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从爷爷家出来,小秋又由两个哥哥陪着去了趟利群大伯家,看望了一下大奶奶,大奶奶拉着她的手问的细致,利群伯母也跟她寒暄,说三哥成岭还让她这个妹妹跟着操心照应……说着说着,不觉快到晌午,利群大伯娘要留饭,被小秋婉拒了,只说还得回家帮着娘收拾收拾,大奶奶就发了话,说过完年再收拾几样好菜,叫小秋和成江这群孩子们一起过来热闹一天,小秋也没客气,笑着应了。
这天傍晚时分,接了电话,说从G城发来的电视机到了县城。
成岭接了电话,竟然兴奋地一夜都按捺不住了,飞奔过来,拉着王利民开拖拉机连夜进县城,把电视机取了回来。给宋家送电视,正好在那边吃了晚饭,又和宋秀程一起,把天线和电线都安装好,调试出图像这才连夜回了三合村。
他们叔侄俩回到家时,夜色已经深了。黑灯瞎火的,成岭还想连夜安装呢,被王利民直接撵回家去了。
第二天大年三十了,成岭一大早就跑了过来,殷勤无比地主动帮着王利民架天线、装电视。
王利民好笑,就撵成岭回去:“你小子一大早过来帮忙哥哥承你的情,不过,今儿都三十了,为了让大伯娘看上电视,你还是回家装你的那台吧。”
结果成岭兴冲冲道:“我昨晚就装好了,今天一早就让我奶奶看上电视了……今儿过年,节目都多了,早上打开电视就有人,可把老太太乐坏了……”
王利民;“……”
小秋:这还是那个她熟悉的沉稳干练的三堂哥吗?要是他这副模样让田金明那帮人或者那些经销商看见……算了,为了员工们的视力健康,她还是尽量避免情景再现吧。
王利群和王利民家都添置了电视机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没到晌午,就传遍了全村。
到了晚上,两台电视机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成海家的院子里,自从买了电视机后,第一次没挤满,院墙上没再上人,门口的草垛没再踩塌……
而王利群和王利民两家的人都比成海家多一些,新电视大伙儿都来看个新鲜是一,二来也是祸祸了成海家那么久,有别的去处,很多人就换了地方。
王利民吸取成海家的惨痛教训,安装电视的时候就早做了打算,电视机天线电线都按在堂屋里,电视机就放在堂屋正对门口的方桌上,这样,大敞开房门之后,在院子里也能看见,小孩子和老人们却可以坐在屋里,不用在院子里挨冻了。
当然,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前提是三天电视机分流了人群,人数少了,才不至于挤坏房屋门窗,挤坏屋里的家具。
初一一大早,王利群和王利军兄弟几个凑在一处,去村里给长辈们拜年。成海和刘玉芝则带着一群弟弟妹妹们去拜年。利群伯娘则邀了魏爱梅、宋秀莲一起……
拜完年已经临近中午,王利群干脆发话,让大大小小都去他那边吃饭。还特意打发成江成海跑一趟,连王建国和李秀英老两口也请过去。
老老少少坐了两桌,堂屋里一桌是男人们。最上手是王建国和郑秋实,往下是王利群王利军和王利民,再往下是成峰成山成岭,又有成海。成江成河两个没成家的被赶去跟小孩子们一桌。大奶奶、李秀英并利群伯娘、魏爱梅宋秀莲,还有成山成峰的妻子、刘玉芝又是一桌。孩子们则单独摆了张矮桌,一个个坐板凳坐马扎,笑笑闹闹吵吵嚷嚷,好不热闹。
喝了几杯酒之后,王利群跟王利军王利民商议:“今年村里的地分下去了,大队也不能闲下来,怎么也得找点儿事儿干干……别的不说,将来学校修缮、改建,老师们的补助,还有村里那些五保户孤寡老人什么的,都得要钱,大队里不想点儿事儿,到时候去哪里掏钱,可不能花一分钱都跟村民们要吧!”
