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你带着弟弟玩去吧。”夏玲拿出两件老年款式的新衣服,又找了个好看的袋子装起来,说,“我们去找张阿姨商量商量把剩下的那间空房间租下来放货的事。”
陈建党和夏玲走后,陈沫把剩下的东西稍微整理了下,然后陪陈辰玩了会玩具车,不出一会儿,陈沫便觉得无聊了,于是拿起画图本画画,由着陈辰拿着玩具哒哒哒的满屋乱窜。
上辈子的陈沫没有任何才艺,初中时期,她有段时间特别羡慕身边那些多才多艺的同学,所以她向父母提出了想要学画画的想法,但父母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没钱。
陈沫没办法,只能自己琢磨着自学。她临摹过很多东西,画得最难看的是人物,画得最好看的是花草,有次夹在书里被同桌看见了,被同桌大力称赞。
那是陈沫第一次被别人夸奖,那种感觉很奇妙,就像站在了颁奖典礼上,紧张、欣喜、激动……
那一瞬间,陈沫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沉默、自卑的孤僻少女了,而是有闪光点的优秀女孩。
只可惜,这段充满艺术与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她初三了,重点中学的竞争大、学业繁重,她忙得没时间画画,便搁置了。她原本是想中考完之后就继续的,但是她却没能抵挡住诱惑。
中考结束,父母买回了家里的第一台电脑。除了上计算机课,陈沫和陈辰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所以这台崭新的电脑,以极其霸道的姿态,占据了陈沫和陈辰的整个假期。
然后她有了QQ、学会了与陌生人聊天,她迷上了网游、沉迷游戏,她还喜欢上了看言情小说、陷入虚拟的世界无法自拔。
她完全遗忘了自己曾经下过的决定。
就这样,她原本就不曾受过指导的、脆弱的‘闪光点’彻底磨灭。
长大后的陈沫常常在想,如果当初自己坚持了,会是怎样的结果?
她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有什么出众的才能,只是不喜欢自己的一无是处。
别人总是会有做的好的地方,唱歌、跳舞、乐器、美术、陶艺、插花……只有她,什么都不会,就连字都写得丑。
重活一世,陈沫下定决心要让今生不留任何遗憾。
所以她每天都会认真的画上一幅画,练上一页字,尽可能多的看更多的书,将来她还要去学跆拳道,然后好好享受上学的美好时光,考上名校,做所有她以前想做却没有做的事。
随着陈建党和夏玲收入的增多,在金钱方面也越来越大方,陈沫有了本钱去做这些想做的事。
她买了图画本、铅笔,甚至还买了一摞素描纸。她午后去‘风声’看理论知识,早晚就在家里写写画画,从一开始画什么都不像到现在有模有样,进步显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等陈沫画完一幅画,陈辰已经玩累了,趴在床上睡得正香。陈沫帮他盖上了薄毯,静悄悄的走了出去,拉上了房门。
屋子里暗了下来,睡梦中的陈辰卷了卷毯子,睡得越发的沉。
第十六章 上学问题
“学校9月份开学,还要一个月的时间学生才会回来。这个月该做点什么呢?总不能闲着吧。”院子里,夏玲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正在择菜的陈建党商量道。
“要不然,货到之后,我们先拿些去市场摆地摊卖,能赚一点是一点。”陈建党回答道。
“恩,我看行!”
停顿半分,夏玲又道,“对了,幼儿园报名是不是快开始了,该给沫沫和辰辰报名了。”
城里的孩子一般是上3年的幼儿园,满6岁就能上小学了。陈辰今年3岁,正好是上幼儿园的年纪。
但陈沫情况特殊,她原本前两年就该上幼儿园的,但是那个时候他们一家穷的都快挨饿了,幼儿园费用还那么高,实在没能力送她去学,便耽搁了。
“那……该让沫沫上小班、中班、还是大班呢?”陈建党问道。
“我也不知道。”夏玲苦恼的叹了口气,“如果让她和陈辰一起从小班开始上,平白耽误两年,但如果让她去大班,跟不上怎么办。”
僵持之际,陈沫从二楼的窗口冒出头来,说,“爸爸妈妈,我再等一年,直接上小学不行吗?我不想上幼儿园。”
夏玲抬头,一脸愧疚的看着陈沫,“按理说,到了年纪是可以直接上小学的,但就怕老师嫌弃没有基础,不愿意收啊。”
是了,陈沫一般是吃过早饭练字,那个时候是他们最忙的时间,所以他们到现在都没发现陈沫识字的事情。
陈沫收回脑袋,拿着自己的练字本下楼,在夏玲眼前打开,说,“你们看,我识字的,才不是没基础!”
