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的小脸蛋儿红扑扑的,摸着脑袋嘻嘻哈哈地抱着书满屋子里转着找好满意的地方,放好书,成贵和小冬互相招呼着,跑去二进院的耳房洗漱间里洗澡去了。
小秋则站起来,牵着小夏的手向姥姥爹娘和二哥告辞,一起去三进院了。
她今天没有太多事儿,主动提出来让小夏跟着她去三进院住。
她没办法在家里陪着弟弟妹妹长大,弟妹们对她多了份敬畏,少了些亲近。弟妹们进京来,她就努力多陪陪他们,弟弟妹妹是血缘亲人,将来父母走了,他们就是最亲近的,很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陪伴。
她带着小夏一起淋浴,姐妹俩互相擦背,洗完澡之后,小秋拿出自制的润肤露,教小夏一起拍在身上,给皮肤保湿。
小夏其实底子不错,体型苗条,五官漂亮,就是肤色较深,手脚保养不够,有些粗糙,小秋一点点教她注意这些皮肤细节问题,小丫头已经十二岁了,也开始知道爱美了,倒是乖乖地配合。
弄完这些,小秋拿出特意给小夏买的新睡裙让她穿上,带她一起进屋睡觉。
躺在床上,闻到的是淡淡的带点儿药味儿的幽香,小夏很有些新鲜又兴奋——姐姐在家时,姐妹俩就是一起住的,那时候她没觉得姐姐和村里的闺女们有啥区别,可自从姐姐进了京城,回家的次数少了,她们姐妹也似乎渐渐生分了。姐姐成了遥不可及的大姐,会给他们买漂亮的衣服、好看的文具盒本子、好吃的糖果……却几乎完全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再一次,和姐姐躺在一张床上睡觉,小夏明显察觉到姐妹们之间的不同,姐姐生活讲究,小细节上无一处不精致,相比之下,她却一下子成了粗陋不讲究的乡下闺女,浑身上下无一处不散发着泥土味儿。
她不自觉地局促、不自在,无法放松。却听黑暗里,姐姐柔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在家时,夏天咱俩常常揪着草苫子在院子里看星星,听姥姥扒瞎话儿,说皮猴子娘黑心肠……哈哈哈……”
“哈哈哈……”
姐妹俩同时笑起来,笑声里,小夏渐渐放开了局促,也说起了往事:“嗯嗯,还有那个傻媳妇儿,抱着儿子回娘家,跌个跟头丢了儿子,抱着个冬瓜回了娘家,发现不对回来找,在地里找到了一个枕头,她儿子呢?”
小秋接着笑:“她儿子好端端在家里的炕头上睡觉呢,她一开始就抱错了,抱个枕头当儿子了,哈哈哈……”
说说笑笑的,姐妹俩之间的细微隔阂渐渐消去,本就血脉相连的两颗心再次贴近了。
一夜好眠,第二天一早,小秋终于堵住了秦戎,还是在公司里。
她一见着秦戎,开口就问:“吴戈呢?”
第七百三十九章
秦戎撇开头看着一边,沉默了片刻,道:“他被送去特训队了。”
小秋哦了一声,然后问:“出发前,他还回来吧?”
秦戎蓦地转头看向小秋,看到小秋平静的目光,张了张嘴,好一会儿才发出声音:“他告诉你了?”
“嗯。”小秋点点头,面色平静道,“南方蛇虫多瘴气重,我给他配了几味药,最好当面交给他,因为要交待一下怎么用,你替我留意下,他回来给我说一声。”
见小秋如此模样,真的不像对吴戈动了心的……这样,他就还没输。秦戎心里压抑了几天的难过劲儿才缓和下来,自然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
交待完这件事,小秋就告辞秦戎,从公司里出来,再次带着弟弟妹妹,还有自家老爹去逛展览馆、博物馆,晚上又带着弟弟妹妹们,自己动手,在自家的暗房中冲洗照片……
等照片冲洗出来,再让三个小的拿着照片,给钟玉琴和宋秀莲讲述。如此以来,三个小的再去参观,精神都特别集中,甚至还自己想出来带笔记本的办法,把所看所听的记录下来,笔记配合着照片,再给姥姥和亲娘讲述的时候,就能做到很完整很清楚了。
小秋带着三个小的跑了三天,京城里主要的博物馆、展览馆就都看得差不多了。面对这时候保存还相对完整的京城,看完博物馆显然还不够,她立刻带着三个小的转战到了胡同,大宅子的大气,小院子的生活,还有不分大小院子的历史积淀……斑驳的门扉,有些剥落却仍旧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这些相对单调枯燥的东西,三个小的或许还没办法感悟到,但胡同中偶尔间出现的一只鸟笼、一架绿藤,甚至还有走街串巷卖水果的、卖冰棍儿的、卖小吃的……都给孩子们留下满满的快活的回忆。
白天陪着弟弟妹妹们玩的太疯,以至于小秋学习的时间都没有了。晚上她尝试着把书带进大青花里看,没想到,居然有抵御瞌睡的效果,大青花大概提供了修复和优化功能,在里边看书,居然效率还特别高,一个小时差不多能赶外边两个小时用。
如是,等宋胜书忙完过来,陪老太太和王利民说过话,替出功夫来检查小秋的作业时,竟然发现小丫头学习比他期待的还快些,他留下的书基本都看完了……这离着开学还有十来天呢!无话可说!
