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湘在余杭陪爷爷住了一天,第二天一起回虞城。
离开前,问谢老爷子,有没有兴趣去那边住些日子。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会拒绝。
现在有方老爷子在,他肯定得考虑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
不过让他们先回去,自己在这边收拾一下,过几天再过去住。
方明湘也没在意。
回到虞城后,在家住了一天,接到徐军明打来的电话,说他年前在茶园搞试验,把其中一块将近半亩大的茶地,在上面搭了大棚。
今天有工人去里面施肥,发现往年至少一个月后,才能抽出新芽的茶树,现在大半已经抽芽了,随时可以采下来炒制。
方明湘一听,非常意外,答应马上去看看。
挂了电话,跟家人打了声招呼,马上去徐军明那边。
虞城这边,最早的茶叶一般叫清明茶。
顾名思义,是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是新春的第一出茶。
如果能在清明前采制,则叫“明前茶”。
在绿茶爱好者眼里,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最佳品。
还有一个原因是,清明前后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所以茶叶无污染,喝了更健康。
过了清明就是谷雨,所以这时候产的春茶叫谷雨茶,又叫二春茶,指的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
如果谷雨前清明后采制的新茶,则叫“雨前茶”。
与清明茶、谷雨茶相比,夏季炎热,茶树生长很快,容易变老,有“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说法。
所以后面的茶叶价植,与春茶相比,何止跌了十倍。
也就是说,茶叶产得越早,价值越大。
如果用大棚能达到这个效果,倒是个不错的赚钱主意。
到了茶场,看到徐军明已经在路边等她了。
靠近房子的一块茶地上,仿照她后院的大棚,在茶树的边上,搭了高大的大棚。
两人走进去,感觉大棚里的温度,至少比外面高了五六度,现在接近二十度了,人站在里面,像是到了阳春三月,站在暖洋洋的太阳下,体感非常舒适。
一般来说,这样的温度,茶树确实应该长得嫩芽了。
而明前茶,一般就采尖尖的嫩芽来炒制,产量少,价格昂贵。
方明湘喜欢喝绿茶,所以前世也看过相关的报导,好的明前茶,每斤价格最少五六千,好的过万。
这是因为早春气温低,发芽的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
而一个非常娴熟的采茶工,一天通常只能采半斤鲜叶。而4斤到4斤半鲜叶才能做1斤干茶。
最后再经过筛选、精制。经过验证,每斤干茶,芽头通常在6万个以上。
物以稀为贵,这样一来“明前茶”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现在的明前茶不可能这么贵,不过用来送人或自己喝,倒是不错。
大棚还有一个好处,清明前因为气温低,茶叶发芽的数量少,能采摘的时间也非常短,所以大家都争分夺秒,把茶叶摘下来。
所谓“明前金,明后银”,你晚一天上市,价格就会成倍地下降。
现在有了大棚,那时间就宽松得多了,现在离清明还有二十多天,这段时间摘下的茶叶,都可以算明前茶。
照徐军明判断,这半亩地,估计能采下十几斤鲜叶,做四五斤明前茶。
如果整个茶园都有大棚,则可以摘几百斤明前茶,比以前多了十几倍还不止。
“现在明前茶多少钱一斤?”方明湘重生后,还没买过茶叶,好奇地问。
跟二十年后相比,现在的消费能力,肯定远远比不上。
“一千左右吧!”徐军明回答。“实在是量太少了,市场供不应求,所以价格高得离谱。”
普通人一个月工资才三四百,如果买明前茶喝,一年喝一斤,那相当于每个月要花一百来块钱,想一想就觉得夸张。
偏偏每年明前龙井上市,就被一抢而空。
当然大多数人并不是自己喝,而是用来送人。
“确实很夸张。”方明湘愣了一下,“没想到贵到这个程度,那一年如果能产一千斤,光靠这个,就收入百万了。”
“怎么可能?”徐军明惊叫。“一千斤茶叶,必须摘四五千斤茶叶,一人一天只能摘半斤,得上万人工了——”
就算可以摘一个月,每天三四百个人摘茶叶,想想都恐怖。
“也对。”方明湘听他一算,笑着摇头。“看来是我天真了。”
忽然想起自己以前一直想在空间种茶叶,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干成。
现在空间五行圆满,面积又大了几倍,至少还有上千亩空地。
如果种在空间里,自己能随意控制植物,如果种上茶叶,那采摘问题应该能解决了。
到时只须雇些人手帮忙炒制,弄出几十斤来送朋友,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倒不是说外面买的一定不卫生,相比较而言,还是空间出产的最安全。
何况可以用灵泉浇灌,那样的话,估计茶叶有了灵气,喝了还能养生呢?
