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胜书听得有些发愣,回头一看,老伴儿同样有些意外,却脸色微红,呼吸也略微有些急促,明显是听了小秋描述的美好前景给激动的。
老爷子这会儿还想不明白,这把年纪就白活了,敢情,眼前这十来岁的小丫头早就谋划好了,从劝说他们进京,到带他和几个孩子去逛街吃点心,再到如今开点心铺子……他们活了一大把年纪,却没成想都着了小丫头的道儿!
若是,着了外人的道,宋胜书大概会恼怒、警惕,可着了自家孩子的道儿……他却莫名地觉得欣慰和欢喜!哈哈,这说明他们家后继有人啊!
回过神来,宋胜书失笑着摇摇头,抬手就给了小秋丫头一个爆栗子,故意气哼哼道:“你个小丫头,是不是早就想着把我们和你爹娘都拐进京城来啊?”
小秋捂着头,一脸委屈地往姥姥怀里靠了靠,道:“我一个人在京里,总想你们……有时候夜里想你们想的睡不着,我就想,若是你们都能到京里来,那就太好了!”
听小秋这么一说,钟玉琴自然心疼起来,伸手将小秋揽进怀里,轻轻拍着小秋的脊背,叹息道:“姥姥的小秋受委屈了……”
小秋心里暗暗一喜,心道自己装可怜的法子奏效了。
可下一刻,钟老太太却话锋一转,道:“小秋在京城求学不容易,姥姥都知道,可人活着呀,就得先吃苦,后边才能享福。人不是说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先苦哪里来的后甜呀?秋啊,听姥姥一句话,在学校里好好学文化,跟着郑老先生也好好学医术,等你学成了本事,能挣钱了,姥姥姥爷那时候就来跟着你享福!”
小秋装不下去了,抬起头愣愣地看着一脸慈祥的钟老太太,道:“姥姥,您都不心疼小秋吗?还有我小舅舅……”
钟玉琴这回没让小秋说完,就笑呵呵地打断了她的话,道:“你这丫头啊,还是年岁小啊……”
这话一出,不用钟玉琴再说什么,小秋就一下红了脸。
老太太这是说她仗着年纪小任性,也是换了个含蓄的说法说她不懂事理呢!若小秋真的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她也不会觉得羞惭,可她骗不了自己,她只是披着个小姑娘的皮儿,芯子可是实打实的成年人呀!
见小秋一下子红着脸耷拉了头,钟玉琴也有些不忍,眼圈微微一红,心道毕竟还是个孩子,平常再懂事,也希望能在大人身边呀!
只不过,钟玉琴毕竟不是那种溺爱孩子毫无原则的老妇人,她心疼外孙女儿,却仍旧坚持着自己的底线。
她抬头,与宋胜书的目光相对,宋胜书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就背着手出了门,只留下钟玉琴和小秋娘儿俩说话。
钟玉琴又轻轻叹了口气,手臂不轻不重地揽着小秋,老年人特有的干燥手掌轻轻地摩挲着小秋的肩背,柔声道:“秋儿啊,你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也是个知道上进的孩子,平常都不用我们和你爹娘操心,你就任事儿都做得妥妥当当的,学习——学习出类拔萃,处事——处事周到周全,孝敬长辈、爱护弟妹,跟兄长甚至嫂子都处的极好,这些,我们和你爹娘都看在眼里,我们是真的高兴有你这么个好孩子……可今儿姥姥也给你说句实话,我们高兴你处处做得好,可暗地里我们也都心疼你,因为我们知道,你能做到这些,那指定是受了许多累吃了许多苦,甚至受了许许多多委屈才行的……今儿你提出愿意让我们都到京城来,开点心铺子,把小冬小夏也带进京城里来……我不说什么故土难离,我和你姥爷也确实退了休,没有工作牵绊,可秋儿啊,我却还是不能答应你呀,不说我们来京城帮不上你,反而会让你多许多累赘……”
小秋一听这话就想辩解,她怎么会把家人当成累赘呢?
钟玉琴却没让她开口,笑呵呵抬手止住小秋的话头,接着道:“不用觉得接受不了这个说法,姥姥只是说句实话。我知道你不会嫌弃我们,也不会嫌弃你爹娘和弟弟妹妹,可是秋儿啊,姥姥在这里给你说句话,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别人谁也替不了谁。姥姥说的这个‘命’,不是封建迷信的命,而是说一个人的日子过成什么样儿,最主要的还是自己个儿,爹娘再有本事,封侯拜相,子孙不肖,流落到街上讨饭的也不是没有啊?你爹娘他们如今的日子过得很好,不用你担心,至于小冬小夏,他们想将来过上好日子,那就得像你一样,努力学习,肯吃苦肯用功……若不肯吃苦不肯用功,哪怕你给他们一人一座金山,也有吃空了的那一天呐,你能管得了他们一时,难道还能管得了他们一世吗?即便你能管他们一世,那他们的孩子呢?他们的孙辈呢?难道你要一辈一辈管下去吗?”
