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菩萨保佑啊!你们一定要庙里烧个香还个愿,好好谢谢菩萨!”王婆激动的一个劲地念阿尼陀佛,菩萨显灵了!韩家冲这边都信奉观世音菩萨,北边海拔最高的山上有建一寺,名“青龙寺”,里面的观音菩萨是最灵的。以前的时候,大家没事总会去拜拜,求个心安。前些年破四旧,一百多年的寺庙被一把火烧了。这两年政策松动了一点,以前的庙祝搭起一间小屋,供了个观音像让大家祭拜。你瞧瞧!前几年没给菩萨上香,大家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苦啊!这两年果然好了一些,这不,连走丢的女娃都自己回来了!
9 老宅
杨小贝不知道这是大家见让奇迹的时刻,更不知道有信众更加坚定了向佛的心。她只知道,现在已经被大家当成猴子一样围观了。都是熟悉的陌生人,小的时候王婆也还在世,每次去她家玩,家里没什么零食,王婆总是细心的把红薯削好皮给孩子们吃。后来王婆去世的时候她在初中住读,一个月才回来一次,知道王婆走了,回来还哭了一场呢。
其它人也都比前世年轻了好多,后世已经都跟老爸一样老去的叔叔婶婶们,现在却都是一张年轻的脸庞。看着大家对她又是亲热,又是好奇,杨小贝不仅感叹:“时候都去哪儿了!”
这不费话吗?只有她才是不和谐的存在好不好!她的小伙伴们都还没出生呢!
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大家一面围着杨家人问东问西,一边无数次的感叹老天有眼,菩萨保佑,杨家有福。杨老爹苦大仇深的面孔也是带着满意的笑。生活的重担让他一向沉默寡言,特别是小女儿失踪以后,他的脾气更加暴躁。小时候在杨小贝和他的小伙伴的眼里,简直是最恐怖的BOSS级存在,他从来不笑,谁家的小孩调皮了,他也不呵斥,默默地一个疙瘩(把手握成拳,用曲起的指节敲打)就上头了。小时候总是冷不丁被敲一下,生疼。
但是今天,本来做好最坏打算的他,却感觉心情很久没有这么舒畅了。孩他妈生小妹的时候,正赶上饥荒,小妹生下来弱的跟小猫似的。她娘又得了血崩,没几个月就去了。他一大老爷们,大冬天里怀里揣着小妹,去有奶的人家去讨口吃的,从怀里掏出孩子的时候,她还在笑,人家媳妇都心疼的流眼泪了,多小的娃呀!又瘦又轻,娘也没了。大家都觉得养不活,杨老汉咬着牙,每天走老远的路去讨奶喝,好不容易才把小妹养活了。
后来他要去干活挣工分,小妹让大的几个孩子带着,他们自己也还是孩子,每次看见小妹被姐姐们弄的灰头土脸的,他也很无奈。她年纪最小,比她大一点的启民,从小就是个书虫,也不爱带她玩。渐渐的就胆子小,怕生,不怎么说话。丢的那天,他晚上收工回来,吃饭的时候没看见小妹,还以为在别人家耍也没在意,等夜深了,再出去找的时候才知道人不见了。什么时候丢的,谁最后看见的,都不知道。他把家里面大的都狠揍了一顿,可有什么用?杨老汉心里面一直都有根刺,觉得小妹其实是他弄丢的,小孩多,小女儿又没有什么存在感,他渐渐地忽视了。哪怕晚上打着火把在山上找了一夜,白天又把方圆几十里都找遍了。可是有什么用呢?丢了就是丢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杨老汉本以为再也找不回来了。等老了往土里一埋,去见孩他妈的时候,怎么交代?可谁知道,老天有眼,小妹长大了自个找回来了!
他心里压了这么多年的一根刺,总算是没了。老二家的送到医院,也是有惊无险。真是,他不信佛,但是晚上上亮(后篇有详解)的时候,可以对孩他娘好说说了。心里头舒坦了,这会儿他已经和老韩头大声约起喝酒。今天不行,年三十不能去别人家,会抢了人家的福气。
大家吵吵嚷嚷的,一会儿就到家了。土砖房,屋顶是稻草的。但这决不是简陋,三大间的房子,在村里已经算是中等人家了。这个年代,乡下没有红砖,那是要自己打胚,自己捆窑,买煤,请烧窑的大师傅来烧制的。花费的人工、费用和时间海了去了。而且烧窑不是每次都成的,再厉害的老师傅,也有烧砸的时候,风险很大。而土砖就没什么花费,但制作更复杂。上好的水田要空一季出来,用石碾无数次反复碾压泥土,再夯实,打平,裁成半米长的土砖。身强力壮的汉子一口气把一块砖用铁锹铲上来,风干几个月,土砖才算制作完成。
要知道这样一块土砖,两个小孩都抬不动,得好几十斤。有一次杨小贝被一块土砖倒下来砸在脚上,脚趾头青紫了一个月,那个时候小孩没后来养的金贵,虽然痛的不行,也没有去拍片子啥的。现在想想,绝对骨裂了。
杨家的土砖房,是爷爷年轻的时候造起来的,老爸成亲,杨小贝出生,都是在这间老宅。她三岁的时候爸妈造起了砖瓦房,才从老宅搬出来。可是一直到穿回来,老宅仍然在用。二伯把屋顶的稻草换成了瓦片,老房子即不漏风也不漏雨,比城里那些豆腐渣房子牢固多了。人早就都搬到新房子了,土砖房二伯一直不舍得拆,把他改作他用了。
杨小贝知道,二伯后来把老宅改成了猪圈。每次回家她去老宅转的时候,二伯总是指着一个房间(现在是一个猪圈)调侃她:“小贝啊,你那个时候就是在这个房间生的呢!”。结果今天一到家里,爷爷安排给杨小贝的房间,还是这间!