想到这里,她问徐军明,哪里有茶籽卖。
茶树也会开花,秋天能结籽,把它埋进土里,就能长出茶树。
提到茶籽,她又想到它还能榨油。
前世有人拿山茶油跟橄榄油比较,说它是东方的橄榄油,甚至有些营养成分的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
所以后来有人培育出新的叶果两用茶,标榜上半年每亩采制几十公斤茶叶不变,下半年每亩还可产生上百斤的食用茶籽油。
方明湘觉得自己种在空间,倒是可以让它有这样的功能。
这样一来,茶叶和食用油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我这边只有一点点。”徐军明回答道。“你要的话,我帮你收几十斤,肯定没问题。”
一般来说,茶农每年摘了夏茶后,都会修剪茶枝。
这样才能在下一季有新的嫩叶长出来,同时防止茶叶开花,分掉养份。
所以虞城这边的茶园,很少看到茶树开花,当然更不会结籽了。
也有意外情况,比如茶园主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摘茶叶和剪枝,所以就会开花细籽。
他这边零零散散也有几斤茶籽,如果明湘想种几亩茶叶,应该不够。
“你有多少,全部给我就行了。”方明湘有空间,生产速度超级快,倒不担心种籽不够。
大不了用息壤,快速培养就行。
“行。”徐军明见她这样说,也不推辞,出了大棚,去屋里给她拿过来。
方明湘接过,放到车里,实际上收进了空间。
等回去之后,找个时间,种下去就行。
第九十八章农家游计划
两人回到屋里,泡了茶继续商量这边的经营方向。
照原来的计划,这边会建几栋房子,供游客住宿。
池塘旁边,建一家农家乐,给游客提供饭菜。
其它地方,则用来给游客游玩。
比如让他们体验摘茶和手工制茶,摘桑叶养蚕,摘桑椹和采草莓等摘水果活动。
可以在池塘钓鱼,然后送到农家乐现做鱼宴。
也可以在山坡的家禽散养地,自己抓了鸡鸭送到农家乐现炖现炒来吃。
只要交了租金,甚至可以开一块空地,插上自己名字的牌子,表示短时间为你所有。
你可以种菜种花种水果,随便你怎么折腾?
现在房子还在建,农家乐倒是造好了,等装修好了,再买了桌椅等东西,如果有游客来到,就能开张了。
“明湘,今天春天太赶了,只有茶叶和采桑养蚕可以玩,会不会太单调了。”徐军明有些担心地问。
照年前的计划,虽然准备了很多乡村娱乐项目,可是农家乐跟开工厂不一样,毕竟植物生产,有季节限制,也存在生产周期问题。
不可能现在种下去,马上就有收获,需要时间让它们长大。
“没关系,一样一样来就行。”方明湘知道搞农场,需要几年时间慢慢完善。“如果你想尽快把项目都做起来,那只能去别的地方买成熟的树苗了——”
如果直接买能结果的桑树和其它果树,种在这里,正常情况下,今年就能有收获了。
只不过成本会增加许多。
毕竟一颗幼苗和一株成熟期的果树,价格差几十倍了。
桑树还好一点,果树就会贵得多,一颗能结果的果树,像樱桃、杨梅、柚子、枇杷、水蜜桃、黄桃、黄花梨、蜜桔、红心李这些,最少要几十块钱一棵了。
想达到吸引游客的地步,每种至少要种五六十棵,才能成为一道景观。
光这笔费用,就得十来万了。
当然她的空间里有不少果树,如果不够,还可以用息壤催熟。
还有木本类的鲜花,像玫瑰花,茶花、三角梅这些,空间里也有很多。
“还是买些成熟的树苗吧!我不耐烦一年一年地拖下去。”徐军明想了想,觉得既然搞了,就尽量一次做成功。“再说这点资金,我还拿得出。争取今年春天,就把游客吸引过来——”
像明湘说的,这个旅游项目,只要做好了,肯定会越来越受城里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