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七零小村女 (红小酥)



小秋自失地一笑,快速地转成一片轻快笑容回头看过去:“才回来几天,哪里就用得着想了。”又不是过完年不回去了。

“哈哈,我还想着,若是你想他们,咱们也可以早回去!”郑秋实故意拿话吓唬小秋。

果然小秋立刻猴上来撒娇:“师傅,您可是答应我的……”

郑秋实连忙举手投降:“好啦,好啦……快去看看你姥姥做好饭没,你也去帮把手。”

小秋这才丢下郑秋实,起身往厨房里去。出门却见姥爷正站在大门口,似乎有人上门,宋胜书却不认识,因为小秋听得姥爷问:“我都跟你说了,我们家姓宋,不姓王!”

姓王?他们家姓王啊!

小秋疑惑着走过去,还差着几步的时候,她已经看到了姥爷对面站着的人,一个中等个头、身形瘦削、五十岁出头的男人,穿着半旧的黑色棉袄,头上戴着一顶掉了毛的旧毡帽,棉裤还扎着裤脚……标准的农村老汉形象。

这人小秋认识啊,她在公安局见过的,就是年前王利民救的那个女孩的父亲!

他怎么找到家里来了?难道还想赖老爹肇事?

小秋这边还没想清楚如何应对,对面那个人也看见了她,立刻指着她道:“这个闺女我见过。闺女啊,你爹呢?”

这人满脸堆笑,弓着腰,一副讨好的模样……

惹得小秋心中暗想,这人莫不是被穿了?

经过双方沟通,宋胜书也很快了解了来人身份,心里暗暗戒备的同时,表面上也保持着基本的平静。

“你们打也打了,我们也不没跟你们计较了,你们还来做啥?”

“那啥,我们当时也是看见人伤了吓懵了,没问清楚就动了手,没想到打完了才知道是救命恩人……这事儿我们错大发了,恩将仇报,不是人事儿……刚开始闺女不省人事,我们也没顾得上来找恩人赔情,后来闺女醒了,又赶上过年……好不容易过完了年,我们就再也坐不住了,跑去公安局里问了地址,这才找了来……”

正说着,林红兵骑着车子,带着个年轻人匆匆赶了来。

那汉子连忙扯了林红兵过来:“就是林公安给我说的,我们爷俩是真心诚意来登门赔情的!”

这种态度,即便又前头的误会,甚至动了手,也不好再怎么着了。再说宋家和王利民一家就都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自然也就原谅了对方,宋胜书甚至让开门口,让林红兵和那父子俩一起进了门。

说起话来,才知道对方就是富平村的人,姓赵,今日登门赔情的是受伤姑娘的父亲赵怀友和大哥赵振山。

这爷俩带了两瓶酒和一筐馍馍来,赔情道歉是一,二来也是赵怀友还把写好的欠条送过来。说起这个,赵怀友的脊背都佝偻了许多,一脸难堪搓着手道:“那啥,王家兄弟替我家垫付的医药费,我们一时拿不出来,不过,这钱算我们借的,我们爷几个努把力,一定赶在年底还上。”

话都说到这里了,宋胜书还能说什么?只能先接着欠条了。

有林红兵在,眼瞅着又快到饭时了,宋胜书就开口留饭。

赵怀友爷俩连忙起身告辞,林红兵也坚辞而去,只跟宋胜书说好了,改天再来找程子玩。他年前才结婚,第一年回丈母娘家拜年,可不好不去。

宋胜书这才放了手,却也叮嘱他今早过来,“……让你婶子整俩好菜,你们兄弟也好好聚聚。”

送了三个人出门,宋胜书转回来,就看见自家老婆子带着两个闺女都从厨房里出来,一起看着他呢。

“这么个情况,也不好再追究啥了!”宋胜书摊摊手叹口气。

——遇上这种莽撞人,女婿那顿打只能自认倒霉了。

郑秋实也在旁边宽慰:“吃亏是福,利民虽说受了委屈,可这事儿办得敞亮,以后再想起来,不会有半点儿亏心!”

已经这样了,大家伙儿面面相觑了一回,也就撂开手,准备放桌子摆饭。

王利民和宋秀程没多会儿也回到了家,一进门,就听说了打人者上门赔情,这哥俩还互相看了看,宋秀程率先道:“就不该那么便宜了他们,他们咋不先让我打一顿,我去陪个情就没事儿了行不行?”

