划生育也实施了这么多年,早就没有一开始那么激烈的矛盾,哪怕是最保守的老人也已经接受了事实。妇人们说起那时候的挣扎痛苦,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国内的民众是最善良、最好管理的。哪怕和千百年来是思想严重冲突,但是人们在痛苦的磨合期后还是选择了接受。就像后世房价越来越高,各种不公平越来越严重,可是人们还是默默地咬牙扛起了需要几辈人努力才能买得起的房价,接受了“同人不同命”的贫富巨大鸿沟。究其原因,当日子还能过下去的时候,没有人会尝试着反抗。
这就是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大国,还有众多封建统治长久以来灌输给老百姓的儒家思想,才会产生如此温良的国人。就像现在一样,哪怕在杨小贝看来还有很多不足,但是在乡亲们眼里,这些已经足够好,足够满足了。
乡间的人们不像外界那样经受着各种冲击,不停地追逐着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疲于奔命。对他们而言,大房子造好了,手里有钱了,孩子们学得好,将来有出息……这些就是全部,人生在世,不就是追求这么些吗?
回到诊所,临近过年病人很少。传统的思想还是对年头吃药看病很忌讳,一来比较忙,二来能不急着看就等到年后再说,没得弄得年都过得不开心。所以诊所这段时间是最冷清的,至于年后——干脆是关门的,反正没人来。
但是易慧芬还是会坚持到腊月二十九才会关门。诊所说白了也是服务性质的,全年无休,哪怕晚上也会有急诊病人找到家里去。这几天忙着给小贝准备东西,诊所就有点顾不上了,这不刚弄好就要赶过来收拾。杨小贝过来的时候,她正把需要消毒的东西准备好,放进高压锅里。
离开了诊所杨小贝也没有忘记这边,这些年虽然还是这这个小小的房间里,但是里面的器具、用品都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鸟枪换炮了。那个天天冒着气饱咕噜咕噜专门消失的锅子也早就给猫咪做了饭盆。
正说着呢,猫咪就来了。还是那只喵,当年诊所刚开张时杨小贝的第一位患者。当时它只是一只半大的小橘猫,误食了有毒的老鼠被心善的大妈带过来死马当活马医。都说“猫有九条命”看来是真的,小家伙顽强地挺了过来。并且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
它家离得不远,平时没事就来这边转一圈。前几回杨小贝来的时候不巧,已经很久都没有见过它了。“哎……你还在哪?”她也很惊奇,这都多少年了?一只喵活到现在算是步入老年了吧?
“人家活得好好的,就是年纪大了,总喜欢离家出走。我这边平时就给它备了猫食,饿的时候它会自己过来的。”易慧芬一边打扫着卫生一边说道。“人老成精,猫老了也懂事着呢,肯定是看你回来了过来的。”
橘猫小的时候就对杨小贝很依恋,那时还常常叼老鼠什么的过来呢!现在它再也没有以前的活泼精神,略显干枯的毛发和消瘦的身体都意味着它已经年迈,走起来也不像以前那么轻盈,步伐稳重地迈着猫步走到杨小贝脚步,绕着她的裤脚蹭了蹭,就惬意地趴下来开始享受午后的阳光浴。
它不会说话,但是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杨小贝心里异常妥帖。也不计较老猫常年在外面游荡身上脏兮兮的,一把抱起它放在腿上,顺着毛感叹说,“下回回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你呢!”
猫年纪越大,呆在家里的时间就越少,这个习性和狗是截然相反的。最后当它感觉到大限将至的时候,会回去看一眼,然后孤独的离去,找个地方默默逝去。也许是天性,也许是不愿意离别,猫咪这种种族就是这么高冷。它们的野生近亲也是如此,当死亡来临时会独自离开族群。这只猫已经不怎么在家里了,作为一只不那么精心喂养的家猫,可能它寿不久矣。
“猫活到这么久已经是善终,难得了!”易慧芬也这么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逃避不了。这个问题让杨小贝想起了从以前就担心的一件事。
不在家的时候,最牵挂的就是家人的健康。以前父母都六十多了,特别是母亲身体不好,杨小贝总是但是会有什么意外,自己不能及时赶回来。曾经无数次的想过,如果妈妈真的像外婆那样中风的话,不管什么事业、工作,都他妈的滚一边去,她一定第一时间回来照顾爸妈,陪伴在他们身边寸步不离。
相似小说推荐
-
缘来是个局 完结+番外 (夜灯初上) 墨墨言情网VIP2016-11-01完结在余漾最狼狈最怨愤的时候,金城以雷霆之势闯入她的生活,甚至让她来不及为刚结束...
-
嘿,我的小结巴 (琰阙) 2017-11-8完结多年前,有人问庞婉,你喜欢顾流深吗?庞婉说,我才不会喜欢一个小结巴。多年后,有人再问庞婉,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