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站在门口,看着热闹的市场,心里琢磨着要不劝劝父母多养点牲畜定期赶来卖,山上更适合养什么呢,羊好像不错,天天吃草,不需要太多成本……
他正凝神思索,突感脸上刮过一阵风,他忙抬头,一个膀大腰圆的中年男人匆忙走过,往大门外小跑着出去。
唐嘉木顺着方向看出去,有人赶了三五只山羊往市场而来,中年男人跑到卖羊人前,直接把羊给拦下了,然后才引着卖羊人往市场里走,径直走向了一个羊群,那里有两个小伙子看着,用围栏围了起来,目测估计有三四百只山羊。
三四百只在当地绝对是一个大数目了,唐家村全部的羊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看来这个中年男人需求量有点大,人家卖羊人还没进市场就跑出去截胡了,生怕被别人买走。
唐嘉木好奇,走过去问:“叔叔,您要买多少羊?”
中年男人看了一眼唐嘉木:“有多少要多少!小伙子你家要卖羊?”
唐嘉木迟疑了一下,家里好像也没几只羊,他点点头:“是啊,不过今天没赶来。”
“下一个赶集天我也在,你们把羊赶来直接找我就行,只要羊好价钱好说。”
唐嘉木点点头默默记下了。
……
看太阳已经过了正午,唐嘉木得去松香站找唐庆国,等他来到松香站时,唐庆国已经称完重在等结账了。
松香站里面是一个长条形院子,外加两排平房,平房横竖相接形成一个直角,一边是称重房,另一边是结账房。
院子里堆满了一对对空木桶,屋檐下摆放了几条长凳,上面坐满了人,没凳子坐的就都蹲在边上乘凉。
人很多,都是山上各村寨来卖松脂的,不管是从哪座山头来的人,大家经常在这里碰面,至少都能混个脸熟,有的聊多了便成了熟人,这时候正在三三两两的聊着天,等喊名字结账。
收松脂的是一个半秃顶中年人,他拿一个小本子,在称重房一个个称重记录,等都称完了再拿着小本子到结账房结账。
唐嘉木走进院子时他正好走进结账房,把朝外的窗户推开,开始一个个喊名字。要是有人来晚了,就只能等他结完这一批账再去给称重。
唐庆国今天到得不早也不晚,刚好排在中间位置,看进度估计还得再等个把小时才能轮到他。唐嘉木也不想再去逛街了,他把卖茶的几十块钱交给了唐庆国,站在屋檐下乘凉。
唐嘉木刚站定,就见大门口走进一个人,单肩挎一个空麻袋,一看就不是来卖松脂的。距离有点远,唐嘉木还没看清,唐庆国却先开口了:“那不是苏永胜嘛,他不卖松脂他来做什么?”
原来苏永胜是口渴了,来松香站讨口水喝,这里免费提供开水,水壶里还添了茶叶。
大家都是挑着几十公斤松脂,走了十几二十公里山路才到这里,若是连水都不提供,未免太不人道。
如果不来这里,外面想喝水了就得花钱买,或者进小餐馆点上一碗米粉面条,再跟店家讨杯水喝。
喝了水,苏永胜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庆国,什么时候轮到你结账啊?结完一起回去吧,我茶叶卖完了,街也不想逛了,没什么要买的。”
唐庆国看了看结账窗口:“快了,今天我们也没有要买的,等下顺路正好一起走。”
说完看了一眼唐嘉木,又问苏永胜:“饭吃了没有?”