王利民听得好笑,拍拍宋秀程的肩膀道:“算了,算了,跟那种糊涂人较真,不是自己找气生嘛。”

又扬声叫钟老太太:“婶子,我来帮你端菜了……”

这件事就此被丢开手,大家重新收拾心情,围坐一起,高高兴兴喝酒吃饭。

郑秋实这天就住在了宋家,王利民和宋秀莲带着四个孩子回到家,夜色已经很深,他们是在宋家吃过晚饭回来的,到家烧了水洗洗就各自回屋睡觉了。

初三一大早,魏爱梅就过来跟宋秀莲打招呼,她那边收拾了饭菜,中午一家人都去她那边吃饭。

宋秀莲也不跟大嫂客气,爽快地答应下来。

魏爱梅则拉着她一阵嘀咕,小秋远远地听了两句,说的是初二王爱花和王爱巧两个回娘家的事儿。小秋对那两位不以为意,也没上心。

第五百四十一章

初三在大伯家吃了一顿。初四王利民和宋秀莲也整治了些菜招呼一家人到自家来吃了顿饭。初五是破五日,放鞭吃饺子,又将屋里屋外的一些鞭炮屑、生活垃圾什么的都清理出去。

过完初五,差不多就算是过完年了。有些嫁的比较远的姐妹、姑姨之类的,互相走动走动。

王利民没有姑,倒是每年都去农场的大伯家里去一趟。

今年也不例外,初三初四一起吃饭的时候,王利民就跟王利群商议好了,初六两人一起去农场,给大爷爷王召国去拜年。

至于小辈们,对那个停妻再娶的大爷爷都不怎么感冒,王利群倒是看了三个儿子一眼,奈何成山成峰成岭哥仨要么低头吃菜,要么端杯与兄弟们喝酒……他也知道孩子们的态度,也不想勉强他们。

说起小秋的这位大爷爷王召国,当年十八岁就参了军,解放前后的几场著名战役都有参加,五几年援朝归来也成了营级干部。不过,没了战事,大批部队人员裁撤,或者转为农垦兵团,远的有开赴西疆的大批人员,东部沿海和中原各省,也分散开许多人员,设立农场,开垦大片抛荒的土地,修建水利……于是,王召国顺势成了镇北农场的场长,跟随过来的老部下还习惯称其为营长。

王召国参军之前,家里做主给他娶了亲,妻子就是小秋的大奶奶李氏。王召国新婚不到半年参军离家,离家后好几天,李氏身体不适才查出有了身孕,八个月后生下一名男孩就是小秋的堂大伯王利群。

王召国一去十多年,又一直辗转打仗,也没法子与家里通信,家人盼到绝望只当他死了,等到他突然归来,老母亲已经思念成疾撒手去了,老父亲也身体病弱,倒是被他忘在脑后的妻子支撑着家业,还给他生了个儿子,已经十五岁了。

而这时的王召国却已经又成了家,娶了一名苏地的女学生邵爱芬,温婉秀美,又识文断字,据说还上过两年洋学堂,连洋字码也识的许多。

对比之下,家中的李氏常年操劳,不到三十岁年纪,却已经生了深深的皱纹,皮肤苍老黧黑,梳着圆髻,穿着最普通不过的青黑色粗布衫裤,就连伸出来的手也关节粗大皮肤粗糙,哪及邵爱芬白皙细腻,手指软嫩。

再说,这个时候,王召国已经与邵爱芬结婚已经十年,女儿都快九岁了,邵爱芬怀里还抱着个五岁的儿子……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糟糠妻忍辱负重,独守家门,抚养儿子,反正当年的包办婚姻也没什么结婚证,不过是搬了场酒席……连离婚手续都省了。

王召国自从到了镇北农场坐场长,大概是觉得愧对李氏和长子利群,况且那会儿还有老父亲要赡养,于是,每月都会拿出一部分工资寄回来,自然灾害的三年,还往家送过两回粮食……虽说寄的钱不多,送来的粮食也有限,但却让李氏和儿子的日子宽裕了许多。

日子略略宽裕了些,李氏就咬牙将辍学数年的王利群又送进了学校。王利群倒也上进,一年后就考取了县中学,上了两年高中,一毕业,王召国斟酌着,把王利群安排在了在粮站做临时工。

王召国在粮站干了两年,并被破格举荐成了党员,眼瞅着要转正了,赶上一场水灾,村里人口倒是差不多都逃出来了,偏偏家被冲没了,没吃没穿,几百口人眼瞅着要饿死。恰好老支书因为救人溺水重病,村里父老想起王利群,求到他面前,王利群在粮站关系好,又恰好上头迅速反应,做出紧急发放救济粮的决定,三合村就在第一时间拿到了救济粮……后来,老支书病好了,身体却垮了,一动就喘得上不来气,于是,年仅二十岁的王利群回村干了大队书记。他能当上大队书记,只因为他在粮站上过班,能帮村里人及时足量地讨回救济粮。那个时候,救济粮可是救命的,能有粮救命,大队书记年轻点儿算什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