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小秋给小石头讲了两节课,每节课半个小时,每讲完一节课,就给他出十道题做一做,巩固知识点。一个教一个学,时间哗啦一声过去了。
给小石头讲完第二节课,出了题让他做,小秋看了看手腕上的电子表:已经十一点多了,小舅舅再不来,吴戈那几个人就该回来了。
结果,她等到了送货回来的吴戈一行,并没有车过来送油桶。
没办法联系,小秋也知道着急没用,干脆收了心检查小石头的作业。而小石头则一做完题,跟小秋请示了一下,就跑去厨房帮常宏伟做饭去了。
检查完小石头的作业,那边的午饭也做好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帮着收拾出来,摆在桌子上。
李长江推了常宏伟过来,陈东方接手刷洗锅盆用具,其他人那碗拿筷子,搬板凳的,热热闹闹又有条不紊。
一见小秋走过来,常宏伟就问:“臭小子让你生气了吧?”
小秋看了小石头一眼,就见平日挺皮实的孩子,这会儿却羞涩拘谨的不行,黝黑的脸颊也隐隐透出一抹红晕来。
她笑了笑道:“小石头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的学习水平比我想象的好许多,这样说吧,我带着他复习上几天,复学后就可以直接上三年级,只要把着分好学的劲儿保持住,小石头的成绩会越来越好,甚至可能成为办班里的前几名。”
“哎,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吗?”常宏伟有些不敢相信。
小秋清楚地看到,常宏伟说这句话的时候,小石头的笑容一僵,默默地垂了头。
她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没有正面回答常宏伟的问题,而是看着小石头道:“小石头,你说你爸爸该不该相信你?”
小石头猛地抬起头,看了小秋一眼,又看向自己的爸爸,然后坚定道:“爸爸,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第三百六十二章
吃过午饭,吴戈和秦戎跟着田金明几个下了乡。这一趟下去,一是把收购起来的鸡蛋运回来。二来,吴戈秦戎也想去看一看那个养猪村的情况,也好再回来与工厂里去谈。
小秋仍旧拘着小石头学习,常宏伟则欣慰地回了传达室,继续编他的周转筐。经过几次编了拆拆了编的试验,常宏伟已经摸索出了周转筐的编制方法,如今渐渐手熟了之后,一上午就能编两只周转筐。照这个速度,不出两个月,他们运鸡蛋就能换上统一的周转筐。
小秋已经盘算好了,等陈东方回来,就让他去买一桶漆回来,把每个周转筐上都标上号码,到时候比较好清点树木,也方便查找,免得越用越少,损耗了去。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终于来了一辆解放车,送了十二个油桶过来。这些油桶都是标准尺寸的,每只油桶的容量是180升,差不多是330斤左右。
那送油桶的人把油桶卸在小秋指定的房间里,让小秋签了个收到单子,然后就走了。
常宏伟在车子进门的时候问了一句,见小秋认识,就没再过问,回去编筐去了。小石头想跟出来看热闹的,被小秋一眼瞪回去做题了。
然后,小秋把房门一关,把铁通盖子一一打开,很快就将十二只桶都灌满了,花生油和大豆油一半一半。
到了晚上,小秋将事情向宋秀程一说,两人决定,让唐伟光过来,这边装车把油送回去,并把换得的粮食运回来。
第二天,小秋一和吴戈秦戎说,他们才知道厂子里多了十二桶食用油。
小秋对他们说:“小舅舅联系来的,用这个再给咱们换粮食。”
吴戈看着一水儿十二只大油桶,仿佛看见的都是钱,“让你小舅联系联系,能不能再弄些油来……”若论粮油副食什么最紧俏,非食用油莫属啊。要不然,也不会有人答应用食用油换粮食按1比8的比例呀!
小秋去黑市卖的食用油可是卖到三块多小四块呀,拿出去换大米白面,价格却只有一块钱……算起来,其实她是亏本的。
不过,也没办法,员工们的吃饭问题必须解决,她存的粮油也得找个借口拿出来……要是小舅舅会开车就好了,让小舅舅开车带她出去转一圈,她就能正大光明地把大青花碗里的粮油都拿出来!
哎,学开车?这个好像真的可以有啊!
这个时代会开车的人可是凤毛麟角,司机还是个很吃香的职业嘞。
当然,小舅舅不会去当专职司机,只不过,学会开车的话,很多时候会方便许多!
