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六零年代好家庭 (桃花露)


  哎,好可怜啊。
  莫茹:“别管他,咱们吃饭吧,回头让姥娘给他带走。”
  沈淑君已经憋不住笑,用传盘把粥和鸡蛋端上来。
  周明愈从外面端着食堂的饭进来,听见了,问道:“把谁带走啊?”
  莫茹给他眨眼,“让姥娘把小八带走吧,咱们有七七就够啦。”
  周明愈立刻配合地把周七七从被窝里抱过去,亲了一口,抱抱举高高,“宝贝闺女,爸爸最稀罕大闺女了!”
  周七七就咯咯地笑,搂着周明愈慷慨地亲他的脸。
  沈淑君看他们一家四口这酸样,也只是笑,她去用热水拧了手巾给闺女擦脸擦手,又端了薄荷水给莫茹漱口。
  薄荷水是莫茹自己在墙根下种的的薄荷,夏天采集了收藏在空间里的。
  “娘,你快吃饭吧,我自己来。”
  沈淑君却不肯,“才第二天呢别下地,就好好养着吧,起码五天以后再说。”
  她不在没办法,在这里恨不得丁点事情都替闺女做了。
  周明愈吃了饭,对莫茹道:“和娘说说话就不闷了,别看书画画的,伤了眼睛不是玩的。还有,喂奶别总抱着,把那小炕桌再搬上来,躺着不得劲就给他放桌上……哦,对了,说送人了是吧,那就赶紧送走吧,咱有大闺女就够了。”
  他把炕上的小八用被子一裹就抱起来,作势要抱出去送人。
  周七七原本还和莫茹腻歪呢,这会儿脸色一变,小嘴一瘪,哇的哭起来,“爸爸,不要,不要把小八送人!”
  她跑过来拉扯小八的被子,“快放下吧。”
  这么丑,送人人家肯定不喜欢,到时候少不得要打他骂他不给他饭吃。
  嗯,等她给看俊了再送人。
  周明愈一本正经道:“那就看在大闺女的面子上先把他放在咱家吃两天饭。”亲了亲周七七,“我大闺女最好了。”
  周七七被她爸妈给夸得晕乎乎的,看着小弟弟也不那么丑了。
  沈淑君只抿着嘴笑。
  周明愈又去亲了亲莫茹,“我去砖窑厂,晚上早点把小熠接回来住。”
  莫茹说好。
  吃过早饭,沈淑君把里里外外收拾一下,发现闺女家里整齐干净,都没有哪里需要她出力的。
  因为莫茹刚生了孩子,张翠花对外说过让劳模好好休息,不让人去打扰,真要是有事儿只管来找她。哪怕没眼力见的听二婶子说得这么直白也不好意思觍着脸去打扰劳模,就算要来探望,起码也等送汤米再说。
  晚上不等周明愈去接,莫应熠自己背着书包回来,见他娘过来少不得一阵撒娇。
  沈淑君问他,“你这是放假啦?”
  莫应熠摇头,“有俩老师被拉去民主补课去了,其他老师也忙着审查搞反右学习呢,说是暂时停课,回家等通知。”
  汇报完他就迫不及待地去看自己小外甥。
  “哇,他好可爱啊。”莫应熠张大了嘴吧,忍不住上去捏捏小八的小脚小手。
  屋里烧着地暖,热乎乎的,小八就穿着贴身衣物盖着小被子,正呼呼大睡呢。
  周七七看了他一眼,“小舅舅,你看他……”
  莫应熠笑眯眯的,“恩恩,好看,外甥随舅。”
  周七七:“好看?”
  莫应熠诧异地看他,“好看啊,你看他红红的小嘴,白白的小脸。”
  周七七:“明明红红的小脸!”
  “过两天就会很白,和你一样。”
  周七七眉头紧紧蹙起,“哪里和我一样!”
  哎,这么丑,还是送人好了,她有点后悔早上那会儿不舍的。
  莫应熠看小外甥还在睡觉,就不逗他,而是和莫茹说话,说说学校的趣事儿,还有范家。
  过会儿差不多吃饭了,莫茹就让他去南屋跟孩子们玩会儿去。
  莫应熠就顺便领着周七七。
  周七七:“我不走,我得看丑弟弟。”
  一定要给他看到俊!


第226章 散伙!
  当地送汤米的习俗都是“七送娘子八送官”,女孩子七天送, 男孩子第八天送。以前自家种地收粮食的时候, 再穷的亲戚也会表示一下, 送点吃的用的帮产妇加营养。
  腊月十五这天, 不少人都来给劳模送汤米。
  有附近的大队、生产队, 供销社、公社都送了汤米来,几斤细面,几斤小米,两尺布。
  公社屠宰组还送了四个猪蹄两根猪尾巴过来!
