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还算含蓄,吵得不是太明显,可越往后越是过份,后来已经发展到当面指着余莲的鼻子骂她懒。自己的媳妇为什么再不能干重活?大毛免不得要出声维护一下,却没料到,齐昌兰的火气被自己儿子越顶越盛,直接就对余莲动上了手。
无故挨了婆婆打的余莲这回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齐昌兰迫于压力,这才不得不松了口失了弱,大毛去余莲娘家才把人给接了回来,但这婆媳俩的关系也算是降到了冰点。余莲并不是一个软包子,甚至可以说与齐昌兰旗鼓相当都不为过,所欠缺的只不过是阅历而已。
但这一段跟婆婆斗法收获颇多,大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齐昌兰越来越讨不着好,甚至还吃了好几次说不出的哑巴亏。在又一次自己儿子被余莲挑拔得跟自己急眼之后,她又闹上了要死要活的把戏。
杨传明最见不得的就是自己婆娘受委屈,当即气不过挥手就打了余莲一巴掌!
杨传明动手与齐昌兰动手,这个性质就不同了!
自古公公与儿媳妇相处,都是有不少忌讳的,像杨传明这样动手打儿媳妇巴掌的,确实是犯了大忌。大毛见自己媳妇无端受辱,梗着脖子跟杨传明大干了一架。
相比齐昌兰和杨传明的强势,再看大毛的忍无可忍,以及余莲这个哭兮兮的受气小媳妇儿,大家的同情心自然更倾向于弱者一方。
正文 第256章钟修文的决定
杨老倌和于婆婆自从杨梅绑架一事后,就与大房断了来往,现在却容许余莲时不时借孩子的名头来打打秋风,除了真心对隔着两辈儿的重孙孙心喜之外,也是存了帮扶这小两口一把的心思。
只是一想到大房齐昌兰对梅儿做下的事,心里又隔应得很,况且这蘑菇大棚还是闺女和梅儿的产业。
“我看,齐昌兰是齐昌兰,大毛是大毛,那孩子咱们看着长大的,心地不似他娘那么狠。”想到大毛与杨传明打了一架之后,大儿夫妇对大毛这个长孙的不待见,于婆婆的心就软了。
做祖辈、父辈的,其实对自己的子孙并无什么明确的是非对错的判定标准。个个富足安乐自然皆大欢喜,但世事往往无常,总有拖后腿撑不起来的,在大人的心里,总会偏疼一些。不希望每一个子孙掉队,怕这就是老人偏心的动机和由来吧。
于婆婆的心里其实非常的明白,如果她对大房表示同情,那便是对杨梅的不公。但她又自欺欺人的认为,她拉拔的是大毛,大毛如今同大房父母决裂了,早晚要独支门户,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要不,就放给他试试?棚里的蘑菇也就剩一季了,等交了这季,就没什么事了,大毛如果是个好的,那还有救,若是起了外心,也就一季的钱,再别想下回!”杨老倌看着老妻,也松了口。
如果杨梅在的话,她肯定会感叹一下余莲在‘润物细无声’方面的功夫,已经得了齐昌兰的真传,甚至远远的把她丢在了后面。
当杨老倌和于婆婆到了县城,把家里的安排告诉杨梅的时候,她倒是什么也没说。
不过就是三四百块钱的事,她的早餐生意三四天的功夫也就挣回来了,没什么好上心的。这并不是说她现在已经财大气粗到了看不上三四百块钱的地步,而是既然两位老人已经做了安排,是好是坏到时候看结果就是了,没必要让老人过个年都不安心。
至于大毛会怎么做,其实她也蛮期待的。
两位老人上县城里来了,乔云自然也一并过来了,老杨家过年从来就没有丢下他的道理。对这老少三人的到来,最开心的莫过于杨梅。
杨梅最稀罕的是乡下的杀猪饭,于婆婆今年专门喂养了两头猪,上交一头,另一头打算杀了,所有的肉都留下自家吃。可惜杨珍秀一家都回不去,他们便把猪杀了,连同鸡、鸭、菜蔬全拉到了县城。
幸亏进城那天有彭勇的东风大卡帮忙,不然这搬家似的行李还很难运进城来。
彭勇跟老杨家已经是交道打熟了的老主顾了,在这通讯不便的年代,俨然已成了县城杨珍秀一家与乡下杨老倌联系的纽带。
东风大卡在‘珍秀制衣厂’门口停了下来,彭勇率先跳下车。算起来,杨梅已经有大半年没有见过他了,再一次看到彭勇时,差点认不出来。
“梅儿!”他扬着一张红光满面的脸,意气风发。原本敦敦实实的汉子,发了福,整个人圆润起来,看上去成了矮矮胖胖的一团。
“彭勇叔?”杨梅惊讶得张着嘴。
“是不是不敢认了?彭勇叔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你看他整个人都发福了。”乔云紧接着跳下车,笑盈盈的给杨梅解围。
“我一个卖菜的小贩,哪里是什么大老板!”彭勇虽然嘴里谦虚着,但轻笑着神情舒坦自得,显然非常自豪。
“彭勇叔你就不必谦虚了,临水县的菜市大老板你要是称了第二,谁还敢称第一?”乔云跟彭勇打交道的时候多,自然知道老底。
杨梅听着这两人的互动,心神正恍惚。‘大老板’!又一个消失以久的词语重出江湖了,这些熟悉的词语让杨梅听着极亲切,是不是也能见接的证明她曾经历过的一切与现在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现在所处的时代正一步步的走向她熟知的历史呢?