苏永胜说:“不吃了,早上家里吃了来的,也不饿。你挑这么重的担子来肯定饿了,结完账得去吃一碗面吧。”
山上人来赶集,早上在家里吃了早饭下山,到现在已经过了中午,即使在家里闲着也早就吃过午饭了,何况走了那么远的山路,还负重几十公斤,哪有不饿的道理。一般都会在赶完集办完事后吃上一碗米粉面条之类的,好有力气赶路回家,但很多人为了省钱,宁愿饿着肚子回去。
苏永胜今天只是来卖茶叶,茶叶不重,没那么辛苦,他自然没有还要吃饭的道理。
唐庆国从衣兜里掏出卖茶叶的钱,抽出一张十块的,递给唐嘉木:“阿木你去吃,顺便看看有什么想买的就用剩下的钱买,我也不饿,我们就在这里等你。”
早上来的时候请拖拉机拉松脂花了两块钱,自己也算是省了力,唐庆国更舍不得再花钱吃饭了。
唐嘉木接过钱就往外走,要是上辈子的他,看父亲这样,自己肯定也不吃了,他要是不吃,唐庆国就会带着他到小餐馆,买两碗面条,一碗素面一碗杂酱面,素面一块钱一碗,杂酱面得一块五,素面自己吃杂酱面给唐嘉木吃。
唐嘉木理解大人们为什么省钱省到这个地步,上辈子上高中时,有一次寒假要回家过年,唐嘉木不幸丢了钱,没钱买回家的车票,曾经周末去搬过砖的工地也已经停工放假,他准备沿着公路走回家,说不定半路碰上拉货的货车还可以拦下来请人家捎上一段。
李秀英赶集时给学校打电话找到唐嘉木,问什么时候回家,得知情况后的李秀英慌了神,身上仅有的一点钱已经买了年货,她在街上不停地转,从街头到街尾,碰到熟人就开口借钱,要给唐嘉木汇车票钱,借钱口难开,但又没别的办法。
大家都没钱,有人身上真有点钱也不太敢给你借,谁知道你什么时候能还上,等到自己要用钱时你还不上岂不是要抓瞎。
到了太阳西下了李秀英还没借到钱,也不知道跟多少人开过口,转了多少圈街道,直到邮政下班前才终于跟三个人借到50块钱汇了过去,唐嘉木因此才得以顺利回家过年。
这还是后来唐颖告诉唐嘉木的,说那天她跟着母亲赶集,亲眼看见李秀英借钱借到哭。
现在的唐嘉木对金钱有了新的认识,明白光靠省是省不出钱来的,挣钱才是大头,吃饭钱更是不能省,饿出病来多的钱都要花出去。
唐嘉木摸了摸口袋,爷爷给的五块钱,早上给了拖拉机师傅两块,还剩三块,刚好够买两碗杂酱面,父亲给的十块钱买一碗杂酱米粉,还能剩下八块五。
唐嘉木心想,他们自己舍不得买,那就他去买,买了端过来,他们还能不吃吗。
第17章
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来,所以集市周边有好几个出入口,出入口两边都有几家小餐馆,专门给回家的农民卖吃的。
唐嘉木不打算去那些地方,他有一个同学家也是开小饭馆的,开在副街边的“高档饭馆”对面。因为位置原因,即使是赶集天,他们家顾客也不多,不像别的小馆子乱哄哄的,不过好处是平时也有生意做。
店名叫华英饭馆,取的老板娘的名字。
唐嘉木走进去要了两碗米粉一碗面条,唐庆国喜欢吃面条。他往屋里看了看,问老板娘:“阿姨,您家李睿呢?我是他同班同学。”
老板娘很麻利,米粉面条已下锅,正在打作料,她抬头笑了笑:“你是阿睿的同学啊,他刚出去买东西去了,一会就回来,你叫什么名字?等他回来我告诉他。”
“我叫唐嘉木,阿姨没关系,我就是问一下,我爹他们在松香站等着结账走不开身,您家的碗我能端过去吗?吃完再给您拿回来。”
知道是儿子的同学,老板娘想都没想:“可以可以,你端过去吧。”
转头又嘀咕起来:“可是这三个碗,你也不好端啊……”
说着又四处寻找,可能是要找好带的饭盒,唐嘉木连忙说:“阿姨没事,面条煮得久,我先端米粉,再来一趟就是。”
一会功夫米粉就已经好了,这时门口有人走进来,老板娘抬眼便招呼道:“阿睿,过来!”
李睿回来了,闻声忙走到柜台前:“妈,怎么啦?我东西还没放……诶!嘉木!你来赶集啊。”
唐嘉木正要开口,老板娘先说话了:“阿睿,把东西放好了来帮你的小同学端面到松香站去,有三碗他端不过来。”
李睿答应着就去屋里放好东西就赶了出来。这时候面也煮好了,碗有点烫,老板娘给每个碗分别套了塑料袋,唐嘉木和李睿拎着米粉和面往松香站走去。
他们来到松香站时,还没轮到唐庆国结账。
一碗面和一碗粉分别放到唐庆国和苏永胜手上,两个大人惊讶里带着一丝感动。
唐嘉木把剩下的八块五毛钱递给唐庆国,唐庆国不接:“本来就是给你的钱,自己收着吧。”
唐嘉木不想为几块钱还跟父亲推来推去,他把钱塞到唐庆国手里:“赶紧吃面吧,一会坨了。”
苏永胜接过碗还没开始吃就把碗放下,往兜里摸钱,唐嘉木赶紧阻止他:“永胜叔,这碗粉是我请您的,您趁热吃,甭客气。”
苏永胜觉得不好,坚持要给钱,唐庆国和唐嘉木也不可能接,苏永胜拗不过,最后只得把钱收起来,低头默默吃粉。
吃完午餐,把碗给李睿带回去,终于轮到唐庆国结账了。
看着唐嘉木,苏永胜想起了自己的儿子苏强强,他对儿子寄予了厚望,但他这个儿子就是比唐嘉木差点,学习成绩一般,还算懂事,但就是过于老实,不太会办事。