  倒是没人送鸡蛋, 毕竟人家先锋大队自己开着养鸡场呢。
  莫树杰和二儿子自然也来给外孙送汤米,除了小米、鸡蛋, 还有两块钱。
  张翠花拿自家的工分在食堂换了一些粗粮、咸菜, 加上自家的鸡蛋和蘑菇, 也做了一顿饭招待来宾。
  等给小八送完汤米,大队也要开始忙年。
  吴美英还带着人印刷灶王像, 附近大队的社员们也都要来请,比集上的便宜还好看, 关键是还有当初好不容易请到的那种感觉在, 有感情儿了。
  还有做新衣服的,没钱的自己手缝, 有点余钱的就来找缝纫组帮忙。其实外村来做的很少, 只有先锋大队自己人来找。毕竟先锋大队这两年都跟着二队干, 年终也有钱分到手。
  今年最少的也分到二十块呢。
  这大过年的, 可不就想花点钱犒劳一下自己?
  如今针头线脑酱油醋盐的村里代销点都有, 供销社虽然有更好的,可他们不是没有票就是买不起,赶集除了捣腾一点糊口的也没什么好买的。
  算来算去,最后也就是能凑件子衣裳出来。
  好不容易凑齐的布料,手里又有几块钱,当然想把衣裳做得好看时髦一些啊。
  所以年底缝纫机又忙起来。
  莫茹索性让周明愈把缝纫机搬到蘑菇大棚隔出来的小屋子里,由周跃红和丁兰英负责。尤其是周跃红,她现在是缝纫组主力,恨不得能和缝纫机作伴。
  现在周七七的衣服都是她给做,被她打扮得比县城小孩子还时髦。
  莫茹有沈淑君无微不至的关照,还有周明愈贴心,孩子们逗闷子,这月子坐得相当舒服,让人羡慕得很。
  ……
  尽管今年收成不好,可先锋大队有准备,且还有莫茹暗中补贴,所以不但社员们饿不着,还通过造纸厂、砖窑厂招工救济不少困难家庭。
  小年那天不等周明愈去送,莫树杰就打发二儿子来接,免得周明愈走不开。
  莫茹给他们收拾了不少东西,鸡蛋、蘑菇、粗细粮等,让他们带回去过年吃。沈淑君百般推辞,最后只带了一点粮食和蘑菇回去,其他的不肯要。
  莫茹也只能由着她。
  等沈淑君带着俩儿子回去以后,过了两天,公社说有莫茹的信。
  周明愈就骑着自行车拿着户口本去公社取回来,全都是莫应棠的。
  上一次碰面的时候莫应棠就说回去问问怎么回事,结果一打听原来部队的信件只要不是加急的,基本都是七八天才收拢一次,他们部队驻扎地方又偏僻,等到达最近的邮局又是好几天,经过分组再发往各地,再到当地邮局,这期间又要花费很长时间。
  因为各种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原因,经常出现信件积压,同一个地址不同时间发出来的几封信最后同时到达终点,这也是常有的事儿。
  知道不是有人针对他,家里也就放了心,如果有急事就发加急信,没有急事就这样慢悠悠地走也挺好。
  这会儿又收到莫应棠的信,莫茹发现已经不是原来的邮戳,说明他换了地点。
  他是义务兵,去年秋天参军,原本明年秋天就要转业,因为表现好,今年夏天就从炊事班转到训练部,后来又参加部队的特训,只要成绩优秀,就有望继续留在部队而不需要转业。
  莫应棠能够留在部队有个好前程,莫茹和周明愈自然高兴。
  毕竟等七十年代当兵可就是抢破头的好事,并不是够了年龄就能去的,还得有政审等各项考核,很多人送钱送礼都去不上呢。
  如果莫应棠能够更进一步,他们当然支持。
  就算现在,从义务兵转为志愿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莫茹还是为他打算,期间给他寄过钱,让他不要省着,如果是为了提干需要花的就必须花。
  莫应棠这一次倒是没把钱退回来。
  ……
  转眼过年。
  今年队里没有多少麦子,过年不可能人人都敞开肚皮吃白面饽饽,只象征做了一些。
  好在今年养猪养鸡,没有白面但是鸡蛋不缺,四个生产队一共杀了六头猪,让社员们过了一个油水十足的大年!
  吃得整个先锋大队都满嘴流油,过了年走亲戚那嘴还油汪汪的,让那些嘴唇直裂口子爆皮的亲戚们一看真是羡慕得不得了。
  毕竟人家食堂别说吃肉,连一天半斤的粗粮也保证不了!
  就连嫁给先锋大队最穷人家的媳妇,如今回娘家都腰板挺挺的,再也没人笑话她嫁得不好。
  过了年,初八是小八的满月,按照村里的规矩,基本就是食堂里热闹一下给孩子娘煮俩鸡蛋吃,张翠花也并不打算办什么。
  毕竟家里那么多孩子都没办,送过最重要的汤米就行,其他的随大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