这几天以来,杨梅一直处于迷茫状态。
她的早餐生意正红红火火,杨珍秀的服装也卖得风声水起。但钟修文却做出了一个极大胆的决定,他终于打算关闭了他的小诊所,结束浑浑噩噩的生活,要与人合伙开办药厂!
钟家祖上治疗伤寒有良方,‘善德中成药厂’的首打产品就是把这个药方制成中成药片。为了这件事,钟修文连日来,几乎可以用不眠不休来形容,投入了极大的心血。
但杨梅搜尽前世记忆,都没有找到关于‘善德’药厂的任何片断,自然也就看不清这个药厂的走向。这一世,因她的重生,到底还是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就目前来说,无论是早餐还是服装,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的小生意,在工商部门正式颁发了营业执照后,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但钟修文要做的却不一样,他这是正式的私营企业。如果他的药厂能够成功开办,那不仅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他本人,也势必会成为一个声名远扬的大老板。而杨梅的记忆中却没有这么个人的存在,她就担心国家的政策是否会与她的记忆出现偏差,出台不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条款。
若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杨梅不知道现在破釜沉舟不顾一切投入的钟修文到时候会不会承受得住。
见过‘今非昔比’的彭勇,完全勾起了杨梅的好奇心。
“云哥哥,这彭勇的生意做得有多大了?”人一进屋,杨梅便急不要待的向乔云打听。
“他呀!可了不得了,现在除了收购咱家的蘑菇,都组建车队去外省贩菜卖了。咱们家的那点小打小闹估计他要看不上眼了。”乔云顿了顿,“梅儿我正准备跟你商量,接下来要怎么办呢。”
听了乔云的介绍,杨梅对彭勇的生意规模仍没有明确的认知,第二天一早,她便拉了乔云往和平市场去了。
想来,她到县城这么久,都还没有机会上一趟和平市场。前世她给下属训话的时候总喜欢说:想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先得从它的菜市场开始,菜市场就是这个城市活力的标志。
正文 第257章批发部
一个城市是否繁荣,最先表现出来的是哪里,或许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但杨梅一直觉得,首先得看它的菜市场。
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活变好,第一时间就会从菜蓝子里体现出来。当人们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菜市场里必定是萧条的,绝对不会有不限量供应的肉类,以及穿流不息的采购人群。
只有当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兜里有了余钱,才会去考虑买肉打酒,改善生活。换句话说,看一个城市人们的生活富足情况,最直观的就是菜市场的繁荣程度。
当然这只是菜市场能反映出来的问题之一。
正因为它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每天都接触的存在,也决定了它新鲜、热闹的属性。最新鲜的话题,最八卦的消息,由不同的人带来这里,扩散开来,影响着无数人的情绪以及选择。
临水县的繁荣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城里有什么八卦消息,这些杨梅自然是不需要关心的,她逛菜市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来看彭勇的生意。
新近落成不久的‘和平市场’与杨梅记忆中的样子一般无二,用立柱撑起来的一层宽阔高大的空间,分割成大小不等的不同区域,林立着分门别类的小摊位。只是这时候一切都还是崭新的,到处干干净净,摆放整齐,并不拥挤,顶棚铺设着透亮的明瓦,使整个菜市场敞亮大气。
在1982年的临水县城就兴建了这样一个成规模的菜市场,杨梅也不得不赞叹一声,这个规划者确实具有着超前的经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