因为担心小徒弟累坏了身体,郑秋实哪怕看着小秋气色精神都不错,也还是替她把了把脉,结果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小徒弟的身体像她的气色一样好的不行,活力满满,让郑秋实暗暗嫉妒了一把,年龄小身体好经理组,他老头子羡慕不来啊!
小秋不知道自己被师傅暗戳戳嫉妒了一把,还趁机把自己拟的解毒丸的配方拿出来给郑秋实看过,并说明她的想法和用途后,得到了郑秋实的肯定:“这丸子不求彻底解毒,只求解毒续命已经足够了。”
这样,小秋就放心了。
放下这件事,小秋就自己这些天学习的一些疑问和心得和师傅讨论起来,讨论中,郑秋实发现,小徒弟最近的思维特别活跃,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深度,这说明,小徒弟没有死读书,是真的用了心的,真是越来越满意,老怀大慰啊!
而小秋这边,与师傅的一番讨论,不但解开了她读书中搞不明白的问题,还让她打开了更多的思路,好几次灵光闪过,竟是又有了新的收获。这一番讨论下来,比她自己看几个小时的书都有用,收获满满。
师徒俩醉心学术,王利民就在旁边听着,虽然郑秋实和小秋讨论的内容他几乎听不懂,但却觉得满怀欣慰和自豪。心里默默相像着将来,自家闺女成为一代国手的风范,真是老王家列祖列宗的脸上都有光呐。
时间飞快,暑假一眨眼又到了结束的时间。小夏小冬和成贵要开学,家里的点心铺子要照应,于是,在看过宋秀程和刘芳芳准备的婚房之后,钟玉琴和王利民宋秀莲都决定一起回家。国庆节前,宋秀程和刘芳芳回家,在老家举办结婚仪式。
忙碌两天,小秋再次用车将姥姥和爹娘送走,动手收拾收拾大宅子这边,仍旧回卷棚胡同那边住着。
两边儿的用品衣物都不缺,差不多只需要人过去就好了,倒也没费多大事。
忙完这一摊子事儿,也快到了小秋到校报到的时间了。
这会儿上学,还需要办理粮食关系,至于户口,因为小秋是本市户口,也就不需要再迁移一遍了,省了不少事儿。
上大学了,就算是大人了,虽然小秋的年龄还不满十七岁。
她扒拉扒拉自己的衣橱,准备了一条短袖的淡绿色小碎花长裙,搭配了一件棉针织镂空衫,三分跟的袢带皮凉鞋……中规中矩的打扮,舒服整洁为主,并不想出什么风头。
可是,有些事情,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越不想出风头的人,偏偏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本来,宋秀程、廖辰和成江都有意送小秋去报道的,却没想到,小秋临报道前一天晚上,吴戈晒得皮肤像印度人一样回来了,看见小秋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牙齿雪白发亮!
小秋没有多说,只问:“……你什么时间开学?”
她又想到一个必须要带的药——止血续命药,已经和郑秋实讨论商量了方子,药都准备好了,就是还买来得及制备,她需要问问吴戈的时间,好尽快制出来,以免耽搁了。
吴戈笑笑道:“三天后开学……”
开拔也是在三天后,他已经不需要去学校报道上课了。不过这句话没说出口。
第七百四十章
因为有两味药材的炮制比较费时费力,加之开了学小秋也不能全天时间都用来制药,制药的速度难免受影响……不过,小秋在心里盘算了下,夜里加加班,三天,也够了。
于是,她点头道:“嗯,我知道了。”
秦戎吴戈一起过来,送小秋报道的事情就不用别人了,这两位一个拎被褥,一个拿行李、文件,骑了自行车带着小秋出门。
吴戈本来拎着被褥的,推自行车的时候,却把铺盖卷儿放在了秦戎的自行车上,一边还笑道:“给你个轻的,我带个沉的……”轻的是铺盖卷儿,沉的自然是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