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却有不少关系好的又一次上门特意来给劳模孩子过满月。
姥娘家不算,另外有姜清芬、庄莹、林纾、范队长等人,让人意外的是邱磊骑自行车带傅臻来的。
两人带了不少东西,有邱母一家给的,还有傅臻给的,米面、海货、布料,还有给小八的一对银镯子,这一次是邱母送的。
张翠花用工分去食堂支了一些高粱面,沈淑君等人帮着烀一锅窝窝头,又把莫茹存的萝卜白菜加上粉条炖一锅,再切几盘子咸鸭蛋,炒一盆子韭菜炒蛋,一大盆菠菜汤,也算好好地招待了客人。
满月这天,周明愈和莫茹也请莫树杰给孩子赐名。
莫树杰早就预备着呢,如果让他起他就拿出来,不让他起,他就只当没取过。
“就叫钦暄吧。”
轮到小八是钦字辈排行。
晖字寓意美好,又不会太生僻,上学以后也不会被人刁难生事。
于是小八就得了大名周钦暄。
其实莫树杰原本想给小外孙起名叫周钦晖的,不过沈淑君念了一遍就不同意,说什么钦晖、秦桧,这不是谐音了么,绝对不行。
就在小八满月这天,突然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要解散食堂!
听到这个消息,社员们一下子炸了锅。
以前就算饿死,食堂没有口粮开不下去,上头发救济粮、救灾窝窝头那也不许解散的,社员们一定要绑在一起吃大锅饭。
可这会儿,居然不管了
居然就随便解散了?
就算吃土,也要大家一起吃啊,说好要一起进入共产主义,怎么就解散了?
又过了几天,正式文件就下来,各大队的食堂,正式解散!
只是解散食堂,生产队却不解散的,干活还是由队长安排,社员们还是要挣工分吃饭。
可不管怎么说,以后打了粮食又要分给社员们自己回家吃。
这代表着又回到了58年上半年的时候。
外村的社员们都高兴得直欢呼,毕竟他们食堂真的开不下去,而且食堂猫腻太多,队干部们开小灶的多吃多占的,普通社员就吃亏,所以他们巴不得解散。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外面各大队的食堂真的拿不出粮食了,没吃没喝,食堂实在开不下去,所以不得不解散。
解散以后,再有口粮就分给社员自己回家张罗吃的。
解散食堂,就意味着社员家里也可以冒烟!!就能光明正大地去挖野菜、挖草根,和领回来的一点口粮掺一起做成饭食糊口。
还可以去集贸市场上尽可能的掏澄点粗粮回来贴补肚子!
就在大部分人都欢庆的时候,先锋大队的社员却懵了。
因为他们不想解散食堂啊!
他们已经习惯睁开眼去上工,下了工去吃饭,有人收拾得利利索索,到点就敲梆子打饭。
早上黏粥加菜窝窝头,晌午窝窝头加盐水煮菜,晚上煮地瓜加地瓜干,逢年过节地改善生活。
今年过节吃了几顿土豆炖鸡,年底还吃了排骨炖藕,这是以前自己家从来没吃过的。
要不是跟着大食堂,哪里有这样好吃的?
不少人开始哭,“队长啊,这要是解散了食堂,还怎么活啊?”
“就是啊,不是说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啊?心脏没有了,以后可怎么活啊?”
周诚志和张翠花等人是最乐意解散食堂的。
周诚志觉得带着社员们上工就够头大的,这么多人,安排那么多活儿,就算他秉持着公平公正的想法,可千人一千个心思,也总有不服气的。不管怎么分,也总有人觉得不公平的。
这都够他费心思的,结果后来又弄个食堂让他管,没日没夜地安排推磨。
管干活,还管吃饭,他又不是他们爷娘,还管这么多!
现在好不容易解散食堂,他当然乐意!
分回去你们自己折腾去吧,关老子什么事儿!
张翠花也是这个想法,本来她只管自己家那十来口子就中,结果后来还得帮着管理食堂。
这食堂是那么好管的?
别的村可能食堂会有猫腻,司务长多吃多占,食堂做饭的能偷就偷。
毕竟那些村里粮食少,不够吃的,总有人挨饿,不得已就有人要动歪脑筋。
可他们二队不一样啊,一直都够吃的,就算吃糠咽菜也都是大家一起吃,队长也没说比社员多吃一口粮食的。
为了不让人戳脊梁骨,不让人说不公平自己多吃多拿,她可是时时刻刻地都约束自己呢。
你以为这营生好干啊!
谁觉得好干谁来干,一旦能光明正大地撂挑子,她当然不继续干!