“沫沫,这真的是你写的?”夏玲看着眼前这一页满满当当的汉字,不敢置信。
陈沫点头,“是我写的啊!”
夏玲在衣服上蹭干了手,这才接过本子,翻看起来,越看越惊讶。陈建党放下手里的青菜,围了过来,和夏玲一起看。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还没上过学的陈沫写的,要知道,这上面有不少都是笔画很多的字!
陈建党问,“沫沫,你还没有上学,我们平时也忙,没教过你什么,你是怎么识字的?”
陈沫含糊其辞的答道,“就……就是以前认识的一个老奶奶啊。”她当初对张奶奶与路爷爷也是这么解释的。
陈建党和夏玲这小半年来一直很忙,对孩子做了什么、认识了什么人一点也不清楚。所以夫妻俩下意识的以为,有个好心的老人家教陈沫识的字。
陈建党劝说夏玲,“既然孩子识字,那就按着孩子的想法,明年直接上小学吧。沫沫这水平上小学一定没问题!”
“……也行吧。”夏玲犹犹豫豫的答应了。
目的达成,陈沫松了一口气,毕竟,她是真的不想和一堆小萝卜头从‘一二三四五’学起。
夏玲点了点陈沫的头,说,“光识字可不行,还要识数呢!还有,是哪个奶奶教你的,跟爸爸妈妈说说,这得当面感谢才行。”
“放心吧,妈妈,我也识数的,教我的奶奶好像搬走了,好久没见着了。”说完,陈沫从夏玲手中抽出练字本,哒哒哒的跑了。
她怕他们再问下去,她的谎言就要被拆穿了。
……
广州这批货来的时候,陈沫正在院子里教弟弟识字。周围好几户邻居都跑来围观,议论纷纷。
虽然这批货是在好几个厂家订购的,但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几个厂家联合起来,共同寄出了这批货。
陈建党、夏玲、以及货车司机忙着进进出出的搬货,忙了好几个小时才清点完毕。夫妻俩又花了半个小时,抽查了这批货的质量,确定没有问题后才和司机去了附近的银行,给各个合作厂商结清了尾款。
第二天,夫妻俩每人背着一个大包、提着两大帆布袋,坐上了去市里的公交车。
包里装的全是运动服、休闲服这一类比较不挑年龄的服装,鞋子占地,便没有带鞋。
夏天的衣服轻薄,所以别看只有这么几包,里面的数量可不少。几个包沉甸甸的,从家里运到公交站牌这半小时的距离,差点没累趴下。
下车后,夫妻俩就近找了个市场,占了一块空地,在地上铺了块破布,把衣服一件件的拿出来,随意堆放在破布上,连包装都没拆,便开始吆喝,“卖衣服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服、休闲服咧,老老少少都能穿啊。快来看看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他们做了多年的小贩,早已练就了厚厚的脸皮,大声的吆喝出来完全不会不好意思。
这个年代对小摊小贩管理不严,城管也没开始流行,小贩们有一套自己默认的行为准则,他们向来都是先到先占地,后到的就只剩不起眼的小角落。
陈建党和夏玲来的比较晚,所以占的位置不好,不吆喝很难引起行人的注意。好在,这边几乎都是卖菜、卖水果、以及各种杂物的,并没有其他小贩买服装,没有竞争。
不一会的功夫,小摊周边便围了一堆老头老太太。
“你们这衣服都是新的啊,能拆开看看吗?”
“拆吧拆吧,注意别掉地上了,地上太脏。”
“老板,能穿上身试试吗?”
“这可不能试,大夏天的,人人都是一身的汗,你要是把衣服弄一身的汗,你又不要,我们卖不出去怎么办?”
“老板,这件衣服怎么卖?”
“那件是六块的。”
“老板,便宜点啊。”
“阿姨,这些衣服可都是从厂里直接拿出的好货,全是好料子,我们赚不了你多少钱,大家就别讲价了。真的很便宜了,大家买就买,嫌贵就离开好吗?”
“老板,这是一套的吧,这一套多少钱?”
“那一套十块钱。”
“老板,这件多少?”
“那件比较便宜,三块钱就行。对了,这里还有几件背心、大汗衫,只要两块啊。”
“老板,这件衣服有大码的吗?”
“你们自己翻翻吧,这里太乱了,我们顾不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