小秋只觉得耳中轰轰,目光怔怔,嘴巴讷讷着,却说不出话。
好半天,她才抓住一缕思绪,磕磕巴巴道:“我,我只是想着,京城里条件好,有利于他们发展……”
小秋在宋胜书老两口这里碰了钉子的事儿,很快就让宋秀莲知道了。觑着孩子们不在身边的时候,宋秀莲忍不住向丈夫感叹:“小秋这些年一个人在京里……我还以为爹娘会答应她的要求留下来呢!”
王利民虽然比宋秀莲远了一层,但却比不太善长待人接物的妻子看得清楚。
他没有直接说明其中关联,只扶着妻子的肩膀问:“你是不是愿意搬到京城里来?”
第六百二十六章
宋秀莲抬头看了丈夫一眼,略显闷闷却并没犹豫地摇摇头:“我没想过来京里……若是让我选,我更愿意在老家,哪怕是跟着爹娘做点心,在咱们县城就行了,也不一定非得来京里……这两天,我也见过街坊邻居,又有吴家的人过来,我总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嗯,不如在家,有大嫂还有春娥姐、玉琴(刘春生媳妇)她们作个伴儿,没事了也能凑一起说说话啥的……”
说着说着,宋秀莲的声音越来越小,终于听不见了,片刻后,方才略带些懊恼地抬头看着丈夫问道:“我,我就想着自己个儿,是不是太不知心疼孩子了啊?”
王利民被妻子说得笑起来,干脆挨着妻子坐下,伸手揽了妻子的肩膀,笑着道:“瞎说什么呢!别没事儿就胡乱埋怨自个儿!你没看见成河那小子每回说起你来都羡慕的不行,打小就说怎么不是你的孩子……孩子们能有你这样的娘,是这辈子的福气呢!”
被丈夫这么一说,宋秀莲心中的慌乱和懊恼散了些,脸上透出一抹羞涩来,歪着头看着丈夫道:“你就会说好听的哄我。”
王利民回望着妻子,一脸笑意:“你是我老婆,我不哄你哄谁去?行啦,别胡思乱想了,小秋姥爷姥姥那是经历了多少事儿的人,他们看事儿比咱们明白,他们都没答应,咱们也就不用多想了,终归,咱们都不会害孩子。”
小秋蓄谋多日的‘拐带’计划,就此宣告失败,却只有宋胜书老两口和王利民夫妻知道。成江或许看出一点苗头,却没有多言,至于成河,就惦记着小秋说得看电影呢。
这一天,接待吴家来人,一家子没少忙乎,特别是宋胜书和钟玉琴两位老人,上了年纪,体力精力都差了,特别容易觉得累,是以,晚饭早早吃了之后,老两口就直接准备休息了。
小秋和秦戎张罗着,带了成江成河和三小只一起出门,去电影院看新上映的《少林寺》,原本要喊着王利民和宋秀莲一起的,可宋秀莲对看电影没兴趣,王利民也更愿意留下陪着老人和妻子,小秋也只能作罢。
说起电影《少林寺》,在八零年代初,可谓开创了国内功夫电影的先河,也为广大老百姓,特别是青年人和少年儿童人群打开了一扇名为‘武侠’的奇幻大门。
占县县城是有电影院的,却很少能拿到新片子,偶尔拿到一部片子,放不了几天又没了,只能用几十年的老片子充数。关键是,五毛钱一张的电影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奢侈的,这会儿,县城的大多数家长都没有给孩子们零花钱的习惯,更别说村里的家长了,家里生活勤俭习惯了,即便成河手中从来没缺过零花钱,却也没想到进电影院看场电影……
成江在地区里读了三年高中,平常在学校里上课读书,一到节假日就往家走,还真没时间去看电影。
他们连同小冬小夏和成贵几个,对于电影的印象还是放映队到村里放的露天电影,在空旷处埋两根杆子,挂一块四四方方的白色电影幕布,不但正面能看,抢不到地方,在反面也能看,不过电影里人物动作都是反的!
这次随同小秋和秦戎一起到了电影院,因为他们吃饭早,出来的也早,离着放电影还有将近一个小时呢,秦戎跑过去买了电影票回来,几个人也没有干等着,就到了小秋最喜欢的那家奶酪铺子。
本来在家个顶个都吃得饱饱的,可这家的冰奶酪太好吃了,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还有各种果子粒儿,好吃的几个孩子都有些舍不得吃,特别是小夏,更是用小勺子挖起一点,然后用舌头一点点呡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