成峰第一时间想起了做买卖,“那个……”他刚开口,就被成岭拉了一把止住。
成峰回头去看,就见成岭不动声色地摇头表示不可行,成峰一时也没有别的注意,却也不再发表意见。
倒是王利民沉吟了一会,开口道:“利群哥,这事儿吧,咱们还得从熟悉的事儿入手。我年前冬上就听说了一种孵鸡的机器,不用人盯着,它就长时间保持恒定的温度,到了日子只管往外捡小鸡,又省力,又妥帖,孵鸡的出壳率也高出不少。”
“哦,那这机器贵不?好不好买?”王利群也被说的心动。
王利民笑笑,回头将成海推出来:“海子啊,你见过那机器,你来说说。”
当着爷爷、父辈开口说话,成海还有些不太习惯,窘迫地有些红脸,却强撑着将自己所见的恒温箱描述了一遍,说起这些,他渐渐就平静了,说话也顺溜了:“那机器好是真好,价钱也不贵,新机器一台也就千把块……关键是,这机器用的是三相工业电,咱们村里扯得是两相民用电,想买那机器,首先得联系变电所,扯上三相电。二来呢,那机器孵鸡又省力又快,但种鸡蛋咱们一时不好解决。还有,既然是咱们村里想干点儿事,那么孵出小鸡来就不能直接卖,最好是进行育雏,也就是养上一个月,鸡雏大些,买回去饲养,成活率就会大大提高……”
越说越顺溜,成海一口气将自己琢磨了几个月的话都倒了个干净,他自己都觉得爽快无比,其他人,特别是王利群听得是无比认真,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盘算,真是操作起来该怎么做……
一顿饭吃到太阳偏西方才散了。难得的过年聚会,男人们没有喝醉,因为他们谈论发家致富,交流经验太投入,竟是连喝酒都忘了。
第五百三十八章
初二,按风俗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
前一天,魏爱梅就与宋秀莲商量好了,她留在家里照应,让宋秀莲尽管回娘家。至于老魏家那头,就打发成江成河哥俩跑一趟,给姥姥姥爷磕头拜年就好了。
既如此,第二天一早,一家人收拾利落,带了拜年的礼物,由王利民开了拖拉机,连同郑秋实一起,突突突地离开三合村,往县城去了。
郑秋实在占县十几年,总有三两故旧可以走动,又有宋胜书下棋谈天品茗小酌相伴,故而,和小徒弟一家过完年,他就直接拎了行李搬往宋家。
钟玉琴自然早就准备着这一天的家宴团聚,离得远了,虽说没让宋秀程去三合村接人,却也一大早就撵着宋秀程进县城的路口去接着,还叮嘱宋秀程带上床被子,给车上的小秋小夏小冬裹一裹:“……拖拉机是快了,就是太冷,坐在车斗上没个遮没个拦的。”
宋秀程看看自己身上‘单薄’的棉袄,欲哭无泪啊:这是亲娘吗?怎么就惦记着几个小的,咋就不管你亲儿子冷不冷啊?大清早的觉也不让睡,就往外边撵,听听外头的北风呼啸啊,零下几度,滴水成冰啊……
显然,宋秀程只能在肚子里咆哮哀怨,没办法把话说出来。关键是,钟玉琴也没给他说话的机会,把宋秀程挖起来,盯着他带上被子之后,她就匆匆往厨房里去了:今儿大闺女带着小外甥外甥女都来啊,她得早早下手,使出浑身解数也要整治出一桌像样的饭菜来啊!
宋秀程推着车子往外走,临出门遇上从外边散步回来的老爹宋胜书,看见宋秀程劈头就问:“你咋还没出门呢?再晚就耽误接你姐姐了!”
宋秀程差点儿当场哭出声来,好不容易忍住泪,闷声答应着,骑上车子飞快地离开了伤心地。
备受打击的他已经怀疑人生了,不光娘不是亲生的,爹也不是亲生吧?难道他真是在村口的歪脖子柳树底下捡的?据说还是大姐捡回来的……
结果证明,大姐还真可能是捡他回来的那个,一见宋秀程在路口等着,宋秀莲就从要从车上跳下来,又着急地埋怨:“这大冷的天,你在家等着就好了,我们又不是不认识路,大早晨跑出来挨冻……瞧瞧这脸都冻得,可别感冒了……哦,对,赶紧把车子搬上来,到这被子底下来。”
又将小秋买回来的姜糖拿一块塞进宋秀程嘴里:“吃块姜糖,这个辣乎乎的,吃上暖和。”
拖拉机是冷了点儿,可也能装,这不,宋秀程连车子带人都扔车斗上,钻进车上铺的被窝里,暖和和地回了家。嗯不光身上暖和,心里也暖和,好歹见着亲人了。
到了家,又是一番团圆欢喜无限。
小的们进门磕头拜年,宋胜书和钟玉琴就拿出红包来压岁。小夏小冬和成贵的一样,都是一张大团结。小秋的红包就厚实多了,小秋一模就不少,当着弟妹的面儿她也没看,只向姥爷道了谢,转身出来,就塞给自家老妈了:“我姥爷给的,我有钱,用不着。”
宋秀莲接了闺女给的红包,悄悄地打开来一看,嗬,一沓大团结,数了数足有二百块!
这会儿,工资水平还很低,宋胜书快退休的人了,落实政策之后的月工资也不过一百二十几块,一把就给小秋二百块,这都要两个月工资了。照这会儿的消费水平,二百块够小秋一年的生活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