她又不是吃饱了撑的要受累。
她哈哈一笑,把围裙往灶台上一扔,笑道:“反正咱们队里的铁锅都在,也没砸破,这会儿就都分了回家做饭去吧啊。”
“二婶子,你可不能不管俺们啊!”不少人大声嚷嚷着,有人都开始抹眼泪儿了。
跟着二婶子有肉吃,跟着二婶子家的劳模有饭吃。
这要是分开了,以后……可咋整啊。
这不是天塌了吗?
天塌了啊!
不行啊!不能分啊!
不少人万般不舍的,最后竟然开始呜呜大哭起来。
可惜,周诚志和张翠花是铁了心的要散伙,吃食堂等于他们为大家伙儿出力呢,哪里有散伙只管自己小家省心舒服?
看着张翠花居然这样受人欢迎,舍不得散伙,孙婆子和赵佩兰几户人家都觉得直酸牙,分了好啊,分了自己回家,爱叫谁来吃就叫谁来吃?
分了,自己家爱怎么吃怎么吃,今天想多吃点,明天想少吃点,谁管得着?
哪里像在食堂里一样,天天一个样,家里来了个亲戚都没吃口吃的?
寒酸得要命!
分的好!
“队长,就算分,也得等收下粮食来吧。”
“就是啊,咱们那时候是收下粮食来才开的食堂,这会儿当然得收下粮食来再解散食堂。咱们食堂比人家可晚了大半年呢。”有那些机灵地就开始算账。
莫茹听周明愈说了以后简直不敢相信,“人家都巴不得解散食堂,这还有哭着喊着不肯解散的”
周明愈道:“解散了,他们自己回家,可就没有这样的饱饭吃。”
有那不善经营的,发了粮食胡吃海塞两天,回头没有了又开始勒紧裤腰带挨饿。
还有那些劳力少孩子多的,分的粮食不够吃,跟着吃食堂总归能蹭饭吃,这要是分开,他们就只能吃自己家那点,怎么都不够吃的。
像周明愈家这种劳力多,工分多的,是最愿意分开的,因为他们一直都在接济那些干不动活的人家呢。
好歹有周诚志发话,说就算解散食堂也得盘盘账,算算仓库的粮食还有多少,然后再分给社员们。
这一分也得好几天,这几天怎么也得先吃食堂,等分完再说。
“反正就这么几天,我就不去了。”张翠花道:“要春种了,俺家小娃娃还没人带呢,我得帮着媳妇儿带带孩子。”
小五媳妇刚出月子,老四媳妇儿也要生了呢。
谁不知道二婶子就没带过孩子,这会儿说带孩子?谁信啊!
食堂的事儿还没解决完,上头又下来新指示:允许各家拥有一点自留地。
第227章 空间之力
这种自留地不是分大田地, 而是把原先村头、沟沿、路边、房前屋后以及一些零碎地边分给社员, 让各家按照之前的所有权再分下去。
这是好事!
之前全都收回去,社员不许冒烟, 个人不许种作物,所以房前屋后都不许种。
因为没有自留地,家家户户也没东西养鸡,这两年发生了那么大的饥荒也没有吃的补贴口粮.
如果一直有自留地, 情况也不至于这么糟糕。
自留地基本就是按照收上去之前的归属权来分,原本是谁家的现在还是谁家。
莫茹家附近的那一大片菜园, 如今也要重新分配给各家。
趁着还没开始春耕春种,周诚志就领着人丈量、分派,把二队的自留地都给分下去。
有些人不乐意分自留地, 反而更乐意集体一起种。
因为一起种,重活儿男人干啊,她们只需要干轻快的。
而且抓虫子这种糟心的营生, 也有劳模帮忙干了,不需要他们操心。
这要是自留地到了他们手上, 每年夏天虫子多的时候,那些蔬菜经常被啃成蜘蛛网。
不过大势所趋,就和收回去一样,分下来也是不可阻挡的, 这是政策。
不乐意的人也只能接受。
周明愈虽然没分家, 但是因为位置便利, 就把自家屋前屋后以及右边靠河的位置占下当自留地, 可以光明正大地种菜了。
以前只能种院子,不能种外面。
周培基跑到他家东边去申请了宅基地,也要在那里盖房子。
只是申请的地方只有一半大,可以凑活三间正房,但是开间不会有周明愈家那么大就是了。
这也不错!
去年他家也分了不少红利,攒了足够的钱从大队砖窑厂买砖瓦,还有炼钢铁时候砍的树,木头阴干了这两年,正好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