于是,小秋就又一次向吴戈求助。她不需要吴戈安排小舅舅去学车,她只需要,小舅舅学会开车后,找人给小舅舅一个考取驾证的机会。因为这会儿考驾证也不面向广大老百姓,一般都是单位举荐、推送谁谁谁去学习,学习上半年到一年,经过考试合格后,才发给驾驶证。这会儿学驾照可不仅仅只是会开车,还得学会怎么修车……
吴戈一听这话,几乎没犹豫地就答应了。然后,他也在心里暗暗琢磨着,他和戎子最好也顺便一起去考个驾照回来。则以后用车的机会越来越多,会驾照无疑会方便许多。
可以说,没有谁是笨蛋,小秋想到的,吴戈也同样一想就明白了。
吴戈喝秦戎他们又去送货了,他们的车刚走,唐伟光就过来了。一见到满屋子的油桶,个顶个沉的碰不动,唐伟光就激动的脸上直冒红光。宋秀程可是跟他说了,这一趟买卖弄好了,后边给他三十块钱的跑腿费。以后再有活计也会先想着他。
有了三十块钱,他至少两个月不用挨饿了。原来学校里补贴的粮食,他根本吃不饱,每顿饭都灌一大茶缸水下去——自己骗自个儿呐!
等吴戈他们送货回来,唐伟光等不及了,催着去送油。看着离吃午饭还有大半个小时,大家一商量也就答应了。主要是,大家也都知道了,倒腾这些油来,就是为了给他们换口粮。所以,一个个也特别有干劲儿,三百多斤的大油桶死沉死沉的,却没有一个人叫苦。
当然了,这么沉的油桶抬是不行的,他们就歇了个床板子架在车兜后边,然后把油桶顺着木板滚到车上去。
装完车,唐伟光说到地头有人卸车,于是,就只有吴戈和小秋两个人跟着车去送油。
还真是个大型的粮油供应库,几十亩地大院子里,高高耸立如塔的尖顶子建筑,是一座座大粮仓,比宋秀程差点儿陷在里边的仓库大多了,也高多了。小秋走到近前,抬头看上去,只看见墙壁看不见屋顶,相比较之下,她感觉自己渺小的像一只蚂蚁。
卸油、装粮食都很顺利,没有人注意吴戈和小秋,只以为他们是跟着来玩的俩孩子了。
天气晴好,大片大片的晒场上铺满了粮食。既有小麦、大米、大豆、玉米、地瓜干、高粱等大宗粮食产品,也有花生、小米、绿豆、红豆、江米、糜子、芝麻等小品种产品。
小秋装作好奇的样子,一路溜溜达达走过去,她的大碗里就又多了好几个新品种。比如江米,比如糜子,这两种都是黏性米,有了这个,就可以随时随地蒸年糕吃了!裹粽子也行,炸江米条、脆果子也行……
粮油供应库的人员很多,还有些专门感谢力气活的临时工,卸车、装车都没用他们操心,很快就装好了。小秋其间过去摸了两把,以确定米面的质量都没问题。
旁边有人也后悔没动动心思,这几个人看着就都是生茬子,居然没有一个要打开包装看一看米面的质量,就是给他们掺一部分生霉变味的米面,他们也不知道吧?
也亏得这位只是想想,没有真的付诸实施,要不然,他就会知道,少年不可欺!
第三百六十三章
等他们拉上米面回到厂里,大伙儿帮着常宏伟已经做好了午饭。熬了一锅绿豆汤,炒了一大盆黄瓜炒鸡蛋,大块的鸡蛋黄灿灿的,在这时候也算是难得的好菜了。
车一停,小秋就招呼人先吃饭,吃饱了再卸车。
大家围拢在一张大桌子周围,一人一只碗盛着晾的温热的绿豆汤,桌子上摆着一盆黄瓜鸡蛋,和几碗腌咸菜。玉米面大饼子烙的一面焦黄的饹馇,咬一口酥脆喷香。
一说开动,众多小伙子就如群狼下山,大家伙儿也都没人说话了,一个个运筷如飞,一手抓着饼子,一手夹菜,咬一大口饼子吃一大口菜……
小秋小口慢咽的半个饼子没吃下去,唐伟光第三个饼子已经快吃完了……
一顿风卷残云,盆光、碗光、锅也光了,‘三光政策’执行的很彻底很到位。
最后端起绿豆汤填填缝儿,众人这才心满意足地叹口气,或者打个饱嗝,然后起身,七手八脚地把碗筷收拾了。
秦戎低头问小秋:“吃饱了么?”他注意到了,小秋只吃了半个饼子喝了一碗汤,菜基本没动。
小秋很想说一句,她是没抢上,没等她夹两筷子,盆子里的菜都见底了!
不过,她也理解眼前的这一幕,年轻小伙子,又每天干许多体力活,消耗大吃得自然也就多。再一个,这时候的人吃肉少,肚子里油水不足,自然容易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