……这是怎样的一种轮回?
好吧,被家里人围着关心,还是不要想这些诡异的问题了,虽然辈分上有点不对……大姑和姑父回家过年了,家里现在“姐姐”们都已经出嫁,大伯也已经两子两女,早就搬出去自立门户了。老爸还没成家,和爷爷、二伯一家住在老宅。但是过年大家肯定是聚在一起的,爷爷在的时候,兄弟三个每年轮流办团年饭,直到爷爷去世才分开过年。那个时候每年都是子孙满堂,热热闹闹。自家单独过年以后,杨小贝家桌上就四个人,有时候过年赶不回去,只剩下三个人,一桌子菜,吃的冷冷清清的。所以只要有条件,再困难她也一定要赶回去过年。爸妈年纪大了,平时没有陪在身边,连过年也让父母如此孤单,实在不当人子!
可是今年,她赶的路好像远了一点,直接一口气跑到1979年。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爸妈肯定还是得结婚,否则谁知道她会不会凭空消失?但如果这个时空的杨小贝出生了,那她会变成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10 过年
行李放下,再换上一双老棉鞋,总算松了一口气。那边二伯母也安顿好了,家里也没有女人,二伯自己去厨房胡乱煮了几个荷包蛋,让二伯母吃好休息了。然后和大伯、爷爷、老爸一起去隔壁大伯家吃团年饭。
说是隔壁,其实是相对来讲离得最近的房子,站在门口喊对面还听不到的那种,走过去也要几分钟。因为大家都是沿着山脚在地势平缓的地方盖房子,屋前屋后还有留出足够的面积来喂鸡、养牛、种菜……反正地方大的很,根本不用挤在一起。后来老爸把房造好搬出来,三兄弟还是毗邻而居。但是有什么事情要去大伯二伯家,一圈跑下来也得喘口气歇歇。最搞笑的是,家里装WIFI的时候,没人会设置密码。开玩笑,没有邻居能接收的到自己的WAFI信号,有什么设置的必要?
大伯母早就准备好了,等大家到家后就开火烧菜。他们到的时候,桌上已经满满当当摆满了。这个时候的农村,逢年过节八个菜就已经是很丰盛的了。大伯家五口人,三个壮劳力,日子好过多了。今年过年还杀了一头年猪,大伯一说起来都是志得意满。老爸家就不行了,五个人就能够两个出工,还要供一个学生,猪倒是喂了一头,年前被爷爷卖了换钱,准备老爸的学费了。
大过年的,难得还杀了只鸡,炖了一半,留一半用来待客。一碗鱼,年前公社分下来,其他的都被腌起来做了熏鱼。留下几条过年鱼,加上辣子、萝卜一大锅炖出来,一碗碗的盛好。等吃的时候都变成鱼冻,是杨小贝最喜欢吃的
一道菜。其他的都是猪肉,一碗猪头肉,一碗腊肠,一碗猪肝、猪心,还有一碗猪舌头、鼻子。这些都是摆盘,放在桌上凑数量的。这也是这个资源匮乏的时代衍生的一种规则——量都非常少,自家人是一筷子都不能吃的。从初二开始拜年的时候,大家也都是很有默契的,客人中只有喝酒的男人们夹上一片,喝一顿酒。就这样端出端近,拼拼凑凑,一直要坚持到正月十五过完年,才可以给自家人吃,当然,如果还有的话。
剩下两个菜是猪肉炖莲藕,猪肉炖白菜。整治这样一桌子饭菜真的已经算的超豪华阵容了,虽然一直以来大伯母的厨艺水平都不咋地,但是只要材料好,烧出来怎么来都还是算美味佳肴。先给祖宗“叫饭”,桌上盛上米饭,上面插上筷子,由爷爷一边倒酒一边叫祖宗们吃饭。等祖宗吃好,烧好纸钱,再把饭菜端回灶头上面热一下,就可以正式开饭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缘来是个局 完结+番外 (夜灯初上) 墨墨言情网VIP2016-11-01完结在余漾最狼狈最怨愤的时候,金城以雷霆之势闯入她的生活,甚至让她来不及为刚结束...
-
嘿,我的小结巴 (琰阙) 2017-11-8完结多年前,有人问庞婉,你喜欢顾流深吗?庞婉说,我才不会喜欢一个小结巴。多年后,有人再问庞婉,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